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龙虾,又名淡水螯虾,是一种珍贵的水产经济动物,肉味鲜美、风味独特、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且大多是由人体所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组成,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尤其钙、磷、铁质含量丰富,是营养价值较高的动物食品,已成为人类获取动物蛋白质的来源之一。欧美一些国家  相似文献   

2.
龙虾,又名淡水螯虾,是一种珍贵的水产经济动物,肉味鲜美,风味独特,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且脂肪大多是由人体所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组成,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尤其钙、磷、铁质含量丰富,是营养价值较高的动物食品。已成人类获取动物  相似文献   

3.
用2种配合饲料和大豆作为营养来源投喂克氏原螯虾,研究在不同营养条件下繁育期克氏原螯虾肌肉营养指标的变化,从而为克氏原螯虾养殖饲料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投喂3种不同蛋白质含量的饲料对克氏原螯虾体内蛋白质含量有明显影响,而对其脂肪含量的影响并不明显,蛋白质含量与脂肪含量呈正相关.月份与蛋白质含量存在极显著相关,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对克氏原螯虾肌肉内的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4.
沼肥在克氏螯虾池塘养殖中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克氏螯虾,又称淡水小龙虾、大红虾。该虾原产于美国,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日本传入我国,现已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该虾属温热带淡水虾类,适应力强,繁殖率高,食性杂,生长快,抗病,耐高温,耐低氧,离水数小时也不会死亡。虾肉细嫩,营养丰富,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而脂肪含量较低,并含较多的原肌球蛋白和副肌球蛋白,可食部分较高。克氏螯虾深受国内消费者喜爱,出口量也日渐增加,销售和收购价格不断上升,养殖前景和效益均看好。1沼肥养殖克氏螯虾的优势沼液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对养殖对象生长有利的营养物质,沼肥是中性偏碱肥料,并含有大量速效…  相似文献   

5.
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克氏原螯虾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4×3双因子试验,探讨饲料中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克氏原螯虾成活率、生长、饵料系数、肌肉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的蛋白质和脂肪水平显著影响克氏原螯虾的增重率(833.67%~1091.38%)、饵料系数(1.53~1.96);在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分别为28%和6%的饲料组中,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最高,饵料系数最低,差异均显著(P<0.05);饲料中必需氨基酸随饲料蛋白水平提高而增加,克氏原螯虾肌肉中必需氨基酸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4%蛋白质和6%脂肪的饲料组的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最高,32%蛋白质和4%脂肪的饲料组最低,28%蛋白质和6%脂肪的饲料组中4种呈味氨基酸(Asp,Glu,Gly,Ala)含量均较高。建议克氏原螯虾人工饲料最适的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分别为24%~28%和6%。  相似文献   

6.
小龙虾的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龙虾是一种珍贵的水产经济动物。其肉味独特,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虾黄具有蟹黄味,且含有丰富的硒、维生素A、维生素C、低糖、低脂、低胆固醇。而且,小龙虾所含的脂肪主要是由不饱和脂肪和脂肪酸组成的,易于人体吸收。尤其是富含原肌球蛋白和副肌球蛋白,具有补肾、壮阳、滋阴、健胃的功能,对提高运动耐力具有重要作用。甲壳素可以用于食品、化工、  相似文献   

7.
一、淡水龙虾生物学特征淡水龙虾,学名克氏螯虾,又称红色沼泽螯虾。一般雄虾体长约15厘米,体重50 ̄70克;雌虾体长10厘米左右,体重50克上下。其出肉率17%左右,虾米蛋白质含量高达50%以上。淡水龙虾生命力极强,对水质要求不严,适于湖泊、池塘、湿地、江河、水渠、水田和沼泽地养殖,甚至在一些鱼类难以存活的水体中也能生存。能适应40℃以上的高温和-15℃以下的低温,在我国大多数地方都能养殖和自然越冬。淡水龙虾繁殖力强,雌虾每年3月中旬至10月下旬产卵,每只雌虾产卵700粒左右,受精卵发育快,孵化率高。仔虾孵出后,在温度适宜(20 ̄32℃)、饲料…  相似文献   

