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场动态     
观光鲜枣园前景无限随着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家乐观光枣园应运而生。由于城市居民过腻了城市喧嚣的生活,所以观光枣园就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它是时代的产物,也是经济发展的必需,  相似文献   

2.
陕西西乡枣园生态观光茶园规划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光茶园须同时满足人们所提出的观光的物质功能和茶文化的精神感受这两方面要求,并且以这两方面的因素作为基本内容而谋求与之相适应的园林形式。通过分析"中国著名茶乡"陕西西乡县的枣园生态观光茶园的规划设计实案,探求如何使观光茶园在功能性设计上与艺术精神得以完美结合,并针对观光茶园的空间序列安排和节奏韵律的把握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3.
枣树在园林及庭院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建立现代农业观光枣园、在现代城市园林绿化中营造城郊枣树防护林带、庭院绿化栽植枣树、室外阳台盆栽枣树等方面,总结了枣树在庭院绿化中的应用,以期促进枣树更好地应用于园林绿化。  相似文献   

4.
我国枣树栽培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7,(4):636-638
枣树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特有的果树,其栽培悠久,品种极其丰富。通过对我国栽培区划分分析,结合我国传统枣树栽培模式,提出现代枣树栽培模式发展趋势,建议结合地区优势,发展优区栽培、果园生草栽培、观光枣园建设等特色模式,实现经济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智慧枣园是信息技术在枣业中由单项应用走向综合应用的必然体现。从智慧枣园的概念出发,综合分析了南疆智慧枣园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现状。智慧枣园技术对红枣产业发展的影响主要有4个方面:提高枣园生产管理水平的精准化、提高红枣品质质量和营销管理水平、提升政府对枣园生产监管层次和提升当地红枣业创新科技能力。最后展望了智慧枣园技术及其应用前景,指出网络化、智慧化、机械化是未来智慧枣园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枣园的植被结构对枣园天敌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取样法在田间选择5个样点调查枣园的天敌节肢动物。[结果]间作苜蓿草枣园天敌群落的优势度、丰盛度及个体数量明显大于常规枣园,两类枣园主要昆虫如草蛉科、食蚜蝇科、缘蝽科昆虫是本地优势物种,在数量上间作苜蓿草枣园是常规枣园的2倍;而间作苜蓿草枣园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都小于常规枣园。枣园天敌群落结构指数随时间而变化,不同枣园中天敌昆虫多样性指数有一定的差异。[结论]在枣园中隔段间种某种或某类牧草,隔段保留适度杂草,可以增加天敌的多样性,培育主要害虫的天敌。  相似文献   

7.
朱耀东  张昊  崔峻桥 《吉林农业》2011,(9):9+11-9,11
建枣园选择苗木类型、品种和经营管理水平是直接影响枣园经济收益的"三大"要素,抓好这"三大"要素是确保枣园经济收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连续4a在枣园种植三叶草,小冠花,实践观察研究了枣园土壤生草制管理中,生草栽培技术,生草与枣树争肥、水的矛盾。实践证明,三叶草、小冠花在佳县枣园能正常生长、结籽;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份;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土壤温度、气温;提高红枣产量和品质。枣园生草栽培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化枣园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枣树有害生物的生态调控,采用系统调查方法,对太谷地区不同管理模式下枣园的不同功能团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同时也探讨了枣园不同管理类型条件下生物的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常规枣园的各功能团节肢动物物种数显著低于苜蓿枣园,而节肢动物群落的个体优势度显著高于苜蓿枣园;苜蓿枣园的节肢动物各类群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明显高于常规枣园;枣草间作既可增加枣园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又可维持枣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山西太谷单作枣园昆虫种类的组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山西省太谷县单作枣树园中的昆虫进行了调查研究(包括实地采集和现有文献的统计),结果表明:未除草的枣园的昆虫共有12目、72科、163属、178种,除草的枣园的昆虫共有12目、50科、79属、88种。未除草的枣园的昆虫科、属、种的数量明显比除草的枣园的昆虫科、属、种的数量多。此外,两种不同类型的枣园优势目从各目的科、属、种的数量来排列次序是不同的,但昆虫单属、寡属和单种、寡种都是占绝对优势比例。  相似文献   

