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无定河流域总面积30261km2,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76 5%,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应结合流域内河源涧地区、风沙区、黄土丘陵沟壑区三大地貌类型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特点,以恢复植被、减少入黄泥沙为目标,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入手,以沟道坝系建设为切入点,对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进行布局。  相似文献   

2.
从分析无定河流域不同时段水土保持措施配置入手,以减沙效益为研究目标,探讨了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问题。分析认为: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与减沙效益是密切相关的,淤地坝在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中应占有合理比例,无定河流域坝地配置比例应大于3%;坡面治理措施配置中需进一步加大封禁治理比例。  相似文献   

3.
无定河地处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与风沙草滩区交界区域,河道改造及流域治理工作一直是该区生态建设的重要议题。已有经验是: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形成综合防护体系;以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目标,打造特色水保治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土保持法律意识淡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配置不当;水土保持投入严重不足。主要建议是:治理模式要从生态型向生态经济型转变;实行差别化治理和保护;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着力构建水土保持投资多元化格局。  相似文献   

4.
5.
1994年8月4~5日的特大暴雨是对经过多年重点治理的无定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一次重要考验。通过对治理前后流域典型暴雨产水产沙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可知水保措施在这次暴雨中的减沙作用相当显著,只有类似的1977年8月5~6日特大暴雨产沙量的1/2左右,比并不十分大的1966年8月15~17日暴雨的产沙量还要低一些。淤地坝垮坝等负作用主要发生在暴雨中心局部地区,中心区以外广大地区上的水保措施仍发挥了重要的减水减沙作用。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开展了50年,取得了巨大成就,总结50年来全省水土保持工作在治理开发,机制创新、科技推广、预防监督等方面的成绩和经验,充分认识目前所面临的艰巨任务和存在的差距,大力推进改革,探索新形势下促进水保发展的新机制,全面推进我省水土保持事业再创新辉煌。  相似文献   

7.
8.
无定河流域水环境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无定河流域面临的水环境问题,运用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建立了一套兼顾经济、环境、社会三者效益的流域水环境规划模型,通过模型的求解,得到了满足水环境要求的水库水沙运行方式、不同水平年的污水处理厂规模.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对无定河流域水环境规划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其他类似流域水环境规划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大力加强江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工程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汛期,长江发生继1954年之后的又一次全流域大水。在党中央、国务院英明领导下,在沿江百万军民严密防守下,我们取得了抗洪抢险斗争的全面胜利,确保了沿江两岸重要城市、交通干线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三明市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三明市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开展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998-1999年共完成治理和监督管护等投资10137万元,占规划项目总投资的82.1%,完成植物措施治理面积3km^2。占规划任务的89%。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其生态、社会效益显著,基本上控制了水土流失,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作者认为,今后黄河流域水保科研工作的发展,有三个主要方面。1)水土保持为黄河减沙的研究:答复水土保持减少入黄泥沙的程度和生效时期问题。2)水土保持在流失区创造财富的研究。3)水土保持基础工作研究:自然资源普查;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的制订;水土流失的监测和预防。  相似文献   

12.
流域系统可以分为坡面系统和沟道-河道系统2大单元,可以分别建立泥沙收支平衡关系。结果表明:1)实施水土保持措施以后,无定河流域系统泥沙收支平衡中各变量均随时间而变化。沟道-河道系统泥沙输移比发生了极显著的减小趋势,泥沙存储量发生了显著的增大趋势,流域产沙量的变化发生了较显著的减小趋势,坡面净侵蚀量有所减少,但变化趋势不显著。2)对于不同的泥沙收支平衡变量的变化而言,水土保持措施变化和降雨变化的贡献率是不同的;对坡面净侵蚀量的变化而言,汛期降雨的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贡献率高达90.82%,坡面水土保持措施的贡献率仅为9.18%;对沟道河道系统泥沙存储量的变化而言,淤地坝拦沙的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贡献率高达76.16%,汛期降雨变化的贡献率仅为23.81%;对流域产沙量的变化而言,汛期降雨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变化都起着重要作用,前者贡献率为57.84%,后者贡献率为42.16%。3)对沟道-河道系统泥沙输移比RSDRc的变化而言,淤地坝拦沙的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贡献率高达87.27%,汛期降雨变化的贡献率仅为12.73%。  相似文献   

13.
海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用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确定海河流域不同类型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减水减沙作用,并为估算生态用水提供依据,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划分海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在分区的基础上,根据多年来小流域治理减水减沙作用的观测成果,分析、计算黄土丘陵沟壑区、土石山区、石质山区的减水减沙定额;以各分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保存面积及规划治理面积为依据,计算出海河流域现状、2010年及2030年的水土保持生态用水分别为26.06亿、42.92亿及71.53亿m3。  相似文献   

14.
坡地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坡地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模式构建及其技术体系与调控机制、坡地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案例简析了坡地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优化模式构建。  相似文献   

15.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评价能力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评价能力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提高监测评价能力建设的目标和发展方向。通过建立多源数据交换与共享机制、数据获取和更新保障机制、水土保持监测评价数据标准、分析评价方法、元数据管理机制,提高系统的数据质量和利用潜力,构筑数据采集、管理和综合分析与评价平台及应用培训等工作,增强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和评价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6.
古交市世行贷款水土保持项目区地处汾河上游一、二库区间,总面积711.29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650.00km2。经过6年治理,到2004年底,新增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5739.74hm2,累计治理度达到27.92%。据监测,土地利用率提高,土地利用结构与经济结构得到有效调整,农民人均纯收入明显增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水土保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延河流域水土保持对径流泥沙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Mann-Kendall统计检验方法和Pettitt系列显著性突变点的无参数识别方法分析延河流域径流和泥沙演变趋势及突变点,基于流量历时曲线分析延河流域突变点前后径流和泥沙变化特征,研究了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径流和泥沙的影响。结果表明:延河流域径流和输沙量均呈减少趋势,输沙量在1971和1996年有2个显著性的突变点,对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河川径流量和输沙量。随着突变点后期水土保持措施力度的加大,水土保持措施拦蓄径流和泥沙的作用逐渐增强。水土保持措施使径流高流量部分减少,常流量和低流量部分增加,表明水土保持措施可削减汛期流量,增补枯季流量。突变点后期输沙量较之变化前期整体呈减少趋势。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水土保持和水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水土保持的水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非点源污染已成为我国很多湖库型水源地的主要污染源,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危害。水土保持措施是防治非点源污染,保护水源水质,保障饮水安全的重要手段。笔者界定了水土保持水环境效应的概念;将非点源污染的类型划分为农业型、水土流失型、农村生活型、城市径流型和降水降尘型;首次系统地揭示水土保持的水环境效应机制;定量分析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区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的水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19.
水土保持对黄河流域生态承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理论,评价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和计算显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有效地增加了当地和下游引黄灌区的生态承载力。以2000年为例,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增加的生态承载力达1444.24万hm2,其中黄土高原当地约占77.74%,黄河下游灌区约占22.26%,说明水土保持对提高黄河流域生态(人口)承载力的重要作用,以及黄土高原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涉及部门多,如何整合项目、发挥国家补助资金的最大效益,宜宾市水利部门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总体来说,整合力度还不够.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