8.
淡水螯虾有540多种,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除非洲、南极洲之外均有自然分布。许多淡水螯虾种类例如克氏原螯虾、红螯螯虾、麦龙螯虾、雅氏螯虾、贵族螯虾和土耳其螯虾等经济价值较高,并有着多年的开发利用历史。淡水螯虾的生产主要有粗养、半精养以及精养等生产模式。我国以及许多欧美国家的淡水螯虾市场需求量较大,生产淡水螯虾利润较高。软壳淡水螯虾市场竞争力较强,产品供不应求,市场缺口较大。我国淡水螯虾分布广泛,产量巨大,而且其生产成本较低,在我国开展淡水螯虾的养殖尤其是软壳赘虾生产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世界淡水螯虾的分布与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淡水螯虾有540多种,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除非洲、南极洲之外均有自然分布。许多淡水螯虾种类例如克氏原螯虾、红螯螯虾、麦龙螯虾、雅氏螯虾、贵族螯虾和土耳其螯虾等经济价值较高,并有着多年的开发利用历史。淡水螯虾的生产主要有粗养、半精养以及精养等生产模式。我国以及许多欧美国家的淡水螯虾市场需求量较大,生产淡水螯虾利润较高。软壳淡水螯虾市场竞争力较强,产品供不应求,市场缺口较大。我国淡水螯虾分布广泛,产量巨大,而且其生产成本较低,在我国开展淡水螯虾的养殖尤其是软壳赘虾生产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罗氏沼虾饲料脂肪最适含量的研究结果。试验饲料是以酪蛋白、鱼粉、糊精和纤维素等为主要原料配制而成的等氮(蛋白质含量37%)、等能(11.9MJ/kg饲料)的半精制饲料,以等量混合的海水鱼油、豆油作为添加的脂肪源,设0、2%、4%、6%、8%、和10%等6种添加浓度。试验动物的平均初始体重为(1.31± 0.03)g,试验周期为40d,期间水温为25.8~30.2℃。结果显示:增重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均以脂肪含量为5.1%~9.0%的3、4、5组饲料最佳,与脂肪含量为1.2%的1组饲料差异显著,但与脂肪含量分别为3.2%和11.1%的2、6组饲料差异不显著。如果考虑到饲料的成本,把罗氏沼虾脂肪的最适含量设定为5%左右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1.
罗氏沼虾饲料脂肪的最适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道了罗氏沼虾饲料脂肪最适含量的研究结果。试验饲料是以酪蛋白、鱼粉、糊精和纤维素等为主要原料配制而成的等氮(蛋白质含量37%)、等能(11.9MJ/kg饲料)的半精制饲料,以等量混合的海水鱼油、豆油作为添加的脂肪源,设0、2%、4%、6%、8%、和10%等6种添加浓度。试验动物的平均初始体重为(1.31± 0.03)g,试验周期为40d,期间水温为25.8~30.2℃。结果显示:增重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均以脂肪含量为5.1%~9.0%的3、4、5组饲料最佳,与脂肪含量为1.2%的1组饲料差异显著,但与脂肪含量分别为3.2%和11.1%的2、6组饲料差异不显著。如果考虑到饲料的成本,把罗氏沼虾脂肪的最适含量设定为5%左右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红螯螯虾幼虾饲料的适宜蛋白质水平,配制6种不同蛋白质水平(24%、27%、30%、33%、36%和39%)的等脂等能饲料,饲喂体质量为(0.30±0.02) g的红螯螯虾幼虾8周,测定其生长性能、肌肉组成及肝胰腺酶活性。结果显示,饲料蛋白质水平对红螯螯虾幼虾的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红螯螯虾幼虾的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有升高的趋势,30%~39%饲料蛋白质组红螯螯虾的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24%饲料蛋白质组。饲料蛋白质水平对红螯螯虾肌肉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肝胰腺中的胰蛋白酶活性呈现上升的趋势,30%~36%饲料蛋白质组红螯螯虾的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24%饲料蛋白质组;饲料蛋白质水平对肝胰腺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均没有显著影响。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上升,红螯螯虾肝胰腺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0%~36%饲料蛋白质组红螯螯虾的T-AOC活性较高,30%、33%饲料蛋白质组红螯螯虾的SOD活性较高;饲料蛋白质水平对肝胰腺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均没有显著影响。由红螯螯虾的生长、胰蛋白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可知,红螯螯虾幼虾饲料中的适宜蛋白质水平为30%。  相似文献   

13.
用4种等能不同质量分数的蛋白质饲料(30%、35%、40%和45%)饲喂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Girard)幼虾(5.46 g±0.51 g )28 d后,分析不同蛋白水平的饲料对克氏原螯虾幼虾肠道和肝胰脏消化酶活性和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饲料蛋白质浓度对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并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提高,两酶活性都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肠道蛋白酶和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分别在饲料蛋白质浓度为40%和35%时最高;肠道和肝胰脏脂肪酶活性均在饲料蛋白质浓度为40%时最高,且各饲料组肝胰脏脂肪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而35%组和40%组之间的肠道脂肪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克氏原螯虾幼体的肠道和肝胰脏淀粉酶活性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均呈波浪式变化;35%组与45%组之间的肠道淀粉酶活性和30%与45%组之间的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随着饲料中蛋白水平的升高,克氏原螯虾肌肉中蛋白质含量只有45%组显著升高(P<0.05),其他饲料组肌肉蛋白含量虽有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饲料蛋白浓度的增加,肌肉中脂肪含量反而下降,除30%组外,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克氏原螯虾肌肉灰分的测定表明,饲料蛋白浓度对肌肉中灰分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脂肪源对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幼虾生长性能、肌肉组成、肝胰腺消化酶及免疫酶活力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饲料脂肪源,为红螯螯虾幼虾专用人工配合饲料的配制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以鱼油、豆油、花生油、玉米油和菜籽油作为脂肪源配制5种等氮等脂等能饲料,喂养红螯螯虾幼虾8周后,取样测定其生长性能(存活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肌肉组成(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肝胰腺消化酶(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及免疫功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等相关指标.[结果]不同饲料脂肪源对红螯螯虾幼虾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下同);菜籽油组红螯螯虾幼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低于鱼油组(P<0.05,下同),而豆油组、花生油组和玉米油组与鱼油组间无显著差异.不同饲料脂肪源对红螯螯虾幼虾肌肉成分和肝胰腺消化酶活力均无显著影响,但以豆油作为脂肪源时更有利于提高肝胰腺的消化酶活力.不同饲料脂肪源对红螯螯虾幼虾肝胰腺的SOD、ACP和AKP活力均无显著影响,但在T-AOC方面,豆油组和花生油组显著高于菜籽油组.[结论]菜籽油作为单一脂肪源时红螯螯虾幼虾生长性能受到抑制,肝胰腺T-AOC相对较低,因此不宜选用菜籽油作为红螯螯虾幼虾饲料的单一脂肪源;以玉米油、豆油和花生油替代鱼油对红螯螯虾幼虾的生长性能、消化酶活力和免疫功能均无显著影响,且使用豆油和花生油时肝胰腺T-AOC相对较高,即豆油和花生油可作为替代鱼油的植物脂肪源.  相似文献   

