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菊花粉妆'粉色和其发生嵌合花色的花瓣为试材,研究了6-BA 和NAA 不同浓度配比对花瓣离体再生的 影响,建立了花瓣外植体的再生体系,观察分析了花色嵌合花瓣再生植株的花色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菊花品种 粉妆'花瓣再生的最适配方为MS +6-BA2.0 mg/ L + NAA1.0 mg/ L,再生芽分化率达93.3%,单个外植体平均再生 不定芽数为10.0 个,采用1/2MS 培养基,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达100.0%。花瓣再生植株的花色发生广泛变异,粉 色花瓣再生植株的花色呈现从白色到黄色多色变异,且粉色占的比例最高,但没有花色嵌合体出现;而嵌合花色的 花瓣再生植株发生变异的花色更为丰富,从白色到橙红色均有分布,且与亲本相同或相似的花色占的比例最高,部 分植株还可以保持花色嵌合性状,但嵌合的花色仅为白色与粉色的嵌合,嵌合花色形成率为4%;因此,菊花品种 粉妆'经过组织培养可以部分保持嵌合花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菊花嵌合体‘su-07’花色变异的分子机理.[方法]以嵌合体植株的黄色花瓣和紫色花瓣为材料,采用凝胶电泳和生物质谱技术,对花色变异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了分析.[结果]从不同花色花瓣的SDS-PAGE图谱中检测到了差异条带,在2-DE图谱中,检测到表达量差异在2倍以上的蛋白质斑点139个;选择其中表达量丰富且分离良好的16个蛋白质斑点进行质谱分析,成功鉴定了其中的10个蛋白质组分,分别涉及糖代谢、花色素代谢及基因调控等生命过程.[结论]嵌合花色的形成可能与这些蛋白质的差异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月季花色与花瓣结构及色素含量的相关性及变化规律.[方法]以藤本月季'安吉拉'为试验材料,将花瓣发育过程分为6个时期,英国皇家园艺协会比色卡测定不同时期花瓣颜色,分光测色仪测量其花色度,徒手切片法、石蜡切片法及扫描电镜法研究花瓣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结合花色苷、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研究月季花色与花瓣结构及色素含量的相关性及变化规律.[结果]藤本月季'安吉拉'花瓣不同发育时期花瓣结构及色素含量不同,小蕾期花瓣呈黄绿色,类黄酮、叶绿素和类胡萝 卜素含量最高,上表皮细胞和下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无明显色素分布,上表皮细胞向外成圆形凸起,下表皮细胞无突起;初开期花瓣深粉色,花色苷含量最高,上表皮、下表皮有较深的色素积累,上表皮细胞向外凸起伸长呈乳突状,下表皮向外形成网状突起,并布满褶皱;凋花期花瓣淡粉色,类黄酮、类胡萝 卜素和叶绿素含量最低,花瓣厚度变薄,上表皮、下表皮色素分布均不明显,上表皮细胞萎蔫、细胞体积变小,下表皮的网状突起的高度降低、褶皱减少甚至消失.花瓣黄绿程度与类黄酮、类胡萝 卜素和叶绿素类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花瓣红色程度与表皮细胞数目和花色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藤本月季'安吉拉'花瓣发育过程中花瓣上表皮细胞和下表皮细胞形态、数目变化,色素种类,色素含量和色素分布均与花色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4.
以具有嵌合性状的卧牛锦幼嫩花葶为外植体,进行了组培再生及其种质创新的初步研究。外植体在MS +4.0 mg·L-1 6\|BA +0.3 mg·L-1 IBA培养基上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在添加了不同浓度的6-BA和NAA的MS培养基上诱导分化,其中MS+0.01 mg·L-1 NAA培养基最适宜卧牛锦愈伤组织的分化及不定芽的形成;再生获得的不定芽有绿色、黄色和嵌合3种类型,其中嵌合类型的诱导率为14.77%,且植株能够正常生长。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愈伤途径对卧牛锦的不定芽诱导能够得到新类型的卧牛锦嵌合体,这对于嵌合体植物的种质创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5个不同花色的牡丹品种花瓣解剖结构、色素分布、理化性状及类黄酮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了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花色牡丹品种的表皮细胞形态存在差异,类黄酮和金属元素(Al和Fe)质量分数与牡丹花色值显著相关。类黄酮为主要影响因素,天竺葵素、矢车菊素和芍药素作为主要色素,槲皮素和木樨草素作为辅助色素,共同参与了红色系的形成;查尔酮、芹菜素、槲皮素和金圣草黄素影响了黄色花的形成。结合8个类黄酮生物合成相关结构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显示,CHI、DFR、ANS基因控制花青苷的合成,CHI、F3H、F3’H和FLS基因控制黄酮、黄酮醇以及查尔酮的合成,分别在红色及黄色品种中高表达。因此,牡丹不同花色的形成主要受相关基因表达以及类黄酮质量分数的调控,而金属元素(Al、Fe)和花瓣表皮细胞形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花色的呈现。  相似文献   

6.
