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芸薹属是十字花科中最有经济价值的属[1],包含40余个种,中国境内有15个种和1个变种、1个变型.常见的作物如芜菁、甘蓝、白菜、芥菜分别属于芸薹属下的芸薹种、甘蓝种、白菜种和芥菜种.芸薹属不同种作物有各自的优势,例如大白菜和芜菁抗根肿病[2~4],白菜型油菜具有营养生长旺盛、早熟、抗寒、黄籽等优点[5].可以通过种间远...  相似文献   

2.
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var.communis Tsen et lee)属十字花科芸薹属白菜亚种不结球白菜变种,是我国各地普遍栽培的蔬菜作物,异花传粉,杂种优势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3.
应用ITS2序列片段对木瓜及其近缘属植物的分子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ITS2序列对木瓜及其近缘属植物进行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探讨利用ITS2条形码序列对木瓜及近缘物属植物鉴定的可行性。对试验样品进行DNA提取纯化、PCR扩增并双向测序得到22条ITS2序列,将所得22条序列和GenBank数据库下载的8条木瓜及其近缘植物的ITS2序列用Clustal X软件进行比对,BioEdit软件人工校正;利用MEGA5.05软件计算种内、种间遗传距离,并采用K2P距离法构建NJ和ML树,评价序列的鉴定效果。木瓜及其近缘属植物种内遗传距离变异区间为0 ~ 0.0274,平均0.0029,木瓜及近缘属植物种间遗传距离变异区间为0.011 ~ 0.112,平均0.075,种间距离明显大于种内距离;构建木瓜及其近缘属各物种NJ和ML系统进化树,二者结果一致,各物种均聚为一支,形成单系类群,支持率均在50%以上。ITS2条形码序列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定木瓜属及其近缘属植物。  相似文献   

4.
菜薹和薹菜均为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的变种。起源于中国,由白菜易抽薹材料经长期选择和栽培驯化而来。  相似文献   

5.
<正>油菜品种繁多,油菜又叫油白菜、苦菜,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其茎叶颜色为深绿,属十字花科白菜变种,花为黄色,角果较长。目前油菜主要栽培(品种)类型为:白菜型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 L.),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油菜苗期可作菜用或作饲料,20世纪70年代,在2玉米行间种油菜作为有机肥,花期可以作为风景欣赏,花后成熟的种子可用来榨油。寿光种植的菜用油菜多是北方小油菜(白菜型油菜),抗寒、  相似文献   

6.
朱元娣  曹敏格  许正  王昆  张文 《园艺学报》2014,41(2):227-239
 以新疆地区不同居群的52份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Ledeb.)Roem.]、9份中国苹果品种(Malus × domestica subsp. chinensis Li.)、1份森林苹果(M. sylvestris Miller)种质为试材,进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ibosomal 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ITS)和叶绿体成熟酶K(matK)基因的测序分析。从GenBank中获取了11个苹果栽培品种、14个塞威士苹果、26个苹果属其它种及1个外类群欧洲梨(Pyrus communis)的ITS及matK序列。利用MEGA(ver. 4.0)计算不同序列间的碱基组成频率、简约信息位点数、转换/颠换比率、序列间成对距离,以最大简约法与邻接法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采集的“新疆野苹果”与“中国苹果”的ITS序列长度在589 ~ 594 bp,含有148个简约信息位点,转换/颠换比率(R)为1.029;MatK序列长度为1 451 ~ 1 461 bp,没有复制子Ⅱ序列,含有16个简约信息位点,转换/颠换为1.442。ITS分析将中国苹果、新疆野苹果(来自中国新疆)和塞威士苹果(来自GenBank)聚类于一个大的发育枝内,新疆野苹果5个居群的系统演化按新源、巩留、霍城和塔城的先后次序发生。MatK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将中国苹果和新疆野苹果聚类在一个大的发育枝内,但自展支持率低。由此说明,中国苹果由新疆野苹果驯化而来。matK不适于栽培苹果种内的系统发育分析。  相似文献   

