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1 毫秒
1.
浙青 5 号是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以自交不亲和系 H71-131-142-265 和自交不亲和系 XS5523-113-315-472 为亲本选育的杂交一代青梗白菜新品种。叶色绿色,矮箕束腰、株型美观,叶柄宽厚,基部大,柄叶质量比大,商品性好。生长速度快,667 m2 产量约 4 200 kg。抗病毒病和霜霉病。适合秋冬季栽培。  相似文献   

2.
<正>一、青伏令青伏令由南京理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自交不亲和系X208为母本、自交不亲和系Y101为父本的F1杂交组合育成,属青梗类型不结球白菜品种。品种鉴定编号:苏鉴不结球白菜201515。(一)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14~2015年夏季参加江苏省鉴定试验,播种后28天左右采收。2014年平均每667平方米(1亩)产787.6千克,比对照华冠增产13.1%;2015年平均每667平方米产1148.6千克,比对照  相似文献   

3.
大白菜新品种豫早1号是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采用流离小孢子培养技术选择出的两个自交不亲和系杂交选育而成.两个自交不亲和系中的一个选自台湾的极早熟白菜杂交种,另一个选自较抗病的中熟杂交种.该品种具有耐热、抗病、高效、早熟的特性,适宜在7月中下旬反季节栽培,其技术应用及品种选育荣获1999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4.
以日本白菜品种"绿半白"和韩国抗根肿病品种"白菜王"为试材,通过小孢子培养获得DH自交不亲和系,经5代回交获得BC5代抗根肿病萝卜胞质不育系CCR11239,DH系经6代自交育成CCR11239的保持系CCR11240。以韩国品种"白菜王"与鲁春白1号(83-1)杂交,经5代自交获得自交亲合系CCR11241,经CCR11240×CCR11241,获得新品种CCR11242。该品种经品比试验、省区试和生产示范,每666.7m2平均产量4 065 kg,比对照品种鲁春白1号(83-1)增产142%,病情指数(5.63)比对照降低88.13,表现高抗(HR)。2012年通过新品种登记。  相似文献   

5.
从高芥酸自交不亲和系1010中系统选育出低芥酸自交不亲和系101O-1和1010-2,其配合力均高于亲本系1010。利用这两个系作母本同低芥酸品系或品种杂交具有较高而普遍的超亲优势率和对照优势率,优势杂交组合101-1×79C-30在两年多点试验中,在几个试点产量超过对照15%以上,最高超过54.84%。  相似文献   

6.
从高芥酸自交不亲和系1010中系统选育出低芥酸自交不亲和系101O-1和1010-2,其配合力均高于亲本系1010。利用这两个系作母本同低芥酸品系或品种杂交具有较高而普遍的超亲优势率和对照优势率,优势杂交组合101-1×79C-30在两年多点试验中,在几个试点产量超过对照15%以上,最高超过54.84%。  相似文献   

7.
不结球白菜矮脚黄自交不亲和系选育及繁种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不结球白菜 (Brassicacampestrisssp .chinensisMakino)是我国南方周年栽培的主要蔬菜。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1~3] :十字花科蔬菜杂种优势显著。我国自 70年代初至今 ,在结球白菜、不结球白菜、甘蓝等蔬菜上 ,利用雄性不育两用系和自交不亲和系解决了大量杂交制种关键技术问题 ,但继曹寿椿等[2 ]成功选育不结球白菜两用系后 ,国内外尚未见到选育出不结球白菜自交不亲和系的报道。本文报道矮脚黄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过程 ,并观察分析喷洒NaCl溶液改良不亲和性的效应 ,进而提出自交不亲和系的扩、繁种…  相似文献   

8.
一、选育过程 北京改良67号是由自交不亲和系944和832172配制而成的早中熟秋大白菜1代杂种。944系1993年从耐热株系8355群体中获得自然杂交单株,经过5代连续自交分离,选择,于1997年育成的稳定的自交不亲和系。该亲本早熟,耐热,抗病毒病,霜霉病,叶色绿,中桩合抱,配合力强。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乌塌菜杂交种生产中的杂交制种手段问题。以大白菜核不育"复等位基因遗传"假说为指导,以青梗小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08S02作不育源,采用杂交、自交、兄妹交方法,向乌塌菜可育品系08S05中转育不育基因。选育出具有50%乌塌菜遗传性状、不育株率为100%的核基因雄性不育系,拓宽了青梗白菜核不育基因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二倍体和四倍体小白菜的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现蕾期和开花期对二倍体矮脚黄白菜自交、四倍体矮脚黄白菜自交和以四倍体矮脚白菜为母本、二倍体矮脚黄为父本杂交的白菜进行胚胎学观察。  相似文献   

