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人工降温过程中,大蕉和香蕉叶片中甘油、可溶性总糖和还原糖的含量均随着温度的降低而上升,且在整个降温过程中,抗冷性较强的大蕉叶片中甘油、可溶性总糖和还原糖的含量一直高于抗冷性相对较弱的香蕉。低温胁迫下淀粉与糖之间的转化,大蕉和香蕉分别发生在不同的温度点。低温胁迫下,植物叶片中甘油等物质的含量及淀粉与糖之间的转化与植物的抗冷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低温和多效唑对香蕉及大蕉超氧物歧化酶和脱落酸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周碧燕  梁立峰 《园艺学报》1995,22(4):331-335
低温胁迫处理引起香蕉和大蕉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的下降,香蕉下降的幅度比大蕉大。大蕉在低温胁迫下脱落酸(ABA)含量增加,而香蕉ABA含量明显低于大蕉,并在低温胁迫过程中出现波动。多效唑处理可以提高香蕉的抗冷性,低温胁迫条件下处理香蕉比对照的香蕉具有较高SOD活性和内源ABA含量。香蕉和大蕉SOD同工酶谱带组成在低温前后没有变化,但香蕉谱带中多数强度有所改变,其中同工酶V强度明显加强,大蕉SOD同工酶则相对较稳定。  相似文献   

3.
香蕉采后乙烯释放率和呼吸速率与后熟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香蕉、大蕉和粉蕉三个品种的采后乙烯释放率和呼吸速率变化。结果表明,在相同采后条件(20~25℃)下,乙烯释放高峰在呼吸高峰之前出现,香、大、粉蕉分别在采后第10、8、6天达到乙烯释放高峰;采后第12、11、9天出现呼吸高峰。跃变期间,果肉圆片浸出液电导率明显升高,膜透性增加,并持续到衰老后期。在可食期,香、大、粉蕉电导率值顺次为293.33、316.67、267.39μυ/cm。从跃变高峰直至跃变后期,淀粉迅速降解,蔗糖和还原糖积累;到软熟时,淀粉基本完全转化为可溶性糖。三个品种中,刚采收时,粉蕉的果肉淀粉含量>大蕉>香蕉;软熟期,粉蕉的总可溶性糖含量>大蕉>香蕉。本文对乙烯与呼吸的关系,后熟变化与品种差异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源ABA对茄苗抗冷性和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面喷施生物源ABA能有效提高茄苗的抗冷性。与此同时, ABA能有效减缓低温胁迫过程中茄苗叶片的SOD活性和GSH含量的降低, 以及MDA的积累, 促进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 使AsA含量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以“青芋1号”和“神芋”菊芋品种为试材,通过自然状态的低温锻炼,测定了2个菊芋品种块茎中总糖、还原糖、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的变化;并利用扫描透射电镜观察了低温锻炼下的块茎细胞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抗寒性品种“青芋1号”随温度降低,总糖含量升高,还原糖含量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淀粉含量降低;反之,非抗寒性品种“神芋”总糖含量降低,还原糖升高幅度小,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淀粉含量降低幅度大.细胞超微结构发现,抗寒性品种“青芋1号”在-20℃时才表现出液泡破碎,线粒体数量增多,变形及解体;非抗寒性品种“神芋”在5℃时就出现类似现象,这与植物在遭受寒冷环境条件细胞适应性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谢小玉  张喆 《中国蔬菜》2012,1(22):54-58
利用人工气候箱,采用珍珠岩培养,研究不同温度下镁对黄瓜幼苗生长、碳氮代谢和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下,镁胁迫降低了黄瓜的总叶片数、叶面积、根长、全株干质量和壮苗指数,增大了根冠比。适温下,镁胁迫使黄瓜叶片可溶性蛋白、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下降,根系活力提高;低温下,各处理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活力、可溶性总糖含量较对照降低,还原糖含量较对照升高,多镁和适镁使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较对照降低,缺镁则使其含量较对照提高。多镁和缺镁均导致黄瓜幼苗叶片MDA、H2O2含量及O2 产生速率升高,缺镁升幅大于多镁。低温缺镁对植株的伤害最大,可能与活性氧的增加有关。适温下,镁胁迫使POD、SOD活性升高,其中POD活性升高幅度最大,而CAT活性降低;适温下植株可能主要通过提高POD活性来抵御镁胁迫。  相似文献   

7.
茄子砧木品种对低温胁迫的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常规设施栽培茄子济农2000为对照,研究茄子砧木幼苗在低温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其与抗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昼/夜温度为10℃/1℃下进行处理,处理1d时试材对低温最敏感,冷害指数、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等迅速增加,而根系活力、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等迅速降低。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持续降低,渗透调节物质基本呈增加的趋势,而光合速率则在短期回升后迅速降低。通过比较发现,试材中赤茄、托鲁巴姆的抗冷性较好,耐病VF次之,台茄抗冷性较差,但仍比济农2000强。  相似文献   

