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杉木第三代种子园营建技术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杉木第3代种子园营建技术,涉及园址选择、建园材料选择、规划设计、抚育管理等方面。建成的7.13hm^2杉木第3代种子园嫁接成活率达93.9%,近1年生抽高达124.07cm。根据种子园营建实践,提出了杉木第3代种子园营建经验和建议,以供开展杉木第3代种子园全面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2.
杉木第三代种子园分步式营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湖南省会同县林业科学研究所杉木第3代种子园分步式营建技术,涉及园址选择、建园材料选择、建园规划、容器苗培育及嫁接、无性系配置、抚育管理等。新建的54 hm~2杉木第3代种子园相对传统建园方式:前4年树高、冠幅、林相整齐度、正冠率、保存率分别增长25.8%、25.1%、48.5%、8.2%、3.3%,涩籽种子率减少8.6%;节约2年园区用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建园前4年总成本减少12 560元/hm~2,成本下降率为23.83%。  相似文献   

3.
油松第二代无性系种子园营建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选优建园是国内外针叶树良种化的主要途径。2 0世纪 30年代瑞典首开建立无性系种子园 ,生产林木良种的先河 ,随后美国、芬兰、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也应用这一技术 ,纷纷建立种子园。目前世界上已有 50多个国家对近百个树种开展了选优和建园工作 ,其中我国建立种子园的树种约 4 0个 [1 ] ,跨入世界先进行列。随着林木遗传改良研究的深入 ,建立高世代种子园已成为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美国对湿地松、火距松的改良正由第二代向第三代过渡。在国内杉木已率先建立了第二代种子园 ,走在了其它树种的前面。2 0世纪 70年代开展了对油松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4.
<正> 1972年底,湖北省林业厅下达试建杉木无性系种子园建园技术研究课题,由省林科所主持,与崇阳县桂花林场共同承担。我们于1973年春定砧,一面建园,一面对建园中的技术问题开展了试验研究,经过10余年的努力,取得了良好效果,该项研究成果已获专家们的好评。  相似文献   

