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5-25度的坡地上,每隔5-10米种植一条宽1.5-4米的等高苜蓿带,不但能增产以及防冲拦泥的效果也很显着外,而且经过暴雨冲刷和逐年耕作向下翻土,使坡地逐步变成水平梯田。  相似文献   

2.
荆素貞 《土壤学报》1964,12(4):469-470
田菁(Sesbania aegyptica Pers.)又称“涝豆”,是一年生的草本豆科植物,原产于亚热带的南方几省。近年来引入江苏淮北地区,现已扩大到东北各地种植,是一种良好的夏季绿肥。田菁的根系发达,在疏松的壤质土上主根可深达1米以上,在重粘土上主根也可达25-35厘米,根瘤大而多,固氮力强,基杆直立,枝叶茂盛,株高2-3米。田菁的耐盐性较强,在含盐量0.3-0.4%的土壤上仍能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3.
利用玻璃微电极技术测定了扬稻6号(籼稻)幼苗根尖细胞在吸收不同NO3-浓度(0.01、0.02、0.1、0.2、0.5、1.0和2.0.mmol/L)过程中膜电位的变化。结果表明,1)水稻根系吸收NO3-引起膜的去极化,去极化到一定程度后出现复极化;有小部分水稻根表现为超极化。在0.01~1.0.mmol/L范围内,去极化大小随外界NO3-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差异显著(P0.05)。0.01.mmol/L.NO3-产生较小的去极化,平均为3.8.mV;0.5.mmol/L.NO3-产生了最大去极化,平均为40.2.mV;当外界NO3-浓度大于1.0.mmol/L时膜电位去极化大小呈下降趋势。根系吸收不同浓度的NO3-而使膜电位去极化的进程符合Michaelis-Menten动力学。2)复极化有部分复极化和完全复极化两种。超极化也有两种:一种是膜电位先超极化,后缓慢复极化;另一种是先出现一个小的去极化,然后是较大幅度的超极化。3)运输蛋白抑制剂PGO抑制了根系吸收NO3-而产生的膜电位的响应。4)对于经CaSO4溶液预培养的水稻来说,C2+主要引起膜电位超极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亚热带不同森林类型的碳汇功能,为森林经营和针叶林改造中的树种选择提供指导。[方法]基于月动态监测,研究了罗卜岩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米槠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闽桦-闽楠林)和针叶林(马尾松林)3种森林类型的凋落物产量及碳氮归还动态变化。[结果](1) 3种林分中马尾松林的年总凋落量最高[9 815 kg/(hm2·a)],其次为闽桦-闽楠林[9 207 kg/(hm2·a)],米槠林最低[8 083 kg/(hm2·a)],叶是闽桦-闽楠林和马尾松林凋落物的主要组分,而米槠林凋落物以碎屑等其他组分为主;3种森林的总凋落量、叶、花果和其他组分凋落量月动态均呈双峰型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1—12月和次年的4—5月。(2) 3种林分总凋落物碳归还量为马尾松林[4 970 kg/(hm2·a)]>闽桦-闽楠林[4 458 kg/(hm2·a)]>米槠林[3 804 kg/(hm2·a)],总凋落物氮归还量为闽桦-闽楠林[160 ...  相似文献   

5.
发展雨水集蓄利用是解决黄土高原地区干旱缺水的重要途径。水窖是雨水集蓄利用的重要工程,在研究混凝土水窖、砖砌水窖以及土水窖等3种不同材料水窖的设计施工特点、防渗性能的同时,研究了利用3种水窖收集的雨水对山地果园进行补灌的经济效益,进而提出了适合当地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水窖类型。结果表明:对于规模较大的山地果园适宜选用混凝土水窖,对于规模较小的果园则适宜选用土水窖。  相似文献   

