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模拟水淹对水杉苗木生长与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在不同土壤水分处理下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保护酶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SP)、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和细胞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以及光合特性、生物量的测定,探讨水杉对三峡库区水位变化的响应特性和耐水淹适应能力。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水分变化格局,以二年生水杉苗木为试验材料,设置对照组(control,CK)、半淹组(half-submersion,HS)和全淹组(full-submersion,FS)3个处理。结果表明:在水淹胁迫下,SOD、POD、ASP、CAT活性以及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升高。在水淹胁迫下,水杉叶片MDA含量与CK相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HS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显著高于CK;FS的根冠比显著高于CK,但与HS相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全淹植株呈叶芽形式,水淹植株存活率均达100%。在淹水期间,由于抗氧化酶、渗透调节物质、光系统Ⅱ的积极响应,水杉表现出极强的水分适应能力。因此,可以考虑将水杉列为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构建的候选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2.
皂角苗木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化反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皂角Gleditsia sinensis的一年生实生苗进行盆栽控水干旱处理,并测定皂角的各个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现先降后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丙二醛(MDA)含量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苗木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相对电导率随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干旱胁迫下,POD活性与CAT活性及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与脯氨酸含量的关系密切.在轻度干旱胁迫下,皂角表现出一定的抗旱性,可能与POD、CAT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甘蓝型油菜耐旱种质资源,并分析其干旱胁迫下生理生化变化。[方法]以40个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为材料,采用PEG-6000模拟生理干旱胁迫和盆栽极限干旱胁迫等方法进行耐旱种质资源的筛选,并对干旱胁迫下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筛选鉴定出一批耐旱性甘蓝型油菜品种:YAU200908、湘油15号、YAU200903、YAU200907、YAU200906、YAU200904。生理生化分析表明,在干旱胁迫下,油菜叶片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随干旱程度的加剧而降低,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MDA的含量及SOD、CAT、POD的酶活性则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而升高。[结论]在抗旱性强的材料中,其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显著地减少,脯氨酸、可溶性糖、MDA的含量及SOD、CAT的酶活性显著增加,可作为油菜抗旱性鉴定的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4.
通过盆栽试验,设置3个干旱胁迫处理(对照、轻度胁迫、重度胁迫),研究干旱胁迫和复水对金沙柚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提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MDA、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的合成加快,叶片相对含水量降低。复水20d后,SOD、POD活性及可溶性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和CAT活性与干旱胁迫表现一致,而MDA含量则先下降后上升。各处理下生理指标均随着试验时间推移产生一定程度变化。各生理指标通过协同作用,为金沙柚应对干旱及旱涝急转环境变化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淹水胁迫下,研究了γ-氨基丁酸(GABA)对黄瓜幼苗生长、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活性氧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受到抑制,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但可溶性糖含量、SOD、POD、CAT活性、O-2.