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鲅鱼是渤海渔场主要经济鱼类之一,进入渤海渔场的产卵群体,主要有兰点鲅[Scomberomorus niphoius(cuvier & valenciennes)]和朝鲜鲅[Scomberomoruskoreanus(kishinoye)]两种,其中以兰点鲅为主。六十年代以来,渤海渔场由于捕捞强度不断增大,加上管理不善、资源保护措施不利等原因,鱼类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过去盛产的带鱼、小黄鱼、鰳鱼已在渤海渔场衰竭。目前唯有鲅鱼资源还保持着相对稳定,尚有  相似文献   

2.
渤海鱼类的食物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通过对2010~2011年渤海大面调查所获得的渔获物进行胃含物分析,了解当前渤海鱼类的食物关系及其变化。结果显示,渤海生态系统的27种鱼类有12种低营养级鱼类、12种中营养级鱼类和3种高营养级鱼类,包括了杂食性鱼类、浮游动物食性鱼类、底栖动物食性鱼类、混合动物食性鱼类和鱼食性鱼类,各鱼种营养级较20世纪90年代变化不大。3种高营养级鱼类均为鱼食性鱼类,饵料生境宽度值均很低,属于狭食性鱼类;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和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是渤海饵料生境宽度最大的2种鱼,同时也是当前渤海生态系统食物网中最重要的饵料种类,其广食性有利于食物网各营养层次的物质、能量流动。当前渤海食物网中浮游食物链削弱,主要食物链转变为“植物、有机碎屑→鼓虾→鱼类”和“底栖动物→虾虎鱼、小黄鱼→大型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3.
渤海鱼类的食物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通过对2010~2011年渤海大面调查所获得的渔获物进行胃含物分析,了解当前渤海鱼类的食物关系及其变化。结果显示,渤海生态系统的27种鱼类有12种低营养级鱼类、12种中营养级鱼类和3种高营养级鱼类,包括了杂食性鱼类、浮游动物食性鱼类、底栖动物食性鱼类、混合动物食性鱼类和鱼食性鱼类,各鱼种营养级较20世纪90年代变化不大。3种高营养级鱼类均为鱼食性鱼类,饵料生境宽度值均很低,属于狭食性鱼类;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和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是渤海饵料生境宽度最大的2种鱼,同时也是当前渤海生态系统食物网中最重要的饵料种类,其广食性有利于食物网各营养层次的物质、能量流动。当前渤海食物网中浮游食物链削弱,主要食物链转变为"植物、有机碎屑→鼓虾→鱼类"和"底栖动物→虾虎鱼、小黄鱼→大型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4.
我国旗鱼科枪鱼属Makaira据王以康《鱼类分类学》记载有四种,且多出自台湾,而我国大陆出版的《黄渤海鱼类志》、《东海鱼类志》和《南海鱼类志》都无枪鱼的记录,只是在1979年出版的《南海诸岛海域鱼类志》才有了白枪鱼的材料。至于黑枪鱼M.mazara仅见于1980年《黄渤海鱼类补备忘录》及之后的《辽宁动物志·鱼类》卷中。福建虽则面临台湾海峡,却至今未见枪鱼属的记录。 1988年5月20日笔者在福建连江县百胜村渔民的协助下,得到一条枪鱼标本,经鉴定为黑枪鱼Makaira mazara,这是我国东海和福建省的首次记录,扩大了该种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5.
渤海主要渔业生物资源变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根据1959年、1982~1983年、1992~1993和1998~1999年在渤海进行的周年分季度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渤海主要渔业生物种类的资源变化特征。1959~1982年间,优势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价值较高的小黄鱼、带鱼和对虾等由黄鲫、Ti鱼、枪乌贼等小型低值种类所替代。80年代以来,年间优势种有一定的变动,但小型中小层鱼类Ti鱼、黄鲫、斑Ji等一直是渤海渔业生物优势种类。1998~1  相似文献   

6.
<正> 青鳞鱼是一种中上层小型洄游性鱼类。具有生命周期短、世代更新快的特点。属于补充群体远大于剩余群体的类型。即使捕捞强度达到损害资源的程度,经过1—2年的休整即可恢复。目前,由于渤海区主要经济鱼类资源的衰退,以该鱼种为饵料的大型经济鱼类减少,对青鳞鱼资源的增长造成了有利的局面。因此,青鳞鱼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本文简要总结了我省唐山地区青鳞鱼流网的生产情况,并就青鳞鱼流网禁渔期问题提出  相似文献   

