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广东省林业碳汇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远城 《绿色科技》2012,(7):113-115,117
介绍了广东省林业碳汇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森林质量不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低等;提出了加大林业碳汇的宣传、建立统一的碳汇计量和监测体系、加强科学研究等建议,以促进广东省林业碳汇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对林业活动项目进行碳库计量监测,了解项目固碳释氧价值是评估森林碳汇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森林碳汇功能的基础。介绍林业活动的相关概念和碳库监测内容、因子与方法,并根据森林碳库监测现状,提出构建森林碳库监测体系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森林的碳汇功能对缓解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森林碳汇的计量和监测方法备受关注, 其中应用遥感方法对森林地上部分碳汇进行监测计量已经成为目前林业遥感的热点。文中基于光学遥感、微波雷达和激光雷达3种常用的遥感数据源综述了国外森林地上部分碳汇遥感监测的主要方法, 并讨论了这些监测方法的精度和不确定性。得出:1)基于光学遥感数据的多元回归分析法在森林地上部分碳汇估算中应用最为广泛, 人工神经网络法具有更高的估算精度; 2)微波雷达系统能够穿透云层, 可用于多云地区森林地上部分碳汇的估算; 3)基于激光雷达数据的估算结果是三者中精度最高的, 可用于高生物量地区森林地上部分碳汇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森林碳汇助力碳中和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碳汇不是“杯水车薪”,而是国之重器,森林碳汇功能及其对碳中和的贡献已成为全球共识,森林碳汇的形成、提升、监测、计量、核证、交易等已成为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本研究探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人碳关系变化特点,梳理森林碳汇全链条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包括森林定义对碳汇计量的影响,森林碳的源-汇关系,碳汇计量边界,碳汇的监测、报告和核算,以及碳汇项目开发、碳汇交易的基本要求等,分析我国森林碳汇提升面临的挑战、潜力和路径。研究认为,要进一步加强森林碳汇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深入认识生态修复、森林经营、森林利用过程中的碳汇机制;要进一步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相关的社会制度和规则、技术和文化体系的设计和应用,支撑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施和生态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5.
全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正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影响,为了有效的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危害,提出了森林碳汇,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为了响应社会的号召,广东省也开始建设森林碳汇,对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建设森林碳汇的意义,并提出具体的建设策略,希望能够为广东省的森林碳汇建设、维护生态平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森林碳汇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针对广东省国家级公益林不同树种和龄组的碳储量、碳密度进行研究,以掌握其碳汇功能。结果表明,广东省国家级公益林碳储量为4 076.74万t,以阔叶林和混交林为主,龄组以中幼林为主;平均碳密度为35.53 t/hm2,软阔类、硬阔类和针叶混交林平均碳密度较高;随着龄组增加,碳密度呈增加趋势;碳汇为447.24万t/a,以中幼林的碳汇为主,乔木林单位面积碳汇为3.7 t/hm2·a。随着公益林的保护建设和植被恢复,森林将持续地发挥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7.
试论广东碳汇林业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低碳发展是新时代的趋势,而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承担者,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低碳时代进步的关键。碳汇林业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助推结构减排和广东开展国家低碳省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广东省碳汇林业具有区别于一般林业的内涵和特征,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多种营造林工程措施,增加森林面积、改善森林结构,提高森林的碳密度、碳储量,减少森林碳排放、碳损失,增加碳汇、提升森林服务功能。把森林碳汇纳入国家低碳减排政策、把碳汇交易纳入区域发展、完善碳汇林业建设体系等是碳汇林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以广东省为研究对象 ,选取1992~2012年时间区间 ,利用枟IPCC 2006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枠中的碳排放计算公式和能源排放系数缺省值 ,从碳源和碳汇两个源头分析了广东省的碳排放强度.结果表明 :广东省以煤炭和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有所改善 ,碳强度逐年下降 ,能源利用率有所提高.1992~2012年间 ,广东省的碳排放量随着广东省GDP增长而增加 ,年均增长率为7% ;森林碳汇量逐年增加 ,年均增长率为4% ,森林碳汇的增加得益于森林蓄积量 ,而非森林面积 ,广东省仍存在较大的碳汇缺口.  相似文献   

