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边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的两个边缘区,运用Shannon-W 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标以及边缘效应强度指数,对其边缘效应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物种多样性指数测定的林隙边缘区的边缘效应强度值为0.843 3~1.191 3;而用生态优势度值测定的林隙边缘区的边缘效应强度值为0.653 1~2.740 3。  相似文献   

2.
闽粤栲天然林种群数量与结构的林隙边缘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林隙对闽粤栲天然林种群数量与结构的边缘效应,为闽粤栲天然林物种多样性保护与更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样线及样方调查法对闽粤栲天然林林隙样地进行调查,运用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计算边缘效应强度值,分析不同面积大小林隙的边缘效应变化趋势。【结果】用物种多样性拟合的边缘效应强度值ED为0.796~1.711,平均值为1.124;用生态优势度拟合的边缘效应强度值EC为0.327~1.444,平均值为0.818。不同大小林隙的边缘效应ED表现出的变化趋势为50~100 m~2(1.219)0~50 m~2(1.179)100~150 m~2(1.068)150~200 m~2(0.969)。边缘效应EC的变化趋势为50~100 m~2(0.692)0~50 m~2(0.752)100~150 m~2(0.920)150~200 m~2(0.977)。【结论】闽粤栲天然林林隙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优势度的边缘效应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闽粤栲天然林林隙边缘区具有增大物种多样性、降低生态优势度的作用,总体表现为边缘效应的正效应。面积为50~100 m~2的林隙其边缘效应强度ED最大,EC最小,表现出最强烈的边缘效应,而随着林隙面积的增大,边缘效应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闽北闽粤栲天然林林隙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为闽北天然林的保护与更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闽北闽粤栲天然林中12个林隙内外进行植被调查,将林隙分为50,50~100,100~150,150~200m~2共4个林隙大小等级,在林隙的中心区、近心区、林冠区、边缘区和非林隙区中设置4m×4m的样方,对乔木层、灌木层、灌草层3个不同林层进行调查,通过计算不同大小等级、不同林层梯度林隙内外物种的丰富度指数R、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E、生态优势度指数λ与均优多指数Z,结合方差分析研究物种多样性对林隙的响应及其变化规律。【结果】闽北闽粤栲天然林不同林层中,林隙区内物种多样性丰富且高于非林隙区。在不同大小的林隙空间内,各林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随着林隙由中心区向非林隙区的不同梯度变化,物种多样性由差异显著向差异不显著转变。【结论】闽北闽粤栲天然林分结构相对稳定,林隙内的物种多样性丰富,但差异不显著,林隙的形成有利于闽粤栲天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维持与更新,对现有闽北闽粤栲天然林的经营应以保护与自然恢复更新为主。  相似文献   

4.
长苞铁杉林林隙内外群落多样性及稳定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E)、均优多指数(Z)、生态优势度指数(λ)及群落优势度指数(C)分析长苞铁杉林林隙与非林隙物种多样性;用改进的M.Godron稳定性测定方法测定群落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长苞铁杉森林群落林隙以个体数为基础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ener(H)指数及均匀度(E)明显高于非林隙各项物种多样性指数;以重要值为基础计算的Shannon-Wiener指数(H)及均优多指数(Z)也是林隙高于非林隙;林隙植物群落均优多指数(Z)显著高于非林隙,而生态优势度(λ)和群落优势度(C)又明显低于非林隙,表明林隙的存在增加了群落物种多样性,但同时也降低了群落的稳定性,且这一结果与M法所测的群落稳定性结果相一致,M法结果也表明整个森林群落处于典型的亚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5.
应用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以及边缘效应强度指数,对宁夏六盘山自然保护区落叶阔叶林的边缘效应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落叶阔叶林与灌木交错区(A)的边缘效应强度ED是1.003 756、边缘效应强度EC是0.763 123,说明该交错区的边缘效应是正效应。落叶阔叶林与人工林交错区(B)的边缘效应强度ED是0.740 701、边缘效应强度EC是3.408 548,说明该交错区的边缘效应是负效应。  相似文献   

