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棚室蔬菜生长期间需要通风换气,目的是调节棚内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的浓度及排出有害气体。菜农在通风换气时,应用适当的技巧,尽量减小通风对蔬菜生长的影响。1.温度要求。根据棚室内所种蔬菜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一般须在棚室内温度高于适宜蔬菜生长的温度时进行换气通风,预防冷害或冻害的发生。2.放风量要求。棚室通风换气坚持从小到大、顺风向放风的原则,注意调节棚室内局部温差,在高温处相对早通风,放较大风口;在低温处相对晚通风,放小风口。同时,防止冷风直接吹向蔬菜植株,造成蔬菜叶片和幼果遭受冷冻伤害。关闭放风口应由大到小、由多到少逐步进行。  相似文献   

2.
<正>苦瓜棚式栽培是广西蒙山县菜农近年摸索出来的一种高产高效苦瓜种植模式。棚式栽培能增强苦瓜叶面光合作用,增加通风透气性,减少病虫危害,瓜长而大,肉厚,色泽好,产量高。一般于4月上中旬下种,5月上中旬定植并搭棚,7月下旬至8月上旬开始收获,利用苦瓜的无限花序结瓜特性,在每次收获后加强肥水管理,一年可收获多次,每亩年产苦瓜4 500~5 000 kg,经济效益可观,并且不用拆棚,可连用3~4年,第二年清园后可免耕栽培。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虎 《西北园艺》2008,(1):42-42
1)高温化瓜。当棚室内白天温度超过32℃,夜间温度高于18℃时,黄瓜光合作用受阻,呼吸作用显著增强,导致营养不良而化瓜。较高的温度还影响雌花分化,容易出现畸形瓜。加强温度调控,保证棚室内的温度白天在20-25℃,夜间12-16℃。  相似文献   

4.
化瓜是早春黄瓜低产的主要原因,根据化瓜的不同成因采取相应措施,是早春棚室黄瓜串产的关键。 1 连续阴雨低温引起的化瓜 当连日阴雨或寒潮袭来时,白天棚室内温度会降至10~12℃,导致植株生理失调,根系吸收能力受损,造成营养不良而化瓜。这时,可在棚室内采用地膜覆盖,以增加地温,必要时还要采取人工辅助加温措施。保持昼温在15℃以上,夜温在8~10℃之间。 2 高温引起的化瓜 当白天温度超过35℃时,植株光合作用制造的养分与呼吸作用消耗的养分达到平衡,但养分得不到积累,夜温高于18℃时,呼吸作用增强,又造成养分消耗  相似文献   

5.
1 深冬期间黄瓜的水分与温度怎样管理? 答:目前正值严冬季节,黄瓜的生长和结瓜相对缓慢,用水量也相对减少,若浇水不当易降低地温和诱发多种病害.在天气以晴为主时,一般10~15 d(天)浇1次水;天气时阴时晴比较寒冷,黄瓜的生长量相对缓慢时,浇水的间隔时间可逐渐延长到15~20 d(天).浇水一定要在晴天的上午进行,选用深井水,若要用河沟水,需提前2~3 d(天)将水在棚室内走道处预热后再浇水.一是可以使水温和地温更接近,根部受刺激小;二是可以通过光照提高棚室内温度,并通过放风排湿使地温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6.
王沛林 《现代园艺》2009,(11):24-25
<正>苦瓜喜湿不耐涝,如长时间渍水易烂根,同时还会引发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等病害。在永定气候生态条件下,春季苦瓜结瓜盛期正值梅雨季节,病虫多且难以控制,生产实践表明,苦瓜嫁接栽培一般667m2产量可达2000~3000kg,产值达  相似文献   

7.
1症状 在黄瓜、西瓜、冬瓜等瓜类蔬菜棚室越冬茬和冬春茬栽培中,遇到连续阴雪天气,光照弱,时间短,甚至每天不足6小时光照;棚室内温度低,连续几天昼温14~20℃,夜温8-10℃,甚至凌晨棚内气温短时间低至6—7℃;因放风时间短,棚内空气相对湿度达85%-95%.甚至几乎达饱和状态。在上述棚室保护地环境条件下,瓜类作物的叶片因夜间结露叶面呈水浸状,叶色黄绿.新叶白黄甚至黄白色;  相似文献   

8.
1调控优化棚室环境1.1温度管理1)注意保温。随着气温的降低,草帘或保温被可适当晚揭早盖。时间掌握在上午拉开草帘或保温被后,室内温度不下降为宜。下午当室内温度降至20℃左右时及时盖帘,以尽量多保存热量,防止夜间的热量散失。2)多膜覆盖。深冬季节,为了保证棚室温度,可在棚内加设“二膜”、“三膜”或“四膜”,棚外草帘上必须加盖“防雨膜”。还可在温室的前沿或大棚四周加设“围裙”膜,以减少室内热量散失,增强保温效果。  相似文献   

9.
孔凡红 《西北园艺》2003,(11):50-50
作结合近年来洋香瓜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瓜起点”现象,经多方调查研究,认为是由于施肥偏重速效氮、浇水量过大、棚室栽培放风降温不及时、早春时节气候变化多样等原因感染炭疽病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棚室瓜菜由于多年连作,致使棚室内土壤根结线虫发生连年加重,严重影响棚室瓜菜的产量及质量,造成菜农的收入下降。通过近几年的试验示范和生产实践,摸索出对棚室蔬菜顽固性线虫的侵染循环及发病规律,及采取农业、物理、生物及化学综合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1.
大棚温室环境条件的综合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棚室内各种环境条件,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必须进行综合治理,才能发挥棚室的作用。1温、湿度配合管理与生态防治在棚、室内创造有利于蔬菜作物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温、湿度环境的管理防治即是生态防治。棚室内许多病害的发生,都与温、湿度有直接关系,尤其由于夜间...  相似文献   

