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丛枝菌根真菌对有机基质性状及番茄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番茄实际生产中应用丛枝菌根真菌(AMF)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盆栽条件下有机基质和普通土壤均设接种AMF菌系GM、GV和不接菌3个处理,在番茄植株生长过程中分8个时期测量相关指标,研究AMF对有机基质栽培番茄生长的影响。[结果]在有机基质中接种GM的植株生长势强于接种GV的植株和未接种植株;而在土壤基质中接种GV的植株生长较好。接种AMF对番茄的根冠比和干物质生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有机基质中促进效果要优于在普通土壤中,接种GM要好于接种GV;干鲜比和总鲜重均表现出相同趋势。接种同种AMF,相同处理的离子浓度表现为Cl-相似文献   

2.
丛枝菌根真菌对枣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规模化繁育优良的菌根枣苗提供理论依据,为新疆红枣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 Smith&Schenck,BEG 141)和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 Becker&Gerdemanm,BEG 167)对新疆酸枣苗(Ziziphus jujube var.spinosa Hu)的侵染、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AM真菌对枣苗根系的侵染率超过30%,并促进枣苗根系生长,提高根系活力。枣苗根长分别比对照提高23.1%(BEG141)和13.6%(BEG167),BEG141还使枣苗生物量增加16.5%。BEG141感染枣苗根系后,氮磷吸收增加,比非菌根苗提高16.9%(氮)和20.3%(磷);BEG167感染枣苗根系后,磷钾吸收增加,比非菌根苗提高18.0%(磷)和11.3%(钾)。菌根化枣苗的叶片含磷量提高36.36%~109.09%,有益于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因此,枣苗接种优良的AM真菌可促进养分吸收和生长,培育壮苗。  相似文献   

3.
三种丛枝菌根真菌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探索丛枝菌根(AM)真菌对培育黄瓜壮苗的潜力,通过盆钵试验方法研究了接种3种常见VA菌根真菌Gl.intraradice,Gl.mosseae和gl.vrsiforne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供试菌种中,Gl.mosseae对黄瓜幼苗的生长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即成苗时接种处理根系的生物量比相应对照植株提高了12.5%,地上部生物量增加了21.42%。菌根对植株的促生作用与其改善植株的养分吸收能力有关,一方面3种菌根真菌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黄瓜幼苗根系从基质中吸收N和P的能力,其中又以Gl.mosseae的作用最大,与对照相比,接种Gl.mosseae处理的植株根系的含N量提高了11.69%,而含P量比对照增加了1.14倍。另一方面,供试菌根真菌对Mg、Cu和Zn的吸收上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子午岭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刺五加根系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性,按照线性布点方式随海拔升高选设6个典型样点,测定了刺五加根围土壤理化性质,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和孢子密度。结果表明:刺五加根围0~30 cm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42.86 mg/g,土壤速效氮平均值为52.97μg/g,土壤速效磷平均值为12.15μg/g,土壤速效钾平均值为125.43μg/g。刺五加根围丛枝菌根真菌孢子密度为14.35个/g干土,刺五加根中丛枝菌根真菌菌丝侵染率平均值达81.62%,丛枝侵染率平均值为14.57%,根围丛枝菌根真菌生态分布随海拔高度增加无显著差异,显示出刺五加与AM真菌良好的共生性。  相似文献   

