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立民 《植物保护》1991,17(4):17-18
花生斑驳病毒病是我国北方花生增产的主要障碍。根据此病由种子带毒、蚜虫传播和地膜栽培花生能避蚜防病的特点,笔者于1986-1987年进行了综合防治技术研究,1988-1990年将研究结果用于花生生产,取得了良好的防病效果,现报道如下: 内容及方法 (一)试验处理:试验在北沟乡仲庄二组的春花生田进行,共设5个处理,重复3次,小区面积13米~2,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种5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花生田杂草的发生及其化学防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括介绍了有关花生田中杂草的发生种类、危害规律等方面的一些主要研究结果 ,简短回顾了山东省花生田化学除草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指出了目前花生田化学除草存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新黑地珠蚧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黑地珠蚧Neomargarodes nigerGreen是近年来发现危害花生的一种新的重要害虫。花生是豫东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此虫发生面积占栽培总面积的30%以上,仅豫东每年可造成600万元左右的损失。为此,我们于1982—1984年对此虫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4.
花生田杂草的发生与化学防除王从群(河南镇平县植保站474250)花生是我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但草害严重,为此笔者于1994年对当地花生田杂草的发生与化学防除进行了调查,结果简报如下。1花生田杂草种类镇平县花生田杂草共6科19种,以禾本科和大朝科为主。其...  相似文献   

5.
棉铃虫是莱西县花生的主要害虫之一,从1977年以来为害逐年加重,吃叶、花、果针,严重影响花生产量。为了摸清秋玉米三代棉铃虫的卵量与花生田三代幼虫虫口密度的关系,以找出三代棉铃虫在花生田的防治指标,多年来,我们对秋玉米和花生上的棉铃虫进行系统调查,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国花生网斑病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花生网斑病是我国花生上新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近年来蔓延迅速,为害严重,经1983-1992年历时10年的系统研究,摸清了该病症状、发生和为害规律、分布特点;明确该病的发生与主要发病因子的关联性;于国内首次明确了该病原菌的分类地位;摸清了病害发生程度与花生荚果产量损失率之间的函数关系,找出了受害较敏感的花生物候期,建立了防治经济阈值模型;筛选出目前最好的杀菌剂、生物制剂和物理保护剂以及较抗病的花生品  相似文献   

7.
花生是我市的主要油料作物,常年种植190万亩左右。花生田草害十分严重,花费了大量的劳力,往往还由于除草不及时而造成危害。覆膜花生因施药不及时草害更重。自1983年以来,我市由沈阳化工研究院提供乙草胺进行花生田除草试验,防效十分显著。1989年使用昆山化工厂生产的乙草胺进行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面积达1000余亩,除草效果达94%以上。现将1989年花生田乙草胺使用技术研究总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花生地下害虫花生新黑地珠蚧为研究对象, 对其田间危害及虫体发育情况进行了调查, 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系统发育研究。田间调查结果表明, 花生新黑地珠蚧在河南省一年发生一代, 多发生于沙壤土, 主要以珠体状的2龄若虫为害花生根部; 雌雄珠体数量及大小差异均较大, 单株花生上为害的雌珠体数17~78头, 雄珠体数59~146头, 雌雄珠体性比为1.00∶2.61, 雌雄珠体直径分别为4.72~7.26 mm和1.83~2.65 mm。通过系统发育分析和传统形态学分类的综合分析表明本研究中所采集害虫为花生新黑地珠蚧, 隶属于半翅目蚧总科珠蚧科。  相似文献   

9.
花生是我区主要经济作物,每年种植面积约在13.33万hm~2,杂草种类多,为害重,常因除草不及时,不彻底而形成草荒,造成减产。为了减轻杂草为害,提高花生产量,寻求高效、省工、安全的除草剂,我们于1992年对大惠利防除花生田杂草进行了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供试药剂为50%大惠利可湿性粉剂,英国卜内  相似文献   