7.
渤海主要生物种间关系及食物网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24  
根据1992年-1993年渤海增殖生态基础调查大面定点底拖网试捕的渔获物,对渤海27种鱼类和10种虾蟹类的3801个胃含物样品进行了分析,并与10年前渤海鱼类的食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蓝点马鲛、小黄鱼和白姑鱼等主要捕食鱼类胃含物中鱼的比例较10年前明显增加,鱼类的食性类型无明显变化。渤海低级肉食性鱼类的营养级由1982-1983年的平均2.4上升为2.5,中、高级肉食性鱼类的营养级分别由原来的平均3.2和3.8降为2.8和3.3。渤海主要鱼类之间饵料重叠系数大于0.6的占15%。鱼为渤海多数中、高级肉食性鱼类的主要摄食对象。  相似文献   

8.
<正> 鰶鱼是近海习见的小型鱼类,生命周期短,世代更新快,资源比较稳定,有一定的利用价值。早在五十年代,我省近海就有用小打网捕捞鰶鱼的专业性生产,六十年代又改以流网捕捞鰶鱼,近几年由于渤海内原有的一些经济鱼类资源衰退,鰶鱼资源量有所增长并比较稳定,因而鰶鱼流网生产就越来越为许多渔业生产单位所重视。许多船只从这项生产中得益非浅。一九八○年许多二十马力小船一般潮产几百斤,高的达二三千斤。有的小船在整个汛期  相似文献   

9.
渤海重要底层鱼类食物重叠系数与鱼类增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渤海鱼类增殖角度出发,用 Pianka(1973)提出的公式计算了渤海底层鱼类种间的饵料重叠系数,结果表明:渤海底层鱼类中只有17个种之间的饵料重叠系数超过0.7,即饵料严重重叠。重叠的饵料大都是小型底栖虾、蟹类和小型底栖鱼类,渤海中这些饵料生物比较丰富。摄食鱼类的种类主要为鲈鱼、真鲷、牙鲆,它们主要摄食小型中上层鱼类,这些小型鱼类资源在渤海也很丰富,因此,在渤海进行增殖,其饵料保障较好。根据鱼类种间饵料重叠和饵料生物的分布,黄盖鲽的增殖放流应在秦皇岛外海,其次为莱州湾;半滑舌鳎应在莱州湾和黄河口;真鲷、牙鲆应在莱州湾。为了增加渤海的饵料资源,进行优质鱼类放流增殖,应加强对渤海绵鳚、孔鳐、鲈鱼的捕捞。  相似文献   

10.
食品马面,俗称象皮鱼,剥皮鱼,面包鱼等,属形目,革科。为温水性近海底层鱼类,集群性很强,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南海、东海的马面个体较小,体长一般不超过20厘米;黄海、渤海的马面个体较大,一般体长在25厘米左右,大者在30厘米以上,是拖网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马面资源丰富,肉质细嫩、色白,清鲜而不腻,营养不比其他鱼类差。据测定,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9.2克、脂肪0.5克、钙9毫克、磷174毫克、铁3.6毫克;可食部分达46%左右,是一种价廉物美的食用鱼类。但是,由于马面的外观难看,一般消费者习惯上不太爱吃。为了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有必…  相似文献   

11.
鳀鱼     
陈介康 《水产科技情报》1978,(10):30-31,M032
种类、分布和资源 鳀属Engraulis鱼类通称鳀鱼,隶属鲱形目Glupeiformes,鳀科Engraulidae。鳀鱼是世界性鱼类资源丰富,在渔业上占十分重要的地位。七十年代以来,世界水产品年量为7000万吨左右,鳀属鱼类占10~20%(600~1400万吨)。主要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12.
福建近海中北部鲐鱼生长和死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是太平洋西部诸海域中最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年产量最高可达40万吨。鲐鱼在我国海域的分布,主要在黄,渤海和东海的近海区,南海也有分布,但数量较少。我国鲐鱼渔业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在海洋渔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黄,渤海区捕获的鲐鱼年渔获量最高曾达7.3万吨(1974年),  相似文献   

