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陕棉4080是以冀合232为母本,中164为父本杂交,在枯、黄萎病圃种植选择抗病性;水、旱地交替种植选择抗旱性与丰产潜力;在不同环境胁迫压力下,连续选择而成。该品种丰产、优质、抗枯、黄萎病,中抗棉铃虫、耐旱、耐盐碱,1998-1999年陕西省区试结果比对照中19增产霜前皮棉39.0%。2000~2001年国家黄河流域区试结果,比对照中12增产霜前皮棉23.0%,居首位。证明在多种环境胁迫压力下育成的棉花品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较强抗逆性和较大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3.
4.
5.
该品种是适合我国非特早熟棉区栽培的春夏兼用型棉花新秀。特性:高抗棉铃虫,一般年份只需防治1~2次,大发生年份防治2~3次;抗枯、黄萎病能力较强,重病地块感病株不超过3%。中早 相似文献
6.
7.
8.
新品种豫棉6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豫棉6号(原豫无1309)是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利用自言的两个无毒棉新品系,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择、病圃鉴定、南繁加代和定向培育选育而成。1984年以丰产、优质、高衣分的无毒棉选系A13[(1724×48)×(321×302)]为母本与高抗枯萎耐黄萎病的无毒棉选系A14[P.D0109×(606×中31)]父本配制组合,并在海南一年三代加速选育。1985年在海南选株、选系,系号85—3A—4。1986—1989年分别参加院品系试验和河南省品种区域试验。1990年生产试验。区试和生产试验基本一致,性状 相似文献
9.
1975年以自育品系194为母本,锦68-3为父本进行杂交,连续多代选择育成,1989年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命名,该品种适于在特早熟棉区中等偏上地力的水旱地种植,也适宜于黄河流域夏播棉区种植,经1982—1988年试验示范,比对照增产8—28%,平均纤维长29毫米,农分率39.7%,单铃熏5.5克,衣指7.4克,子指11.5克,在选育实践中,首先解决早熟性问题,再解决高产问题,并注意纤维品质的严格评定,与产量性状平行选择。 相似文献
10.
豫棉四号(原郑4107)是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选育的棉花新品种。1984—1988年,该品种经过品系试验、省区试、黄河流域区试、生产试验和示范,其产量、品质、抗性、早熟性和适应性均超过晋棉七号、中棉12号、豫棉一号和冀棉八号,是目前国内综合性状较好的一个棉花新品种。1989年4月 相似文献
11.
特早熟低酚棉花新品种辽棉13号,是继辽棉11号之后我省育成的又一个低酚棉花新品种。辽棉13号不仅适于辽宁棉区和北方特早熟棉区春播种植,而且适于黄、淮、海我国主产棉区夏播夏套种植,发展潜力很大;不仅霜前皮棉产量和皮棉总产量显著超过对照品种辽棉9号,而且在纤维品质、抗逆性、耐瘠薄等方面超过普通棉对照品种。特别是其高抗叶斑病、早熟不早衰、增产潜力较大等优良特性,在国内更具领先水平。辽棉13号的育成,打破 相似文献
12.
13.
1930年代以前,由于受到交通不便的制约,陕棉运销均属不易。陇海铁路通达后,陕棉大量运销上海等地,同时,由于建立起畅通可靠的运输渠道,陕棉在沪上棉市占据重要地位,西部棉产地与东部棉花消费市场间的常态互动机制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4.
陕棉2177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997年以陕2234为母本,陕2059为父本通过人工去雄授粉杂交,后代在枯、黄萎混生病圃经多年连续选择而成的丰产、抗病、优质的棉 相似文献
15.
中棉14号和中375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新选育的夏棉新品种(系),现将其特性介绍如下。一、中棉14号原编号中657,是中棉所以211×辽6913杂交育成的夏棉新品种。该品种通过两年全国黄河流域夏棉品种区试,无论在早熟性、丰产性、耐病性及纤维品质等方面,均比对照品种(中10)优越。产量稳居参试品种之首,年年名列第一。1988年生产试验,8点 相似文献
16.
豫棉三号是我所用商17做母本、珂310做父本杂交,经海南加代,集团选择,单株选择提早鉴定的方法育成,适宜春播和麦棉套种的棉花新品种(原名商丘64)。1988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棉三号。一、丰产性与适应性1985—1986年河南省棉花品种区试结果,26点次平均霜前皮棉亩产量81.41公斤,皮棉亩产量90.12公斤,分别比对照豫棉一号 相似文献
17.
杂交棉品种冀创棉1是以转双价基因抗虫棉SGK321为母本、非转基因抗病棉花品系5013为父本杂交而成。该品种抗病、高产、杂种优势强和适应性广,适合冀中南和黄河流域棉区种植,特别是在稀植、大棵、免整枝栽培模式下更能发挥其增产优势。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