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核桃实生苗建园良种化及相应的配套技术进行了试验与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实生苗建园可通过低龄幼树嫁接、合理整形修剪等配套技术措施实现核桃良种化栽培,与直接采用良种嫁接苗建园效果相比,成本低、效果好;立地条件的优劣、接穗的系列保湿技术及幼树的整形修剪技术措施均对核桃建园效果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巧家核桃产业发展的自然、社会、人文多方面的优势和核桃产业现状分析,确定以政策引导为基础,转变果农思想观念,以农户核桃生产经营技术培训为突破口,低产林复壮和改造、劣质林换优为手段,因地制宜地发展核桃良种化产业,达到增产、增收、增效,从而实现农户脱贫,使核桃生产基地化、良种化、规模化,培育和壮大核桃产业.  相似文献   

3.
核桃优株实生子代遗传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我省70年代选出的16个优良农家品种类型单株及优树自由授粉子代育苗、造林,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植株各部位、器官的表现进行测定,利用基因型一致的群体估计环境方差,求出核桃遗传力较高的性状有分枝、开花习性,萌发、散粉初期、果实成熟等主要物候期;坚果大小.重量、壳厚度、出仁率等重要经济性状.其遗传力(H2)都在0.8~0.95之间;树体大小叶面积、复叶长短、抗寒、抗旱、抗病等性状遗传力为中等,(H2)在0.5左右.抗虫性、核桃产量受环境因于影响最大,遗传力几乎为0.  相似文献   

4.
美国黑核桃无性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黑核桃是20世纪80年代引进的优良桃品种。为了加快黑核桃的良种苗木繁殖,进行了不同嫁接方法和嫁接时间对嫁接成活率影响的,结果表明:插皮舌接比其它嫁接方法提高成活率4.71%;3月25日-4月25日嫁接成活率最高;接口封蜡不套袋比其它保温方法提高成活率29.34%。  相似文献   

5.
元丰核桃是实生繁殖变异率较低的薄皮核桃品种。该品种易繁殖,结果早,果个大,出仁率高,品质好,丰产高产。栽植第2年即见果,第3年每667m^2产优质核桃25~35kg,第5年进入丰产期,每667m^2产量可达100~200kg,以后逐年递增。由于以上诸多优点,近年来,以元丰核桃实生苗建园的势头  相似文献   

6.
对宁南县山地核桃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核桃产业良种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加快良种选育、推广自选本土良种、利用现有核桃园改建为良种采穗圃、加强良种嫁接管理技术培训等对策及建议,以促进核桃产业良种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自1994年开始大力开展核桃良种繁育与推广工作,几年来,共引进国内外优种核桃种质资源45个,建成资源收集圃7.27hm2,营建采穗圃20.67hm2,拥有采穗母树1.5万株,累计生产了优种核桃嫁接苗80万株,生产接穗45万根,育苗规模已具备了年...  相似文献   

8.
晋香核桃新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丰富我国早实核桃品种资源及选育仁色浅、商品性状好的优良品种,于1985年从引进的新疆核桃种子实生苗中选育出了一个早实核桃新品种——晋香(原代号为"晋6032"),随后对其树体的生长特性及结果习性进行了系统调查、抗逆性测定和区域栽植试验。结果表明:其树姿较开张,雄先性,为中熟品种;坚果壳面光滑美观,平均单果质量为11.5g,壳厚0.75mm,出仁率63.97%,易取整仁,浅色仁的比例占96%,仁饱满,风味特香,品质上等;盛果期的果枝率为85.5%,果枝的坐果数为1.4个;单位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产仁量0.18~0.20kg·m-2。该品种适宜矮化密植或乔化栽培。  相似文献   

9.
我国核桃生产过去多采用实生繁殖,由于实生苗木遗传基因比较复杂,后代分离较大,不同单株间表现差异较大,结果期早晚可差1—3年甚至7~8年,且产量较低品质较差。为彻底改变这种落后状况,必须从培育优良品种苗木入手,改传统的实生繁殖为嫁接繁殖。  相似文献   

10.
嫁接技术在核桃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桃是世界四大干果之一 ,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果品 ,具有很高的药用和营养价值 ,属高经济价值果树。但我国核桃生产上多采用实生繁殖苗 ,其果实品质劣、规格不齐、结果晚、产量低。因此 ,推广无性繁殖 ,实现核桃品种化、良种化和高产优质 ,是核桃生产上急需着重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 ,在扦插和组织培养技术尚未过关的情况下 ,嫁接繁殖是生产上运用最广泛的无性繁殖技术。1 核桃嫁接繁殖的优点和意义利用嫁接技术能迅速繁殖核桃良种或良系。其次 ,嫁接繁殖核桃良种 ,可以早果、高产、优质 ,且能扩大核桃栽培区域。其三 ,采用矮化砧嫁接 ,实…  相似文献   