5.
赵金莉  胡士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825-19827,19918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磷酸二氢钾、腐植酸钠2种磷素形态对黄瓜生长和丛枝菌根(AM)真菌接种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磷的条件下,接种AM真菌时,黄瓜的生物量、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没有显著差异,但黄瓜叶片POD活性和磷含量在0.05水平显著高于没有接种AM真菌的处理;施磷酸二氢钾时,接种AM真菌对黄瓜生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黄瓜地上部磷含量显著提高,但黄瓜叶片可溶性糖和保护系统没有显著差异;施用腐植酸钠时,接种AM真菌对黄瓜生物量、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磷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黄瓜叶片SOD活性显著高于没有接种AM真菌的处理。对接种AM真菌处理而言,在3种磷源处理下,植物根际土壤速效磷含量的顺序为:磷酸二氢钾〉腐植酸钠〉不施磷肥。不施磷肥下AM真菌的侵染率在0.05水平显著高于施用磷肥处理,且磷素形态对AM真菌的侵染率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AM真菌在土壤磷较低时有利于侵染黄瓜根系。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丛枝菌根真菌和解磷细菌复合接种对水稻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本研究以金粳818为试验材料,以接种灭活复合菌剂为对照,分析2种丛枝菌根真菌[异形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rregularis,RI)和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和3种解磷细菌[芽孢杆菌属细菌(Bacillus sp.,R1-3)、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BM)、耐盐节杆菌(Arthrobacter pascens,AP)]单接种和两两组合接种对水稻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处理相比,加入解磷细菌后大部分处理的水稻菌根侵染率降低,其中FM+BM处理的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下降至7.54%,显著低于单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处理。相较于对照和单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或解磷细菌处理,复合接种处理在水稻生殖生长期末整体上提高了氮肥、钾肥利用率,其中FM+BM处理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19.55个百分点、20.47个百分点。丛枝菌根真菌和解磷细菌复合接种有利于提高水稻生殖生长期末氮肥利用率和钾肥利用率,其中FM+BM为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丛枝菌根真菌(AMF)群落组成和多样性随林木生长发育的变化特征,以中亚热带不同林龄(8、16、25和35 a)杉木为研究对象,利用醋酸墨水法测定AMF侵染率,采用高通量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杉木根内AMF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杉木AMF侵染率均>60%,随林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5 a杉木AMF侵染率显著高于8 a杉木(P<0.05).从4个不同林龄杉木根系AMF中得到502 516条有效序列和1 070个操作分类单元,隶属于1门、2纲、3目、4科、10属.球囊霉属(Glomus)和根内球囊霉属(Rhizophagus)为杉木AMF群落的优势类群,其相对丰度在不同林龄间无显著差异(P>0.05).AMF多样性指数包括Chao1、Shannon、Simpson和PD-whole-tree指数,均随林龄增加而逐渐降低,35 a杉木Chao1和PD-whole-tree指数极显著低于其他林龄(P<0.01).基于相似性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表明,35 a杉木根内AMF群落结构与其他林龄存在显著差异;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可溶性有机...  相似文献   

8.
丛枝菌根真菌对香椿实生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于日光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丛枝菌根真菌 :Glomusmosseae,Glomusversiforme和Gigasporarosea和施肥对香椿 [Toonasinensis (A .Juss)Roem]实生苗生长和菌根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能显著促进香椿苗的生长 ,施磷肥也能促进其生长 ,以菌根真菌加磷肥的香椿苗生长量最大 ,而施磷肥降低了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率。  相似文献   

9.
丛枝菌根是土壤中的菌根真菌与植物形成的一种真菌-植物联合共生体,目前研究较为成熟的是在种群和群落水平上,主要应用在园艺、土地复垦、森林及环境修复等方面.近年来,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对菌根真菌-植物共生体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综述了国内外在菌根真菌侵染根系过程和相关机理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今后仍需在分子水平上继续对丛枝菌根真菌侵染根系的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以高粱为宿主,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生化因子对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intraradices产孢和侵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有机氮源和活性物质能显著提高G. intraradices产孢和侵染,酒石酸铵(0.5%)、甘氨酸(1%)和根浸出液(2 mL),可分别使每160 g沙样孢子产量提高至382,302和328个,对照仅为155个;甘氨酸(0.5%,1.0%)、酒石酸铵(0.5%)、腐殖酸铵(0.5%,1.0%,2.0%)和根浸出液(2,3,5 mL)处理,可使根侵染率分别提高至53.7%,52.8%,43.9%,59.4%,48.9%,57.7%,64.9%,55.9%,52.9%(对照仅为27.3%);单一碳源(葡萄糖、蔗糖)则对G. intraradices产孢和侵染率都没有显著影响;不同的氮源+碳源(NH4Cl+葡萄糖)组合对G. intraradices产孢和侵染率有不同影响,当C、N比值为4∶1,1∶2时,显著提高G. intraradices产孢,可分别使每20 g沙样产孢量可分别达到2227,2458个(对照仅为157个)。当C、N比值为1∶2时,侵染率为2.4%,显著低于对照19.3%;比值为4∶1时,对侵染率没有显著影响。生化因子对G.intraradices产孢和侵染的作用特点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适宜丛枝菌根真菌与黄花蒿共生的土壤磷素水平,为黄花蒿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检测已接种摩西球囊霉(Glomusmosseae)的黄花蒿在4种磷肥水平(0、40、80和120mg/kg)下不同生育时期(早、中前期、中、中后和后期)的菌根侵染率、株高、茎基径等生长指标,以及叶绿素含量,收获后检测地上部干物重,枝和叶的氮、磷、钾含量,植株青蒿素含量。【结果】在各检测时期,施磷量80mg/kg的处理菌根侵染率均最高,分别为59.7%、66.3%、76.7%、86.3%和89.0%;菌根化黄花蒿植株地上部干物重、株高、茎基粗和叶绿素含量在不同施磷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施磷可以促进菌根化黄花蒿植株对氮素的吸收,但施磷量超过120mg/kg时促进氮素吸收的作用会下降。40mg/kg以下的低磷处理有利于菌根化黄花蒿植株对磷的吸收。高磷和低磷条件下,菌根化黄花蒿对钾的吸收差异不显著(P〉0.05),叶片钾含量为3.45%~3.95%。施磷量达到120mg/kg时会显著降低菌根化黄花蒿的青蒿素含量(P〈0.05)。【结论】40~80mg/kg的施磷量最适宜丛枝菌根真菌与黄花蒿共生,植株有较高的青蒿素含量和生物产量。  相似文献   