6.
马同义 《土壤》1959,(10):22-22,19
我社是在黄河以南平原地区。天气比较温暖,变化不大,全年降水量在700-800毫米左右,有216天生长期。土壤肥瘦不等,以黄沙土和黄土为主,土层3-4尺厚,粗细一致。根据中国科学院土壤队分析为轻壤土。一年能收二次庄稼,在深耕细作、合理换茬后,每次产量都比未深翻的地高。  相似文献   

7.
罗自生 《农业工程学报》2004,20(Z1):178-181
研究了MA贮藏对采后竹笋内源激素含量及木质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竹笋贮藏期间,GA3和IAA含量逐渐减少,ABA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化酶(C4H)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增加后减少,木质素含量和组织硬度逐渐增加,而可食用率则逐渐下降.MA贮藏能延缓内源GA3和IAA含量的降低,并抑制PAL、C4H和POD活性的上升,降低竹笋的木质素含量和硬度.MA贮藏抑制竹笋木质化可能与提高内源激素(GA3、IAA)含量和降低PAL、C4H及POD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烧荒,是指人为地点燃田野上的牧草,使其成片焚烧。鉴于烧荒的危害性大,且在农村具有普遍性,针对这一问题,结合沂蒙山区的实际,作了一些探讨,以期能为解决烧荒问题提供一点借鉴。 就沂蒙山区来说,烧荒的主要表现形式有4种。(1)农民在野外上坟烧香燃纸时引起的烧荒,约占总烧荒数的40%;(2)农民在田头焚烧庄稼秸秆时引起的烧荒,约占25%;(3)有些少年在野外点火取乐时引起烧荒,约占15%;(4)农民在野外劳动或  相似文献   

9.
外源有机物料对次生盐渍化大棚土壤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已成为制约大棚设施农业生产的突出问题。在云南采集典型次生盐渍化大棚土壤,选择土壤调理剂、生物炭、商品有机肥、猪粪4种有机物料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其对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1)施用生物炭和商品有机肥能有效改善次生盐渍化大棚土壤结构,降低容重,提高总孔隙度。(2)外源有机物料对改良大棚次生盐渍化土壤有显著作用,不仅降低了土壤全盐和电导率,还提高了作物产量。(3)大棚次生盐渍化土壤的主导阳离子为Ca2+、阴离子为NO-3、SO2-4,商品有机肥、生物炭和猪粪3类外源有机物料对降低Ca2+、NO-3、SO2-4的效果较好。(4)生物炭改良次生盐渍化大棚土壤的效果优于其它3种有机物料。  相似文献   

