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移动互联网能改变农资市场环境,影响农资营销策略选择。在梳理农资市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移动互联网兴起为农资市场带来的影响,并以国内领先的现代农业生产性服务平台——中化MAP为例,阐述了农资企业深耕农技服务,延伸农资营销链条,满足农户多元需求的成功营销经验,以期探索出一条紧跟移动互联网资源整合步伐、把握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机遇、开创"移动互联网+农技服务"的营销模式、推动农资营销策略转型升级的典型道路。  相似文献   

2.
本刊《营销讲堂》栏目自本期起,将与农资行业专业策划公司协办,强强联手,精选农资市场成功案例或营销新理念,协助农资企业研究和分析渠道建设得失、消费者的心理,探讨感性消费时代新观念、新思路、新需求,旨在为农资和种业企业建立更完善的营销模式,去思考,去借鉴,去创新,成为下一个成功农资人的神话。  相似文献   

3.
<正>逆向营销是永业整体模式中的关键一环。2007年以来,正是在逆向营销战略的推动下,永业的业绩连年翻番。经过实践验证的这一模式,一直为业内外人士所关注,许多农资和营销类公司更是视其为永业的成功密码,并试图从外围揭开它的神秘之处。令人欣喜的是,作为制度的参与设计者和具体操作人——永业公司首席运营官徐楠,在这本书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揭开了逆向营销的密码。对于业界来说,本书的理念和商业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4.
目前,对已经在市场上奔波了半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营销人来讲,这是一个开始盘点的季节,盘点自己在2006年农药市场的成功与失败,无论业绩辉煌还是平淡,都已成既定的事实。然而农药市场的宏观动态对农资营销行为的巨大影响,无法令每一位农资营销人对之熟视无睹。再回首,2006年,中国农药市场也是风云突起、它又会给我们新的一年的运作带来怎样的机遇和启示呢?  相似文献   

5.
<正>11月16日,以"肥沃天下、兴农富民"为主题,由北京天地创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举办的天地创合财富峰会、河北站暨新型肥料"倍多力"复方水溶多效肥新产品发布会在石家庄召开。来自中国农科院、河北省土肥站领导和专家、行业媒体及河北各地区经销商代表近20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选择好的企业、选择好的产品、选择好的服务是保证农资经销商有好的收益的开端。科技实力丰厚,企业规模、理念和产品具有创新精神,是农资人实  相似文献   

6.
<正>从当前来看,无论疫情是否影响未来农资行业发展的速度和形式,但确确实实是影响了农资营销的模式。近两年来,农资市场竞争加剧使企业营销重心转为关注终端、渠道下沉。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农资行业以及企业预设的营销战略和营销模式。2019年以来愈演愈烈的会议营销受到限制,密集型会议营销暂告一段落。企业纷纷上线直播平台,企业以自媒体形式加快搅动市场,提升了市场活跃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资》2010,(1):27-29
2009年已经过去,对于农资行业来说,是积极应对危机的一年,也取得了值得欣慰的成绩,最大的欣慰应该是业内企业的战略调整,重新构建了商业模式。研究永业模式,是因为永业在农资企业艰难的1年中,成功在纳斯达克主板上市,并荣获“2009年中国最佳商业模式”、“2009年度快速变革公司10强”、“2009年度营销创新大奖”等诸多称号,荣誉的获得,在于永业成功将蓝海战略和农资营销结合起来,创造出一套独特的蓝海战略农资模板。  相似文献   

8.
当前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针对当前农资市场的现状分析认为,一方面农资管理部门要从农资市场管理上下功夫,加大查假、打假力度,确保农资质量;另一方面农资生产流通企业要改变经营机制,创立农资经营品牌,注重产品质量,创新流通体系,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加大科技服务力度,推行全方位的服务性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9.
张涛 《中国农资》2011,(19):18-18
《中国农资》记者:李总您好,三年前您跨度到农资营销行业。与之前的家电、金融行业相比大相径庭.您当时怎么会选择农资产业?李慈平:两个行业之间确实存在很大的差异.当时与公司上层交流时。对农资的现状、模式、特点做了一些了解,虽然农资行业的工作比较传统、基层.竞争思路、营销理念相对比较传统落后。但是这个行业需求比较稳定。农资行业有着“投资大回报小”的特点,但是与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相比需求稳定,寿命、前景比较长,直到现在我还是这样认为,对这个行业比较看好。  相似文献   