11.
甘蓝新品种秦甘70的选育及其抗病优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甘 70是利用具有抗病优质和配合力高的两个自交不亲和系 HS2 10 3- 6 - 9和 FT6 32 8- 1- 5配育成的杂交一代 ,为中早熟甘蓝新品种 ,定植到叶球收获 70 d左右。植株综合经济性状优良 ,中心柱 6 .5 cm,紧实度0 .5 7,帮叶比 2 6 .5 % ;叶质脆甜 ,富含营养物质 ,鲜重含粗蛋白 11.81g/ kg,粗纤维 4 .113g/ kg,可溶糖 32 .5 g/ kg,VB1 2 .118g/ kg;抗 Tu MV,Br和 CMV3种病害 ;产量 6 4 32 0 .0 kg/ hm2 ,比对照中甘八号增产 15 .1%。  相似文献   

12.
 利用云南高杆大穗大粒香糯品种“毫糯干相”与“IR29”糯稻品种杂交育成了中矮杆、优质、大粒、香味农郁的水稻新品种——云香糯1号。1988年止,先后在云南累计种植5万余亩,并在长江流域以南10个省区引种试种。该品种株型好、产量高、米质优、抗病力强。其育成表明,中矮杆、大穗、大粒、质优、抗病等性状也可结合在1个品种内;同时表明,大粒(千粒重40g)品种其米质并非都差;并证实了云南高秆大穗大粒稻种资源在水稻高产育种中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培育早熟、优质、抗病的草莓新品种(系),改良现有生产上主栽的日本草莓品种红颊不抗炭疽病的缺陷,该研究采用以不抗病的日本草莓品种红颊为母本,抗病性较强的欧美品种温塔纳和弗吉尼亚、日本品种明宝等为父本配置正反交杂交组合,研究了不同杂交组合F1后代在果实、产量、品质、繁苗系数、抗病性等方面的表现,并通过育种实例F1-40优系的获得,对杂交组合的表现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普通型豌豆倒伏严重、产量低等问题,选育半无叶型高抗倒伏、粮菜兼用豌豆新品种。[方法]以普通型豌豆日本菜豌豆为母本,半无叶型豌豆宝峰2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运用一年三代加代选择法。[结果]成功选育出半无叶型粮菜兼用、高抗倒伏的豌豆新品种须菜3号。该品种株型收敛,露地栽培主茎节数17个左右,株高72 cm左右,有效分枝3个左右;托叶颜色深绿,开白花;荚果圆柱形,荚皮嫩厚,无革质膜,适宜菜用;成熟时荚果黄白,籽粒绿圆,亦可粮用;单株荚数13个左右,双荚率90%以上,荚粒数4个左右,千粒重170 g左右。大田生产一般产鲜荚17250 kg/hm2左右,干籽粒产量4200 kg/hm2左右,均高于对照(中豌6号)30%以上;粗蛋白、粗脂肪、钙、磷含量均高于对照品种,粗纤维低于对照;抗根腐病、白粉病和猝倒病;最佳种植密度为9×105/hm2。[结论]须菜3号具有高产、优质、抗倒伏、抗寒、耐热、抗病、粮菜兼用、适应性广泛等特性,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通过抗性及感性稳定的10个自交系完全双列杂交对腐霉菌(pythiumsp)引起的茎腐病的抗性遗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对茎腐病的抗性存在极显著差异,F1的抗病性与亲本抗病性密切相关,且多偏向于感病亲本。正反交差异不明显,属于核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状,为不完全显性。基因加性效应大于显性效应,属于数量性状遗传,抗性遗传力较高。10个玉米自交系间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冀黑芝1号黑芝麻新品种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白芝麻品种冀芝1号纯合体为母本、农家种“武宁黑”纯合体为父本组配杂交组合,通过有性杂交、系谱定向选择和多点鉴定选育而成。该品种单秆、叶腋三花、蒴果四棱、种皮乌黑,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耐)茎点枯病和枯萎病、适应性广等特性。2003~2005年河北省芝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388.4kg/hm^2。,较对照品种冀芝3号增产22.32%,居参试品种第1位。茎点枯病和枯萎病抗性指数分别为一0.8和一1.6,达到高抗水平。籽粒脂肪含量53.58%,蛋白质含量23.33%。2006年12月通过河北省鉴定。  相似文献   

