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飞播造林在生态建设中的前景与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省飞播造林从1958年开始,截止1997年已推广到全省的9个地市、64个县区,总面积达134.67万hm2,成林56.67万hm2。飞播造林在我省灭荒、治沙、“三北”防护林和长江防护林等生态建设工程中所起的作用日渐显著。1飞播造林在生态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1.1飞播造林为我省生态建设造就了大面积防护林基地我省飞播造林在转入大面积推广后,注意了飞播造林与经营管理的基地化、集约化建设,从而使成片成林面积有较大地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成林面积在万亩以上的有82片,10万亩以上的有15片,丹凤县流岭播区、宁强县、紫阳县等3个“百万亩”飞…  相似文献   

2.
宝鸡市从1980年开展飞播造林,15年来,取得了显著成绩。 ——造林规模有了新的突破。全市飞播造林作业面积达到202万亩,其中实际完成面积163万亩,复播39万亩。万亩以上的播区有69个,占到播区总数85个的81%。“八五”期间,每年飞播造林15万多亩,较飞播初期扩大了3倍。飞播的县区也由原来  相似文献   

3.
李建春 《陕西林业》2004,(B12):15-15
陕西省日元贷款飞播造林项目从2001年签订项目合同,到2002年和2003年连续两年的飞播造林施工.己在日元项目区的6市19个县26个播区完成了52.971万亩的播种施工任务,占项目任务52.5万亩的100.89%。由于飞播造林受地形、天气等多种条件制约,从2003起对成苗不理想的播区安排复播和人工补植工作。2003年和2004两年己完成复播面积16.5651万亩,完成人工补植面积7万亩。日元贷款飞播造林项目实施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一、基本情况分析梅县地区山地广阔,山地总面积1,881万亩,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为加快荒山绿化,从1968年开始,在丰顺、五华、兴宁等县的15.6万亩山地进行了飞播造林试验,初步获得成功,至1984年止,总飞播面积达473.15万亩,获得了明显效果。1983年冬至1984年初,组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的普查队185人,对1980年前飞播造林的85个播区进行了普查,结果全区飞播造林成效保存面积占播区有效宜林面积30%;蕉岭县的播  相似文献   

5.
洋县自1982年起连续8年开展飞播造林,累计在12个播区飞播造林49.12万亩,有效面积35.92万亩。在飞播中,我们始终坚持播、管、补、封相结合,以补促播,以封保播,每结束一个播区,就及时查苗,根据成苗  相似文献   

6.
<正> 太行山区飞播造林试验始于1982年,目前已发展到四市九县,飞播造林面积达95.9万亩,在播区内补造补植面积近40万亩。几年来的飞播造林实践证明,在太行山区飞播造林是成功的,它是加速绿化太行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1988年我省飞播造林120万亩的任务(设计有效面积),将主要安排、落实在临沧和思茅地区。关于机场的选择问题,思茅地区已有现成的机场供飞播造林使用。但临沧地区没有现成的机场条件,而选择较远的外地(州)的机场作为飞播造林起飞基地则不经济。唯有勐撒与保山机场可考虑作为飞播造林起飞基地。据测算,使用勐撒机场可以节约飞行费2.2960万元,  相似文献   

8.
试论提高秦巴山区飞播造林成效的主要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安县地处秦岭南麓,山大沟深、坡陡山高,很多地方人力无法作业,飞播造林是最佳途径.1983年开始飞播,累计飞播43个播区,有效面积69万亩,占人工总造林面积69.8%,其中天保工程28个播区29.8万亩.飞播最早的阴坡山、石门垭、北羊山等8个播区11万亩已郁闭成林,三里峡、金鸡岭、大磨沟、石家沟等19个播区15万亩已基本成林.  相似文献   

9.
凤县是宝鸡市开展飞播造林最早的县,自1980年到1996年,在11个乡25个播区,共飞播造林45.8万亩,有效面积34.4万亩。其中成效面积20.6万亩,已经郁闭成林的面积12.4万亩。为确保飞播造林成果,充分发  相似文献   

10.
一、改进导航方法的必要性我省自六十年代初开展飞机播种造林(简称飞播)以来,到82年正,总计共播177个播区,分布于8个地州,45个县。累计飞播总面积达18,187,019亩,其中有效面积达13,191,324亩,占飞播总面积的72.53%;占全省总面积的4.98%。二十多年的飞播生产实践中,使我们体会到有很多地方,需待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不断地做出力所能及的改进。例如飞播的导航方法,就是其中之一。目前我省采用的飞播导航方法,地面工作量过大,特别是春季播种季节,由于适于飞行的天气不多,为了抓住有利的飞行天气,往往两,三个播区同时做好准备工作,信号人员进入播区,以便那个播区出现适飞天气,就立即飞播。我省地处云贵高原的斜坡,春季冷、暖气团往往在此形成锋面,并往返推移,因此,雨天雾大较多。一遇这种情况,大量劳力摆在山上,进退两难,造成人力安排  相似文献   