利用组培法分离菊花嵌合体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嵌合体是体细胞突变在形态上的表现,对嵌合体进行分离不仅在遗传上很有意义,而且,可以将体细胞分离出来,并育成新的品种,这方面报道甚少。1990年,我们试验利用组培法分离绿化型菊花的嵌合体,取得了成功。一、材料与方法(一)材料104—58号菊花是本室用杂交方法育成的绿化型菊花新品种,花色橙红,重瓣。1990年9月22日发现在该品种圃中一个植株的花枝上有一朵花和两个花蕾在其橙红花瓣中镶有黄色花瓣。本试验是以此嵌合体花蕾做外植体,采  相似文献   

7.
不同花色菊花品种花色素成分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为了分析形成菊花花色的色素成分以搞清楚花色形成的机理,该文对17个菊花品种的花瓣进行了花色表型测定、特征显色反应和紫外 可见光谱扫描分析.结果发现:菊花不同花色(黄色、白色、红色、紫色和橙色)品种的色素由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两大类组成.黄色花主要含有类胡萝卜素和黄酮类化合物;白色花仅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红色和紫色花主要由花色素苷和黄酮类化合物组成;橙色花的色素包括类胡萝卜素、黄酮类化合物和花色素苷.该项研究为菊花花色素成分的进一步分离和鉴定等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菊花花色的分子育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菊花花瓣培养不定芽的形成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次培养诱导菊花花瓣形成不定芽,以 MS+IAA10mg/L+6BA10mg/L+KT0.1mg/L 培养基为好。培养45天的芽分化率为68%~80%;平均每个发芽块产生的芽数是4.7~8.6个。用花瓣的基部组织进行培养,芽分化率(95%)显著高于中部(70%)和上部(60%)。不同接种方向对菊花花瓣不定芽形成无显著影响。菊花花瓣组织培养的效果在不同品种间差异极显著,形成不定芽能力的强弱顺序为白色>黄色>红色>粉红色。  相似文献   

9.
食用菊花花瓣组织培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食用菊花花瓣组织培养过程中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基因型对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附加2,4-D2.0 mg/L+KT 1.0 mg/L的MS培养基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愈伤组织只在MS+NAA 0.5 mg/L+6-BA 2.0 mg/L培养基上诱导出不定芽。不定芽转移到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上,可以得到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0.
甘蓝型油菜下胚轴离体培养再生植株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为进一步通过基因转化获得预期优良性状的甘蓝型油菜提供借鉴。[方法]以甘蓝型油菜的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不同苗龄、不同基因型、不同预培养条件以及各种生长调节剂组合对油菜外植体高频率再生的影响。[结果]试验中,7 d苗龄的甘蓝型油菜下胚轴再生频率可达35.83%;经3 d预培养处理的油菜下胚轴芽再生频率可提高至57.78%,油菜品种史力丰下胚轴的芽分化率较高,达35.00%,其次是N481-1,而N370-1的芽分化率最低;其最高分化率的激素组合为6-BA 3.0 mg/L+NAA 0.05 mg/L+TDZ 1.0 mg/L,达38.89%。史力丰品种6~8 d无菌种子实生苗的下胚轴在预培养基MS+2,4-D 1.0 mg/L+蔗糖30 g/L+琼脂4.5 g/L上预培养3 d,在最适分化培养基MS+6-BA 3.0 mg/L+NAA 0.05 mg/L+TDZ 1.0 mg/L+AgNO35.0 mg/L+蔗糖30 g/L+琼脂4.5 g/L中培养,再生频率最高。[结论]建立了甘蓝型油菜下胚轴离体培养高频率再生植株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花色是植物的重要观赏性状,花色苷在花色呈现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对花色苷种类及其含量进行分析,可以为解析花瓣呈色的机理奠定基础。  