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塑料大棚养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塑料大棚养蚕是随着蚕桑生产经营规模扩大,蚕农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应运而生的。大棚养蚕的主要优点:一是建棚容易、有利规模经营发展。扩大蚕桑规模经营,养蚕用房是一个较大的制约因素,建造专用蚕室或扩大住房养蚕投资较大,而建大棚可利用田头地边、宅基空地等,解决养蚕大户养蚕面积不足的矛盾。二是投资省、经济效益高。一般户有0.2—0.3hm^2桑园建1座240—300m^2的大棚,一次可养蚕5~7张蚕种,其投资一般为5000元左右,简易大棚仅需2000元左右。冬季利用大棚种蔬菜、食用菌或养鸡等都可增加收入。三是节省劳力、工效高。大棚养蚕实行小蚕共育,大蚕采用条桑育,自动上蔟,大大提高了工效。四是人蚕分离,适应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农家科技》2007,(11):8-8
1.装配式钢架大棚.该棚型主要以直径22毫米、厚1.2毫米的镀锌薄壁钢管为大棚骨架材料.棚宽6米,顶高2+2。2+5米,肩高1。2米,土地利用率80%.使用寿命10年以上.每平方米造价10。30元.每亩成本7000-20000元不等.适合种植蔬菜、花卉等,缺点是棚宽较小,操作管理工效较低.冬季保温性较弱。  相似文献   

3.
塑料大棚养鸡,可降低固定生产投入,增加养鸡经济效益。平均每只鸡降低投入0.3元,实现每只鸡纯利润1.8元。在生产中主要抓好以下技术要点。 一、大棚建造技术要求 1.棚址选择和规格。建棚要选择地势高燥,靠近水源,无污染的地方,一般不占耕地。以东西向为好,利于通风换气和冬季采光。一般长20~30米,高2.2~2.5米,宽8~10米,呈拱形。 2.大棚用料和组建。建造长30米、宽10米,面积300平方米的大棚,一般需要直径4厘米竹竿和2厘米竹竿800根;塑料薄膜50千克;直径8厘米以上,长1.5米和2.5米木桩或水泥预制  相似文献   

4.
采用塑料大棚养殖鹧鸪,能避免房舍和室外养殖的诸多弊端,能有效地提高成活率、缩短育肥周期、减少疾病发生、延长产蛋期、降低饲养成本,是促进鹧鸪养殖业迅速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它的主要优点表现为:   1.投资少。建塑料大棚只需竹竿、塑料薄膜、铁丝、草帘、砖等简单建筑材料,材料来源方便,成本低廉。建一饲养 1000只鹧鸪的常规房舍需投资 4000~ 5000元,而建同样规模的大棚投资不足 1000元。   2.易于村外建养。养鹧鸪用的大棚结构简单,可大可小,村内村外都可建造。村外造棚时不用征地,同于农业大棚用地,适于农村或城市近…  相似文献   

5.
一、蔬菜大棚的主要类型及成本1.装配式钢架大棚。该棚型主要以直径22毫米、厚1.2毫米的镀锌薄壁钢管为大棚骨架材料,棚宽6米,顶高2.2~2.5米,肩高1.2米,土地利用率80%,使用寿命10年以上,每平方米造价10~30元,每亩成本7000~20000元不等。适合种植蔬菜、花卉等,缺点是棚宽较小,操作管理工效较低,冬季保温性较弱。  相似文献   

6.
王福全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8):126-126
于2009年进行了应用紫外线杀菌灯防治大棚西瓜病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应用紫外线杀菌灯的大棚西瓜与未使用的对照棚差异显著,病株率降低44%,667m。增产21.3%,667m2增产值近800元。  相似文献   

7.
目前,正是大棚蔬菜生产季节,下面就提高其经济效益问题,提供一些具体措施。 1、园土消毒 大棚蔬菜由于连作次数多,一般病害比较严重。用化学药剂进行园土消毒,可杀灭靠土壤传播病害的病菌,降低发病率。可每平方米园土加入3~5克多菌灵或300克溴化甲醇进行灭菌。  相似文献   

8.
野鸡笼养比散养、圈养好处多,效益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投资少。建造一间能散养100只野鸡的鸡舍,按最低造价每平方米100元计算,需投资3000元,而制作一组钢筋丝网笼具只需400元,如利用竹木做笼具,造价更低。2.占地少。散养每平方米一般可养4—5只,如养100只需占地30平方米左右,改用笼养只需一组笼具,占地不足3平方米。  相似文献   