产生速率和MDA含量显著增加。在半淹水胁迫下,外源添加GABA处理通过提高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和SOD、POD、CAT的活性,降低O-2.产生速率和MDA含量,增强了黄瓜幼苗对淹水胁迫的抗性;而在全淹水胁迫下,外源GABA处理后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和SOD、POD、CAT活性显著降低,而O-2.产生速率和MDA含量显著提高,加重了淹水胁迫对植株的伤害,表明不同淹水程度下GABA处理效果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干旱胁迫及复水对甘草幼苗生理特性和甘草酸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盆栽甘草幼苗为材料,测定停止浇水0、3、6、91、2 d及干旱胁迫6、12 d后复水3 d叶片的一些生理指标和根中甘草酸含量。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甘草酸含量逐渐增加;MDA含量、SOD和POD活性显著提高;RWC在胁迫3 d时显著增加,后显著减少;APX活性在胁迫9 d和12 d时显著提高;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显著增加后显著下降;脯氨酸含量从胁迫6 d起大幅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先增后减再增。干旱胁迫6 d后复水(R6)和干旱胁迫12 d后复水(R12)的RWC均能恢复至胁迫前水平。与干旱胁迫6 d(6D)相比,R6的甘草酸、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MDA、可溶性糖含量和POD活性显著降低,SOD、CAT和APX活性显著增加;与干旱胁迫12 d(12D)相比,R12的甘草酸、MDA、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减少,POD和APX活性显著降低,CAT活性显著提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SOD活性与复水前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说明,甘草幼苗具有较强的抗旱性,且中度干旱胁迫后进行短期复水能增加甘草酸的积累并提高甘草幼苗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马铃薯品种苗期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为探索马铃薯耐寒机制及耐寒品种的早期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低温敏感型品种费乌瑞它、中薯3号和耐寒品种桂农薯1号、桂农薯4号苗期植株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进行5℃低温胁迫处理,于处理后0、1、2、3、5和7 d分别取样并测定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结果】5℃持续胁迫3 d对叶片造成的伤害在外观形态上开始出现,胁迫5 d后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受低温胁迫后,各品种叶片POD、CAT和SOD活性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整体上均呈升高趋势,峰值出现时间存在差异;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各生理指标升降变化趋势不同。在低温胁迫5 d时,耐寒品种的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均高于低温敏感型品种,费乌瑞它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下同)。低温胁迫提高了各品种的叶片MDA含量,在低温胁迫第5 d时,低温敏感型品种的MDA含量高于耐寒品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OD活性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OD活性与CAT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CAT活性与脯氨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POD、CAT和SOD活性及MDA和脯氨酸含量可作为鉴定马铃薯品种耐寒性强弱的生理指标,低温胁迫第5 d可作为早期筛选耐寒材料的时间节点。4个马铃薯品种苗期耐寒性强弱依次为桂农薯4号>桂农薯1号>中薯3号>费乌瑞它。  相似文献   

8.
人工低温胁迫下西洋杜鹃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西洋杜鹃的抗寒机制,以西洋杜鹃‘粉红’品种为实验材料,研究低温胁迫条件下‘粉红’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CAT活性、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从图表可以看出: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脯氨酸含量变化不明显,基本维持在正常水平;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较正常水平有缓慢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CAT活性、POD活性总体呈持续上升的变化规律;胁迫温度越低,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CAT活性、POD活性越高,温度低于3 ℃,即对‘粉红’产生较严重伤害,且温度越低,伤害程度越严重,经过0℃低温胁迫4天,可大大提高‘粉红’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9.
