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选择猪种时,应注意该品种的胴体瘦肉率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讲,胴体瘦肉率遗传力很高,所以,选择胴体瘦肉率高的品种作为种猪,可以显著提高商品肉猪的胴体瘦肉率。猪的品种不同,胴体瘦肉率也不同,从整体而言,国外猪种以及我国的培育猪种的胴体瘦肉率明显高于我国地方猪种,所以选择优良的瘦肉型品种,如杜洛克、汉普夏、大白猪、长白猪等作为种用,同时加强种猪胴体瘦肉率的选育,可以明显提高肉猪的胴体瘦肉率。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过分追求胴体瘦肉率会带来一定的负效应,主要是肉的品质和猪的繁殖力会明显下降。因此,在实际生…  相似文献   

2.
王余平 《养猪》2011,(3):44-45
猪的窝产仔数是否可以通过本品种选育快速大幅度提高,一直以来是遗传育种专家所关注的焦点。由于猪的窝产仔数遗传力低以及窝产仔数与猪的生长速度、瘦肉率、饲料转化率呈遗传负相关等原因,在目前整个养猪行业普遍追求生长速度快、瘦肉率和饲料转化率高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3.
陶志伦 《养猪》1989,(1):8-9
猪的瘦肉率属高遗传力性状,通过选育提高是有效的。下表列出了金华猪选育群近五年来胴体组成的变化。可见,胴体瘦肉率从1982年的42.13%提高到1986年的47.31%,显然表明金华猪选育群已向瘦肉型方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因此,采用本品种选育的方法提高金华猪瘦肉率,是提高以金华猪为母本的杂交商品猪胴体瘦肉率的有效途径。同时金华猪的高繁殖率、优良的肉质等固有特性可以得到有效地保存。  相似文献   

4.
提高苏太猪瘦肉率的选择方法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猪的瘦肉率要求越来越高 ,肥肉与瘦肉差价越来越大。提高猪的瘦肉率是获取养猪生产更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受到养猪生产者的充分重视。猪的瘦肉率属高遗传力性状 ,通过选育提高是可行的。苏太猪是以繁殖力高 ,肉质鲜美为特征的太湖猪为母本 ,用杜洛克猪为父本 ,在二元杂交的后代中横交固定 ,采用群体闭锁选育 ,培育出既保持太湖猪繁殖力高、肉质鲜美的优点 ,又有较高瘦肉率和较快生产速度的母系。自 1 986年开始 ,经过 1 2年的选择 ,达到了预期选育目标 ,现将选择方法和测定结果报道如下 :1 选择方法1 .1…  相似文献   

5.
荣昌猪肥育性状和屠体性状的遗传参数与国内外报道基本一致。且主要经济性状遗传性能较稳定,屠体性状均为中等遗传力,体尺、体重性状除个别外亦为中等遗传力。性状间相关表明,背膘厚、2~6月龄日增重,体长指数等性状不仅与瘦肉率且与其他性状有较强的遗传相关,可作为荣昌猪品系选育的主选性状制订出综合指数,按指数高低进行选择,既可提高瘦肉率,其他性状也可随之提高,本研究样本较大,估测的各种参数有一定的可靠性,可在荣昌猪品系选育中试用。  相似文献   

6.
英国对中国梅山猪的利用不打算用常规的杂交育种方法,因为杂交育种虽然提高了繁殖力,但克服不了梅山猪沉积脂肪遗传力强而使胴体瘦肉率降低的弱点。为此,英国已采用基因工程的拼接技术,把梅山猪的高繁殖力基因切割下来而转移到英国大白猪中去,  相似文献   