8.
加工番茄种子发芽及苗期耐冷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低温下种子发芽鉴定和苗期低温处理后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等方法,研究了9个加工番茄品种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的耐冷反应。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对低温反应存在差异;种子萌发期耐冷性鉴定温度为15、20℃;低温下植株电解质渗透率、叶片细胞内可溶性糖含量均有上升;根据各品种种子发芽率、幼苗冷害指数、植株电解质渗透率、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综合评定,UC-82、里格尔、石番18号、红霸这4个品种抗冷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以抗冷性强的黄瓜"山东5号"为试材,研究冷诱导转录因子CBF1基因对黄瓜抗冷性的影响。从"山东5号"黄瓜基因组DNA中扩增并克隆了冷诱导转录因子CBF1基因,将其与CaMV 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融合后构建成植物表达载体pROK2-CBF1。通过花粉管通道法转化黄瓜植株,获得了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黄瓜再生植株。结果表明:CBF1基因已整合到黄瓜基因组中,转基因植株胁迫期间可溶性糖含量、幼苗含水量显著高于对照;MDA含量、叶片电解质渗透率显著低于对照,黄瓜已具备了较强抗冷性。  相似文献   

10.
萝卜花芽分化过程中茎尖和叶片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萝卜冬性品种‘一点红’和春性品种‘短叶13’为材料,研究花芽分化过程中茎尖和叶片以及萌动种子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萌动种子在5℃下处理20 d,然后在温暖(>15℃)、长日照(16h)下生长,于不同花芽分化时期测定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淀粉含量。结果表明:在花芽分化期间,无论是茎尖或是叶片,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趋势在两个品种之间较为接近。随着花芽分化的继续,可溶性总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蔗糖和淀粉含量则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在花芽分化完成后再下降。叶片中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始终低于茎尖。冬性品种的蔗糖和淀粉含量在整个花芽分化期间始终较低,但在花芽分化初期的可溶性总糖含量则高于春性品种。  相似文献   

11.
不同厚皮甜瓜品种幼苗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产栽培中抗冷性不同的厚皮甜瓜品种‘夏蜜’、‘翠雪5号’和‘玉菇’为研究对象,以20℃勾对照温度,分别在4℃、6℃和8℃处低温处理6h,在6℃下低温胁迫2、4-、6h后,分析低温胁迫下幼苗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以期为抗冷性甜瓜品种筛选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5个不同抗冷性厚皮甜瓜品种随着温度降低和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其电导率不断增大,SOD、POD和CAT活性均上升。抗冷性强的甜瓜品种‘夏蜜’在低温胁迫下电导率低,酶活性较高,而抗冷性弱的品种与此相反。因此,在低温胁迫下,抗冷性强的厚皮甜瓜品种自身膜系统稳定性较强,保护酶类活性较高,从而降低低温胁迫给植株带来的损害。此研究结果可以作为育种过程中大量、快速地进行品种抗冷性筛选的有效辅助手段,大大缩短育种时间和工作量,降低研究成本。  相似文献   

12.
根区温度对甜瓜幼苗膜脂过氧化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根区温度对甜瓜幼苗叶片相对膜透性、丙二醛(MDA)和保护酶SOD、POD活性及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根区温度的降低,甜瓜叶片细胞膜相对透性、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大.根区温度胁迫对甜瓜叶片保护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激活效应,但在低温胁迫下POD活性受到抑制.在根区低温胁迫下,甜瓜不是被动忍受逆境胁迫,而是主动地通过调节渗透调节物质、SOD及POD活性等生理代谢过程,以减缓逆境的伤害.  相似文献   

13.
水杨酸甲酯对香蕉苗抗寒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用0、0.5、1.0、1.5 mmol/L等4个浓度的水杨酸甲酯喷施香蕉苗,研究水杨酸甲酯对香蕉苗抗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杨酸甲酯可以提高低温胁迫下香蕉苗叶片SOD总活性、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叶绿素含量,降低相对电导率和超氧阴离子 (O2-·)产生速率.在各个浓度处理中,以0.5 mmol/L的水杨酸甲酯对提高香蕉苗抗寒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超敏蛋白是一种诱导植物抗逆性的新型生物制剂。为了解超敏蛋白在低温胁迫过程中对茶树耐寒性的影响,以茶树品种‘迎霜’为试材,分别在常温和4 ℃下喷施超敏蛋白,研究了在低温胁迫下超敏蛋白对茶树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下,超敏蛋白喷施的茶树叶片,在6 d内略微提高了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低温胁迫下,茶树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过氧化物酶活性(CAT)、过氧化氢酶(POD)活性均增加,叶绿素含量降低;喷施24 μg ? L-1超敏蛋白后,低温下可在6 d内提高茶树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的含量,提高SOD、CAT、POD活性,从而缓解低温胁迫对茶树的伤害,增强茶树耐寒性。试验表明,喷施一定浓度的超敏蛋白可以有效提高茶树的耐寒性。  相似文献   

