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腐霉属(Pythium)真菌是植物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引起植物幼苗猝倒病,根腐病和瓜果腐烂病。为探明这类真菌的侵染方式和侵染过程,利于正确选择这类病害的防治方法,作者以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手段研究了德里腐霉对黄瓜苗的侵染过程。  相似文献   

2.
白艳凤 《江西植保》2014,(2):185-187
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种全球性的病害,大多数玉米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属绝产性病害,植株一旦得病,几乎颗粒无收。70年代后期,玉米丝黑穗病的大面积发生,逐渐成为限制我国玉米单产和总产提高的制约因素,经我国几代农业科学工作者的努力,对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病原菌、侵染途径、侵染条件、侵染规律,抗病遗传规律等都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介绍了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症状、病菌来源、侵染途径、侵染条件、生理小种等特性,并提出轮作倒茬、选用抗病品种、抗病弱的品种正确包衣种衣剂、药剂拌土、促进出苗、加强田间管理等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外来生物,特别是外来病原生物的入侵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后我国所面临的主要生物风险之一。大型菌物是指在生活史中能够同时形成肉眼难以辨识的菌丝体和肉眼可见的子实体的一类菌物的统称。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仅收录有3种大型菌物。表明目前检疫部门对林木病原大型菌物的危害尚缺乏充分的认识。针叶树卧孔菌属(Coniferiporia)真菌是专性侵染针叶树并诱发其感染层积根腐病的林木病原大型菌物,最近的研究表明该属包括4个种和1个土库曼斯坦未描述的新枝系,其中祁连针叶树卧孔菌(C. qilianensis)分布于我国青海地区,侵染当地的祁连圆柏;硫色针叶树卧孔菌(C. sulphurascens)在北半球广布,是包括冷杉属、云杉属、松属等诸多针叶树种的病原菌;韦尔针叶树卧孔菌(C.weirii),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的松干基褐腐病菌,分布于北美洲,侵染当地的北美翠柏(Calocedrus decurrens)和北美乔柏(Thuja plicata)2个树种;乌兹别克斯坦针叶树卧孔菌(C.uzbekistanensis)分布于乌兹别克斯坦,侵染当地1种...  相似文献   

4.
 黑胫病或赤星病菌接种到试管烟苗基部进行培养,定期观察病情,结果表明:(1)高抗黑胫病而高感赤星病品种G140的幼嫩试管苗能被黑胫病菌侵染,接种病原菌30天病指100;但赤星病却与烟苗共生,病指为0。(2)接种黑胫病菌后,高感品种小黄金1025较G140凋萎死亡迅速,二者差7~10天;同一品种内单倍体较二倍体凋萎死亡迅速。(3)试管烟苗继代后7天内,极易遭黑胫病菌侵染,抗感品种间无差异;继代后10天,抗感品种间差异显著;继代后时间继续延长,烟苗抗病性有增加趋势。(4)28℃左右黑胫病菌侵染能力强而稳定,15℃能够侵染,8℃以下失去侵染能力。  相似文献   

5.
纸钵培育高粱苗,9—10片叶时移栽入不同茬口地块,发现无菌土纸钵中的苗发病率由0提高到10.8%;菌土纸钵中的苗发病率从4.6%提高到14.2%。以后又做两年重复试验,结果相似。说明高粱丝黑穗病菌(Sphacelotheca reiliana(kuhn)Cli-nt.)在高粱长至9—10片叶以后仍可通过根系侵染造成发病。侵染期长达45天以上,这是造成该病难以防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正根肿病是重要的十字花科作物土传病害,病原菌为专性寄生的芸苔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 Woron.,属根肿菌目芸苔根肿菌属,主要侵染寄主植物根部形成根肿症状。根肿菌侵染包括根毛侵染和皮层中柱侵染2个阶段,在外界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根肿菌休眠孢子萌发释放的初生游动孢子侵染寄主根毛并形成游动孢子囊产生次生游动孢子,次生游动孢子再侵染根毛或者是成对融合进而  相似文献   

