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楂黄酮的薄层色谱分离鉴定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山楂(山里红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var major N.E.Br)黄酮类化合物新的薄层色谱分离鉴定方法。以十二烷基硫酸钠-正丁醇-正庚烷-水微乳液为展开剂,利用聚酰胺薄层色谱法能使山楂黄酮完全分离。从山楂叶中分离得到7个黄酮斑点,山楂果中得到7个黄酮斑点,但二者的斑点不完全相同。与用正丁醇:乙酸:水4:1:5为展开剂的聚酰胺薄层色谱法比较发现,微乳薄层色谱法检测灵敏度高、分离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
以柿叶为原料,研究了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不同方法,并对提取物进行分离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方法的提取结果,说明用乙醇作为提取荆所提取出的芦丁含量最高;用微乳液展开剂对提取物进行薄层色谱法分离鉴定,得出柿叶中含有黄酮化合物中的黄酮醇类,为进一步研究柿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沙棘黄酮的薄层色谱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玛莉  李培毅  王岳 《沙棘》2003,16(3):31-32
为控制沙棘黄酮质量建立鉴别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5:2:1)为展开剂,在硅GF254薄层板上展开,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检出沙棘黄酮所含主要化合物槲皮素、异鼠李素。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沙棘黄酮方法简便,特异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控制沙棘黄酮质量的鉴别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青梅黄酮类化合物的新微乳薄层色谱分离鉴定方法。以调酸后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正丁醇-正庚烷-水微乳液为展开剂,利用聚酰胺薄膜层析色谱法能使青梅黄酮类化合物完全分离。从青梅果皮中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斑点,果肉中得到3个黄酮类化合物斑点,但二者的斑点显著不同。与用正丁醇-乙酸-水(4∶1∶5)为展开剂的常规层析方法相比,微乳薄膜层析法检测灵敏度更高,分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水浸提沙棘叶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王尚义  郑玉霞  刘声普 《沙棘》2001,14(2):27-29
研究了水浸提法从沙棘叶中提取黄酮的工艺,该工艺路线是,沙棘叶先脱脂,后经热水浸提,酸沉淀分离杂质,再用低浓度乙醇淋洗,进一步分离杂质,最终使产品总黄酮达8.4%,这种工艺使总黄酮得率高达1.05%。而且操作简便,成本降低,是提以沙棘黄酮可行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6.
沙棘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和营养物质,沙棘黄酮是其中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之一。笔者对沙棘黄酮的主要检测方法光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化学发光法进行了介绍和比较,说明了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操作关键以及各自的优劣势,以期为科研和生产人员在检测沙棘黄酮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沙棘酸乳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利用三氯化铝水提法检测沙棘酸乳中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沙棘酸乳中的黄酮含量与沙棘果汁中黄酮(0.39~0.61mg/g)没有大的变化,说明沙棘酸乳发酵过程中沙棘黄酮未被破坏。  相似文献   

8.
沙棘和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刘朵花  李伟 《沙棘》2000,13(1):35-38
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法对沙棘籽和葡萄籽中的原花青素进行了比较研究 ,发现沙棘籽可以作为除黄酮以外又一多酚类抗氧化剂——寡聚原花青素 (OPC)的原料 ,OPC在医疗保健、食品、化妆品等中的应用有广泛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沙丁 《沙棘》2005,18(1):9-9
陕西著名沙棘企业——陕西麒麟制药总厂沙棘油厂2004年经过技术改造,投资150万元建成陕西第一条沙棘油一沙棘黄酮联合生产线。该生产线年生产能力为:沙棘籽油30t,果皮渣油20t,沙棘黄酮粉1t。该生产线自2004年10月投产以来,其主要产品黄酮粉为零库存。  相似文献   

10.
忻耀年 《沙棘》2002,15(1):15-19
介绍了从沙棘果肉中提取和精制沙棘黄酮的技术和工艺。合理设计、借助溶剂纯化脱脂去杂的工艺,以及真空喷雾干燥的使用,不仅可降低生产的运行费用,同时保证了所生产沙棘黄酮具有较高的品质,该设备同样也可用于沙棘叶中黄酮的制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