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绿观赏树种黑壳楠的北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绿观赏树种黑壳楠的北移黑壳楠(LinderamegaphylaHem-sl.)又名楠木,八角香,为樟科钓樟属常绿乔木,高达25m。树皮光滑灰色。黑壳楠四季常青,干直冠整,构成了极为美观的广卵形树冠。枝叶浓密,青翠葱郁,是大有发展前途优美园林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2.
楠木是我国传统的珍贵树种,通常指樟科楠属(Phoebe)和润楠属(Machilus)植物。广东省具有丰富的润楠属树木资源,但已利用的种类极少。根据野外调查和文献资料记录,在广东省共发现润楠属植物23种,广泛分布于全省各地。文章介绍了润楠属植物在广东省作为商品和科研种质资源的人工栽培情况,并对其保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宜昌市楠木类树种资源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2017年对宜昌楠木类树种资源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宜昌习惯将樟科中的楠属、润楠属树种及琼楠属、山胡椒属的部分树种统称为"楠木",已发现17种,按起源划分乡土6种,引进11种;按属划分楠属6种,润楠属9种,琼楠属1种,山胡椒属1种。由于人为砍伐和生境破坏,加上自身繁殖率低的原因,楠木类树种自然资源近于枯竭,部分楠木类树种引进栽培获得成功,保护和发展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4.
<正>金洞林场常见的楠木品种有闽楠和桢楠。闽楠Phoebe bournei、桢楠Phoebe zhennan(俗称楠木)属樟科楠属,生于海拔1 000m以下)。耐荫,生温暖湿润气候及山麓肥厚腐殖质酸性至中性土壤。木材黄褐色,芳香、耐腐,细致,花纹美丽,为建筑、高级家具、美工、胶合板贴面用材;干直、树冠尖  相似文献   

5.
刨花润楠(Machilus Paunoi Kanenira)又名刨花楠、粘柴(福建)、刨花(广东)、香粉树,樟科润楠属常绿乔木。  相似文献   

6.
楠木Phoebe namu(oliv)Gamble(桢楠、香楠、竹叶楠)为樟科楠木属常绿大乔木,在我省主要分布于湘西北及湘南山区,胸径可达一米以上,树干通直挺拔,枝条略细平展或稍下垂,叶较浓密,构成塔式圆锥形树冠,形态优美,木材致密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湖北省宜都市的野生楠木资源分布状况、种群结构及其群落特征。【方法】采用样方法分别在宜都市的王家畈镇、聂家河镇和潘家湾乡对楠木资源分布集中地段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并记录其生境条件和群落特征。【结果】调查区内发现野生楠木类植物计264株,楠属植物3种,分别为竹叶楠Phoebe faberi、桢楠P.zhennan、湘楠P.hunanensis;润楠属植物4种,分别为润楠Machilus pingii、宜昌润楠M.ichangensis、华润楠M.chinensis、刨花润楠M.pauhoi,其中华润楠、刨花润楠初步确定为宜都市新分布记录种。楠木较多分布在山地比较潮湿的阴坡,坡度为30°~40°,坡位为中坡位和下坡位,海拔在710 m左右,群落类型为常绿或落叶阔叶林的生境条件下,其楠木类植物群落的维管束植物共有71种,隶属41科60属,以樟科和蔷薇科植物比较多,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占有绝对的优势,高位芽植物在群落中的比重最大。【结论】该调查区内的润楠属植物种群年龄结构相比楠属更合理,大致呈稳定型,而楠属植物种群年龄结构大致呈衰退型。探讨了样地野生楠木数量及群落结构特征,为其天然林保护及种质资源保存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城市景观树种的配置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楠木是我国久负盛名的乡土阔叶树种,尤其是其术材具有香气袭人、虫不蛀菌不腐、经久耐用的优良特质,常用来制作高级家具、器具和建筑的梁柱及棺木,被称为“中华第一材”。历史上,楠、樟、梓、桐并称江南四大名木,而楠木被冠以其首。北京故宫及现存上乘古建筑多为楠木构筑,如义渊阁、乐寿堂、  相似文献   

9.
木中贵族——楠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楠木(Phoebe nanmu(oliv.)Gamble)樟科常绿大乔木,为江南四大名木(楠、樟、梓、椆)之首。 楠木有其独特的生长特点,喜欢生长在荫翳蔽日的深山峡谷里,那里的土壤肥润深厚,日照短。而且身边还要有许多杂木当“保姆”,为它遮阴挡雨,所以成长缓慢。可是,当它到了60岁以后,它才一反常态,开始猛长。一直到90岁这一价段是楠木一生中的黄金时代,生  相似文献   