7.
 引起小麦叶锈病的小麦叶锈菌(Puccinia triticina)是转主寄生菌,其转主寄主主要为唐松草属(Thalictrum)种类,也包括扁果草属(Isopyrum), 牛舌草属(Anchusa), 铁线莲属(Clematis)和蓝蓟属(Echium)的个别种类。然而,迄今,中国仅有亚欧唐松草和瓣蕊唐松草被报道为小麦叶锈菌转主寄主。本文对采集于陕西的东亚唐松草(T. minus var. hypoleucum)、甘肃的贝加尔唐松草(T. baicalense),通过人工接种小麦叶锈菌确定它们是否能够作为小麦叶锈菌的转主寄主。同时,本文作者收集自然条件下贝加尔唐松草组织上受侵染产生的锈子器样品,通过其ITS区序列分析以确定小麦叶锈菌的有性循环是否在田间条件下发生。结果表明,小麦叶锈菌的担孢子均可侵染东亚唐松草和贝加尔唐松草,完成其性子器和锈子器阶段,产生的锈孢子可侵染感病小麦产生夏孢子堆,从而证实东亚唐松草和贝加尔唐松草均可作为小麦叶锈菌的转主寄主。来自贝加尔唐松草22个锈子器样品的ITS区序列比对,表明其与NCBI网上提交的小麦叶锈菌享有95%~96%的序列同源性。由此推测,自然条件下,中国小麦叶锈菌可能侵染感病唐松草完成有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天全县发生的小麦黄花叶病是由病毒侵染引起的土传病毒病,作者曾以土传小麦黄色花叶病(SBWYMV)的暂名报道了一些研究结果,现经进一步探明该病毒粒体为线条状,在自然条件下除侵染小麦属的一些品种外,还侵染大麦属和黑麦属的一些品种,这些更接近已报道的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的特性,故现采用小麦黄花叶病名。  相似文献   

9.
二硝基苯胺类化合物对棉花抗枯萎病的诱导作用及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棉花感病品种种入含二硝基苯胺类化合物的育苗土中,移栽后能明显提高对棉枯萎病的抗性,效果达70%。二硝基苯胺类化合物为非杀菌化合物。试验表明,该化合物对FOV的生长无抑制作用,反而还能刺激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FOV对处理过的棉苗侵染率低,且只能侵染到子叶节以下。处理过的棉苗蛋白图谱与对照相比有3条带明显增强。这些都说明,二硝基苯胺类化合物处理诱导了棉苗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0.
番茄抗晚疫病基因Ph-3的分子标记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番茄晚疫病由卵菌疫霉属的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侵染引起。病菌对番茄致病性强,侵染寄主后通过气流散发孢子,多次重复侵染植株,引起晚疫病爆发,对番茄生产造成严重危害[1]。利用抗晚疫病资源,培育番茄抗病品种是降低晚疫病危害的有效途径。在野生番茄中发现  相似文献   

11.
甘薯脱毒技术及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于1988~1995年研究了甘薯病毒及甘薯脱毒技术,明确了侵染山东甘薯的主要病毒种类是甘薯羽状斑驳病毒和甘薯潜隐病毒,在国内首次分离侵染甘薯的烟草花叶病毒,探明了其生物学特性。筛选出适合山东甘薯茎尖培养基的最佳激素配比,浓度,pH值。探索了脱毒薯的增产机理和增产效果,提出了组织培养,茎尖苗检测,脱毒薯速率与推广应用的配套技术规程,培养出徐薯18等12个品种的脱毒苗,平均增产42.9%出干率提高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区昆虫病原线虫的自然发生情况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大蜡螟诱集法,对在北京地区采集的175个土样进行了线虫分离,得到斯氏属线虫5个,异小杆属线虫6个,小杆线虫2个。土样有线虫率为13.1%。土样有线虫率与植被、土壤质地有关。从4种植被下采集土样的有线虫率分别是:果园28.2%、菜地10.5%、大田作物7.7%、未耕地0。4种土壤质地中土样有线虫率为:松沙土20.8%、砂壤土15.1%、中壤土12.2%、轻壤土5.4%。本土线虫对桃小食心虫、韭菜蛆、小木蠹蛾、二化螟的侵染力均高于引进的线虫。  相似文献   

13.
立枯丝核菌对香蕉的致病特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离体香蕉叶上做人工接种测定表明:立枯丝核菌对香蕉的一生均有致病力,但最容易侵染幼苗期。该病菌侵染香蕉苗以25-30℃为适宜深度高于35℃时不能侵染致病。它在黑暗环境下比在自然散射光下更容易侵染香蕉苗。PDA接种体的菌丝在香蕉叶片上的生长距离,密度及所致的病斑最大,发病1d病斑接种体次之,发病5d病斑接种体最小。  相似文献   

14.
<正>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又名松栉盾蚧或松栉圆盾蚧,属昆虫纲Insecta,同翅目Homoptera,蚧总科Coccoidea,盾蚧科Diaspididae,突圆蚧属Hemiberlesia。松突圆蚧原产地为日本冲绳群岛和先岛群岛,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台湾、澳门、香港、广东和福建等地。港澳地区主要是由每年从日本和中国台湾输出的带松突圆蚧的圣诞树所致,20世纪  相似文献   