12.
介绍棚室葡萄栽培的优良品种,苗木定植,定植后的管理以及棚室栽培的管理技术,主要包括扣膜上架、调节棚室内温度、施肥灌水、整枝、结果量调整及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3.
为发挥中棚小西瓜一种多收栽培技术多茬瓜、产量高、收益好的优势,从品种选择、播种育苗、建棚定植、温湿度管理、水肥管理、整枝坐瓜、采后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文安县中棚小西瓜一种多收特色栽培技术,采用该技术生产可连续坐瓜4~5茬,667 m~2产量可达6 500~7 500 kg,每667 m~2年产值大约3万元,推荐在其他地区进行试验示范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北方园艺》2013,(4):134
1.避免光照受冻蔬菜不能马上接受光照,应用草帘等物覆盖在棚室的薄膜上,也可用报纸等不透光物覆盖在受冻的蔬菜上,使受冻蔬菜缓慢解冻,恢复生长。2.缓慢升温受冻蔬菜棚室内不可采用急剧升温的措施来解冻,除遮光外,还可采取适量放风等措施,使棚温缓慢上升。  相似文献   

15.
珍奇蔬菜     
1.海参苦瓜海参苦瓜是苦瓜之珍品。是湖南省苦瓜系的新品种,它的生育期为180天左右,特点是:高产,在一般肥水管理条件下,亩产都可达到或超7000公斤。前期主蔓结瓜,中后期主侧蔓同时结瓜,平均每株结瓜40~45条,每条重在600克左右,瓜长30~40厘米,直径12厘米左右。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间取样、~(15)N示踪、~(32)P根外追肥等手段分析了黄瓜地膜覆盖后干物质的积累与氮、磷、钾的吸收和分配。覆膜促进了结瓜盛期以前干物质、氮、钾的积累吸收以及结瓜盛期磷素的吸收。覆膜区较对照前期干物质积累速率增加21.8%,积累量增加34.9%。氮素吸收强度增加57.1%,吸收量增加43.3%。磷素前期未见增长,盛瓜期吸收量增加45.9%。钾素前期吸收量增加22.7%。盛瓜期以前以氮的代谢为主。对黄瓜植株四个生育阶段中各器官氮、磷、钾吸收分配状况的分析表明,盛瓜期前以叶的生长为中心,中、后期以瓜条的生长为中心,营养物质主要流向中心器官,此时中心器官的各元素吸收强度达到高峰。通过~(15)N示踪等表明结瓜前控制肥水使覆膜黄瓜提早结瓜,结瓜期促、控结合,补充营养保证叶的生长及瓜条不断接续,并调整植株营养吸收转向瓜条生长。结瓜盛期分次追肥可以提高植株营养元素的含量,促进产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在严冬和早春,由于棚室保温性能差,低温期浇水过大;或放风过急、量过大,冷空气侵袭致使棚室温度陡降;或过低的夜温使光合产物沉淀于叶片,叶片过早衰老失去光合作用等因素,黄瓜植株常出现焦边、褐斑、卷叶、干枯、秃尖、花打顶等冷害症状。棚室黄瓜冷害预防除了应改进设施保暖状况和选择耐低温、弱光的良种外,还要注意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18.
1温度调节1.1增温措施①采用多层塑膜覆盖。覆盖地膜可以提高地温,满足根系对温度的要求。②围草防寒。夜间在棚周围覆盖一层1m左右高的稻草帘,可提高棚温2~3℃。③挂反光膜。在棚室内北侧的墙上悬挂反光膜,可提高棚温2~3℃。④挖防寒沟。在棚拱壁内侧,紧靠拱底挖沟,深、宽各40cm,内部填充一些秸秆、杂草、锯末等防冻材料,可以起到防止热量外传的作用。⑤利用炉火或暖气增温。遇到特别寒冷天气时,可在棚室内增设火炉或开通暖气,迅速提高棚室内温度。但使用火炉增温时要注意防止果树煤气中毒。应装上烟囱,将煤气输出棚室。⑥在地面撒草木灰…  相似文献   

19.
<正>1番木瓜对环境的要求北方地区种植番木瓜需要保护地栽培,需要在冬季不低于12℃向阳的日光温室大棚内越冬,番木瓜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35℃,一般扣棚时间为10月中下旬,撤棚时间在5月初。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应适时开闭放风口来调节棚内温度,以保证番木瓜适宜生长的温度。  相似文献   

20.
孔凡红 《西北园艺》2003,(11):50-50
作者结合近年来洋香瓜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瓜起点”现象,经多方调查研究,认为是由于施肥偏重速效氮、浇水量过大、棚室栽培放风降温不及时、早春时节气候变化多样等原因感染炭疽病造成的。 香瓜感染炭疽病,发生在香瓜不同生长期和不同的部位。苗期子叶发病,边缘及中央产生半圆形褐色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病斑上常生有黑色小颗粒。受害茎杆常产生褐色凹陷病斑,最后缢缩、倒伏,造成死苗。真叶染病后产生圆形、椭圆形水渍状斑点,后扩展为圆形紫黑色或黑色病斑。干燥时渍斑易穿孔,似叶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