6.
广东八宝山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11  
研究了广东八宝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26个群丛的物种多样性,并对其生态学意义作了简要的分析。结果表明,处于中亚热带的八宝山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在2.02~4.43之间;物种均匀度在0.51~0.96之间;生态优势度在0.06~0.24之间。八宝山的低山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相近,其值为3.22~4.43。还分析了物种多样性与生境条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山西太岳山典型暖温带森林林隙更新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西太岳山典型暖温带森林林隙为研究对象,用主分量分析方法对林隙特征指标进行分析,最终选定扩展林隙面积、林隙年龄、边缘木平均高度、边缘木活枝下高4个主要的数量化林隙特征指标,并应用一元线性模型分析了这4项指标以及林隙形成方式对林隙更新苗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物种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随扩展林隙面积增大而增大;在林隙形成初期,物种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增大,林隙形成中期和后期,物种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减小;其他林隙特征指标对物种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影响不明显;林隙干扰状况差异对Pielou均匀度指数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对长苞铁杉林林隙梯度上物种α多样性及β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林隙中心到非林隙的微观空间异质性梯度上,乔木层及灌草层物种α多样性呈现下降趋势,物种均匀度变化均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现象;乔木层从林隙近心区到扩展林隙区物种β多样性最小,从林隙中心区到近中心、扩展林隙区到林隙边缘区及林隙边缘区到非林隙区这3个过渡区β多样性依次升高;灌草层β多样性从林隙中心到林隙近心区最小,而在其它3个过渡区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广东大东山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大东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8个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处于中亚热带南缘的广东大东山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指数为2.950-4.673;物种均匀度为0.499-0.782。生态优势度为0.050-0.067,对立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生态优势度也分别作了测算。  相似文献   

10.
枇杷园生态系统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枇杷园生态系统内节肢动物群落物种数为78,其中害虫55种,天敌9种,中性虫8种,蜘蛛类6种,分别占整个群落的70.51%、11.54%、10.26%、7.69%。物种丰富度18~34,生态优势度0.0879~0.3361,多样性指数1.6433~2.9249,均匀度指数0.5660~0.9017,生态优势度越大,生物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越低。  相似文献   

11.
黄龙山白皮松林林隙物种多样性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和生态优势度指数(λ)对黄龙山白皮松林不同大小和不同发育阶段林隙的物种多样性的动态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隙中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植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Ⅲ级林隙(400~600 m2)时最大,随着林隙面积的增大,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呈下降趋势,各生长型多样性指数在林隙发育的中前期(45~90 a)达到最大值,随着林隙年龄的增加而减少;草本层、灌木层和乔木层植物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趋势总体上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一致,生态优势度指数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几乎相反;乔木层植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随林隙大小和年龄的变化趋势较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变化缓慢,灌木和草本对林隙微生境的时空变化很敏感;R、H′、Jsλ在白皮松林不同大小和不同发育阶段林隙中表现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典型抽样法对北京市通州区部分公园绿地共计42个群落进行了调查,统计其树种组成,在计算各树种重要值的基础上分析了各公园绿地的生态优势度、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大光园和万春园生态优势度较高;生态公园和运河城市绿地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也较高。表明人工配置力度越大的群落其优势种地位越不明显,物种更丰富且分布均匀,更适合给人们创造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13.
苏北低山丘陵区森林群落次生演替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芳燕  于法展  李淑芬  卞雪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546-1548,1572
对苏北低山丘陵区森林群落次生演替的特征以及空间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杂木林多样性最高,物种多样性指数(SD,)1.52~2.39,群落均匀度指数(CEI)0.55~0.89,生态优势度指数(EDI)0.16~0.40;刺槐林多样性最低,SD,0.07~0.17,CEI0.08~0.12,ED10.92~0.97;栎类林和温性松林的多样性分居2、3位。相对而言,苏北东北部低山丘陵区生物多样性较西北部低山丘陵区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多样性、均匀度、丰富度和生态优势度指数等指标,研究了哈尔滨城市森林4种人工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通过对4种林型乔、灌、草三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进行加权,求出不同林型群落的多样性各项水平差异,结果表明:白桦林的Simpson指数(0.757)、Shannon-Wiener指数(1.678)和均匀度Pielou指数(0.797)均较大,说明白桦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强和物种分布比较均匀;水曲柳林的丰富度Menhinick指数(1.325)和生态优势度指数(0.367)最高,说明其群落的物种丰富程度较大,且物种优势种表现突出。草本层在同一林型内的多样性各项指数(除了生态优势度指数外)均为最高,说明4种林型的草本层均具有较好的物种多样性,物种分布比较均匀和物种丰富度较大。在水曲柳林和樟子松林内乔木层的生态优势度指数最高,表现出乔木层的优势种比较突出;而在白桦林和兴安落叶松林内灌木层的优势种比较突出。综合来看,城市森林中的阔叶林在物种多样性特征方面优于针叶林。  相似文献   