7.
菜薹和乌塌菜核不育位点基因频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薹(Brassi cacampestris ssp.chinensis var.utilis Tsen et Lee)和乌塌菜(B.campestris ssp.chinensis var.rosularis Tsen et Lee)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的两个变种,异花授粉,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由于迄今未能找到适宜的杂交制种手段,其杂种优势没有得到很好利用。因为菜薹和乌塌菜中缺乏好的雄性不育源,转育近缘的大白菜核不育基因,是选育其雄性不育系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石蒜属种间关系的trnH-psbA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叶绿体基因trnH-psbA序列对石蒜属16种(含1变种)的种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测物种的序列全长在546 ~ 641 bp,GC含量为35.86% ~ 36.41%,其核苷酸变异位点14个,信息位点5个,这些位点可以区分石蒜属物种;供试材料聚为3类,除中国石蒜、忽地笑和玫瑰石蒜的系统位置有所不同外,与经典分类基本一致。叶绿体基因trnH-psbA序列可以有效地鉴别石蒜属物种及分类,是一种有效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9.
《蔬菜》2016,(10)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王晓武科研团队,对白菜和甘蓝两类芸薹属作物的驯化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驯化与古多倍化形成的亚基因组间的关系。白菜和甘蓝类蔬菜是我国百姓餐桌上最常见的蔬菜。这两类蔬菜最大的特点就是类型极其丰富多样。白菜类常见的有大白菜、小白菜、芜菁、菜心,而甘蓝类常见的则包括结球甘蓝、苤蓝、羽衣甘蓝、芥蓝、花椰菜、青花菜、孢子甘蓝等。但是这两个  相似文献   

10.
无公害紫菜薹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紫菜薹,别名红菜薹、红油菜薹、红油菜柳等,属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的变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紫菜薹以其花薹供食,柔软脆嫩、营养丰富。食用方法很多,有素炒、荤爆,或用开水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土培试验,对重金属镉(Cd)处理下不同品种的青菜和白菜地上部的生物量和地上部对镉的吸收积累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100 mg/kg土Cd处理下,青菜和白菜的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地上部的生物量均显著低于对照,12个参试品种减少率均超过50%,青菜地上部生物量的减少率高达78.45%,表现为较高的敏感性,白菜表现为较强的耐性;镉处理下,不同品种的青菜和白菜对镉的吸收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紫菜薹、紫色芜菁和紫色白菜花青苷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紫菜薹(Brassica rapa L. ssp. chinensis var. purpurea Baile.)以及芜菁(Brassica rapa ssp. rapifera Metzg.)和白菜[Brassica rapa L. ssp. chinensis(L.)Makino]中的紫色品种类型叶片中花青苷分布特点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利用UFLC-UV-Q-Trip-MS和UPLC-Q-TOF-MS两种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对叶片中花青苷代谢物谱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花青苷在紫菜薹、紫色芜菁和紫色白菜叶片中积累的部位并不相同,主要分布于紫菜薹和紫色芜菁叶柄的表皮细胞,以及紫色白菜叶片的上表皮细胞中。3种蔬菜中共鉴定出23种花青苷,其中紫菜薹和紫色白菜含有的花青苷种类相同,为17种不同酰基化取代的矢车菊素–3–双/三葡萄糖苷–5–葡萄糖苷;紫色芜菁中检测出与紫菜薹和紫色白菜不同的6种花青苷,为不同酰基化的天竺葵素–3–双葡萄糖苷–5–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我国茎瘤芥的起源、进化,克隆、测序了30份茎瘤芥及其近缘种的Chs基因序列,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系统发育网络及网状支系结构。结果表明:系统发育树将茎瘤芥及其近缘种Chs基因序列分成3个亚支,9个支系。系统发育网络分析结果表明,茎瘤芥与其他芥菜变种之间不仅存在树状的进化关系,还大量存在非树状的进化史。网状支系分析结果表明,伊犁野生油菜可能是茎瘤芥A基因组的供体,黑芥可能是茎瘤芥B基因组的供体。茎瘤芥为芸薹属芥菜种的一个变种,与薹芥的亲缘关系较近,可能是由薹芥进化而来。单拷贝的Chs基因可作为一个理想的候选基因用于茎瘤芥及其近缘植物多倍体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将SRAP技术用于基因差异表达研究, 用30对SRAP引物组合对白菜Pol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cDNA进行扩增, 得到两条特异片段BcCMS1、BcCMS2。对特异片段克隆测序分析后发现, BcCMS1与大白菜细胞生成相关染色体的19个氨基酸有63%的相似性, BcCMS2与芥蓝抑制开花的基因FLC3部分碱基有88%的相似性。这两个序列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分别为DQ914921、DQ914922。此结果显示在胞质雄性不育中细胞质基因改变了部分核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白菜型油菜高效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裴冬丽 《北方园艺》2011,(1):127-129
以白菜型油菜(Brassicarapa)的亚种菜心(Brassica parachinensis)的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浓度的NAA和6-BA配比对菜心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菜心子叶和下胚轴组织培养的再生最佳培养基分别是MS+6-BA1.5 mg/L+NAA0.2 mg/L+AgNO35 mg/L和MS+6-BA2.0 mg/L+NAA0.2 mg/L+AgNO35 mg/L;不定芽生根最佳培养基是MS+NAA0.2 mg/L。同时还研究了AgNO3浓度对菜心组织培养的影响,在培养基中附加AgNO3能提高菜心芽的诱导频率。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地区松茸ITS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吉林省延吉市和云南省昆明市松茸子实体的ITS序列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提取两个地区松茸子实体的基因组DNA,应用特异引物对其ITS序列进行PCR扩增及测序,并对云南省昆明市松茸样品进行克隆及测序。之后从GenBank上获取5个地区7条松茸ITS序列,并利用MEGA、BLAST、DNAMAN和ClustalX软件进行对比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对云南松茸样品克隆发现,ITS序列中有A与G、T与c的颠换,并插入1个碱基T。序列对比发现,松茸ITS序列长度在600bp~604bp范围内,G+C含量在43.0%~44.2%之间,共有41个变异位点,ITS2变异位点数要多于ITSl的变异位点数。同时,多个位点存在着转换、颠换、插入和缺失,表明不同产地松茸ITS序列在进化过程中存在差异,为真菌分类、鉴定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根肿病是由根肿菌属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侵染引起的专性寄生土传病害,主要危害十字花科作物,是十字花科作物重要病害之一。就中国白菜类蔬菜的根肿病菌生物学特性、分类,防治措施,抗根肿病基因的挖掘及抗病品种育种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全面了解根肿菌的侵染原理、存活条件、鉴定方法和大白菜抗根肿病基因的定位、克隆与辅助育种工作,剖析了抗病育种工作存在问题,并探讨展望相应对策,旨在为大白菜抗病育种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大白菜叶色相关性状的QTL定位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已构建了AFLP遗传图谱的大白菜DH群体, 采用多模型QTL作图的方法, 通过色差计法、叶色素测定法和人为目测法3种方法7个指标对叶色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和分析。结果表明, 在7个连锁群上共检测到18个QTL, 其中色差计法检测到9个QTL, 叶色素测定法检测到8个QTL, 人为目测法仅检测到1个QTL。另外, 估算了单个QTL的贡献率和加性效应, 发现各QTL的加性效应各不相等, 各位点的贡献率在5.5%~15.6%之间。  相似文献   