17.
水稻叶蝉抗性基因回交转育和CAPS标记辅助选择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综合性状好但对黑尾叶蝉 (NephotettixcincticepsUhler)敏感的品种台中 6 5作为轮回亲本 ,与抗性品种DV85连续回交 ,得到回交高代BC6F2 群体 ,进行抗叶蝉性状的回交转育。将抗黑尾叶蝉基因Grh2两侧的RFLP标记C189和G14 6 5成功地转换为在亲本间具有多态的CAPS标记。在进行表型选择的同时 ,利用CAPS标记对BC6F2 进行了标记辅助选择 ,分析了CAPS标记与Grh2间的遗传距离和标记辅助选择的效果。所选出的个体具有台中 6 5的遗传背景且携带纯合Grh2基因 ,可作为聚合抗叶蝉基因培育新品种的重要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18.
在抗芜菁花叶病毒和霜霉病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杂种优势育种技术,以SW-13自交不亲和系为母本,V-126和X-189自交系为父本,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矮抗五号和矮抗六号新品种。其特点:(1)丰产: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达57.2和63.6t/hm2,比对照矮抗一号分别增加12.8%和25.3%;(2)抗病:两品种TuMV、霜霉病、黑斑病人工鉴定病情指数分别为4.01(HR),12.09(R),12.96(R)和1.54(HR),9.17(HR),23.42(R);(3)优质:叶片重/叶柄重分别比对照提高13.5%和25.0%,且有机酸含量低;(4)耐热:热害指数分别比对照矮杂一号(42.50)降低了100%和278%。  相似文献   

19.
为直观地揭示苦荞品种(系)间的遗传差异和类群农艺性状特点、并发掘其中的良好资源、避免杂交育种过程中选配亲本的盲目性,对来自全国11个荞麦育种单位的45个苦荞品种(系)的6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应用主成分分析将6个性状简化为3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83%。采用聚类分析,将45个苦荞品种(系)在2.76水平上聚为4大类:髙秆、中产、小粒型;中秆、高产、大粒型;中秆、低产、小粒型和髙秆、中产、中粒型。其中第2类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是良好的品种或良好的育种材料。苦荞品种(系)间遗传差异与原产地和地理距离无任何必然的联系,杂交育种选配亲本时,除考虑性状互补、地理距离等因素外,还应考虑其遗传差异(不同类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明芝麻栽培种与野生种种间杂交的亲和性,分析杂交后代遗传特征。【方法】以26个基因型(Sesamum indicum L.)与刚果野芝麻(Sesamum schinzianum Asch)和野芝1号(Sesamum radiatum Schum & Thonn)野生种为杂交亲本,借助胚培养技术获得种间杂交后代。采用SSR标记和生物学方法鉴定并分析杂交种F1的遗传特性。【结果】通过胚培养技术获得2 430个种间杂交F1株系,对部分材料的检测表明杂种阳性率为95.83%。刚果野芝麻×栽培种的正反交杂交率分别为34.62%(A)和11.54%(C),野芝1号×栽培种的正反交杂交率分别为100%(B)和19.23%(D)。F1花粉粒存在部分不育和高度不育两种类型,F1自交结实率分别为2.32—2.57粒/蒴果(S. schinzianum×S. indicum)和0.30—2.45粒/蒴果(S. radiatum ×S. indicum)。【结论】S. radiatum与栽培种的杂交亲和率高于S. schinzianum。以野生种为母本与栽培种杂交,杂交种F1在株高、根系结构等性状方面超亲表现明显;株系高抗枯萎病;部分F1株系有低自交结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