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绿洲灌区留茬覆盖免耕储水灌溉在休闲期的节水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河西绿洲灌区进行了休闲期秸秆覆盖免耕储水灌溉的节水效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休闲期,NTS(覆盖免耕)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的雨水蓄集和减少土壤的蒸发,具有明显的保墒作用;日均蒸发量和蒸发率随着储水定额的增大而增大.NTS的蒸发率比CTS(秸秆还田)和CTB(常规耕作)分别减小22.58%和40.86%,其日均蒸发量比CTS和CTB分别减少38.53%和51.45%(P<0.01);储水定额750 m3/hm2的蒸发率比1 200、1 6502、100 m3/hm2储水定额分别减小了14.11%2、6.12%和41.13%;储水定额为750 m3/hm2的日均蒸发量比1 200 m3/hm21、650 m3/hm2和2 100 m3/hm2分别减少了32.83%、49.76%和65.04%(P<0.01);且储水定额为750 m3/hm2的条件下NTS的日均蒸发量比CTS和CTB的分别减少了71.43%和77.78%.所以,在NTS条件下适宜的储水定额为750 m3/hm2.  相似文献   

2.
覆盖免耕在休闲期的节水和生育期的调温效应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对免耕覆盖、秸秆还田和常规耕作在休闲期的节水效果研究表明:在夏季休闲期,免耕覆盖比常规耕作多贮水30.62mm,比秸秆还田多23.91mm;在冬季储水灌溉期间,可将储水定额从2100m3/hm2减少到600和975m3/hm2。对春小麦生育期土壤表层,5、10、15、20和25cm处温度变化观测发现:免耕覆盖土壤温度在气温较低的8:00可以提高土壤表层温度,在气温较高的14:00可以减缓土壤温度的升高,而在19:00气温降低时可以减缓土壤温度的降低,使土壤温度一直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这有利于调节农田小气候,创造作物良好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3.
河西灌区休闲期秸秆覆盖对储水灌溉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甘肃河西灌区休闲期采用秸秆覆盖(NTS)的免耕技术对储水灌溉产生了明显的节水和经济效益。直接节约毛水量2400m3/hm2,纯收益免耕覆盖(NTS)比常规耕作(CTB)和秸秆还田(CTS)分别提高1623.7和1367.4元/hm2。适宜的储水定额是900m3/hm2。  相似文献   

4.
5.
大麦留茬秸秆覆盖免耕栽培西瓜,瓜蔓可借助麦茬攀缘固定生长方向,防风抗倒,可免去西瓜栽培过程中的压蔓工作,省工省力。由于秸秆的地面覆盖作用,可减少土壤水分的过度蒸发,具有保墒作用,能满足西瓜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水分的要求,且节水,同时具有抑制土壤返盐效果。大麦秸秆经70天左右的风化而腐烂,在西瓜清园后通过机械耕翻入土,对土壤改良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旱作低产土壤改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20 cm留茬压倒(NPS20)、40 cm留茬压倒(NPS40)、40 cm立秆留茬(NS40)、20 cm立秆留茬(NS20)和传统耕作(CT)5个处理的基础上增加5 400 m3/hm2灌溉量(I1)、3 600 m3/hm2灌溉量(I2)两种灌溉量,共设计了10个处理,研究了小麦不同留茬高度、不同留茬方式以及不同灌水量对春玉米田土壤容重和土壤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留茬覆盖免耕处理有助于休闲期土壤表层疏松,留茬覆盖免耕处理0-5 cm层的平均土壤容重较CT降低2.04%;苗区适当的留茬覆盖量能减小土壤容重,增加土壤稳定性;增大灌水量提高了土壤容重,降低了土壤的通透性能;土壤耕作可以显著减小耕层土壤的抗楔入性,而免耕则使耕层土壤的抗楔入性增大。  相似文献   

