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清洁工程试验示范在防治农业生产污染与农村生活污染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一定技术和经验。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清洁工程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和难点,提出了运用系统工程统筹建设、完善建设内容、加强技术体系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村清洁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实施途径,是实现"农村节能减排、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措施,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重庆市涪陵区麻磊村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理念,实施以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清洁水源、公共清洁设施和长效运行管理机制为重点的农村清洁工程,基本实现居民环境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清洁化。  相似文献   

3.
农村能源在丘陵山区新农村建设中的利用模式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农村建设中实施"地下建设沼气池,屋顶安装太阳能"的农村能源模式,因地制宜推广农村户用沼气池、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建设沼气环境工程、学校改厕治污工程,完善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在尤溪新农村建设中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基。该研究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全面分析了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演进逻辑,明确了内涵要义,分析了基本特征,探讨了推进路径,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研究表明,加快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三农”历史逻辑的必然选择,是党的“三农”理论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践逻辑的必然要求。从内涵特征分析,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既有农业农村现代化普遍具有的农业竞争力强、乡村多功能性强、城乡融合水平强和支持保护力度强等共同特征,也具有鲜明的国情特征、制度特征、任务特征、时代特征、路径特征和本质特征等中国特色。推进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要以工程项目为抓手,实施稳产保供固本工程、乡村产业全链工程、和美乡村建设工程、乡村生态循环工程、乡村文化赋能工程、科技创新攻关工程、农民收入提升工程等。研究可为推动“三农”工作及工程化推进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是实现"农村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切入点.邹平县东尉村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理念,实施了以田园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为重点的乡村清洁工程,基本实现了家居环境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  相似文献   

6.
农村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环境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农业、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显著并呈现加剧的趋势。研究农村环境问题的特点和成因,对于预防和解决农村环境问题,防止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推动农村、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适应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要在基层不断进行创新改革.基于此,论述农业经济管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衡水市整合现有广播、电视、电信、通信等信息网络资源,加快了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带动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趋势。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把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农业信息化业已成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农村全面小康的有利保证。近年来,我市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在市委市府领导下,通过多种方式开展信息服务,实施“信息入乡”工程,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推进基层农技体系的改革等方面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的影响,到目前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云南省农村清洁工程标准化建设的基本做法,提出了农村清洁工程标准化建设8种模式,为农村清洁工程的标准化建设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梦泉村2008年列为山东省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2009年12月又列为农业部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农村清洁工程实施3年来,基本实现了家居环境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生态富民目标。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就要始终站在农村发展的前沿,紧紧把握农村工作发展的脉搏,大胆开拓,勇于创新,带头致富,加快发展,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先锋,他们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农村的稳定、农民的富裕、农业的发展。要全面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发挥农村党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团结带领农村群众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3.
针对学术界就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的不同看法,作者试图根据吴起县1997-2008年统计年鉴数据和农户实地调研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探讨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吴起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今后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改变了吴起县农用地利用结构和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促进了农民人均年收入的增加,改善了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内部结构,但其产业结构和农业内部结构仍需要优化升级,即加强工业、商饮业与运输业的发展,提高种植业的生产效率,深化林草业与牧业链网结构的构建,推进吴起县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农村生态景观管护对策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已成为我国目前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农业/农村生态景观建设和管护是生态环境管护的重要内容,也是休闲农业发展、乡村经济发展和文化复兴的基础。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管护内容、制度以及研究实践,在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管护内容下,从生态景观角度,重点讨论了我国农业/农村生态景观管护在认识、工程技术和制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未来农业/农村的多功能性认识和研究有待提高、生态景观化工程技术有待开发、工程技术精细化和集成化有待提高、农业/农业生态景观管护制度有待完善。在此基础上,文章还提出了我国生态景观管护对策,包括:(1)拓宽和提升我国农业/农村的多功能性,如恢复农业景观生态服务功能、保护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加强灾害适宜性管理及提高水土安全、加强乡村生态景观建设和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等;(2)加强以农户或村集体为主体的管护制度建设;(3)加强部门协同机制和技术集成研究和示范。目前亟需提高公众和管理者对农业/农村生态景观管护的认识,培育良好的管护能力,开展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和景观管护工程技术研发、技术集成示范以及适合我国国情的管护制度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5.
农业农村标准化是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技术基础,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梳理了新时代农业农村标准化工作方向和重点任务,分析了当前工作的基础与短板,提出了加快构建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学术界就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村经济影响的不同看法,根据河北省涞水县1997—2010年统计年鉴数据和实地调研,分析退耕工程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方法]用灰色关联模型对农村经济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在退耕还林工程影响下,涞水县土地利用结构发生转变,产业结构、农业结构得以改善,农民收入增加;第三产业、大农业中的林业与农村经济的关联度较高,其分值分别为0.75和0.66,但种植业、牧渔业等第一产业对农户增收影响较少。[结论]今后需进一步升级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内部结构,优化农村劳动力从业结构,推进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研究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入手,结合甘肃省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实际,分析农业高校图书馆在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中的优势,提出充分利用农业高校的资源、人才、设备、资金优势,为农业用户提供信息化服务的具体措施,强调知识服务和信息保障,进一步完善信息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8.
何国梅 《南方农业》2007,1(1):53-56
物质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物质基础的重要途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着农业投资少、融资渠道单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压力等问题。对此,提出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低碳农村建设是杭州市构建低碳试点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对低碳农村建设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较少。本文结合实际,对如何推进杭州市低碳农村建设进行了思考与探讨,并提出了实施"三农六化"的建设思路,即农业投入减量化、农业废物资源化、农村能源再生化、农村环境清洁化、农村土地绿色化、农民生活节约化,以及推进杭州市低碳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农村沼气国债项目是以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和改圈、改厕、改厨同步建设(一池三改)为重点,以沼气为纽带,能源利用和污染治理相结合,保护了饮用水源的安全,净化了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了和谐新农村的建设。同时,因地制宜实行沼气、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实现家庭能源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以此引领山区农民走生态家园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