19.
基于ITS 序列石斛材料的鉴定及系统进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栗丹  李振坚  毛萍  严秀锋  淳泽  马欣荣 《园艺学报》2012,39(8):1539-1550
 以核糖体DNA 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rDNA ITS 区)作为DNA 条形码对石斛种进行鉴定,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收集获得43 个石斛样品,其中35 个为已知鲜样品,8 个为待确定种的干样品。从35 个鲜品中获得在GenBank 中未公布的海南石斛、华石斛以及秋石斛中的两个品种‘白花红心秋石斛’和‘紫红条纹秋石斛’ITS 序列。ITS 序列差异与形态特征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ITS 同源性的高低,与形态的相似性成正相关。以舌唇兰属为外类群,并从GenBank 中获得其他20 个石斛种的ITS 序列,对35 个已知样品和8 个待检测样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5 个已知样品分为5 支,其中大部分石斛种(24 个)聚在一支。竹叶石斛和苏瓣石斛聚在一支;华石斛、聚石斛和小黄花石斛聚在一支;短棒石斛单独为一支;竹枝石斛与‘白花红心秋石斛’和‘紫红条纹秋石斛’聚在一支;海南石斛和木石斛聚在一支。根据ITS 序列,大多数样品分组与传统分组相同,但按传统分组不在石斛组的重唇石斛、钩状石斛、鼓槌石斛和叉唇石斛分在了石斛组,并确定了檀香石斛分在石斛组。确定了8 个石斛干样品所属的种。  相似文献   

20.
白菜病程相关蛋白1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杨酸处理后的‘苏州青’白菜为材料, 通过RT2PCR和RACE技术, 获得了白菜病程相关蛋白PR-1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该基因与甘蓝型油菜PR-1基因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1% , 与拟南芥的同源性为78% , 与其它植物的同源性为57%~60%。Southern杂交表明该基因在白菜基因组中的拷贝数至少为2个。半定量RT2PCR分析表明, 2 mmol/L的水杨酸处理后12 h, 该基因的表达量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