10.
古代的楠木及其分布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木中以“楠”为名者其数不少,但以良材美树享誉于我国历史时期之楠木,却只能是樟科楠属的桢楠即雅楠、楠木(Phoebc Zhcnnan).这有两方面的证据:一是始自《诗经》、《山海经》的历代典籍的有关记载;一是近期出土于四川、江西等地的大批古代楠木船棺、棺槨、悬棺及其随葬器物.现在依据这两方面的主要材料,试就我国历史时期楠木名称演变,分布变迁以及形成现代分布格局的主因,作一扼要的考察.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木才水运具有悠久的历史。云南水路交通古已有之。据史料记载,元代有“听民伐木贸易”,明清时代有木商“伐木以五板巨舰载之”,或“结排筏”和“古时由金沙江水行,直下沪州、叙府”等记载。明永乐四年(1406年),明成祖来棣,诏建北京行宫,指派工部尚书河南宁某督本。翌年差史叙府州宜宾县主薄陈、典史何等,领人夫800名,从云南的盐津县通过金沙江拖运宫殿楠木400根,并在盐津县滩头乡养牌村营盘龙洞潭刻碑以记之。到了清代,重建北京太和殿用的香楠(桢楠)和天坛、地坛的灯干杉木,也都是从盐泽砍伐通过金沙江碰运进系的。木材…  相似文献   

12.
以河沙、草木灰、锯末配成的三种栽培基质为试验材料,以黑壳楠、楠木、闽楠为供试品种,采用露天播种育苗的方式,研究不同基质对三种樟科植物种子的萌发、幼苗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黑壳楠在河沙中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最高,幼苗生长情况最好;楠木和闽楠在河沙+草木灰的基质中萌发情况和幼苗生长情况最好.  相似文献   

13.
楠木     
楠木,学名桢楠(Phoebe bournei (Heml Yang)。别名光叶楠,巴楠(四川);黄楠,白楠(福建)。樟科(Lauraceae),桢楠属(Phoebe Nees)。《本草纲目》名交让木。《名医别录》名柟,楠木。楠木为上等珍贵用材树种,我国历史上早有栽培利用。据江苏省江宁县志记载:明代以  相似文献   

14.
楠木(桢楠、香楠、竹叶楠)为樟科楠木属常绿大乔,在我省主要分布于湘西北及湘南山区,胸径可达一米以上,树干通直挺拨,枝条略细平展或稍下垂,叶较浓密,构成塔式园锥形树冠,甚属雅致优美,木材致密光滑耐腐,切面光泽纹理美丽,具浓香,有防虫杀菌特效,供造船、车辆、建筑、翻砂木模、胶合板面板、缝纫机台板、文娱器材(如钢琴壳)、上等箱柜等用,属诸种楠木之冠,自古以来为群众推崇称誉,其木材有关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如下:  相似文献   

15.
桢楠(Phoebe zhennan)为樟科楠木属植物,属亚热带常绿阔叶高大乔木,是我国二级保护树种和著名的珍贵用材树种,是优良的绿化观赏树种。为了保护和发展桢楠这一珍贵树种,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我们进行了桢楠容器育苗试验。  相似文献   

16.
桢楠容器育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桢楠(Phoebe zhennan)为樟科楠木属植物,属亚热带常绿阔叶高大乔木,是我国二级保护树种和著名的珍贵用材树种,是优良的绿化观赏树种。为了保护和发展桢楠这一珍贵树种,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我们进行了桢楠容器育苗试验。  相似文献   

17.
林盛 《国土绿化》2014,(7):36-36
四川省都江堰市大观镇普照寺内有一株古楠木,树龄1200多年,树高约28米,胸径132厘米,冠幅20米。古楠木高大、挺拔,12个世纪的暮鼓晨钟,造就了古楠沉稳、从容的王者气度,2007年3月入选"成都市十大千年树王"。楠木为樟科常绿大乔木,亦称桢楠,高大挺拔,质坚品良,枝叶蔚然,纹理美观,历来为帝王宫殿和陵寝之首选用材。其木质有虫不蛀、菌不腐、防风防火之效,  相似文献   

18.
王金元 《中国林业》2011,(18):49-49
刨花楠是樟科润楠属的乔木种类,别名香粉树、楠木、竹叶楠、刨花树,是我国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优良的乡土阔叶树种。其木材具胶质,树皮拆断后能见黏性丝,木片、树皮浸水后有黏液。利用其木材加工的香粉,可以用作塔香、蚊香、祭香等的熏香原料,也可作为黏合剂与其他原料混合使用。因为具备速生、多用途、高经济价值等优点,刨花楠备受林业部门关注.是广西林业厅、广西林科院推广种植的珍贵用材树种。  相似文献   

19.
黑壳楠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壳楠(Lindera megaphylla Hamsl.),又名楠木,属樟科,山胡椒属,为常绿乔木。分布于我国陕西、甘肃、安徽、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在陕西的紫阳、城固、镇巴、洋县、勉县、略阳等地,多生长于海拔600~1500米的山沟或  相似文献   

20.
楠木不同混交造林模式的生长效果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平衡不完全随机区组(BIB)设计,对楠木与杉木、火力楠、马尾松等树种进行混交试验,观察楠木幼树在不同混交林分中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楠木在与马尾松混交林分中的长势较好,短期收益亦高,明显优于其它混交类型,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