5.
杉木种源种子园营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我国第一个杉木种源种子园营建的关键技术,包括建园材料的选择和亲本配置、采穗圃的营建和管理、种子园园址的选择、穗条的采集、种子园嫁接和管理等技术,为加速杉木良种化和高世代育种进程奠定了物质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6.
水曲柳无性系种子园营建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营建水曲柳无性系种子园的建设原则、经营方针、目标、建设程序及标准、园址选择、优树搜集和选择、田间配置、嫁接、管理等技术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普文试验林场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营建技术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1988-1995年在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普文试验林场建成了全国第一个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面积33.3hm^2。本文应用思茅松天然优良林分选择的研究成果,在中选的优良林分中,以5株优势木法,指数法为评选优树的方法,详细介绍了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建园材料的选择标准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洞口县桥头国有林场杉木二代种子园建设条件的研究和分析,阐述了杉木二代种子园建设方案,提出了种子园营建技术。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二代无性系种子园营建和经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设计选材、嫁接育苗、精心栽植、培育树形、人工授粉、病虫防治等方面,介绍了营建马尾松二代无性系种子园的营建技术,探索了科学实用的方法,为马尾松良种繁育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油松无性系初级种子园营建及经营管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 2 0多年来的试验和生产实践 ,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油松的优树选择、无性系嫁接苗的培育和无性系配置建园以及建园后的经营管理等技术。在种子园营建和管理过程中 ,一些技术环节具有新的突破 ,值得生产、科研单位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营建关键技术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以普文试验林场营建的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作为实践基础, 总结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建设的技术, 着重从优树选择、园址选择、砧木培育、嫁接技术、种子园的定植密度、抚育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论述了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营建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普文试验林场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营建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8~1995年在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普文试验林场建成了全国第一个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面积333hm2。本文应用思茅松天然优良林分选择的研究成果,在中选的优良林分中,以5株优势木法、指数法为评选优树的方法,详细介绍了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建园材料的选择标准和方法。以普文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建设为例,从园址选择、种子园区划、苗木培育、优树收集区和种子生产区的建立方面系统地介绍了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的建园技术及方法。并就如何通过半同胞子代测定评估优良家系的遗传增益,以及建立展示林、试验林等作了论述。普文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的建设经验,可供今后继续扩大建园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24年来开展云南松无性系种子园营建技术及其有关方面研究的总结。扭纹理是云南松木材利用的主要缺陷。据调理,我省的云南松天然林直干株率为81%~84.4%,直干、直纹率为38.7%~62.2%,而人工林直干株率为11.10%直干直纹株率仅为3.7%。对云南松木纹理进行后代遗传测定:天然林中直干直纹的云南松优树木纹理的遗传品质最高。故可以通过选择优良的直纹单株(优树)建立无性系种子园,作为良种生产的基地。以此开展了优树选择,优树半同胞后代测定和早期预测,嫁接繁殖技术,无性系种子园营建技术和种子园植株的生长和结实规律的研究。并先后在一平浪林场、弥渡县建成54.9hm2的云南松无性系种子园,作为生产性种子园的示范。所生产出的良种已应用于生产性造林。营造的云南松林不仅保存率高,直纹株率达83.3%,而且林木生长快,生长量大。文章末了还对种子园的效益作了评估。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提高华北落叶松种子园建园质量,从砧木培养、接穗采集、苗木嫁接、园区选择、园区区划、建园整地、无性系配置、无性系定植和母树管理等主要技术环节对不同时期的二代园建园技术进行分析和阐述,认为科学进行园区选择、苗圃培育嫁接苗、扩大群体选育范围、无性系配置设计和加强二代园的精细管理是提高建园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第二代无性系种子园营建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福建省顺昌埔上国有林场和邵武故县国有林场马尾松第二代无性系种子园建立技术和管理技术措施。通过4 a的实施,埔上国有林场和故县国有林场分别建成了面积为7 hm2和8 hm2的马尾松第二代无性系种子园。埔上国有林场建园的103个无性系嫁接后2.5 a平均抽高达184.8 cm,平均嫁接保存率达73.03%,长势良好;故县国有林场建园的97个无性系嫁接后1 a平均抽高达60.9 cm,平均嫁接保存率达94.0%,长势良好。文中还对今后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1987年,由部,省,地县四级在云南省马关县营建69.6hm^2杉木无性系种子园,株行距4m*5m(500株/hm^2)。1991-1993年间采用髓心形成层加套袋保法去顶嫁接,建立无性系种子园,尔后开展了一系列的管理,其主要技术育:解袋抹芽;松绑扶正等。本文对这些管理技术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从优树采穗圃的建立、园址选择、砧木定植、无性系配置与嫁接、抚育管理等方面,系统总结了白蜡无性系初级种子园的营建与管理技术。种子园的建成为加速白蜡良种化和高世代育种进程奠定了物质和技术基础,也为正在建立和将要建立的同类林木良种基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秃杉优树选择及无性系种子园营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中萍 《林业调查规划》2004,29(2):61-63,70
为促进秃杉早实丰产,提供更多的优良种子,昌宁县从1986年开始进行秃杉无性系种子园建设。选择20~60a生优树40株,作为建园母树,并实施高住嫩枝髓切接和高住嫩枝髓接法,至1990年先后嫁接秃杉无性系单株10000株,成活率89%,定植成活率98%。目前全园有300多株已进入结实初期。  相似文献   

19.
油松无性系种子园营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从园址选择、建园材料选择、砧木培育和嫁接、种子园区划和抚育管理等多个方面详细总结了油松无性系种子园的营建技术和方法。为油松无性系种子园的全面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经优选出的杉木第二代种子园无性系,采取幼化、促萌等措施进行扩大繁殖,能很快形成无性系。不同无性系萌条发生量差异明显,不同无性繁殖方法在具体操作、技术要求、优劣程度、生产成本和见效等方面差异很大,在生产上应用应灵活掌握。采穗圃管理宜采用浅栽、弯干和截干等促萌措施,并适时进行中耕除草、追肥、修剪和换干,以利有效萌条的培养。采用组织培养法进行扩繁,能快速形成产业化,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