7.
<正> 我国现行的秸秆还田方式基本有二,一是追铺盖田方式,即在旱作物田面上均匀地撒上一层秸料(麦秸、豆秸、碎玉米秆、麦糠等),使之覆盖于地面并有一定的厚度且不压苗;二是麦收高留茬方式,即在小麦收割时留茬20—25厘米,待作物出苗后,适时刨茬1—2遍,使根茬散铺于地表。我国干旱、半干旱农区,限制农业增产潜力发挥的主要因素是可供农业生产的水资源紧缺,亩均水量只有200—400立方米,其次是土壤肥力较差。据国内外资料报道,培肥的旱地,土壤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留膜留茬免耕栽培模式对旱地玉米生长季土壤氮素供应动态的影响。试验设2个处理:全膜双垄沟播栽培(CK)、留膜留茬免耕栽培(T),分析了玉米生长季土壤全氮、硝态氮(NO-3-N)、碱解氮、铵态氮(NH+4-N)在0~100 cm土层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NO-3-N和NH+4-N含量变化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整体上从表层到底层依次降低。玉米整个生育期0~20 cm土层,T处理的NO-3-N和NH+4-N含量显著低于CK,0~10 cm土层降幅分别为24.7%~59.9%和4.4%~46.8%,10~20 cm土层降幅分别为20.5%~58.0%和8.7%~31.7%;玉米进入拔节期后,20~100 cm土层T处理的NO-3-N和NH+4-N含量出现明显的累积效应。栽培方式改变了全氮及碱解氮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不同栽培方式各生育时期全氮及碱解氮含量整体上随土层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以表层0~20 cm含量最高。在0~20 cm土层,T处理的碱解氮含量在玉米进入抽雄期后显著低于CK,0~10 cm降幅在0.3%~26.0%,10~20 cm降幅在17.7%~23.8%。因此,玉米整个生育期0~20 cm土层留膜留茬免耕栽培的NO-3-N和NH+4-N供应量显著低于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引起玉米拔节后碱解氮含量供应不足,是留膜留茬免耕栽培玉米生育后期出现早衰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超高茬免耕抛秧技术是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农作物技术推广中心提出的一种麦草全量还田的新型水稻栽培技术理念,其要点就是将轻型抛秧技术优势与麦草全量直接还田技术相结合,集成水稻抛秧轻简栽培与秸秆还田生态生产的技术体系。经过试验、示范,研究麦草还田方式、秧苗素质、田面清理、肥料施用、水分管理等关键技术,提出了适用于长江  相似文献   

10.
稻茬油菜免耕覆盖土壤温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为稻茬油菜免耕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方法]通过测定免耕覆盖和常规翻耕模式下不同季节、不同土层的土壤温度,研究稻茬油菜免耕覆盖土壤温度效应。[结果]晚秋季节,免耕土壤温度较常规翻耕土壤高,且免耕土壤温度变化比较缓慢,而常规翻耕土壤温度变化较剧烈。免耕有助于减缓土壤温度的急剧降低,利于油菜"秋发"。早春季节,免耕土壤温度较翻耕土壤低,且土壤升温慢,而常规翻耕土壤温度的变化幅度大于免耕模式。早春季节免耕覆盖土壤温度较低,对油菜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结论]不同时节免耕覆盖模式对土壤温度的影响不同,在稻茬油菜实际生产中应针对季节变化而采用适用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1.
秸秆覆盖对农田土壤物理条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周凌云 《农业现代化研究》1997,18(5):311-313,320
利用秸秆覆盖农田,是减少棵间无效蒸发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有效措施。在封丘三年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秸秆覆盖麦田可耕层土壤(0-50cm)温度提高0.5-2.5℃,土壤含水率提高4.2%,土壤总也隙度增加2%;覆盖后减少棵间蒸发量26.1mm,节约灌溉水量270m^3/hm^2,其工同理主要是覆盖麦田可产生调节地温,蓄水保墒的作用,提高了田间水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针对宁南山区干旱少雨,冬小麦生育期内水分供需矛盾突出的气候特点,研究了地膜覆盖与不同时期补充灌溉条件下冬小麦耗水规律、生长发育生物和产量变化。结果表明:当灌溉定额相同时,不同时期补充灌溉的灌溉水利用率和边际产量排列次序为:冬灌〉孕穗灌〉开花灌,三者的增产率分别为17.4%~27.2%,11.2%~14.3%和2.0%~6.7%;地膜覆盖可使冬小麦生育期缩短4~8d,越冬期冻死株率下降3.91%~1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灌水次数对小麦产量、产量结构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筛选常用的小麦品种,在藁城丽阳进行节水灌溉试验。[结果]适时、适量灌水对小麦产量有增产作用,能使小麦产量结构更趋合理,减次灌水可有效提高水分利用率。[结论]为小麦节水灌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在冬闲稻田里以中薯3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了稻草覆盖、摆播稻草 地膜覆盖、沟播稻草 地膜覆盖、地膜覆盖、敞土等不同覆盖方式栽培马铃薯的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冬闲稻田地膜覆盖栽培的马铃薯出苗最早,地膜覆盖和沟播稻草 地膜覆盖栽培的马铃薯出苗率最高;敞土栽培的马铃薯植株的株高显著低于覆盖栽培;摆播或沟播稻草 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的产量和商品薯率最高,稻草覆盖栽培和地膜覆盖栽培次之,产量和商品薯率显著高于敞土栽培;摆播或沟播稻草 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的效益最高,地膜覆盖和稻草覆盖栽培马铃薯的效益次之,敞土栽培马铃薯的效益最低。  相似文献   