7.
所谓规律限制饲养法,就是按猪的瘦肉增长规律,在一定的阶段内对猪进行限制食量的饲养方法。采取该法的措施有二:一是从猪20千克后开始限食,直至宰杀;一是从猪60千克后开始,只供给自由采食量的85%的饲料,直至宰杀。研究表明,影响生猪瘦肉率的因素主要是品种和饲料,但饲养方式对猪瘦肉率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猪的瘦肉增长与脂肪沉积各有其特点与规律,瘦肉主要受遗传力的限制,而脂肪的沉积则与饲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猪的这一特点与规律,采用规律限制饲养法,一般可使猪的瘦肉率提高4%~7.6%’。猪生长前…  相似文献   

8.
对山西瘦肉型猪SD -Ⅱ系的肥育性能和胴体性状进行了研究 ,结果如下 :(1)SD -Ⅱ系猪有较快的生长速度 ,5世代日增重达 6 82 .33g/天 ,体重 90kg日龄为 179.88天 ,饲料转化率 3.2 4 ,与 0世代相比 ,有很大的提高。 (2 )SD -Ⅱ系猪 5世代胴体重 6 4 .70kg ,平均膘厚 2 .6 6cm ,瘦肉率 5 6 .10 % ,具有较好的胴体性状。 (3)从遗传力的估计结果来看 ,日增重、瘦肉率的遗传力较高 ,分别为 0 .6 4 1和 0 .5 32 ,可以作为育种过程中的主选指标  相似文献   

9.
猪的背膘厚度具有较高的遗传力(h~2=0.5),且与胴体瘦肉率呈高的遗传相关(r_A=-0.5~-0.6),这已被国内外大量研究材料所证实。因而,猪育种工作者大都把猪的活体背膘厚作为瘦肉型猪选种的主选性状而纳入综合选择指数公式。同时,猪的活体背膘厚还是活体估测瘦肉率(量)的重要自变量。鉴于用来测量活猪背膘厚的仪器的种类和型号较多,而各种仪器的测定准确度又不尽一致,为此,本文拟对几种测膘仪的测试效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猪肢蹄病是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的肢蹄在形态、结构、功能及姿势上形成某种缺陷,通常造成跛行的疾病。1猪肢蹄病的类型1.1遗传性肢蹄病从遗传角度看,猪肢蹄病的遗传力属中等。这说明了有些品种的猪肢蹄病多发的原因。瘦肉型猪的品种选育,由于只注重瘦肉率的提高,忽视肢蹄的选育,而  相似文献   

11.
活体测膘方法用于选种的准确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活体的背膘厚因容易测得,并且具有较高的遗传力(h~2=0.4~0.6),与瘦肉率间具有高的遗传相关(r=-0.5~-0.6),因此在瘦肉型猪的选育过程中,人们常以背膘厚度作为间接选择瘦肉率的主要性状,将其纳入选择指数之中。目前活体测膘的方法主要有超声波法和探针法(即刺尺法),本文旨在从表型和遗传的角度,对两种方法用于选种的准确性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超声在猪背膘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猪的背膘厚指的是猪的皮下脂肪厚度,皮下脂肪是位于真皮层以下、筋膜层以上的皮下脂肪组织。背膘厚是一个很重要的繁殖性状,养猪生产者对背膘厚的选择广泛应用于遗传改良和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背膘厚的遗传力很高(h~2=0.52),而且背膘厚与瘦肉率具有高度的表型负相关(r=-0.81),所以在猪的育种上通常选择背膘厚来提高瘦肉率~([1])。长期连续进行以降低背膘厚为目标的选种,可以间  相似文献   

13.
王梅 《中国猪业》2022,17(6):117-119
猪肉是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蛋白质食材之一,我国的养猪业遍布全国各地,但我国地方猪因瘦肉率偏低而影响到肉的品质,不符合人们对猪肉的需求。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影响猪胴体瘦肉率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猪胴体瘦肉率的措施。以期能够使用合理的手段提高猪的瘦肉率,提升猪肉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14.
猪背膘厚是遗传力较高的性状。背膘厚度可直接反应胴体品质及瘦肉率的高低,所以在生产和育种中十分重视对膘薄性状的选择。但实践证明,既使同一品种同一日龄的猪群,不同体重的猪背膘厚度是不同的。选育中,不同体重的猪就不好评定其胴体品质的优劣,从而给养猪生产和选育工作带来困难。因此必须将各头猪的体重校正到相同水准上评  相似文献   