10.
正9月15日-16日,由《北方农资》主办的以"后农资时代的肥料创新与农业生产性服务"为主题的第五届现代农业(农资)产业创新模式南北对话高峰论坛在陕西西安成功举行,并邀请与会的专家、企业、经销商、服务商们分别就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产品技术创新要求、市场发展的未来趋势、产业链整合与产品创新营销以及经销商和服务商的模式创新进行了探讨。行业市场新动向企业的发展要跟上行业发展的潮流。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张互助认为,在政策和市场的推动下,我国农资  相似文献   

11.
<正>从农资行业的现实情况来看,"换位思考"就是要求农资生产和经营企业摒弃长期在农资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固有方式与行为习惯,逆向思维,从消费者角度出发,进行产品策划和创新的行为。通过产品、营销创新等手段,来赢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同,最终确立自身品牌的市场强势地位和持续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董鹏 《青海农林科技》2015,(2):67-68,89
农资营销效益的好坏,不仅仅是农资产品和农资市场把握等方面的问题,农资经销商在融资环节如何做好做活,对农资经销效果也有很大的关系。一个成功的农资经销商,不可能不慎重对待农资融资。农资融资,就是筹措农资经销资金。在农资经销过程中,无可避免地都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筹措资金,解决农资营销过程中的资金周转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上期,本刊首次推出由北京迪智成咨询创立的深度营销模式系列课程之农资深度营销模式全景透视,文章结合具体案例,提出了解决目前我国农资企业营销困境的思路和运作方式。本期,我们将从深度营销模式理念、基本思想以及基本模式等方面更为的详细介绍"农资深度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在今天,农资市场的竞争已趋于白炽化,越来越多农资企业开始感受到传统营销模式的尴尬,企业盈利能力越来越微弱。一方面,传统的广告促销、人员推广、返利销售等营销组合已无法有效激发消费者的消费诉求;另一方面,企业相互间的竞争,在传统营销的各个层面上刀刀相向,进行肉搏战,价格战、成本战、促销战等恶性竞争已经将企业推向“你不竞争,死的快;  相似文献   

15.
<正>深度营销模式的核心就是让业务员和经销商的个别行为变成普遍行为,使个人自发行为变成企业的有组织行为。因此说,深度营销模式转型的核心是组织和管理转型,再归结起来就是营销队伍的转型。如果没有组织和管理转型支撑,没有不断夯实的组织和管理有效支撑,深度营销模式转型是不能成功的。转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韧性,这也是大多数农资企业成功实现深度营销模式转型的困难症结所在。下面就介绍深度营销模式系统推进的逻辑和要点。利基市场和滚动发展战略与一位朋友聊天,他说:"派几个干部到外地开分公司,这些干部去了就大张旗鼓招人、外联。  相似文献   

16.
阴剑锋 《中国农资》2006,(11):50-51
创新理念 王锡义用13年的努力实践,将自己的农资营销体验上升为“驻点直销”的全新农资营销理论,驻点直销模式是一种动态发展的,有效的将营销理论转化为企业生产力。从营销理论到营销书籍,带动了中国农资营销行业的飞速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贺灵  曾刚 《中国农资》2014,(41):20-20
<正>2014年是中国现代农资行业史上最艰难的一年,也是最能显示企业发展能力和企业家商业智慧的一年。在这个化肥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节点,德阳美丰农资化工有限公司按照"改革创新,狠抓市场"的要求和部署,凝心聚力,开拓创新,从经营模式、营销理念、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入手,对农资行业的变革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专营直销,创新营销推广模式近两年,一种取消全部中间环节,直接面对农民销售农资的农资经营模式——直销店,逐渐红火起来。在绵竹市石堤镇,从事农肥销售26年的刘永生建起了德阳美丰农资镇级直销专营  相似文献   

18.
《现代农业科学》2004,(6):46-47
中国广大农村将成为未来的消费重点。我国农资消费每年已超过1000亿元,专家预测未来几年,全国农村种子市场容量将达到800亿元,加上其它农资产品的需求,预计我国每年农资市场的需求总量在1500亿元左右。那么,在切分农资市场“蛋糕”过程中,新型农资经营模式与变革中的供销社,究竟谁能成为流通领域的领先者?  相似文献   

19.
今年,我国化肥市场处境艰难。但在不少农资经销商抱怨生意难做时,一些勇于探索的农资企业正结合当地实际,改革创新,在不利的市场环境中探索出经营的新路子。江苏米米农资超市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不断创新的企业。之前,他们曾在当地率先在农资销售中引入POS系统取得成功,促进了农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如今,他们受"田忌赛马"启发,转变营销策略,而且引入农技视频系统,进一步提高为农服务水平。这家企业的做法值得同行学习借鉴,本期我们介绍该公司的两项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20.
一个农资企业,或是一个农资营销员,面对千变万化的农资市场形势,如何使自己的营销服务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切实把握住自己的目标客户,这对他们事业的成功与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