12.
青蒿不同播种量培育壮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青蒿的最佳播种量,进行青蒿不同播种量培育壮苗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播种150、300g种子的青蒿苗最粗壮,一、二级苗率最高,移栽后植株早生快发,分枝多,产量高,与对照每公顷播种1500g种子处理比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因此,青蒿的最佳播种量应为150~300g/hm2。  相似文献   

13.
不同类型土壤对青蒿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室里对青蒿进行盆栽,研究4种不同类型土壤对青蒿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种植于黄色沙壤土和黑色壤土的青蒿出苗时间、株高、茎粗、分枝数、冠幅、生物产量优于红色壤土和白色粘土,但前两者之间以及后两者之间差异并不显著。从生理状况来看,种植于黑色沙壤土的青蒿叶片叶绿素、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虽然相对较低,但可延长植株的衰老时间,保持较长的生长期。从青蒿素来看,以种植于白色粘土的青蒿叶片、花蕾与种子的青蒿素含量最高,黄色沙壤土次之,黑色壤土最低;各时期叶片以7月底和9月中旬的青蒿素含量最高。因此,以收获青蒿素为目的时,考虑到总生物量和植株单位质量青蒿素含量,认为将青蒿种植于黄色沙壤土最好。  相似文献   

14.
几种复合基质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几种复合基质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菇渣、玉米秸、草炭按体积比2∶2∶1配比的基质(T1)上,黄瓜幼苗总的生长势较好;在菇渣、玉米秸、河沙按体积比2∶2∶1配比的基质(T2)上,黄瓜幼苗的生长发育、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等与T1相比差异不显著,但T2不用草炭,育苗基质更加方便易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真菌对不同类型盐碱胁迫下向日葵生长和盐分离子积累的影响,为不同类型盐碱地的利用与生物修复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方法 采用温室盆栽的方式,研究接种AM真菌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处理对不同类型盐碱胁迫(CK、NaCl、NaCl+Na2SO4、NaCl+NaHCO3)下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菌根侵染率、生物量、营养元素吸收、C∶N∶P化学计量比、Na+吸收积累、光合作用以及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 3种类型盐碱胁迫使得接种AM真菌F. mosseae向日葵菌根侵染率降低29.53%~47.31%。3种类型盐碱胁迫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向日葵的生长,抑制效果的顺序为NaCl+Na2SO4>NaCl+NaHCO3>NaCl。接种AM真菌使得NaCl、NaCl+Na2SO4、NaCl+NaHCO3盐碱胁迫下向日葵的总干质量分别增加了19.58%、42.15%和60.35%。接种AM真菌使CK、NaCl和NaCl+NaHCO3处理茎叶P质量分数分别增加了82.50%、71.11%和74.47%,使CK和NaCl+NaHCO3处理根系P质量分数分别增加了61.54%和88.37%;使CK和NaCl+NaHCO3处理茎叶和根系C∶P和N∶P显著降低,使NaCl处理茎叶C∶P和N∶P显著降低。接种AM真菌使NaCl+NaHCO3处理茎叶和根系Na+积累量增加了33.76%和82.25%,使NaCl+Na2SO4处理根系Na+积累量增加了74.20%。接种AM真菌使NaCl和NaCl+NaHCO3处理叶片蒸腾速率(Tr)增加了11.67%和10.12%,使NaCl+NaHCO3处理叶片气孔导度(Gs)增加了20.00%,使3种类型盐碱胁迫处理下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均呈增加的趋势;使NaCl+NaHCO3处理叶片细胞膜透性降低了51.49%。结论 AM真菌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盐碱胁迫处理对向日葵生长的毒害作用,但接种效应在不同类型盐碱胁迫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油蒿(Artemisia ordosica)是鄂尔多斯高原南部毛乌素沙地的重要固沙植物和荒漠草原优势植物,系统研究油蒿根际AM真菌生态分布,对于充分利用AM真菌资源,促进油蒿生长、生态环境重建和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在毛乌素沙地自北向南选取2个代表性样地,从油蒿根际0-10、10-20、20-30、30-40和40-50 cm5个土层分别采集土壤样品,研究了油蒿根际丛枝菌根真菌的种类和分布。结果表明:丛枝菌根真菌的种类和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并与样地土壤因子密切相关。