15.
1.喂养优良的品种猪。品种是决定瘦肉率的关键因素,如皮特兰猪的瘦肉率为70%,丹麦长白猪的瘦肉率为62%,法国大白猪的瘦肉率为64%,大×长·北三元杂种猪的瘦肉率为58%,北京黑猪的瘦肉率为53%,枫泾猪的瘦肉率为37%,长×北二元杂种猪的瘦肉率为54%,内江猪的瘦肉率为40%左右。  相似文献   

16.
从营养学角度阐述了影响猪胴体瘦肉率的因素,综述了利用营养学途径提高猪胴体瘦肉率的进展,并对此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规律限制饲养法 所谓规律限制饲养法,就是按猪的瘦肉增长规律,在一定的阶段内,对猪进行限制食量的饲养方法。该法一般有两种具体做法:一种是从猪20千克后开始限食,直至宰杀;一种是从猪60千克后开始,只供给自由采食量85%的饲料,直至宰杀。 研究表明,影响生猪瘦肉率的因素主要是品种和饲料但饲养方法对猪瘦肉率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猪的瘦肉增长与脂肪沉积各有其特点与规律,瘦肉主要受遗传力的限制,而脂肪的没积则与饲养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猪的这一特点与规律,采用规律限制饲养法,一般可使猪的瘦肉率提高4-7.6%。 猪生长前期主要是以长瘦肉及骨骼为主。60  相似文献   

18.
皮特兰猪原产于比利时,是世界著名猪种,以其非常突出的高瘦肉率闻名于世。在所有的知名品种中,其瘦肉率最高,肌肉最丰满,“双肌”体型最典型——具有发达的背腰肌和腿肉。在瘦肉率与体型方面受到极大关注的当今养猪市场,皮特兰猪是极具利用价值的品种。  相似文献   

19.
旨在评估瘦肉率性状的遗传参数及其主要生长性状之间的关系,并分析窝效应对瘦肉率和主要生长性状的影响,为瘦肉率性状的改良提供参考。本试验以广东中芯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下属某核心场杜洛克猪群体(26 392头)的校正115 kg瘦肉率(corrected 115 kg lean meat percentage, LMP)、校正115 kg日增重(corrected 115 kg daily gain, ADG)、校正115 kg背膘厚(corrected 115 kg backfat thickness, BFT)和校正115 kg眼肌面积(corrected 115 kg loin muscle area, LMA)性状为研究对象,利用R软件对影响杜洛克猪LMP、ADG、BFT和LMA性状的固定效应进行方差分析,并利用DMU软件计算了考虑和不考虑窝效应情况下LMP性状的遗传参数,评估其与生长性状间的遗传和表型相关。结果显示,上述各性状的表型记录数量均达到了20 000条以上,当考虑窝效应时LMP性状的遗传力为0.34±0.019;不考虑窝效应时LMP性状遗传力为0.45±0.017。LMP与A...  相似文献   

20.
该文资料取自1992-1999年杭州市种猪试验场所进行的长白猪SⅣ系选育工作中的5个世代肥育试验和146头猪的屠宰测定记录,采用公畜模型REML等方法估测了长白猪肥育、胴体及肉质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平均日增重、达90kg日龄、饲料转化率等3个肥育性状的遗传力较高,分别为0.40、0.68、0.48。多数胴体性状的遗传力中等,少数性状较高,范围在0.20-0.70之间。 肉质性状的遗传力中等 ,范围在0.25-0.42之间,肌肉干物质含量的遗传力达0.88。平均日增重与饲料转化率及背腰厚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24、-0.74;平均日增重与胴体瘦肉率的遗传相关达0.97;背腰厚与pH1及系水力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38、-0.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