11.
1 股份制的经营概况 我省是全国开展飞播造林较早的省、区之一。已在10个地、市62个县、市飞播造林1665万亩,成林成苗面积达700万亩。由于飞播林的林权既有国家、集体所有,又有私人所有,权属呈多元化状态,容易出现产权不明,经营无主,多方争利的问题,易使一些地区发生山林火灾、乱砍滥伐情况。 1987年,我省从加强飞播林经营管理入手,积极探索建立播区林业生产责任制的新路子,先后在飞播较早的丹凤、宁强、商南、紫阳、汉阴等县开展林业股份制的试点工作。试点地区涉及5个县、u个乡、50个行政村,建立了折股联营林场13个,经营飞播中幼林31万亩及天然林、人工林3万亩。从目前运作情况看,经营好的林场不但有效地管好了飞  相似文献   

12.
安康市汉滨区的飞播造林始于1969年春季文武山播区,在飞播造林成功实施后,全区的飞播造林工程掀开了新的一页.从1969年春季飞播至今,累计完成飞播造林47个播区135.8万亩,成林保存面积为49.0万亩,造林保存率占作业面积36.1%,占有效面积45.3%,超过了国家规定成林保存面积占作业面积30%的标准.目前累积完成投资2206万元,地方群众投工100多万个.  相似文献   

13.
安康曾经是一个"林草丰美,山青水秀"的宜人之地,后历经移民垦荒,战乱等自然、人为因素的影响,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从1980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因地制宜,把飞播造林作为荒山绿化,改善生态环境重要工作内容来抓,平均每年以25万亩的飞播速度,先后在汉滨区、紫阳、汉阴、石泉、旬阳、白河、岚皋、宁陕8个县区开展了大规模飞机播种造林活动,连续坚持2 3年飞播造林不间断,全市累计飞播造林269个播区,飞播设计总面积580.25万亩,其中人工模拟飞播59个播区,面积59.2万亩,2001年后纳入天然林保护工程飞播造林33个播区,设计面积84.4万亩,有效面积73.6万田.使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青山.  相似文献   

14.
宁强是陕西省最早的飞播造林县之一,飞播成林面积位居全省第一,是全省3个飞播造林面积超过百万亩的县之一。自1971年开始飞播以来,截至2009年底,累计飞播97个播区,飞播造林153万亩,有效面积112万亩,飞播造林成林60.3万亩,活立木蓄积量88.5万立方米。全县人工造林成林保存面积80万亩,其中飞播造林成林60.3万亩,占人工造林保存面积的75.4%。飞播造林加快和促进了全县荒山造林绿化步伐,  相似文献   

15.
我省于1968年在休宁、贵池等县(市)开始飞播造林试验并取得成功,开创了我省绿化荒山的新途径。1990年后,连续4年在安庆、池州和六安三地市的岳西、贵池、盘寨等12个县(市)共完成86个播区,面积选67.93万亩。根据林业部制订的《飞播造林技术规程》的规定,我省于1994年和1995年分别组织开展飞播造林的成效调查。  相似文献   

16.
商洛地区飞播造林始于1975年,截止目前,已在160个播区飞播造林450万亩,其中有效面积336.4万亩。据历次飞播成效调查,1991年以前飞播的成林面积为187万亩,其面积占到全区用材林面积的22.5%。  相似文献   

17.
一、我省飞播造林概况飞播造林是一种新兴的造林方式。它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等特点,适用于人口稀少或边远地区的林业生产。国外从三十年代开始飞播造林,主要有苏联、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我国从1956年开始至今,已有24个省(区),开展了飞播造林。造林面积大、成效好的有广西、广东、四川、云南、湖北等省。据统计,截止1980年全国共飞播造林2亿亩,成林近7000万亩,“六五”期间飞播造林共计5354万亩。我省的飞播造林开始于1958年。二十九年走过了一条迂回曲折的道路,曾出现过失败和短期停顿,但最终形成了大面积生产的形势。截止1986年,全省9个地、市,45个  相似文献   

18.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下,我县从1966年开始进行飞播造林。六年来,飞播造林172.8万亩。去年上半年普查了1966年至1970年飞播的109.1万亩林地,保存率达63%,较好的播区平均每亩有苗500株以上,一般播区平均每亩有苗260株左右。飞播造林是加速绿化荒山的好办法,既节省劳力,又能降低造林成本。从测量设计到播种作业每亩只用0.02工,成本0.6元(包括种子、人工、飞行费);而同树种人工造林则每亩需1.3工,成本1.2元。  相似文献   

19.
莫宗盛 《广西林业》2000,(5):23-23,25
飞机播种造林具有速度快、省劳力、成本低、效果好的优势 ,非常适宜于人迹罕至的高山、远山,交通落后、人烟稀少、人工植苗困难的地方采用。实践证明 ,飞播造林是加速造林绿化和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罗城县是飞播造林较为典型的县份。建国以来 ,全县曾进行了两次飞机播种造林 ,第一次进行13个播区 ,飞播面积76.1万亩 ,有效面积56.6万亩。第二次18个播区 ,62.7万亩 ,有效面积49.9万亩 ,分布13个乡镇76个村公所。从两次的效果看 ,飞播造林是成功的 ,特别是70年代飞播的松树 ,80年代初已长大成林 ;199…  相似文献   

20.
我省飞播造林始于六十年代初,但由于缺乏经验,在树种选择和播期确定等关键技术上失误较大,致使飞播试验失败。直到1979年,我省在栾川、卢氏两县重新开始飞播造林试验,最终获得了成功。1979—1996年,全省共飞播作业676.61万亩,保存面积(包括成效面积和成苗面积)307.54万亩,为全省1997年实现基本消灭宜林荒山作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17年来全省飞播造林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有许多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具体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