9.
在探讨国际和国内森林碳汇研究情况的基础上,就辽宁省森林碳汇现状进行了讨论。介绍了森林碳汇的功能和计量方法以及碳汇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地位,对辽宁省碳汇市场的构建提出了几点建议,为辽宁碳汇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是华南地区主要的速生丰产林基地,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力度逐年加大,这种持续增长的森林面积所储存的巨额碳汇,应该引起人们关注。文章首次对广东省清洁发展机制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发展潜力的评价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广东省林业碳汇优先发展区域的设想与思路,一方面确保林业碳汇造林地满足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对土地利用状况的基本要求,确保林业碳汇项目建设区具有较高的碳吸收潜力;另一方面可以为各地开展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提供技术指导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冯建成 《林业科技》2012,37(3):43-46
通过总结连续两年开展样本采集工作的感受与体会,指出了从工作准备到样本采集等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及应注意的问题,并介绍了山西省在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旨在进一步完善森林生物量建模技术方案,为做好今后的样本采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美国森林及草原碳管理措施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加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策略之一。鉴于森林和草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美国林务部门已将提高其固碳水平作为推行低碳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目标。文中在简述美国森林及草地资源整体现状及其碳储量的基础上,介绍美国林业管理体制并进一步说明其关于森林及草地碳计量及监测数据库,进而说明在上述林业管理体制下美国各部门为应对气候变化指定的一系列关于森林及草地碳汇管理的措施及战略框架,最后总结对我国森林和草原碳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山东森林是以平原地区用材林为主的农区森林,低山丘陵区森林立地条件差,生产力偏低,不具备温带森林的代表性。结合全国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专项调查数据,建立符合山东省森林特点的森林碳储量不同碳库分量参数体系,对于提高区域森林碳储量估算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By elaborating the functions and effects of forestry in mitigating climate change, introducing the concepts and significance of forest carbon sink, forestry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forestry, and summarizing the practices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forestry in China, the paper came up with the outline for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forestry, i.e. implementing the Climate Change Forestry Action Plan, reinforcing the accounting and monitoring of national forest car...  相似文献   

15.
对碳汇林业的背景、相关概念、碳汇造林国内外现状、CDM造林再造林项目运行程序及设计书内容、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涉及的几个技术问题进行了综述,建议:山东具有碳汇造林的条件、积极争取碳汇造林项目、强化农用林和经济林的碳汇作用、加强干瘠山地、盐碱地及沿海防护林碳汇造林、加强中幼林的可持续经营管理、加紧实施山东森林碳汇储量与潜力研究、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技术培训等。  相似文献   

16.
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红树林具备很强的碳汇能力,在湿地碳循环中占据重要地位。开展红树林湿地碳汇计量与监测有助于深入了解海岸湿地生态系统碳动态,客观评价红树林在区域碳平衡的作用,为恢复红树林生态系统、建设低碳社会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首次探讨了广东省红树林碳汇计量与监测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并对存在问题进行讨论,对开展广东省林业碳汇工作具有较好的理论及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林业研究》2021,32(1)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re two of the key ecosystem services that forests provide for societal need to address environmental issues.Optimization of the dual services is the ultimate goal in forest management for mitigating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safeguarding terrestrial water balance.However,there are some tradeoffs between gain in forest productivity and ecosystem water balance.We conducted literature review based on published articles for learned knowledge on forest carbon fixation and hydrological regulations.Some knowledge gaps and research needs are identified by examining the inter-connections between forest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water conservation.Past researches have helped gain basic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s and controls of forest carbon fixation and hydrological regulations as two separate issues.Tools and approaches are well established for quantifying and monitoring forest carbon and hydrological issues,operating at different 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es.There are knowledge gaps on how to design afforestation schemes facilitating enhanced ecosystem services in forest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water conservation.For the top-down planning of afforestation in regions where water availability is anticipated to be problematic,the questions of how much and where to plant for given land availability,known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and sustained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livelihood need to be addressed.For local management considerations,the questions of what and how to plant prevail.Efforts are needed in joint studies of forest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alities,specifically in relation to establishment and management of planted forests aiming for delivering regulatory ecosystem services in carbon sequestration,water conservation and other social values.We propose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with dual consideration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forest management for future research pursue.  相似文献   

18.
赵亚男  王勉  文毅  徐标 《绿色大世界》2012,(11):193-195
指出了森林生态系统作为整个碳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贮存了陆地生态系统中大部分的有机碳,同时作为全球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研究就越来越重要。分析了中国森林植被情况,国内外森林植被碳储量研究进展以及森林植被固碳功能,同时提出了未来碳储量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