9.
园艺设施主要有玻璃温室、塑料大棚等,指用玻璃、PC中空板、塑料薄膜覆盖,种植蔬菜、花卉等的暖棚。 1 园艺设施类型、结构和投资 园艺设施的类型和结构有很多种,目前浙江省应用最多的是装配式镀锌薄壁钢管型(简称钢管大棚)和竹木拱型大棚2种。主要用于番茄、甜(辣)椒、茄子、黄瓜、瓠瓜、西甜瓜等夏菜的春季早熟栽培和秋冬延后栽培,以及育苗、杂交制种等。还有一种小拱棚,常单独或与大棚配合使用。 1.1 竹架大棚以毛竹结构加上薄膜和保温用草帘等覆盖,根据种植蔬菜品种、时期,采用大、中、小棚多种型式。一般大棚宽5~8 m(更宽的可到10 m以上),顶高2~3.2 m,长度50~100 m,每666.7 m2投资1 800~3 000元;中棚宽2.5~3 m,高1.2 m,每666.7 m2投资500~600元;小棚宽1~1.2 m,高0.5 m,每666.7 m2 300~400 元。大棚主要用于秋、冬、春长季节栽培,中、小棚用于秋冬或早春短期蔬菜栽培和大棚内部多层覆盖保温。 1.2 单栋钢管大棚以镀锌钢管结构或镀锌钢管加毛竹片混合结构的大棚,其使用寿命一般在10年以上。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养蚕大棚每期养蚕结束后的间隔期饲养肉鸡,实行蚕与肉鸡套养,每年除养蚕的正常收入外,每平方米大棚还可增加养鸡收入120元左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王志 《当代农业》2001,(10):21-21
场址选择和棚舍建造:选择靠近无污染水源的河边、水库、塘坝等地势开阔平坦、排水性好、利于防疫隔离的地方建造大棚,在大棚与水面之间留活动场地。用木棒作大棚支架和顶棚骨架,大棚上面铺高粱秆或玉米秸,覆盖麦草或稻草,两侧斜面离地80~100厘米,斜面围尼龙网,用玉米秸封培,冬天加塑料布保暖。鸭棚一般长20~30米、宽8~10米、顶高3~4米,朝向根据所处地势而定(最好为坐北朝南),每个大棚可养肉鸭1000~2000只,每平方米饲养密度以8~12只为宜。  相似文献   

12.
《现代农业》2006,(11):13-13
园土消毒 大棚蔬菜由于连作次数多,一般病害较为严重,要杀灭靠土壤传播病害的病菌,降低发病率,可在每平方米床土注入3—5克多菌灵或300克溴化甲醇灭菌。  相似文献   

13.
2007年8月1日一大早,山东省平邑县魏庄乡南武城村杨翠英的3000只合同鸭又要出棚了,这是今年她养的第三棚合同鸭,34天就出棚,每只合同鸭最高纯利润2.6元,一棚赚7000多元。目前,该县成立了8个肉禽养殖协会,每个协会都以市场运作的形式,与农民签订大棚鸭养殖合同,并形成了养殖、加工、出口一条龙的服务体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利用养蚕大棚每期养蚕结束后的间隔期饲养肉鸡,实行蚕与肉鸡套养,每年除养蚕的正常收入外,每平方米大棚还可增加养鸡收入120元左右。 一、套养期的科学安排。12月中旬至2月上旬,饲养第1批肉鸡。2月下旬至4月中旬,饲养第2批肉鸡,4月下旬至6月上旬饲养春蚕,6月中旬至7月中旬,饲养夏蚕。  相似文献   

15.
万建锋  卢钢 《浙江农业科学》2014,1(9):1388-1389
总结高保温新式大棚的设计结构,研究在华东地区芦荟越冬栽培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与普通大棚相比,应用高保温新式大棚可增温3~4 ℃,芦荟植株月生长量达14 mm,较普通大棚提高13倍;鲜叶出肉率达7710%,较普通大棚提高2688%。高保温新式大棚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棚温,保证了芦荟安全越冬和持续生长。  相似文献   

16.
利用蚕室每期养蚕结束后的间隔期饲养肉鸡,实行蚕与肉鸡套养,每年除养蚕的正常收入外,每平方米蚕室还可增加养鸡纯收入180元左右。一般40m^2的蚕室每年共可多获得养鸡收入7500元左右。蚕与肉鸡高效套养的具体要求和做法是。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正是大棚蔬菜生产季节,现就如何提高其经济效益,这里提供一些实际的生产措施。一、园土消毒大棚蔬菜由于连作次数多,一般病害较为严重,要杀灭靠土壤传播病害的病菌,降低发病率,可在每平方米床土注入3~5克多菌灵或300克溴化甲醇灭菌。二、双层保温采用双层保温措施,即在大棚内加盖地膜或设置小拱棚,可收到良好效果。三、使用无滴膜采用聚乙烯无滴膜,大棚内的水气便不会在棚膜  相似文献   

18.
<正>所谓"移动大棚生态养鸡"模式,即利用油车港镇传统的雪菜生产优势,在雪菜地里搭建简易大棚养鸡。简易大棚是可以移动的,一般养殖3~4年后移到其他田块养鸡,原来的田块可继续种植雪菜,类似于"鸡-雪菜"轮作方式。该镇规模养鸡户夏福明1999年开始采用"移动大  相似文献   

19.
一、覆土后管理 大棚蘑菇覆土15天左右就可出头潮菇.即进入出菇阶段。对有疣疱霉等病害发生历史的菇房.可用药预防。用药前1天停水,每平方米用1~2克施保功药剂配成1000倍药液喷洒.或用多菇丰1000倍液喷洒.每平方米用水量1~2公斤。喷药水后停水1天。如果在前1次用药相隔4~5天再喷1次药.则控制病害发生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冀南山地处于太行山南麓,沟谷纵横,当地条件相当艰苦。当地农户在近年来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逐渐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农户家庭经济收入因受自然条件所限却徘徊不前。这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瓶颈。为此,涉县农业局引入省级旱作农业项目,积极发展旱作温棚生产,为当地农户家庭收入又增添了一条快速途径。笔者2003~2004年驻西鹿头村指导25座日光大棚越冬番茄生产,取得了平均每平方米产量达9.2KG,折666.7M2产量6134KG,50M(标)棚单茬效益达5080元(大棚户自报数),实现了“一户一棚,收入5000元,致富一家人”的奋斗目标。现仅就笔者在生产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