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新育成4个优质不育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通过选择性状互补,亲源不同的亲本进行杂交改良,育成了京福6A、京福7A、京福8A、京福9A 4个新不育系。2005年9月23日由福建省科技厅主持,组织9位权威专家对这4个不育系进行鉴定,认为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这4个不育系的共同特点是群体整齐,不育性稳定  相似文献   

2.
消除籼型野败不育系包颈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61,自引:4,他引:57  
籼型野败不育系的包颈现象是影响制种和繁种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试验证明,利用长节间种质(Elongated uppermost internode stock)的 eui 基因与野败胞质的互作效应,可使珍汕97不育系不再出现包颈现象,其穗颈伸出度达到+0.71厘米,最上一节的节间长度为28.4厘米。而对照亲本珍汕97A 和珍汕97B 的穗颈伸出度分别为-9.56匣米和1.11厘米,最上一节的节间长度分别为15.6厘米和24.0厘米。可以把 eui 基因导入籼型野败不育系之中,消除包颈现象。将来转育带有 eui 基因的珍汕97B 仍较带有 eui 基因的珍汕97A 的株高要高。该项育种工作在继续进行之中。  相似文献   

3.
浙江育成具早熟效应的野败籼型不育系浙38AAWAtypeindicaCMSlineZhe38AwithanearlymaturityeffectonitshybridsdevelopedinZhejiang浙38A系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1986年春以红...  相似文献   

4.
20 0 2年 7月 10日 ,福建省农业厅受福建省科技厅委托 ,组织 8名权威专家对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育成的籼型不育系京福 1A、京福 2A进行了技术鉴定。a)稻米品质。据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 ,京福 1A(B)和京福 2A(B)品质优良。京福 1A(B)糙米率、精米率、碱消值和蛋白质含量 4项指标达优质食用稻米一级标准 ,粒长、长宽比和胶稠度 3项达二级标准。京福 2A(B)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粒长、碱消值、蛋白质含量 6项指标达优质食用稻米一级标准 ,垩白度、透明度和胶稠度 3项指标达二级标准。其中 ,整精米率和…  相似文献   

5.
野败籼型三系不育系钱江1号A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钱江1号A属野败籼型早熟不育系.该不育系农艺性状好,株型理想;柱头外露率高达72.54%,其中双外露率占57.50%;不育性稳定,花粉败育率达100%;异交结实率较高,繁种田结实率为48.8%,繁制种产量高;米质较优,垩白度、透明度、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4项指标明显优于协青早A;稻瘟病抗性(中抗)优于协青早A;配合力较好,可恢复力强;于2004年1月通过浙江省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6.
张水金 《福建稻麦科技》2009,27(4):F0003-F0003
2009年9月1日,受福建省科技厅委托,福建省农科院科研处组织有关专家,对水稻研究所承担的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粮食作物育种技术研究”专题——“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专题编号:2008NZ001—1)项目中选育的3个三系不育系“恒达A”、“汇达A”、“福香1A”和1个两系不育系“福农1S”进行验收。  相似文献   

7.
继育成广亲和恢复系中413、9308、2070等并以此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投入生产应用以后,中国水稻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又育成了广亲和不育系064A。该不育系于1996年9月17日通过了浙江省科委组织的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这是我国通过常规育种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首先育成的广亲和不育系。它的育成,为水稻税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提供了新材料和新途径。”064A是“02428(粳型广亲和系)X培矮64(偏籼型广杂和系)”F1经花药培养纯合加倍的株系,以珍汕97A测交、连续回交育成的,为野政型。其不育性稳定,开花习性好。千株以上的大…  相似文献   

8.
目前生产上应用的野败型三系不育系均具有保持系 (B)较不育系 (A)早始穗的特性 ,随种植季节的不同 ,保持系一般较不育系早 1~ 3d始穗。迄今 ,尚未见有A系较B系早始穗的报道。最近 ,我们转育定型的野败型不育系 0 95A则具有此特性。在同期播种、同期移栽的情况下 ,海南春季、嘉兴早季及翻秋三季 ,0 95A分别较 0 95B早始穗 4,3 ,5d。而对照珍汕 97B较珍汕 97A分别早始穗 2 ,3 ,3d。由于在不同的季节A系较B系早始穗的趋势一致 ,因此推断 0 95A表现的该特性应为遗传决定 ,而非环境条件影响所致。对A系较B系早始穗的现象在生产应用上的积…  相似文献   

