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一、背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指在保证玉米原有种植密度和基本产量的条件下,通过选择耐荫、密植型大豆品种和紧凑、密植型玉米品种,同期(时)间隔带状播种玉米和大豆,实现同一块土地上增收一季大豆。目前,农业农村部要求在适宜地区大力推广该种植模式,加快大豆玉米种植融合发展,以提升我国粮油综合生产能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经过多年的试点,技术基本成熟,尤其是在我国西南地区,播种、植保和收获等相关配套作业机具,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适宜镇江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玉米品种和合理的种植密度。选用耐荫抗倒、耐密早熟、直立宜机收的高产品种苏豆13、徐豆25、南农47号,每个品种分别种植3个密度,比较不同品种及种植密度下玉米的生长状况和产量情况。苏豆13株高、单株荚数、每荚粒数、理论产量和实测产量最高,但其株型细长易发生倒伏;徐豆25的株高、单株荚数、每荚粒数最低,但其茎秆粗度、百粒重最高,株型矮壮;南农47的农艺性状以及产量各因素各项指标在苏豆13和徐豆25之间,但其最终实际产量较低。根据3个品种对密度响应来看,苏豆13和徐豆25每667 m2适宜种植密度为9 000株,而南农47更耐密植,每667 m2为11 000株仍能增产,同时要做好苏豆13、南农47号的化学调控株高,增产抗倒。  相似文献   

3.
以耐密抗倒性不同的品种(稀植大穗品种JK 518和JK 519、耐密抗倒品种XY335和CS 1;中等耐密品种ND 108)为材料,设5个密度处理,研究玉米茎秆的穿刺强度(RPS)的变化特点及其对群体种植密度的响应。结果表明玉米茎秆穿刺强度随生育期递进而增强,不同耐密性品种间随种植密度变化有较大差异。茎秆基部节间的穿刺强度随群体密度增加呈线性递减。茎秆节间RPS随着节位的上升而呈二次函数递减;不同耐密性品种间RPS以抽雄-吐丝期差异明显,以穗位以下节间,尤其第3~6节间表现差异较大。玉米抽雄前茎壁增厚早、  相似文献   

4.
基于LiDAR的亚热带次生林林窗对幼树更新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湖南亚热带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时相机载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 DAR)和野外调查数据对林窗及幼树进行监测,分析比较林窗对幼树密度分布和树高生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林窗大小和位置对幼树密度分布都有显著影响,喜光树种幼树主要集中在小林窗的中心区或大林窗的过渡区,在大林窗中密度最大(647株/hm2),耐荫树种幼树主要集中在林窗的边缘区,在中等林窗中密度最大(941株/hm~2)。林窗大小对幼树树高生长有显著影响,喜光树种和耐荫树种幼树分别在大林窗和中等林窗中树高生长量最大(69.3 cm/a、57.7 cm/a),喜光树种幼树在中心区的树高生长量明显大于其他位置,耐荫树种幼树的树高生长量在位置上的差异不显著。线性混合模型分析显示林窗大小是促进幼树树高生长的最主要因素,幼树树高生长变化在不同林窗中呈聚集性。从幼树密度树高生长情况来看,50~150 m~2林窗较适合促进亚热带次生林的群落演替。  相似文献   

5.
<正>贵州玉米的平均种植面积在72万hm2左右,但大部分种植地都属于旱坡地和贫瘠地,这些地区对玉米的种质要求较高,如果玉米不具备理想的抗病性和适应性,则容易导致生产保收系数降低等问题,故需要对玉米核心种质进行改良,让玉米的抗病、抗旱和耐瘠、耐荫得到增强,实现地方玉米在抗病性和产量上的提升。一、贵州地方玉米的种质群体特点(一)配合力强贵州地方玉米存在抗病性强、抗旱能力出色、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间试验,就制种玉米密度对土壤水分、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在拔节期以前,低密组的土壤含水量比高密组的高;在拔节期到灌浆期,高密组的比低密组的高。在整个生育期,拔节期前土壤含水量比较高,而后逐渐降低,吐丝期达到最低,然后又逐步上升。2在一定密度范围内,制种玉米株高、亩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单株产量产量相反;叶长、穗粗、穗粒数先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后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叶宽、穗长、百粒重、出籽率先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后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叶面积、茎粗、穗位先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后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加,然后又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秃顶变化规律相反。  相似文献   