方法  本研究以映山红亚属3个杂交组合的双亲及其子代共36份样品为对象,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定性定量检测花瓣中花色苷的组分,并分析花色苷在亲子代中的分离变化规律。  结果  本研究中共检测到17种化合物,其中芍药色素3-O-半乳糖苷、飞燕草素3-半乳糖苷、锦葵素3-O-半乳糖苷和矮牵牛素3-半乳糖苷首次在映山红亚属植物中检测到。映山红亚属植物中的花青素以矢车菊素和芍药色素为主,且主要以阿拉伯糖苷的形式存在。其中矢车菊素3-阿拉伯糖苷、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和芍药色素与映山红亚属花瓣的红色着色相关。飞燕草素3-阿拉伯糖苷、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锦葵素3-阿拉伯糖苷和锦葵素3-O-葡萄糖苷与映山红亚属花瓣的紫色着色相关,矮牵牛素3-O-阿拉伯糖苷与花瓣紫红色着色相关。花色苷的分离分析结果表明,矢车菊素类和芍药色素类糖苷表现出超亲遗传的特性,锦葵素3-阿拉伯糖苷、锦葵素3-O-葡萄糖苷、矮牵牛素3-O-阿拉伯糖苷表现出偏向父本遗传的特性。  结论  本研究从花色苷种类和含量角度解析了映山红亚属花色呈色机制,同时也为花色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
以广州市区域内部分苗圃的三角梅(Bougainvillea Comm. ex Juss.)叶色嵌合体为调查对象,观察形态特点;通过筛选不同类型的嵌合植株为试材,以正常叶色植株为对照组,测定并分析其叶绿素SPAD值、光合色素相对含量,研究三角梅属植物叶色嵌合特点及光合色素含量差异.结果表明:广州市区域内常见的三角梅叶色嵌合体共有51种,嵌合体表型可分成3大类:绿心黄边、黄心绿边以及混合型,且不同品种的嵌合体存在颜色差异;嵌合体植株叶片从绿色区域到黄色区域,叶绿素SPAD值不断下降,黄色区域仍有极低含量叶绿素;各光合色素含量均显著降低,而类胡萝卜素/总叶绿素比值则均高于绿色区域,说明嵌合部位呈现黄色与类胡萝卜素/总叶绿素比值升高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对3个红花草莓杂交组合:粉公主×哈尼、俏佳人×哈尼和粉公主×俏佳人后代不同花色花瓣开展花色测定、特征显色反应及紫外-可见光谱扫描分析,分析红花草莓不同花色杂交后代花瓣成色物质基础。结果表明,红花草莓杂交后代花色显著分离,呈近白色到红色变化,花色深浅变化明显,成色物质有花青素苷和黄酮类色素,不含有类胡萝卜素;同时,获得一大批不同花色红花草莓群体。研究为红花草莓花瓣中花青素苷成分进一步分离和鉴定奠定基础,为阐明不同花色红花草莓形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唐菖蒲主栽品种超级玫瑰的花瓣及子球为外植体,分别建立了唐菖蒲花瓣、子球无性系,用秋水仙素和EMS对花瓣愈伤组织进行了诱导,对花瓣无性系、半致死剂量下秋水仙素及EMS处理的M1代进行了ISSR标记分析,并在M2、M3代对性状进行了追踪观察。结果表明:由花瓣愈伤组织可直接再发育成花瓣,由花瓣诱导的再生植株在幼苗发育过程中明显携带花瓣中原有色素现象;秋水仙素和EMS诱导愈伤组织的半致死剂量分别为0.5、9.0mg/L;M1代ISSR分析表明:花瓣无性系变异率为2.13%,秋水仙素处理花瓣愈伤组织的变异率为57.6%;EMS处理花瓣愈伤组织的变异率为5.15%,子球无性系未获得变异植株;M2、M3代的性状观察结果证明变异单株分别在花色、植株形态、子球形成能力、出苗期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ISSR标记的M1代变异株与M2、M3代性状观察结果符合率为85.1%。  相似文献   

15.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南瓜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南瓜属植物优良品种的快速繁育、抗逆性品种的选育等提供研究基础。[方法]以"锦粟2号"南瓜叶片为外植体,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进行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结果]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诱导叶片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1.0 mg/L+NAA 0.1 mg/L;最适的芽分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5 mg/L;诱导芽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NAA 0.5mg/L,芽生根率为100%。[结论]成功获得了"锦粟2号"南瓜的愈伤组织及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6.