13.
<正> 山东省掖县水产局和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根据上层鱼类生活习性,试制成功了一种专捕上层鱼的浮拖网,经过实际生产试验,浮拖两小时网产(鱼箴)鱼3,000~4,000斤,效果很好. (鱼箴)鱼俗称马步鱼、针良鱼,是一种分布面比较广的上层鱼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黄、渤海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0年5月和8月渤海渔业调查数据,结合1959年以来渤海鱼类相关文献资料,对渤海鱼类群落结构的演替、主要增殖放流鱼类的资源动态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渤海鱼类群落优势种由个体大、营养层次高的带鱼Trichiurus haumela、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等优质底层鱼类逐渐被黄鲫Setipinna taty、鳀Engra ulis ja ponicus等个体小、营养层次低的小型中上层鱼类所替代,并且除黄鲫外,其他小型鱼类优势种也在不断更替中.另外,生物健康度指数(BHI)分析显示,渤海鱼类群落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鱼类资源量急剧降低,尤其在5月,CPUE由1959年的186 kg/h下降至目前不足1 kg/h,鱼类资源密集区主要分布在莱州湾、渤海湾和渤海中部,而辽东湾分布相对较少,并且鱼类资源与海蜇呈交错分布.近年来,渤海增殖放流的鱼类仅有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和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的资源量有小幅度回升,其他种类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资源量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从渤海鱼类群落结构的演替和增殖放流鱼类的资源量变化来看,渤海鱼类群落依旧是小型经济价值较低的种类控制其能流结构.除花鲈外,其他增殖放流鱼类的资源量均不足历史最高资源量的1%,其资源量的恢复尚有很大的空间,增殖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5.
浙江的龙头鱼定置刺网渔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孙瑞林  陈志海 《海洋渔业》1986,8(5):215-216
<正> 龙头鱼定置刺网作业,是一种沿岸小型刺网渔业。龙头鱼系沿岸、近海小型经济鱼类主要种类之一,资源分布广、蕴藏量大。七十年代以来,随着主要经济鱼类资源的衰退,龙头鱼资源日有增长,相应地龙头鱼定置刺网渔业得到发展,至目前已具一定生产规模,全省有作业单位800个左右。主要分布于苍南、平阳、洞头、乐清等地,以苍南作业单位最多,历史最早。该作业捕捞龙头鱼效果佳,产量较高,经济效益较好,对主要经济鱼类幼鱼损害程度轻,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小型作业,值得推广。现将此渔业的有关情况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 湘江是长江的主要支流之一,蕴藏着丰富的鱼类资源,也是我国著名的家鱼产卵场之一。所以湘江鱼类资源的盛衰,不仅关系到湘江本身的渔业产量,而且对洞庭湖和长江鱼类资源的增殖,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杨翠平 《内陆水产》2004,29(12):10-10
香鱼又称海胎鱼、油香鱼、细鳞鱼、瓜鱼、平鱼、八月香、肥鱼等,在日本称鲇,是一种一年生小型珍稀经济鱼类。主要分布在日本的北海道南部至鹿儿岛.朝鲜沿海及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及台湾的某些入海溪河中。  相似文献   

18.
渤海鱼类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   总被引:32,自引:13,他引:32  
1982年4月到1983年5月拖网调查共获鱼1251452尾,21035公斤,包括洄游性种类,近距离移动种类和渤海地方性种类,隶属46科100种,平均网获量33.1公斤,2055尾,5月份最高,3月份最低。根据相对重要性指标,占主要地位的是黄鲫、梅童、鯷鱼、孔鳐、小黄鱼(幼鱼)、鲈鱼、绵(?)、蓝点马鲛(幼鱼)、焦氏舌(鱼肙)、黄盖鲽。与黄海的种类组成相似指数为50.2%,与东海的相似指数为19.9%。中、上层鱼类,莱州湾、黄河口以黄鲫为主,秦皇岛外海和渤海中部以鳀鱼为主。小型底层鱼类和幼鱼均以梅童和小黄鱼幼鱼为主,大、中型底层鱼类,莱州湾以洄游性鱼类为主,秦皇岛外海、渤海中部以孔鳐、黄盖鲽等大型底栖种类为主,秦皇岛外海种间数量分布最均衡。与1959年相比,春季,1959年以小黄鱼为主,占60.8%,1982年以黄鲫、鳀鱼为主,占61.3%;夏季,1959年以小黄鱼为主,占39.9%,1982年以黄鲫为主,占27.5%;秋季,1959年以带鱼为主,占44.3%,1982年以鳐类、鲈鱼为主,占39.5%。  相似文献   

19.
李振  周德庆 《渔业现代化》2006,(5):38-40,44
河鲀鱼泛指硬骨鱼纲、鲀形目、鲀科的各属鱼类。因体形与豚相似,常在河口捕获,故江浙一带俗称其“河豚”。河鲀鱼在世界各地分布较广,品种较多,约有200余种,其中在我国就有40余种,大部分属东方鲀属,主要分布在黄海、渤海、东海、南海以及近海江河中,是江海洄游习性的底栖鱼类。  相似文献   

20.
渔业动态     
<正> 鲛鱼资源 呈继续衰退趋势 蓝点乌鲛俗称鲅鱼,属暖温性中上层鱼类,广泛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及朝鲜西海岸等海域。鲅鱼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出口创汇的主要水产品之一。90年代以来,由于鲅鱼价格不断提高,因而尽管鲅鱼单位网次产量不高,但收入多,故捕捞强度有增无减,致使黄渤海及东海区鲅鱼资源严重衰退,1994度再呈衰退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