10.
移栽方式与施氮量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陕西渭北烤烟适宜的移栽方式和施氮量的组合,为陕西烟区优质烤烟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秦烟96为材料进行了大田裂区试验。以三种移栽方式为主区 (常规移栽、小苗膜下移栽、井窖式膜上移栽),五个施氮水平为副区 (N 52.5、60、67.5、75和82.5 kg/hm2),采样分析了烤烟各生育期的硝酸还原酶、淀粉酶活性以及成熟期碳氮代谢物含量和烤烟产、质量。 【结果】 硝酸还原酶和淀粉酶活性在烤烟整个生育期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常规移栽方式下,高施氮量的烤烟碳氮代谢物含量、农艺和经济性状表现较好;小苗膜下移栽和井窖式膜上移栽,中施氮量的硝酸还原酶和淀粉酶活性对烤烟生长更有利。施氮量相同时,井窖式移栽方式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好于其他两种移栽方式。井窖式膜上移栽下,施氮量为N 67.5 kg/hm2时烤烟的硝酸还原酶、淀粉酶活性表现最佳,碳氮代谢物均在适宜范围内,农艺与经济性状表现稳定,可促进烤烟的生长发育,提高烤烟的产质量。 【结论】 渭北地区烤烟适宜的栽培方式为井窖式膜上移栽,施氮量为N 67.5 kg/hm2时,烤烟碳氮代谢效率高,可促进其生长发育,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施氮和灌水对河西灌区制种玉米种子产量以及生产过程中水氮利用的影响,以郑单958(ZD958),先玉335(XY335)为研究对象,设置充分灌水(6 000 m~3·hm~(-2),W_(6000))、中度胁迫(4 500m~3·hm~(-2),W_(4500))、重度胁迫(3 000 m~3·hm~(-2),W_(3000))3个灌水梯度,不施氮(0 kg·hm~(-2),N_0)、中量施氮(225 kg·hm~(-2),N_(225))、过量施氮(450 kg·hm~(-2),N_(450))3个施氮水平,测定收获期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以及播前收后1m深土壤含水量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灌溉量对种子产量无显著影响,同一灌水条件下施氮处理产量显著高于不施氮,先玉335组合产量较郑单958组合高,最高产量出现在中度胁迫灌水条件下的过量施氮处理(W_(4500)N_(450)),达11 147 kg·hm~(-2);先玉335组合的种子百粒重显著高于郑单958组合,郑单958组合种子各产量构成均表现为施氮处理高于不施氮。在中度胁迫灌水条件下,0~100cm土壤硝态氮的累积量显著高于重度胁迫和充分灌水;水分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均以中度胁迫灌水条件下中量施氮处理占优。综合考虑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合河西灌区郑单958制种组合和先玉335制种组合的水氮最佳组合为灌水量4 500 m~3·hm~(-2),施氮量225 kg·hm~(-2)。本研究为河西制种玉米种植中水氮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2.
采用标准样地法研究了广西南丹县山口林场秃杉幼林4种间作模式(秃杉-旱谷、秃杉-小米、秃杉-玉米和秃杉纯林)的土壤酶活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秃杉幼林不同间作模式土壤(0~40 cm)酶活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为秃杉-玉米秃杉-旱谷秃杉-小米秃杉纯林,土壤脲酶、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为秃杉-玉米秃杉-旱谷秃杉-小米秃杉纯林,不同间作模式土壤酶活性与土壤主要养分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可见,与秃杉纯林相比,3种间种模式土壤酶活性均呈现增大趋势。说明秃杉幼林间种农作物更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和氮、磷养分的转化,提高土壤的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13.
以黄土区云雾山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4种干扰方式(封育、封育+施肥、封育+火烧和放牧)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0-50cm土层,封育、封育+施肥、封育+火烧地的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放牧地的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其中,在0-20cm土层,放牧显著高于其他3种干扰方式,封育+施肥显著低于其他3种干扰方式;(2)在0-50cm土层,4种干扰方式的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依次为封育+火烧>封育+施肥>封育>放牧;(3)在0-50cm土层,4种干扰方式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火烧地的全磷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其他3种干扰方式的全磷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0-30cm土层,4种干扰方式土壤养分(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钾)含量为封育+施肥>封育+火烧>封育>放牧,且放牧会导致0-10cm所有养分含量显著降低(P<0.01)。(4)4种干扰方式,有机质与全氮、全磷和速效钾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  相似文献   

14.
透水性铺装地面是雨水利用的重要措施之一。该文通过建立透水砖铺装地面物理模型,采用3种透水砖铺装形式(垫层由不同厚度的无砂混凝土、碎石、中砂组合而成)和1种不透水砖铺装(对照),研究不同垫层结构的透水砖铺装地面在降雨条件下的产流与入渗规律。结果表明:3种透水砖铺装地面系统对地面产流均具有明显的削减作用;在模拟降雨强度为59.36 mm/h的情况下(相当6年1遇1h降雨量),无砂混凝土10 cm和石子15 cm垫层结构的入渗效果最优,此时无地面产流,其径流系数比不透水性铺装对照处理减小85%。  相似文献   