干旱胁迫对马铃薯叶片膜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盆栽和控制土壤含水量的方法,在马铃薯盛花期进行干旱胁迫,研究了干旱胁迫对马铃薯不同品种叶片膜保护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叶片RWC(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可溶性蛋白、MDA含量以及CAT、POD、SOD活性在干旱胁迫后发生了变化。其中RWC、脯氨酸、可溶性蛋白、MDA含量和CAT活性经干旱胁迫后均上升,而POD活性均降低,SOD活性变化不一致。马铃薯不同品种叶片膜保护酶系统对干旱胁迫反应的差异反映其抗旱能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外源CTS对干旱胁迫下蝴蝶兰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壳聚糖(Chitosan,CTS)对蝴蝶兰幼苗抗旱性的影响,以蝴蝶兰幼苗为试材,叶面喷施150mg/L CTS后,在自然干旱胁迫下,测定相对电导率,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丙二醛(MDA)、脯氨酸、可溶性糖的含量.结果表明:与干旱胁迫相比,CTS处理后的蝴蝶兰幼苗相对电导率增加了44.93%,MDA含量降低了19.86%,POD、CAT和SOD活性分别提高了49.46%、51.49%和12.06%,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了134.10%和17.47%.总之CTS可以通过提高蝴蝶兰幼苗保护酶活性和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减少干旱胁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角质颚形态的东海2种常见乌贼类的种类判别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尝试利用角质颚对东海2种常见乌贼类种类进行判别,根据2015年采集的47尾虎斑乌贼和87尾神户乌贼的角质颚,采用主成分分析、逐步判别分析等方法对两种乌贼进行种类判别。结果表明,在所有12个形态参数的比较中,除了下头盖长/胴长,虎斑乌贼和神户乌贼都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虎斑乌贼和神户乌贼角质颚在雌雄群体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两种乌贼进行分类,虎斑乌贼判别正确率为95.7%,神户乌贼为94.3%,总判别正确率为94.8%。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以两种乌贼主成分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中,负载值最高的形态参数比例指标构建判别函数,虎斑乌贼的判别正确率为83.0%,神户乌贼为83.9%,总判别正确率为83.6%。分雌雄对两种乌贼进行分类判别,雄性的总判别正确率为93.8%,雌性为96.6%。研究认为,乌贼类角质颚形态同样可用于种类判别。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苏州时疫频发,特别霍乱横行。逢此情景,以《苏州明报》为代表的本埠报纸往往采取带有一定地方特色的宣传策略,运用丰富多样的报道形式,特别是亦正亦"邪"的两面新闻,冷峻与生动兼具、批判与引导并举的报刊评论,建构起了一个个反映疫情态势且利于凝心聚力的新闻舆论场域。由此可以说,媒介充当了疫情危机下苏州社会的观察员,充当了市民大众的教育者,充当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人,对帮助公众迅速了解疫情,摒弃迷信观念,推动政府实施卫生行政,促进城市社会与政府合作应对疫情,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米克尔·圣地亚哥的小说《午夜琴声》在文本组织形式与情节要素等方面表现出鲜明的内互文性特征。米克尔运用场景与物象的重复性互文手法,构筑了一个虚实交织的世界,展现了主人公逐渐打破自身的阈限状态,解除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束缚,在时空互现中重返"隧道"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4.
介绍史锁芳教授运用"六经欲解时"辨治肺系疾病经验。结合史教授临床病案咳嗽从"少阳、阳明欲解时"论治;发热、咳嗽先后从"阳明、太阴欲解时"论治;哮喘从"厥阴欲解时"论治,分析史老师运用"六经欲解时"的思路和方法,观察其临床疗效。运用"六经欲解时"辨治肺系病症疗效确切,"六经欲解时"理论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2008~2009年采用田间孢子捕捉法和随机区组设计对安徽省单季中稻区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孢子释放规律、侵染时期和病害防治适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稻曲病菌孢子始见于7月中旬左右,第一个释放高峰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初,推测此阶段释放的孢子是初侵染的主要来源;8月下旬孢子释放量急剧增加,此时田间开始显症。晴天孢子以夜间(1:00、5:00)释放为主,白天孢子的释放量较少;阴雨天孢子全天释放,无明显释放高峰。以病菌菌丝+孢子悬浮液在剑叶露尖时接种,水稻不发病;在剑叶完全展开期至扬花期接种,发病率为1.2%~76.4%,其中以孕穗期(剑叶展开后5~6 d)接种发病率最高。药剂防治试验显示,水稻剑叶完全展开期施药防治效果最好,均在78.5%以上,提前或推迟施药防效均有所降低,故认为防治稻曲病的最佳时期是水稻剑叶完全展开期。  相似文献   

16.