在分离的3属8种丛枝菌根真菌中,黑球囊霉(Glomusmelanosporum)仅出现在研究站的油蒿根际,而聚丛球囊霉(Glomus aggregatum)和瑞氏无梗囊霉(Acaulosporarehmii)仅出现在榆林的油蒿根际。丛枝菌根类型为I-型(Intermediate type),泡囊形态多样,最高定殖率和最大孢子密度均出现在0-10 cm土层,并随土层加深呈下降趋势。孢子密度与碱解氮和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在极端干旱条件下,油蒿能与丛枝菌根真菌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而孢子密度和丛枝菌根不同结构有助于土壤环境的微观监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青蒿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青蒿Artemisia annua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的化感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乙醇提取物对萝卜Raphanus sativa、菜心Brassica parachinensis L. cv. Apr.-Sep. Oil Green、大白菜Brassica perkinensis (Lour.) Rupr. cv. Maye和水稻Oryza sativa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随着溶液浓度增大抑制作用增强,且对种子萌发和根长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对苗长生长的抑制作用.其中干物质质量浓度为0.100 g·mL-1的青蒿乙醇提取物溶液对菜心、大白菜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根长生长抑制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苗期接种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烟草青枯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漂浮育苗条件下,探讨接种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及其结合生防制剂对烟株不同生育时期农艺性状、青枯病抗病效果及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漂浮育苗技术培育烟苗,于播种期分别接种摩西球囊霉、聚丛球囊霉和生防制剂进行烟苗农艺性状、烟叶化学成分及抗病性等比较试验。【结果】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均可不同程度改良烟株农艺性状,优化总糖与烟碱、总氮与烟碱的比例,改善烟叶品质;接种摩西球囊霉的菌根苗+生防制剂20mL对于改良烟株农艺性状和改善烟叶品质具有更好的效果,而接种聚丛球囊霉的菌根苗+生防制剂20mL对青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接种摩西球囊霉的菌根苗+生防制剂20mL次之。【结论】漂浮育苗时接种摩西球囊霉+生防制剂(20mL)处理可更好的改善烟株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丛枝菌根真菌(a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 AMF)和大豆根瘤菌单双接种效果及其与不同品系大豆的匹配性,采用蛭石混土作为基质在光照培养室(26 ℃,16 h光照/8 h暗期,相对湿度75%)进行盆栽试验,探究根瘤菌与AMF单接种和双接种对我国大部分区域种植的10种不同品系大豆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USDA110和菌根真菌Rhizophagus irregularis均能侵染10种品系大豆植株,形成共生结构。单接种根瘤菌和菌根真菌均能显著提高大豆地上部鲜质量,其中单接种根瘤菌能使品系大豆119、851、921植株地上部鲜质量增加102%~429%,单接种菌根真菌也能使大部分品系大豆地上部鲜质量增加39%~255%。根瘤菌和菌根真菌双接种条件下,菌根真菌的侵染共生表现出共生定殖延迟的现象;菌根真菌存在时,品系大豆985、851、115根系的单个根瘤体积增大,固氮酶活性增强。因此,相同接种方式对不同品系大豆影响不同,相同品系大豆经过不同接种方式处理,长势存在差异;985、115品系大豆采用双接种方式最佳,167、509、921、187品系大豆采用单接种根瘤菌方式效果最佳,119、909、045则可采用单接种根瘤菌或菌根真菌来提升产量。  相似文献   

20.
以青蒿茎段为外植体材料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0.2%的HgCl2浸泡10 min对青蒿茎段材料灭菌有较好的效果;具腋芽的外植体在MS+6-BA(0.5~1.5)mg/L、MS+(0.01~0.05)mg/L TDZ、MS+1.0 mg/L 6-BA+0.2 mg/L IBA培养基上培养,腋芽都能萌发生长,在MS+(0.01~0.05)mg/L TDZ、MS+1.0 mg/L 6-BA+0.2 mg/L IBA培养基上培养,能诱导茎段产生大量不定芽;具有腋芽基部周围细胞的茎外植体在MS+0.5 mg/L 6-BA、MS+(0.01~0.05)mg/L TDZ培养基上培养,在其原腋芽处产生了大量丛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