7.
园艺植物耐湿涝伤害与适应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园艺植物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反应和分子生物学出发,阐述了国内外园艺植物耐湿涝性研究的进展。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耐湿涝性评价指标,耐湿涝性品种选育研究概况,以及耐湿涝性育种的主要方法,提出了耐湿涝性育种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经洪雅农业局茶叶技术员多年实践证明,在茶园中合理间作植物,能促进茶树生长和增产提质,达到充分利用土地与空间、提高土地产出率的综合效果;在间作植物选择上,应考虑茶树喜温、好湿、耐荫和耐酸的特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玉米秸秆压缩过程中压力与密度、含水率、模具厚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玉米秸秆开式压缩试验。试验表明:压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物料的成形密度,压力越大则成形密度越高;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含水率的增大,成形压力相应增大;随着压模厚度的增加,压力逐渐上升。根据试验参数,可以确定压块机的负载参数,从而为压块机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玉米秸秆压缩过程中压力与密度、含水率、模具厚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玉米秸秆开式压缩试验。试验表明:压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物料的成形密度,压力越大则成形密度越高;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含水率的增大,成形压力相应增大;随着压模厚度的增加,压力逐渐上升。根据试验参数,可以确定压块机的负载参数,从而为压块机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覆膜和种植密度对旱作春玉米产量和蒸散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究黄土高原旱作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开展了玉米露地与覆膜6个种植密度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覆膜加速了玉米的生长和发育,表现在株高和叶面积指数的增加,生育期的提前,如抽穗期(即最大高度出现时)比露地种植提前了11 d。在玉米生长的中后期,露地玉米株高具有随密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而覆膜玉米则无显著差异。无论是覆膜还是露地种植,玉米叶面积指数都是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提高。玉米的蒸散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覆膜种植降低了玉米对水分的消耗,在不同程度上缓解了因种植密度增加而导致的蒸散量增加与降水不足之间的矛盾。覆膜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露地种植分别提高52.79%和60.55%。露地与覆膜种植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都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但获得最高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对应的种植密度不同:露地种植在密度为52 500株/hm~2(D2)时获得最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而覆膜种植增大了单位面积土地可支撑的群体,最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在密度为82 500株/hm~2(D4)和67 500株/hm~2(D3)时获得,但D3与D4下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差异,所以在试验气候年型下,黄土高原东部露地和覆膜种植的春玉米适宜密度分别为52 500株/hm~2和82 500株/hm~2。  相似文献   