15.
基质中添加适宜玉米秸秆促进马铃薯脱毒苗生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马铃薯微型薯常用栽培基质中,草炭是不可再生的,可供利用的资源有限。蛭石一般可使用一年,重复利用率低,且生产成本高。在马铃薯微型薯栽培基质中,玉米秸秆基质还未得到有效利用,玉米秸秆资源丰富,价格低廉。该试验对玉米秸秆基质在马铃薯微型薯生产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分析试验结果,以期找到玉米秸秆在马铃薯微型薯栽培基质上较适宜的应用比例。该试验以马铃薯‘春薯四号’脱毒苗为试验材料,将玉米秸秆进行发酵腐熟,草炭过1 cm筛后,用玉米秸秆、草炭、蛭石、沙子、田园土5种基质材料按照不同体积比混配成6种复合基质,分别为M1(草炭:蛭石=1:1)、M2(玉米秸秆:草炭:蛭石=1:1:2)、M3(玉米秸秆:草炭:沙子=1:3:4)、M4(玉米秸秆:草炭:沙子=1:1:2)、M5(玉米秸秆:沙子:田园土=3:4:1)、M6(玉米秸秆:田园土=3:2)。基质材料按比例混配均匀后使用50%的多来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和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进行杀虫灭菌。将试验棚内土地耙平整,地面上方铺设防虫网,用砖砌9个2.4 m×1 m(长×宽)的试验槽,槽间过道宽40 cm,将每个试验槽分隔成2个面积相等的试验小区,共18个,每个小区面积1.2 m2。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3次重复试验。马铃薯脱毒苗定植前在试验棚上方放置透光率为50%的遮阳网,待马铃薯脱毒苗缓苗期过后将其取下。从马铃薯脱毒苗定植开始每隔15 d进行随机采样,测定指标,分析比较6种不同配比基质对马铃薯脱毒苗形态指标株高、茎粗、叶片数、茎节数、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鲜质量的影响,及生理指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M2(玉米秸秆:草炭:蛭石=1:1:2)的更有利于马铃薯脱毒苗的生长,缓苗时间短,植株较健壮,其中株高、茎粗、地下部鲜质量增长量多于其他基质,叶绿素a、叶绿素总量增长稳定且优于其他基质,可以有效地为微型薯的生长发育积累更多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6.
不同模式地埂植物篱对土壤颗粒组成特征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空心砖地埂模式(Ⅰ)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模式的地埂植物篱模式:土埂+牧桂1号(Ⅱ)、砖砌埂+苎麻(Ⅲ)、圆木排+黄花(Ⅳ)、竹排篱+韭菜(Ⅴ)在拦沙减蚀过程中对坡面土壤的改良效应,并运用分形理论与矩法估计统计对比研究了土壤机械组成与微团聚体的粒度参数特征,并将两者变化与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进行拟合。结果表明:(1)不同模式的地埂植物篱模式下,土壤机械组成分形维数变化量介于(-0.020 6)~0.161 8之间,其变幅表现为模式Ⅲ模式Ⅳ模式Ⅴ模式Ⅱ模式Ⅰ,且与细黏粒、粗黏粒、粗沙粒的改变量呈显著线性关系;(2)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变化量介于(-0.080 3)~0.056 5之间,其变幅表现为模式Ⅳ模式Ⅱ模式Ⅲ模式Ⅰ模式Ⅴ,模式Ⅳ下大粒径团聚体增加最多,分形维数减少最大;(3)模式Ⅰ、Ⅱ、Ⅴ均增加了土壤机械组成偏倚系数CS、峰凸系数CE,其颗粒级配变细,同时模式Ⅱ细粒化较显著,且占优势的大粒径微团聚体组成右偏移最明显;(4)土壤机械组成及微团聚体的分形维数高低不仅能反映土壤结构特征优劣,同时其数值变化程度大小能揭示土壤结构性质变化大小及方向。  相似文献   