野生二粒小麦(资源代号:AS846)叶鞘被有茸毛,穗轴脆易断;对小麦白粉病、条锈病免疫.普通小麦与其杂交和回交,F1回交结实率是杂交结实率的3~4倍;野生二粒小麦性状在F1呈显性,BC1开始分离;F3形态指示性状出现中间类型,一直到高代还保留这种类型.形态指示性状与抗白粉性连锁不紧密,不能作为抗白粉性的选择标志.在普通小麦和野生二粒小麦的单交组合里,通过定向选择,选育出了农艺性状好,抗白粉性基本稳定的株系N9134-2-11-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黄瓜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乙醇提取、不同极性溶剂萃取法初步分离,再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正相硅胶、反相硅胶(RP-18)、Sephadex LH-20凝胶等柱色谱技术对黄瓜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和文献比对,鉴定出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黄瓜根不同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反式对羟基桂皮醛(1)、4-hydroxy-4-(3-oxo-1-butenyl)-3,5,5-trimethylcyclohex-2-en-1-one(2)、loliolide(3)、ligballinol(4)、对甲氧基苯酚(5)、3-吲哚甲醛(6)、3-氨基吲哚(7)、3-吲哚甲酸甲酯(8)。结论 化合物2、3、4、5、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秋华柳(Salix variegata Franch.)在消落带水淹环境中对Cd污染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设置无镉处理组(Cd0)和镉浓度为2mg/kg的镉处理组(Cd2),水分设置为正常供水组及土壤表面以上5cm水淹组,所有处理组包括秋华柳种植组和无植物组.结果表明:1)秋华柳种植及水分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土壤的pH值,使土壤酸碱度趋向于中性.2)所有处理及其交互作用未对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表现出显著影响.3)秋华柳种植、水分处理及其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了土壤全氮质量分数;植物处理以及植物与Cd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土壤全磷质量分数;土壤全钾质量分数受到Cd处理、植物与水分以及水分与Cd处理之间交互作用的影响显著.水淹条件下种植秋华柳后,其土壤全氮质量分数为正常供水条件下裸地的79%;在Cd污染环境中,种植秋华柳使土壤全磷质量分数降低了15%,水分与植物的联合处理使全钾质量分数降低21%.4)与裸地正常供水组相比,水淹条件下秋华柳种植显著提高了土壤碱解氮质量分数;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仅受到Cd处理的影响,植物和水分处理未对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形成显著性影响;在无Cd环境中,与正常供水土壤相比,水淹显著降低了土壤速效磷的质量分数.研究表明,水淹条件下,秋华柳的种植显著降低土壤pH值,将对土壤中Cd离子形态产生明显影响,有利于植物对Cd的吸收.土壤营养元素的潜在供应能力有所降低,供应容量与供应强度随元素种类的变化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建议在秋华柳修复消落带Cd污染土壤的过程中,严格监控土壤中营养元素的质量分数,在必要的时候可在每年退水期适当施肥以促进秋华柳的生长,从而保证更好的植物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应用方差比率法、2×2列联表的χ2检验以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闽楠天然次生林重要值较高的15个主要树种进行联结性分析,同时对目的树种闽楠不同生长期与其他乔木层树种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1)物种间总体关联性检验表明15个树种总体种间呈不显著正关联,种间联结较为松散,树种的分布有一定的独立性;105个种对的正负关联比为0.91,检验显著率为9.52%。(2)林分中闽楠大树(20 cm≤DBH)、中树(10 cm≤DBH20 cm)、小树(5 cm≤DBH10 cm)与其他乔木层树种所形成的105个种对的正负关联比分别为0.86、0.76和0.69,其检验显著率分别为11.43%、8.57%和5.71%,均表现为大树中树小树,种间联结较为松散,群落处于不稳定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耕作制度对稻田土壤有机碳时间变化的影响,选择了海南省定安县4种不同耕作制度下的稻田(一熟制、二熟制、三熟制和撂荒地)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其表层土壤在2019年冬季(1月)、春季(4月)、夏季(7月)和秋季(10月)的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差异.结果表明,研究区稻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四个季节都表现为二、三熟制高,一熟制和撂荒地低,且在春季和夏季差异较大,夏季差异最为显著.各耕作制度下稻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年内变化不明显.研究区不同耕作制度下稻田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都在春季时最高,一熟制和二熟制稻田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在土壤总有机碳中的占比年内变化明显,三熟制和撂荒地易氧化有机碳占比则较稳定.研究区稻田土壤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总体呈正相关关系,但由于耕作制度的不同使得其在不同季度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存在一定差异.可见稻田耕作制度对土壤有机碳的累积和固定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