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辽宁省甜瓜新病害--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果腐病,对其病原菌进行
了生物学测定。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以甜瓜煎汁培养基为最适;菌丝在5~40 ℃范围内均能生长,
最适温度为28 ℃ ;最适pH 值为7;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适宜菌丝生长的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
淀粉和蛋白胨。菌核形成的适宜条件为25 ℃,pH 值6~8,理查培养基,最适碳源为山梨醇,最适氮源
为KNO3。菌核在10 种供试营养物质中均能萌发;在15~40 ℃范围内菌核均可萌发,28 ℃为最适温度,
黑暗条件有利于菌核萌发;以麦芽糖为碳源的PA 培养基和以蛋白胨为氮源的查氏培养基有利于菌核萌发。
菌丝致死温度为50 ℃、10 min。菌核致死温度为53 ℃、10 min。  相似文献   

2.
白菜丝核菌叶腐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白菜丝核菌叶腐病标样进行了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白菜丝核菌叶腐病病原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病原菌菌丝最适生长条件为:20~25℃,pH 7,PDA培养基,黑暗条件,在供试的碳、氮源中,对可溶性淀粉和酵母浸膏利用最好;菌核形成的最适条件为:28℃,pH 7,查氏培养基,光照条件,以可溶性淀粉和蔗糖为碳源的查氏培养基有利于菌核的形成,硫酸铵培养基主要在气生菌丝上形成小而多的菌核,甘氨酸培养基形成的菌核较大.  相似文献   

3.
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采自山西省太谷县疑似镰孢刀菌引起的甜瓜果实新病害进行病原菌分离,根据柯赫氏法则明确其致病性。基于形态特征以及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转录延伸因子(EF-1α)、组蛋白(Histone 3)和线粒体中核糖体小亚基(mtSSU)序列分析,鉴定该病原菌为变红镰刀菌(Fusarium incarnatum)。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培养基均为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温度为20~35℃菌丝生长较快,20~25℃产孢量最大;羧甲基纤维素钠、淀粉和木糖等碳源适合菌丝生长,产孢的最佳碳源为乳糖;病原菌在多种氮源上均能较好生长,产孢的最佳氮源为酵母粉;pH为8时菌丝生长最快,不同pH处理的产孢量间差异不显著;病原菌在全光照和全黑暗条件下能较好生长,不同光照条件下产孢量差异不显著;菌丝致死温度为61℃(10min),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6℃(10 min)。  相似文献   

4.
以人参锈腐病病株根部分离的菌株R2为试材,采用传统的形态学观察与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病原菌鉴定,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肉座菌目(Hypocreales),叶赤壳科(Nectriaceae),柱孢属(Cylindrocarpon),毁灭柱孢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该菌在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DA)和察氏培养基(CZA)上生长较快,最适的碳、氮源为蔗糖和尿素,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最适pH值为中性偏酸环境。  相似文献   

5.
苏宏海  乔立平 《蔬菜》2012,(8):36-36
介绍了甜瓜细菌性果腐病的发生特点及识别要点,提出重点突出农业防治措施,辅以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策略,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大白菜褐腐病(茎基腐病)的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在北京、河北、江苏等地的部分大白菜种植区,当地俗称的大白菜“茎基腐病”普遍严重发生,实际调查后共采集到大白菜“茎基腐病”病样12份,分离获得12个真菌分离物,经形态学鉴定,分离到的菌株均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采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对病原菌rDNA-ITS进行PCR扩增,并将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将分离到的菌株分别回接健康的大白菜植株,植株表现出与田间相似的发病症状,重新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得到相同的病原物。基于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致病性试验最终确定北京、河北、江苏等地大白菜 “茎基腐病” 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大白菜“茎基腐病”与大白菜褐腐病、大白菜立枯病属同病异名。  相似文献   

7.
8.
采用几种药剂对海南甜瓜木贼镰刀菌果腐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及大田防治进行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3.8%可杀得干悬浮剂2μg/mL、1.25μg/mL和25%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2μg/mL、1μg/mL室内菌丝抑菌效果均达100%;70%达科宁(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大生M-4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及10%世高(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较好。结合大田试验,生产上可选用25%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53.8%可杀得干悬浮剂、70%达科宁可湿性粉剂和10%世高水分散粒剂在甜瓜果实膨大初期及成熟初期喷雾2次,可有效控制甜瓜镰刀菌果腐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甜瓜细菌性果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志红  徐永阳 《中国瓜菜》2005,(5):33-35,i0001
BFB在我国瓜类产区蔓延较广,已对生产构成威胁,但国内科研单位对此研究较少。作者结合育种实践对该病进行了较细致的观察、研究,并对其防治措施也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值得各地甜瓜从业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海南大棚甜瓜急性萎蔫的病因及筛选防控该病害的适宜化学药剂.[方法]通过室内组织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明确了造成海南甜瓜萎蔫的主要病原菌.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 8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致病性分析表明,甜瓜茎及茎基部接种病原菌72 h后表现出明显的坏死,从表现症状的部位重新分离到该病原菌.形态学...  相似文献   