9.
野败籼型优质抗稻瘟病水稻不育系珍品A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珍品A是用浙农986(浙农8010/中选16)与珍汕97A测交并逐代回交转育而成的野败籼型早熟水稻不育系。该不育系农艺性状稳定,株型较好,不育株率达100%,花粉败育率达99.97%,柱头外露率87.1%,其中双外露率56.5%,米质优,高抗稻瘟病,配合力较好。于2004年9月通过浙江省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4个新育成的籼型雄性不育系的生育特性与柱头活力进行系统观察,结果表明:4个新育成的不育系农艺性状优良、育性稳定,套袋无自交结实情况。其中412A柱头外露率最高达89.20%,558A、698A柱头外露率与对照II-32A相当,也都高于83%。412A的柱头活力保持时间最长且柱头活力下降较慢。通过观察研究认为,4个新不育系其各项育种指标较为完善,主要农艺性状优于II-32A,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四个野败新不育系的选育及其利用初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夏丰A、谷丰A、连丰A、昌丰A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选育的野败籼型三系不育系 ,于2 0 0 1年 6月 2 5日通过省级技术成果鉴定[1] 。四个不育系表现育性稳定、异交率高、配合力好、抗或中抗稻瘟病、稻米品质有很大改进 ,经鉴定委员会专家评定 ,这四项技术成果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已经配制了多个早稻和晚稻组合参加国家和省级区试 ,有的组合在省首届优质稻招标中中标。夏丰A属于早熟不育系 ,生育期与V2 0A相当 ,主要用于配制早稻组合 ;谷丰A属于迟熟不育系 ,生育期比龙特甫A早 2~ 3d ,适合于配制中、晚稻组合 ;连丰A、昌丰A属…  相似文献   

12.
中新A是以中浙A为母本,印32B/协青早B的F4代优良单株为父本,经测交和多代回交转育而成的中籼不育系。中新A于2006年通过浙江省科技成果鉴定,表现株型适中、柱头外露率高、开花习性好、配合力好。特别适宜与含粳稻成分较多的恢复系配组,组配的组合生育期明显短于协青早A所配组合,对解决籼粳亚种间杂交F1代生育期过长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三系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中繁殖制种的产量与质量问题,本研究通过借鉴杂交玉米中的成功经验,用不育系的姊妹系来配制二元不育系。试验结果表明:(1)所配制二元不育系不育度为100%,其套袋自交结实率都为零,花粉败育类型以典败和圆败为主,个别二元不育系有少量染败现象;(2)二元不育系的农艺性状比亲本不育系有了一定的改良;(3)部分二元不育系的开花及异交习性得到了一定的改良。一般二元不育系开颖数量高于其对照亲本不育系,但开颖比例互有高低。大部分二元不育系表现花期集中。半同胞二元不育系在包颈度、柱头外露率方面,较对照母本不育系均有较大改良。全同胞二元不育系改良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历史悠久的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是福建省省级水稻科研专业所,不仅是福建省水稻科学的奠基者,而且已自成科研体系、开创独具特色的水稻科学相关的研究学科,科技资源雄厚,内设机构合理,科研与开发水平先进,具备承担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和引领未来水稻科技发展的水平,为福建省粮食安全、持续发展和海峡西岸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为三农服务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福建省水稻科学发展史上占居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16.
十优A是广西农科院水稻所选育的含有爪哇稻(Calotoc)、粳稻(02428)亲缘的籼型野败不育系。该不育系败育彻底,异交习性好,对“九二0”敏感,可恢性好,配合力高,早、晚稻稻米加工和外观品质都达国标优质稻谷2级标准,繁殖制种易获高产。该不育系及所配组合十优838均于2006年3月通过广西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7.
从科技队伍的建设、高新技术的跨越、科研平台的完善、科研成果的转化等方面,概述了“十五”、“十一五”以来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稻作科研发展的情况及取得的成就。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十二五”水稻所水稻科技的发展趋势,水稻科研的研究路线,以进一步保持水稻所稻作科技持续健康的发展,确保福建乃至全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稻米》2006,(4):F0003-F0003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不育系天丰A于2003年10月通过了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技术鉴定,其综合技术性能达国内先进水平。利用该不育系已选育出一批达国标优质、抗病、高产新组合,如天优998、天优290、天优372、天优122等.天丰A及天优系列组合的育成和应用将对我国杂交稻品种更新、品质提高和种子产业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