17.
小麦微粒体对丙酯草醚的代谢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5%乙醇和10mmol/L丙酯草醚诱导的小麦黄化苗茎部制备微粒体,与[C环-U1-4C]丙酯草醚保温反应,产物经乙酸乙酯萃取,HPLC-LSC分离测定,最后用HPLC-MS鉴定其分子结构,发现了3种与Smiles重排相关的14C标记丙酯草醚代谢物(Y1,Y2和Y3),据此推测丙酯草醚在小麦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作用下进行了羟基化。研究结果还表明,微粒体反应体系可能也有助于丙酯草醚的异构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伊利诺斯州中部河流源头的一个支流附近的泥沼中悬移质沉积物的来源,预测低坡度流域沉积物情况及养分运输方式。根据该流域的沉积物和营养元素含量分析得出的硝酸盐浓度,超过美国环境保护局水质标准,得出的磷浓度足以促进藻类生长,降低伊利诺斯州的水质量。本研究的土地负载沉积物函数、泥沼的河槽形态适用于美国伊利诺斯州中部桑加蒙河61.3 km~2的流域。潜在的沉积物来源包括侵蚀严重的区域,河漫滩,牧场,草地、农田及弯曲的河岸。大多数的降雨会汇集在砖砌排水沟内,然而在水流流出排水沟到达岸边浅滩时对河岸的侵蚀非常严重,本研究利用一系列示踪剂(C~(13),P,Mg,Mn,和C)来明确沉积物来源,再利用分离模型估算出每个源对悬疑质沉积物的影响。研究表明悬浮泥沙主要来自河道岸边(40%~65%)和森林(35%~55%),很少来自农业高地(10%或更少)。高地的起伏地形和河道中砖砌排水沟导致来自高地和河道的沉积物量低。研究表明,防治河道侵蚀的重点应该放在弯曲的河段上。在类似的弯曲河道地区可利用限制河岸附近肥料使用程度、数量及种植抗侵蚀的植被来降低流入河道的营养元素量,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室内营养液培养及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处理的方法,在3种供氮形态(NH4+/NO3-比为100/0,50/50和0/100)和2种水分条件(非水分胁迫及水分胁迫)下,研究了水稻苗期—分蘖期的生长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苗期—分蘖期水稻在非水分胁迫条件下,NH4+/NO3-比为50/50处理(NH4+、NO3-混合处理)的生物量最大,比单一供NH4+-N和单一供NO3--N的处理分别高49.63%和63.25%。而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单一供NH4+-N的处理生物量最大,比NH4+、NO3-混合处理和单一供NO3--N的处理分别高5.76%和484.0%;单一供NH4+-N其水分利用效率也最高,比NH4+、NO3-混合处理和单一供NO3--N的处理分别高11.36%和81.63%,而比非水分胁迫条件下的相应处理高12.39%。此外,单一供NH4+-N较单一供NO3--N的处理水稻有较强的抗旱性,主要与其能保持相对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分蘖数和净光合速率有关。  相似文献   

20.
加筋材料对紫色土坡耕地埂坎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三峡库区典型紫色土坡耕地埂坎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三轴不固结不排水试验(UU)研究加筋对埂坎土壤抗剪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 3种试验材料加筋土均表现出土壤黏聚力随着加筋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埂坎土壤黏聚力大小表现为:c麦壳>c竹丝>c稻秆>c素土。埂坎土壤黏聚力最大时,麦壳、竹丝和稻秆的加筋量分别为0.8%,0.5%和0.3%。加筋材料对土壤内摩擦角的影响不明显。(2) 3种加筋材料均能提升土壤抗剪强度。土壤极限主应力差随着加筋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麦壳、竹丝和稻秆加筋土的极限主应力最大值均出现在最优加筋量处。4种试验围压下,加筋埂坎土极限主应力差最大值均体现出(σ_1-σ_3)麦壳>(σ_1-σ_3)竹丝>(σ_1-σ_3)稻秆>(σ_1-σ_3)素土。(3)最优加筋量条件下,3种加筋埂坎土壤试样在不同试验围压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均呈硬化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