11.
西瓜根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西瓜根腐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瓜根腐病病原菌生长温度范围是10~40℃,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pH4~10范围内都能生长,适宜pH范围为7~10,最适pH为8;能够很好地利用多种碳源;适宜的氮源是硝态氮,而铵态氮不利于其生长。该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在相对湿度达到90%的条件下,才有可能萌发,萌发的最适相对湿度是100%;分生孢子适宜萌发温度为25~30℃;分生孢子的最低致死温度为58℃,5min。  相似文献   

12.
对黑龙江省依兰县酸浆根腐病病根及地下茎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根据致病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性,结合rDNA ITS序列分析,确定茄镰孢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与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 )为主要致病菌。茄镰孢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 ℃,最适pH值为8.0;尖镰孢菌在10~30 ℃之间均可生长,25 ℃为最适生长温度,最适pH值为7.0;光照对菌落生长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对近年来新发现的梨阿太菌果腐病菌(Athelia bombacina)的生物学特性及寄主范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佳条件为PDA培养基,温度25℃,pH7,暗处理有利于菌丝生长,菌丝致死温度为54℃,10 min;担孢子最佳萌发温度为20℃,pH 6,最佳碳源为葡萄糖,光照对孢子萌发影响不明显,担孢子致死温度为52℃,10 min。该菌产孢的培养基配方为燕麦15 g、琼脂15 g、葡萄糖10 g、甘氨酸2 g、CaCO3 0.5 g、NaCl2 g、水1 000 mL,pH 6。相对湿度95%以上,光暗交替及低温诱导均有利于产孢。离体果实接种的寄主范围测定结果表明,A. bombacina除侵染梨果实外,还可侵染苹果、草莓、樱桃、油桃、杏和枣等果实,但不侵染蓝莓、葡萄、橙和猕猴桃等果实,对山楂、橘和柚果实的侵染能力较弱,且对橘和柚的侵染仅限于果皮,不深入到果肉组织中,A. bombacina对梨、苹果不同品种的致病力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4.
贡柑黑腐病是近年来在贡柑上发生的一种新型病害,该病害可导致嫩梢快速枯死,大量嫩叶脱落,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本研究从病区采集发病枝叶,对贡柑黑腐病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rDNA-ITS序列分析技术对其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贡柑黑腐病病原菌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 Nees真菌,rDNA-ITS序列与GenBank中芸薹链格孢菌A.brassicae(Berk.)Sacc.和柑桔链格孢菌A.citri Ellis et Everhart的ITS序列的同源性为99%。结合形态学特征,推断该病原菌为柑桔链格孢菌。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江西省南昌市郊区梨轮纹病菌的种类归属,本文从果园采集呈典型症状的梨轮纹病样本,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菌分离和病菌纯化,获得5个梨轮纹病菌分离株,其培养性状相同且与已报道的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培养性状一致。用菌饼对离体梨枝条进行接种,结果5个分离株均导致典型病斑,对该病斑进行再分离,又分离到与原接种菌一致的病原菌。任选其中的一个分离株NC-1进行rDNA-ITS序列扩增和序列测定,获得片段长为543bp的核苷酸序列,通过BLAST分析,发现该序列与GenBank中葡萄座腔菌的同源性高达100%。结果表明,南昌市郊区梨轮纹病菌属于葡萄座腔菌。  相似文献   

16.
姚昕 《北方园艺》2010,(22):40-41
设置不同培养基、不同温度、pH值和光照条件对雪莲果根腐病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雪莲果根腐病菌的最适培养基为PDA,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最佳pH为6~7,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引起的百香果采后果腐病是黄果百香果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为明确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不同温度、pH、碳源、氮源和光照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并测定了14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病原菌的最适生长pH为4.5~5.5,最适生长温度为31~34 ℃;其可利用蔗糖、甘油、D-半乳糖等11种供试碳源;可利用硫酸铵、氯化铵、L-天冬酰胺等11种供试氮源,尿素为最难利用的氮源;不同光照条件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14种供试杀菌剂对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戊唑醇和丙环唑的毒力较高,其EC50值分别为0.0072 mg·L-1和0.7067 mg·L-1,均小于1 mg·L-1;其EC95值分别为90.5459 mg·L-1和33.1295 mg·L-1,均小于100 mg·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