氨卞西林钠和马来酰肼对菊花形态、花色和花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秋菊品种姹紫嫣红的营养生长期,以氨卞西林钠(AMP 1000 mg/L)和不同浓度马来酰肼(MH 100 mg/L,200 mg/L和300 mg/L)的水溶液进行叶面喷雾处理,初步研究了AMP和MH对菊花绿蕾期叶片、盛花期植株与花瓣形态、花色和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AMP处理使菊花绿蕾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干重/鲜重和叶面积均明显高于对照,始花日期比对照提早8.8 d,单花寿命、盛花期株高、株径、花瓣干重/鲜重和花青素含量也比对照明显提高,有助于提高菊花的观赏价值;MH处理提高了菊花的叶绿素含量,但明显降低了菊花的叶面积,延迟了菊花的花期,在MH100~300 mg/L范围内,对菊花的延迟效应为4.2~16.6 d,对菊花的观赏价值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效应,且随着MH浓度的提高,处理效应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7.
葱兰和韭兰背景性状相似,但花色一白一红,是园林绿化常用的一对姊妹花,有必要对其花色成分类型和 色差原因进行研究.该研究提取了葱兰和韭兰的花瓣色素,用特征颜色反应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和薄层 色谱法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葱兰花瓣色素主要为黄酮类的木犀草素,不含花青素;韭兰花瓣色素既含有黄酮 类的木犀草素和另一种迁移率大的未知黄酮类成分,还含有花青素类的锦葵色素.韭兰花瓣中总类黄酮质量分 数为9.505mg/g,其中花青素(苷)的质量分数为1.375mg/g,葱兰花瓣总类黄酮质量分数为5.21mg/g.韭兰 的红色花色源于其比葱兰多出的锦葵色素或其糖苷.该结果将深入解析韭兰和葱兰花色物质的结构和生物合成途 径、克隆其相关功能基因和开展花色分子育种.  相似文献   

18.
以纯黄色蜡质蝴蝶兰Phalaenopsis‘C27’为母本、紫红色纸质蝴蝶兰Phalaenopsis‘31’为父本,对其杂种后代植株性状和主要观赏性状的分离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根据花部特征,可将F_1代分为7个组群,除Group 6花瓣为深紫红色隐条纹之外,其余6个组群均呈现花瓣底色条纹性状分离的显著特征。对F_1代观赏性状变异系数进行分析,花序长、花朵数、花梗长变异最大;其余性状介于双亲之间或低于双亲,表现为中亲优势或衰退。从植株性状变异系数分析,株高、植株冠幅、叶片数变异较大,其余性状变异都较小。本研究结果可为利用蜡质黄花的优点对纸质大红花观赏性状进行改良,选育特色蝴蝶兰优良单株和新品系奠定基础,并为蝴蝶兰花色育种及亲本选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研究中国石竹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的再生。[方法]通过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再分化和叶片直接诱导不定芽2种途径获得了石竹的再生植株。[结果]以植株中部带叶基的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再分化效果最好。叶片愈伤组织在MS+6-BA 1.0mg/L+NAA 0.3mg/L培养基中不定芽分化率最高(50%~60%)。幼叶在MS+NAA 0.3mg/L+6-BA1.0mg/L培养基上培养47d可直接诱导出不定芽。与愈伤组织分化成芽相比,幼叶直接诱导不定芽芽数少,但生长快,苗较高。最佳增殖培养基是MS+6-BA 0.2mg/L+IAA 0.2mg/L,最佳生根培养基是1/2MS+IBA 1.0mg/L+NAA 0.1mg/L+0.2%活性碳。[结论]叶片作为外植体具有来源丰富、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的优点,探讨植物叶片的再生分化特性具有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Fe~(2+)对菊花花期花瓣营养状态和花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秋菊品种姹紫嫣红的营养生长期,分别用0.05 mmol·L-1,0.25 mmol·L-1和1.25 mmol·L-1 Fe2+(Fe2+来自于FeSO4·7H2O)的水溶液对其进行叶面喷施,初步研究了不同浓度Fe2+溶液对菊花花期花瓣营养状态和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了0.25 mmol·L-1 Fe2+处理对菊花花瓣中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出提高效应外,不同浓度Fe2+处理降低了菊花花期花瓣干重与鲜重的比值、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同时提高了花青素的舍量,使菊花花色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其中0.05 mmol·L-1Fe2+处理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下降幅度相对较大,其花期花瓣中花青素的含量也最高,分别为蒸馏水+吐温-80对照1的1.37倍、蒸馏水+吐温-80+PEG的对照2的1.35倍,对菊花花色的改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