15.
应用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Hsw)、Simpson指数(Hsim)、Pielou均匀性指数(Jsw和Jsim)以及生态优势度(C)指标对甘肃省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持续林业示范区次生灌木林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该区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是:Hsw=l.7319-2.9314;Hsim=0.7550-0.9343;Jsw=0.6720-0.9050:Jsim=0.8199-0.9732。表明该区群落组成成分复杂、种类丰富。生态优势度指数低(0.0657-0.2450),人为活动影响强烈,最后阐述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策略及与社会经济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16.
芭蕉属植物内生细菌磷脂脂肪酸(PLFA)生物标记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离、鉴定芭蕉属植物内生细菌,了解内生细菌的种群结构及其脂肪酸生物标记特性。【方法】采用平板分离纯化芭蕉、威廉斯蕉和野生蕉植株内生细菌,利用细菌脂肪酸鉴定技术进行鉴定。【结果】共获得内生细菌11属14种,野生蕉植株分离得到9种,威廉斯蕉植株7种,芭蕉植株3种。共检测到35个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这些生物标记分为4种类型,即(1)高频次分布:在14株细菌中出现10—14次,属于细菌总体类群(general)的生物标记。(2)中频次分布:在14株细菌中出现4—6次,可以用于代表细菌属类群(genus)识别生物标记。(3)低频次分布:在14株细菌中出现2—3次,可以用于指示特定细菌种间差异的生物标记。(4)微频次分布:仅在一种细菌种类出现,是细菌种(species)特征生物标记。利用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分析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可将14种细菌分为3类;运用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及优势度指数等生态学概念,分析了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总量与各生态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16:0、18:1W7C、14:0、12:0、18:0、17:0CYCLO的丰富度皆相对较高;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的Response值总和较高,均匀度(J)较低,其Simpson优势度指数(D)、Shannon-Wiener(H1)、Brillouin(H2)、Mcintosh(H3)多样性指数也相对较高。【结论】芭蕉属植物内生细菌及其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存在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以天津中新生态城水岸带植物群落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植物生态学方法分析了近水岸、坡岸、岸上人工和自然植被带群落的的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然后对各种指数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以期为天津中新生态城水岸带人工植被群落建立的植被配置和快速绿化材料选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坡岸和岸上人工植被带的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都较高;3个人工植被带植物群落的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无明显差别;自然植被带的物种丰富度指数较人工植被带的相差较大.土壤pH值和全P含量与中新生态城水岸带植物群落多样性具有显著相关关系,是对植物群落多样性具有较大影响的土壤因子;而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与植物群落多样性并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8.
曾辉  杜凡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668-4669
以5块西双版纳望天树林固定样地15年来连续观测的资料为基础,对乔木层1993、1998、2003、2007年等不同年份的株数、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态优热度、均匀度和胸高断面积等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望天树群落的株数以较小的幅度减少,这是因胸高断面积的不断增加而引起的自然稀疏过程;而株数、丰富度、均匀度、物种多样性指数以及胸高断面积的变化体现了望天树群落还处于缓慢发展之中,但是已经接近顶级群落的演替阶段。  相似文献   

19.
广东始兴罗坝小红栲林的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样方取样法调查了广东省始兴县罗坝镇小安村的小红栲林、根据1400m^2的样方面积调查,测算了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层间植物的重要值、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均匀度、生态优势度、结果表明,群落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0248、2.9021、2.0934和2.2698;物种均匀度分别为0.3916、0.5491、0.6051和0.7566;生态优势度分别为0.3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