15.
1986年3月26日日本新泻县赠送一批树苗(其中樱花苗700株、葡萄苗135株)给南京中山植物园。货物空运到南京后,经初步检查,发现有典型的樱花根头癌肿病。该病由Agrobacterium tumefenciens(Smith et Towns)Conn.菌引起。目前已知该种细菌有4个生物型,寄主范围很广,据Decleene与Deley接种结果,该菌的4个不同菌株就可侵染93科331属643种植物。过去,检疫樱花根癌症的主要根据是病株的外部症状。这  相似文献   

16.
 以1μg/g土的氟乐灵播前土壤处理,棉花出苗后移栽到无氟乐灵的土壤中并接种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axysporum f.sp.vasinfectum)。结果表明氟乐灵处理明显降低了棉苗枯萎病的株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提高了棉苗对枯萎病的抗病性。氟乐灵处理组棉苗根部和茎部枯萎病菌侵染率均低于对照组,特别是上部茎片段中处理组侵染率降低更为明显。氟乐灵处理组棉苗根部和茎部的菌量明显降低,而且处理组茎部菌量的增长明显滞后于对照。以上结果表明,病菌对氟乐灵处理棉苗根部的侵入和病菌在棉苗体内的纵向扩展及增殖受到了阻抑,因而氟乐灵处理后棉苗对枯萎病菌的抗性表现了抗侵入和抗扩展的特性。试验还证明,氟乐灵处理并接种病菌的棉苗茎部组织中类萜烯醛的含量明显提高;并产生一种能抑制病菌大型分生孢子萌发的真菌毒性物质。这些抑菌物质的产生和积累可能与抗扩展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氟乐灵处理后棉苗对枯萎病菌的抗侵入及抗扩展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1μg/g土的氟乐灵播前土壤处理,棉花出苗后移栽到无氟乐灵的土壤中并接种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axysporum f. sp. vasinfectum)。结果表明氟乐灵处理明显降低了棉苗枯萎病的株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提高了棉苗对枯萎病的抗病性。氟乐灵处理组棉苗根部和茎部枯萎病菌侵染率均低于对照组,特别是上部茎片段中处理组侵染率降低更为明显。氟乐灵处理组棉苗根部和茎部的菌量明显降低,而且处理组茎部菌量的增长明显滞后于对照。以上结果表明,病菌对氟乐灵处理棉苗根部的侵入和病菌在棉苗体内的纵向扩展及增殖受到了阻抑,因而氟乐灵处理后棉苗对枯萎病菌的抗性表现了抗侵入和抗扩展的特性。试验还证明,氟乐灵处理并接种病菌的棉苗茎部组织中类萜烯醛的含量明显提高;并产生一种能抑制病菌大型分生孢子萌发的真菌毒性物质。这些抑菌物质的产生和积累可能与抗扩展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松苗立枯病是东北地区针叶树育苗上的重要问题,其中以落叶松、樟子松、和红松等幼苗发病较重,油松和赤松等幼苗发病为轻。幼苗发病征状有土内腐死、猝倒、立枯、地上腐烂、和一、二年生大苗发生枯萎落叶等五个类型。诱致松苗发生侵染性立枯病的病菌,有 Rhizoctonia、Pythium 和 Fusarium等三种菌类,其中 Rhizoctonia 尤为主要。松苗立枯病发生的轻重与育苗措施有密切关系,地势低洼或位于山脚下坡的苗圃或苗床,一般发病较重。种子经雪藏混砂催芽处理后,能提早种子萌芽、出土和齐苗,有降低发病程度的作用。光照多少对幼苗发病有影响。根据苗圃的调查观察,全光育苗发病率低,遮蔭育苗发病率高;但在沈阳试验结果还不能证实这一点,相反的半遮蔭育苗要好些。  相似文献   

19.
冯雪 《植物医生》2011,24(2):26-26
猝倒病也称立枯病,主要为害杉属、松属、落叶松属等针叶树幼苗。在针叶树种中,除柏类较抗病外,其余都是感病的。此外,也为害经济林植物和观赏植物,如檫木、香椿、臭椿、榆树、枫杨、银杏、桦树、桑树、木荷、刺槐等阔叶树种的幼苗。引起苗木猝倒病的原因有非侵染性和侵染性两类。非侵  相似文献   

20.
烟草苗期病害的综合防治谭荫初(湖南省农科院植保所长沙410125)1烟草苗期病害种类据全国16个烟草主产省、自治区的调查研究证明,我国烟草侵染性病害已有62种,其中侵染苗床烟苗的就有17种之多。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有烟草猝倒病、炭疽病和立枯病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