11.
选育良种、培育壮苗,是核桃优质高产的基础,嫁接育苗是目前最有效的无性繁殖方法之一,良种核桃只有通过嫁接,才能保持该品种的优良性状,增强树体的抗逆性和适应性,提早结果。几年来,在良种核桃的嫁接过程中,初步掌握了迅速繁育核桃苗木的“系列”嫁接技术,为核桃的无性繁殖,快速育苗创出了一条新路,该技术对于核桃嫁接过程中,技术难度大,制约因素多,成活率低等不利因素来说, 从常规的“除了枝接便是芽接”的老  相似文献   

12.
核桃繁殖途径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漾氵鼻核桃 (Juglans sigillata Dode)不能用实生繁殖 ,其子代劣性变异 ,泡核桃种下去 ,退化为夹绵核桃。只有用嫁接繁殖 ,才能保持母本的优良特性 ,才能结出优良品种。繁殖方法有以下几种 :1 铁核桃改良野生铁核桃资源多的地方 ,选 30年生以下的幼树或初果树 ,于冬季采伐 ,从伐桩上长出无数萌蘖条 ,清除小的 ,留 2条~ 3条健壮条 ,1年生后嫁接。又叫伐桩嫁接。只要接活 1芽即可。因其根系庞大 ,吸收水分养分多 ,接穗生长很快 ,1年就长 1m~ 2 m ,2年~ 3年开始结果。此法条件有限 ,不能广泛发展。2 座地砧嫁接铁核桃林下有许多 1年~ 2…  相似文献   

13.
核桃大树高接换优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过3年试验研究及生产中应用,总结出了对伤劣核桃大树进行高嫁接换优采用蜡封接穗插皮舌接;接穗采用发育枝中段或基段做接穗,失水率不超过6.5%,接口用塑料布封严绑紧;砧木嫁接前4 ̄7d锯头,有伤流的断根放水,正常年份嫁接成活率即可达到85%以上,是实现核桃大树改劣换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通辽市不断强化种苗基础建设,优化结构,初步实现主栽品种苗木自给,个别品种适当调剂的林木种苗供应体系。目前,通辽市已建成良种繁育基地19处,面积2100亩,年产优质种条2000万株;采种基地20处,面积 18.5万亩,年采收各类林木种子25万公斤;建设各类苗圃和育苗点812处,育苗3.1万亩,年产苗量达2.5亿株,可出圃苗达2.2亿株。 ──完善落实政策,调动育苗生产积极性。该市先后出台了《通辽市主要造林绿化树种定向栽培意见》、《关于加强林木种苗工作的意见》、《通辽市林木种子采收管理办法》、《通辽市…  相似文献   

15.
华宁县核桃产业良种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华宁县十分重视核桃产业发展良种化,把本地产的特色优良品种大白壳、大沙壳核桃定为全县发展核桃的主栽品种.在实施核桃良种化发展过程中存在良种接穗不足,砧木良种资源逐年减少,农户对发展良种认识不足等问题.藉此,提出利用现有核桃园改建为良种采穗圃、严把良种接穗质量关等对策,以促进核桃产业良种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良种是产业核心竞争力,在目前核桃产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推动核桃品种更新换代和产业提质增效是实现云南省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核桃品种的杂交育种、地方优良品种、实生选种、引种等方面,总结了云南省核桃优良品种选育取得的成效,同时探讨了云南省核桃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用当地核桃(Jaglans sigillata)复选优株和新疆早实核桃(J.ragia)的嫁接苗,进行栽植密度、施肥量、品种(含树种)三因子试验。结果表明,当地晚实核桃嫁接苗第2年便有少数植株开花挂果,第5年全部结果。早实核桃第2年全都结果。3年生部分单株结果300多个、8年生产坚果892.5kg/ha。早期丰产密度以4m×4m为宜;幼树施肥氮,磷比以1:1配适量有机肥为好。采用良种核桃嫁接苗、合理密植和科学管理,都可使核桃早期丰产。  相似文献   

18.
核桃是我国重要的栽培经济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传统的核桃繁殖是采用种子实生繁殖,此方法简单易行,但结果迟,且容易发生变异,影响果实的商品化。近年来,  相似文献   

19.
20.
刘春花  谢富  张锐 《绿色科技》2022,(9):119-122
以“新萃丰”核桃种质的实生幼苗为研究材料,采用直播建园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磷水平下核桃实生幼苗体内养分含量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核桃幼苗根茎叶中营养元素钙、铜、钾、镁和磷元素含量与磷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与氮、钾、硼、铁、锰、钼、硫和锌元素含量呈抛物线型关系;从总体趋势来看磷酸一铵施用量为30 g/株处理时最适宜核桃幼苗养分含量的积累;在微碱性黄壤条件下,磷酸一铵施用量在30 g/株处理下能够满足核桃幼苗的各营养元素间的平衡,过高或过低均会打破核桃幼苗养分平衡及对磷元素的吸收。探索不同供磷水平对核桃砧木苗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可为核桃幼苗合理磷素施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