15.
垄作覆盖下小麦、玉米产量、土壤碳素转化及水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旱地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下垄作覆盖对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水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在洛阳市农林科学院内防渗精确水分池内,设置垄作覆盖、秸秆覆盖、传统耕作(对照)3个处理,结果表明,(1)垄作覆盖下作物增产显著,小麦较对照增产11.05%,玉米增产32.40%;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36 kg/(mm.hm2),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72kg/(mm.hm2)。(2)垄作覆盖提高了0~200cm土壤含水量,为小麦、玉米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3)垄作覆盖下0~5cm、5~10cm土层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小麦田分别较对照增加了39.7mg/kg、27.5mg/kg,玉米田分别较对照增加了52.1%、61.2%。(4)垄作覆盖下微生物量碳含量:小麦田0~5、5~10、10~20cm土层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20.7mg/kg、158.6mg/kg和132.2mg/kg;耕层微生物量碳平均含量较对照高94.1%;玉米田0~5cm、5~10cm土层分别较对照高167.2mg/kg、78.2mg/kg,10~20cm与对照比差异不明显。垄作覆盖技术既可提高0~200cm土壤含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又可显著提高0~5cm溶解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利于小麦、玉米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6.
黄团  邓宽平  彭慧元  雷尊国  李丽  李云 《农技服务》2012,29(9):1015-1016,1072
以早熟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为材料,研究起垄黑膜覆盖栽培模式对冬马铃薯物候期、株高、叶面积及产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与未覆膜对照相比,黑膜覆盖栽培模式可以提早出苗时间、现蕾期和成熟期,但对生育期影响不明显;对现蕾期株高、叶面积影响显著,叶面积可增加25.34%;对冬马铃薯的总产量及大薯产量影响极显著,总产量增产33.34%,大薯产量增产20.15%。该栽培模式是一种值得在西南地区冬闲田马铃薯生产中进行较大面积的示范推广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深松覆盖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9-2009年在洛阳孟津试验场内,设置深松覆盖、传统耕作(对照)2个处理,利用长期定位试验及气象观测设备,研究深松覆盖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豫西地区干旱程度正在加剧,年平均降雨量546.7mm,与常年平均相比减少了7.95%。(2)深松覆盖在所有年份均表现增产,10a间平均增产8.67%,增产幅度为4.9%~20.87%,干旱年份增产幅度更大。(3)深松覆盖能显著提高降水贮蓄率,10a间深松覆盖降水贮蓄率在37.5%~75.0%,平均54.9%,传统耕作降水贮藏率在22.9%~64.8%,平均46.2%,深松覆盖较传统耕作平均提高22.13%。(4)深松覆盖可有效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干旱年份水分利用效率较高,提高的幅度更大,10a间降水利用效率平均提高4.73%。  相似文献   

18.
覆盖免耕可以降低春季豌豆(Pisum sativum)的土壤水分腾发量,且其腾发量比常规耕作和秸秆还田分别减小了29.32%和19.33%.全生育期覆盖免耕可以降低田间水分损耗,提高水分利用率.作物生长的后期,秸秆覆盖有抑制行间蒸发的作用,主要发生在土层0~30 cm,而在30~80 cm抑制蒸发的作用不明显.覆盖免耕对提高作物产量没有明显作用.覆盖免耕水分利用率比常规耕作和秸秆还田分别提高了11.21%和2.93%.覆盖免耕条件下冬季储水最佳定额为975 m3/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