15.
低温胁迫对五种景天科多肉植物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观音莲(Herba monachosori Henryi)、姬星美人(Sedum dasyphyllum)、奥普琳娜(Graptoveria ‘Opalina’)、白美人(Pachyphytum oviferum)和虹之玉(Sedum rubrotinctum)5种景天科多肉植物3年生扦插苗为试材,以人工低温胁迫的方法,通过对胁迫后植物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恢复生长后植物成活率的测定,研究了低温对5种多肉植物的生理影响,以期为筛选耐低温多肉植物品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的加剧,5种多肉植物体内脯氨酸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在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但增幅略有不同。奥普琳娜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和丙二醛含量变化最为明显,观音莲最不明显。在低温胁迫后,5种多肉植物中,观音莲的有机溶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奥普琳娜最低。综合分析得出5种多肉植物的耐寒性从强到弱依次为观音莲>姬星美人>虹之玉>白美人>奥普琳娜。  相似文献   

16.
香蕉越冬期间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香蕉和大蕉越冬期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越冬前期和中期接受冷锻炼,SOD活性增强,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越冬后期,香蕉和大蕉受强寒潮影响,发生不同程度的冷害,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喷施PP333可以提高香蕉SOD活性,增强香蕉的抗冷性。  相似文献   

17.
 5-氨基乙酰丙酸(ALA)10 mg·L 处理能够明显提高弱光下生长的甜瓜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而低温胁迫明显降低甜瓜幼苗叶片光合能力。经ALA处理过的甜瓜幼苗光合表观量子效率、羧化效率、气孔开度、叶片叶绿素(特别是叶绿素b)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增加。在ALA处理3 d之后将幼苗转移到8℃低温条件下4 h,对照叶片光合能力基本丧失,而ALA处理叶片仍能维持一定的光合能力,并在20 h内基本恢复至对照水平。若幼苗在低温下处理6 h,对照植株完全死亡,而ALA预处理植株仅出现少量伤害症状。本研究结果表明,ALA处理可以提高植物耐弱光性和抗冷性。  相似文献   

18.
韩敏  曹逼力  刘树森  徐坤 《园艺学报》2018,45(2):279-288
以耐冷性强的番茄‘060112’(R)和冷敏感番茄‘060911’(S)为试材,采用靠接法进行嫁接,形成双根双穗嫁接苗RS/RS,嫁接苗成活后,通过断根或断穗,设RS/RS、RS/R、RS/S、R/RS、R/S、R/R、S/RS、S/R、S/S共9个处理,置于光强22 klx、光周期12 h/12 h的光照培养箱内,测定昼夜温度10 ℃/3 ℃低温胁迫9 d及25 ℃/15 ℃常温恢复3 d过程中嫁接苗的冷害指数、根系活力、电解质渗透率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探讨番茄根系、接穗及其互作效应对嫁接苗耐冷性的影响。经统计分析表明,低温胁迫过程中,具“R”根系或接穗的嫁接苗组合中,以R/R处理冷害指数较低,而具“S”根系或接穗的嫁接苗组合中,以S/S处理的冷害指数较高,同时R/R的叶片及根系电解质渗透率最低,可溶性糖及脯氨酸含量最高,R/RS、RS/R、RS/S、S/RS等处理的冷害指数、电解质渗透率、可溶性糖及脯氨酸含量均介于R/R与S/S之间,表明冷敏感的S根系或接穗均降低了嫁接苗中R的耐冷性,而耐冷性强的R根系或接穗均提高了嫁接苗中S的耐冷性。RS/RS处理的耐冷性高于S/RS而低于R/RS,表明根系在增强嫁接苗耐冷性中的作用大于接穗;而具“RS”根或穗的嫁接苗中,以RS-R的耐冷性显著高于RS-S,且互作效应的P值小于0.01,表明根、穗对嫁接苗耐冷性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低温胁迫处理前,不同耐冷性番茄根系活力、根系及叶片电解质渗透率、可溶性糖及脯氨酸含量等无显著差异,但低温胁迫9 d后,常温恢复3 d时,不同处理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外源抗冷物质对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昼夜温度(6±0.2)℃条件下,研究了经抗冷剂(冷冻宝)处理的黄瓜幼苗对低温胁迫的反应。结果表明,2.0×10-3 g•mL-1抗冷剂可缓解低温胁迫后叶绿素含量的下降,保持相对较高的抗氧化酶(SOD、CAT)活性,削弱丙二醛(MDA)积累,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同时,抗冷剂使黄瓜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提高幼苗的抗冷性。  相似文献   

20.
甜瓜幼苗耐冷性相关生理指标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10个生理指标与甜瓜幼苗耐冷性的关系。【方法】以26份耐冷性差异明显的甜瓜种质为试材,分别测定在低温处理后各种质幼苗的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根系活力、POD活性、SOD活性、CAT活性等10个低温逆境相关的生理指标,采用基本统计量比较、灰色关联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耐冷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在室内4℃低温处理48 h后种质间冷害指数差异最大,且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种质之间各生理指标差异显著。其中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及电导率与耐冷性密切相关,具有较高的关联度和相关系数,且在主成分分析中对耐冷性的贡献率较大。基于这6个生理指标数据,聚类分析能将耐冷性不同的种质区别开。【结论】10个生理指标可简化为6个指标,即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及电导率,其中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可优先作为甜瓜耐冷性的评价指标,用于甜瓜耐冷性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