10.
花生是扶绥县主要的油料作物,每年种植面积12—14万亩。花生地的草害是影响花生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杂草的防除是花生生产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目前,该县花生地的草害主要还是采用人工防除,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已远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近年来,各地推广了花生地化学除草,显示了化学除草具有高效、省工、经济、安全、增产增收等优点。为了筛选出适合本地条件的除草剂品种,为大面积生产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1991年,笔者在自治区植保总站的指导下, 用丁草胺、乙草胺、都尔,果尔等4种选择性芽前馀草剂进行了春花生除草效果筛选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蛴螬是危害花生的主要虫种,在生产上用于防治花生蛴螬的药剂以治螟磷、甲拌磷等高毒品种为主.大量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施用,对确保食品安全、花生出口及保护环境影响极大,目前国家已禁止使用.为尽快筛选出安全、高效、无公害的农药替代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2004年,我们对山东鲁南兴邦农药有限公司开发的邦得新产品进行了防治花生蛴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辽宁花生疮痂病发生调查及流行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1年作者对辽宁省花生疮痂病发生及危害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2011年花生疮痂病在辽宁发生轻重不一,阜新、锦州、葫芦岛地区发生严重,沈阳地区零星发生,铁岭地区尚未见发生.花生疮痂病已从次病害上升为辽宁省花生产区主要病害.作者结合花生疮痂病的发生流行特点及病害调查情况,分析了该病害严流行的原因并对防治建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莱阳市是花生主要产区,常年种植面积2.13万hm2.蛴螬是金龟甲幼虫的统称.花生蛴螬是花生上的主要害虫.据统计本市花生蛴螬年发生面积1万hm2,其中重发生面积0.33万hm2.每年防治面积约0.93万hm2,挽回花生损失520万kg.  相似文献   

14.
花生是大悟县的传统优势农产品,也是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为了探讨花生新的栽培方式,挖掘花生增产潜力,2007年在大悟县新城镇李河村进行了试验示范,现将试验示范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花生害虫是影响花生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刺吸类害虫为害日益加重,蓟马科害虫为害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直接影响了花生产业的发展。本研究采用色板诱集法分别对黄淮海4省7个地区花生产区昆虫种类和优势种发生动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共鉴定出昆虫93种,隶属于6目67科,其中,缨翅目在个体数量上占优势地位,为黄淮海花生产区的优势昆虫;对黄淮海7个地区黄板诱集昆虫种类特征指数进行了分析,多样性指数在0.680 4~1.583 9范围内,均匀度指数在0.235 7~0.518 1之间,优势集中性指数在0.313 2~0.740 0之间。根据形态学特征,确定黄板诱集花生田害虫优势种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明确其发生高峰期为6月下旬。本研究为黄淮海花生产区主要刺吸类害虫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广佳安是美国富美实公司新近开发的复配、土壤封闭型除草剂品种,在冬油菜上已开始推广和应用,用来解决冬油菜田一次性草害问题.为了探索其在花生田(特别是地膜花生田)的除草增产效果、使用技术及安全性,我们于2006年在潜江市对50%广佳安EC防除地膜花生田一年生杂草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7.
花生田大黑鳃金龟成虫发生期预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县常年种植花生25万亩,集中在东部丘陵砂土区,花生受大黑鳃金龟为害较重。近几年我们进行了该虫的测报和防治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成虫发生量调查大黑鳃金龟两年发生一代,以3龄幼虫或成虫交替越冬,少量混合越冬。以成虫越冬的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大量出土产卵于花生田,6—8月份大量取食,严重危害花生荚果,称之“大年”,以幼虫越冬的来年春季越冬幼虫上升危害,但取食量少,危害轻,因而称之“小年”。几年的定点调查表明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区花生病毒病及流行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85—1987年研究表明北京地区花生上流行的病害主要有黄瓜花叶病毒CA株系(CMV-CA)引起的黄花叶病害和花生轻斑驳病毒(PMMV)引起的轻斑驳病害。血清鉴定451份花生病害样品,黄花叶病害样品受CMV-CA侵染占95.7%,轻斑驳病害样品受PMMV侵染占91.3%,中后期病害样品受CMV-CA和PMMV复合感染较普遍。CMV种传率2%左右,种传病苗在花生出苗后开始出现,6月病害进入高峰。三年CMV-CA流行程度明显不同,主要取决于苗期蚜虫发生早晚、发生量及苗期降雨量。PMMV种传率低于1%,病苗出现稍晚,但病害扩散快,6月上旬进入高峰,7月上、中旬发病率达100%。三年流行程度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花生是乳山市的主要作物之一,种植面积仅略次于小麦。年播种面积在1.7万hm^2以上,其中春花生面积为1.6万hm^2。花生是乳山市的主要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乳山市每年都有大量的花生出口和花生加工品出口,因此。花生的安全生产对于保障乳山市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近几年来,花生根结线虫病呈上升趋势,在一些丘陵地和土质疏松的平泊地中发生严重。  相似文献   

20.
玉米花生间作复合模式防风蚀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楠  任亮  刘江 《江西植保》2013,(2):213-216
针对花生裸茬风蚀危害严重的问题,开展了玉米花生间作(玉米+花生),利用玉米残体覆盖防风蚀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花生复合种植模式,不仅可以促进玉米、花生双高产,而且玉米残体覆盖模式还可削弱风速、减少土壤风蚀,达到蓄水保墒的显著效果。第2年玉米花生可以倒茬种植实现土地用养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