11.
介绍辽西半干旱地区枣园土壤深翻熟化技术对枣园土壤和枣树的作用,总结深翻技术,以为枣园稳产、高产、优质、高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14年5~10月间,对陕西省延川县北村和庄头村4种不同管理水平下的枣园昆虫群落进行调查,并分析了枣园昆虫群落组成以及多样性。结果表明,在4种类型枣园中共有昆虫85种,分别隶属于10个目,54科;不同枣园的物种数量、个体数量、群落多样性、均匀度及丰富度的指数具有一定的差异,平地单作未除杂草的枣园和阳面坡地单作未除杂草的枣园昆虫群落结构相对较稳定于阴面坡地。研究结果为枣树害虫综合治理及生态调控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枣园不同间作管理条件下,对主要枣树害虫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枣园生态系统中植被多样化程度越高,科、种及个体总数的丰富度越大;使用化学农药对科、种及个体总数的丰盛度产生的负面效应较大;各枣园枣树害虫的科、种及个体总数的丰富度随季节变化较为明显,不同枣园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枣园枣树主要害虫群落的相对丰盛度的时序动态变化规律与气温、食料相关;各枣园主要枣树害虫群落指数的时序动态在不同生长季节有一定的差异,但仅从主要害虫群落指数来评判枣园枣树主要害虫群落的特征与功能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14.
枣园天敌群落结构与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五种不同管理类型的枣园中,对天敌昆虫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枣园天敌昆虫群落结构指数随季节而变化,随枣园植物多样性的提高而增加。在不同管理类型的枣园中天敌昆虫群落结构指数也有一定的差异,有草枣园与未用药枣园的天敌昆虫的物种数、总个体数及多样性指数等均显著大于其他类型的枣园,多样化的枣园生态系统比纯作系统具有更为丰富和多样的天敌昆虫。由此可见,植物多样性的增加能使天敌昆虫的种类增多,通过调整作物间作结构,改善天敌昆虫的生存环境,减少用药次数,来增大天敌昆虫的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5.
在密植枣园内增施生物菌肥,有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通透性,有利于枣树根系生长和水分养分积累运输,其单果重、果实大小、可食口感和公顷经济收益都要高于施用化学肥料的枣园。因此,不论是从眼前看,还是从长远发展看,枣园增施生物菌肥对提高枣园经济收益和改善土壤生态环境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生物调控是改善土壤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施用复合菌肥具有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加快有效养分循环转化、增强作物吸收利用、提高作物对病虫害的防御能力等作用。为了探讨复合菌肥对枣园土壤的施用效果,笔者研究了其对枣园土壤养分及主要微生物类群的影响,旨在了解复合菌肥对枣园土壤的生态效应及其机理,并为其在枣园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控制枣树害虫, 采用系统调查方法, 对太谷地区不同管理模式下枣园的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结果表明, 在除草枣园的节肢动物各类群物种数显著低于其他枣园, 而节肢动物群落的个体丰盛度显著高于其他枣园; 枣麦间作与枣豆间作园的物种数与个体丰盛度的差异不显著; 有杂草的枣园, 节肢动物各类群的物种数明显高于无杂草的枣园, 并且优势种不明显。同时也探讨了枣园不同管理类型条件下生物的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畜禽种业》2009,(2):120-120
鲜枣园在南方正大力发展,经营枣园的农户很多,效益相对十分可观。但是,如果对枣园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形成生态型枣园,则会获得更可观的效益,减少经营风险,枣园生态开发主要有四种模式。  相似文献   

19.
调查了2种不同树龄枣树的枣园内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及数量变化,应用回归分析、主分量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枣园节肢动物群落在时间过程中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幼龄枣树节肢动物群落中,无论物种数、还是个体数均大于老龄枣树,随着季节的变化,节肢动物群落中的物种数与个体数也发生不同的波动。老龄枣园中,影响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主要成分是个体数量,而幼龄枣园中,影响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主要成分是个体数量和均匀性。老龄、幼龄枣园节肢动物群落前2个主分量的累计贡献率均在85%以上。可见不同树龄枣树空间结构的差异,可导致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时序动态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延川县是我国红枣优生区与最佳生产地之一。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全县"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延川县红枣已发展到2.57万hm2,其中挂果面积达到1.4万hm2,总产量约2 100t,到"十二五"末,全县红枣面积将达到2.8万hm2,人均0.17hm2,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特别是近年来红枣产品的不断增加,价格的不断攀升,效益凸现,红枣已成为我县的主导产业。延川县枣园土壤有机物质偏低,土壤养分瘠薄,土壤水严重亏缺,已成为红枣生产的一大障碍因子。笔者通过深入实际,广泛调查研究,及时弄清枣园土壤存在的问题,从而认为,只有因地制宜,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枣园土壤质量提升五大工程:即优质肥料利用工程,生态枣园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工程,节水灌溉工程和枣园土壤质量监测工程。扎扎实实地通过科学管理枣园,优化枣园土壤环境,才能全面提升枣园土壤质量,提高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