15.
洪忠 《福建农业》2000,(1):22-22
罗氏沼虾,又名马来西亚大虾、淡水长脚大虾,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名特优水产品之一。据测定,罗氏沼虾肉含蛋白质18.27%-20.5%,脂肪0.48%-0.97%,并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必需氨基酸。罗氏沼虾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产量高、易于养殖、肉质好等优点,在池养条件下,亩产可达200公斤;同时病害少,容易防治,不论是沿海还是山区均可养殖。其稳产高产养殖关键环节如下。  相似文献   

16.
江涛 《北京农业》2002,(12):32-33
澳洲淡水龙虾是我国继罗氏沼虾之后引进的又一个世界上名贵的淡水经济虾种.该虾因原产澳洲,龙虾生活在淡水中,外形又酷似海中龙虾而得名.澳洲淡水龙虾体色为绿色或褐绿色,雄性成虾的第一螯足的大鳌外侧有一鲜红、柔软的膜质带,分外艳丽,故又称为红螯螯虾和红爪虾.  相似文献   

17.
野生淡水小龙虾(crayfish)是一种珍贵的水产经济动物,盛产于长江流域的江河湖泊、池塘水荡,其肉味鲜美、风味独特、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虾黄具有蟹黄味,尤其钙、磷、铁质含量丰富,是营养和食疗价值较高的动物性食品.为利用这一天然资源,本课题组经多年研究,终于开发出可直接食用的冷冻熟制小龙虾系列产品,并且打入欧美国际市场,成为目前我国重要的出口熟制水产品之一,仅江苏省现年出口创汇就达5000万美元,为此该课题获得江苏省政府的科技进步奖励,现将该课题的部分成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程东海  颉志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311-11313
[目的]为克氏原螯虾专用配合饲料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探讨了克氏原螯虾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量,并分析以昆虫粉作为唯一饲料动物蛋白源对克氏原螯虾存活、生长及蜕壳等的可能影响。[结果]鱼粉蛋白水平为25%时克氏原螯虾存活率最高,蛋白水平为28%时最低。昆虫粉组克氏原螯虾的存活率低于各鱼粉组。鱼粉组蛋白质水平对克氏原螯虾的末重具有显著影响(P<0.05)。蛋白质效率(PER)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而饲料系数(FCR)则相反。各组克氏原螯虾的特定生长率(SGR)和蜕壳率(ER)均随饲养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其中T20组SGR显著低于F28(P<0.05)。[结论]克氏原螯虾的饲料蛋白需求量约为25%。昆虫粉可以部分替代鱼粉,但以昆虫粉作为该虾饲料唯一的动物蛋白源可能会影响其存活。  相似文献   

19.
合丰号大豆品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合丰号大豆品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40.32%,比全省平均值高0.22%,脂肪含量平均值为20.50%,比全省平均值低0.07%,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总和平均值为60.87%,比全省平均值高0.2%。不同年代育成的品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及双项之和的平均值不同,蛋白质含量随着年代的增加由较高至低至高的变化,脂肪含量随着年代的增加由较高至高至低的变化,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双项之和随  相似文献   

20.
田飞焱  贺刚  胡火根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404-4405,4408
在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淡水螯虾的免疫学研究的文献资料基础上,探讨了淡水螯虾血细胞的吞噬、包囊、修复和胞吐作用机理以及血淋巴中proPO、凝集素、溶菌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抗菌肽、蛋白酶抑制因子等免疫因子的生理生化特性、生物学功能、作用机制和应用前景等,并展望了淡水螯虾的免疫学研究方向,旨在为淡水螯虾免疫防御机制的深入研究和疾病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