12.
地膜覆盖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膜覆盖技术是通过创造不同于露地栽培的农田土壤环境,达到增温保墒、蓄水防旱、抑制杂草、促进作物根系发育、改善作物品质等目的。简述地膜覆盖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分析其促进作物增产的机理,介绍该技术的应用效果和技术要点,供农业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花生-玉米轮作少耕种植模式可以解决玉米长期连作导致的土壤养分失调、病虫害连年爆发和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介绍了该技术的主要作业环节,5年种植3茬花生2茬玉米,对于提高作物产值、改善生态环境和实现稳粮增效具有重要的意义,促进了农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于程  胡文河 《农业工程》2012,2(4):62-64
为掌握不同类型饲用玉米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和品质之间的差异。试验以4个青贮玉米品种:吉饲8、金刚12、吉饲9和金刚50为材料,设置5万、6万、7万和8万株hm24个密度进行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和品质指标等性状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受密度影响,生长发育存在差异。品种内产量和品质性状也有所不同,同一品种在不同密度条件下的产量和品质也存在差异。在8万株hm2密度下,吉饲9品质和产量最高,其表现出较好的耐密性和丰产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云南省夏玉米不同生育期干旱变化规律,为该区夏玉米合理布局和防御生育期内阶段性干旱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云南省1960—2014年32个典型气象站点逐日气象资料,计算夏玉米生育期逐旬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rop water deficit index,CWDI),采用线性趋势和M-K检验分析了云南省不同地区夏玉米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究了CWDI与夏玉米产量的关系。【结果】①云南省夏玉米初始生长期、快速生长期、生长中期、生长后期和全生育期平均干旱站次比分别为50.30%、12.36%、5.88%、6.00%和10.35%。②1960—2014年夏玉米初始生长期干旱站次比和CWDI均呈减小趋势,快速生长期、生长中期、生长后期和全生育期则均呈上升趋势,且快速生长期和生长中期干旱面积和强度上升幅度相对较大,上升趋势主要集中在滇西南。③云南省夏玉米各生育阶段不同等级干旱发生频率整体上表现出中部高四周低的分布特征,其中滇中干旱频率最高,滇西南最低;云南省夏玉米各生长阶段干旱强度上升幅度较大区域主要集中在滇西南和滇东北,上升幅度较小区域主要集中在滇中中西部和滇西北。④云南省夏玉米生长中期水分供需状况对夏玉米产量影响较大。【结论】一定幅度的干旱强度上升,有利于云南省西部夏玉米增产,尤其是滇西南地区;但会导致中东部夏玉米减产,尤其是滇东北。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抗旱指数(DRI)的分析和改进,首次提出了水分适宜指数(WAI),并以此为指标,在不同的水分条件下对18个不同的玉米品种进行抗旱性研究。结果表明:WAI可以更好的反映不同水分条件下的产量变化,并且倾向于选择高产型品种。可以作为作物适水种植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任正军  康莹  梅蕊 《农业工程》2019,9(12):107-110
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榆林市长城沿线风沙草滩区春玉米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节本增产增效的绿色栽培技术,并在总结常规春玉米栽培技术的基础上,提出智能缓控释施肥、一次性化学除草以及春玉米适时晚收等创新技术,以期实现春玉米的节本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18.
以渭北旱塬合阳和长武2个试验站点为研究区域,通过多年的玉米田间试验数据评估CERES-Maize模型的适用性,再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 CM4.0输出的气象数据对2050年前玉米单产及生产水足迹进行预测。结果表明:CERES-Maize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雨养玉米产量和物候期,多数年份二者的绝对相对误差(Absolute relative error,ARE)在10%以内,CERES-Maize模型在渭北旱塬旱作农业区有很好的适用性。应用CERES-Maize模型模拟玉米生产水足迹,较传统水足迹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更为精确可靠。在RCP2.6气候情景下,随着温度升高和生育期有效降水量的增加,玉米产量呈上升趋势;在RCP8.5气候情景下,随着温度升高和生育期有效降水的减少,玉米产量呈下降趋势。气温上升幅度过大对玉米单产有明显的负面影响,降水与玉米用水效率呈正相关。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对旱作作物产量造成的负面影响,应采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发展集雨补灌、筛选和培育节水抗旱新品种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煤炭腐植酸对土壤物理性质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改良土壤,提高作物产量。【方法】以"先玉335"玉米为试材,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庆分院试验基地开展玉米田间小区种植试验,分别设置空白对照(CK)、单施化肥(T1)、低量煤炭腐植酸(T2)、中量煤炭腐植酸(T3)、高量煤炭腐植酸(T4)、低化肥与低量腐植酸配施(T5)6个处理。探究煤炭腐植酸对土壤物理性质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施用煤炭腐殖酸显著提高了土壤含水率,显著降低了土壤体积质量,且升高和降低的幅度均随着腐植酸施用量的增多而增大。T4处理土壤含水率最高,平均为19.2%,与CK相比,升高近30%;各处理间土壤体积质量差异显著(P<0.05),在0.97~1.28 g/cm3之间,其大小顺序为CK>T1处理>T5处理>T2处理>T3处理>T4处理。化肥和煤炭腐殖酸均有利于玉米的生长,相比之下,适量的煤炭腐殖酸更有利于促进玉米植株增高、增粗。T3处理株高最高,平均为329.3 cm,与CK相比,增加近14%。T5处理茎粗最高,平均为3.03 cm,与T3、T4处理差异不显著,却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T3和T5处理籽粒产量平均为11 077.5 kg/hm~2和11 371.5 kg/hm~2,与CK相比,分别增加近16.8%和20%。【结论】综合可见,科学合理施用煤炭腐植酸对土壤物理性质起到一定改善效果,有利于玉米作物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基于CERES-Maize模型,研究了土壤空间变异和水文年型对半干旱地区土壤水氮淋失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空间变异对作物产量和土壤水氮淋失的影响程度与降雨密切相关.丰水年水氮淋失量显著高于平水年和枯水年.降雨对作物产量和农田尺度水氮淋失的空间变异有明显影响,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土壤空间变异对产量和农田尺度水氮淋失的影响.随着土壤空间变异程度的增大,产量降低,产量的空间变异程度增加.水分渗漏和氮淋失量随土壤空间变异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当土壤黏粒和粉粒含量变异系数CV≥0.2时,在水氮管理中考虑土壤空间变异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减轻水氮淋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