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属于人畜共患病,严重危害到畜牧业健康发展和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对牛羊布鲁氏菌病发生现状进行全面了解,下文针对牛羊布鲁氏菌病,进行流行病学检查调查工作,并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控措施,希望可以促进畜牧业长期稳定发展,提升养殖户效益,保证畜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2.
3.
4.
5.
2015年湖南省绥宁县发现首例人感染布鲁氏菌病病例。为调查该病例传染来源和对人畜的影响,绥宁县兽医局组织专业人员对当地村庄进行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全县专业场户的牛羊采血筛查。通过走访摸排与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的人员,重点调查牛羊养殖、流动及交易等情况,对病人所在地的养殖场进行血清学检测筛查,并根据调查和筛查结果,进一步确认感染源后,对染疫动物采取紧急处置措施。从2016年起,每年对全县牛羊养殖场(户)进行流行病学监测和布鲁氏菌病净化工作,至今未再出现家畜布病阳性血样和人畜感染布病案例。 相似文献
6.
2021年4月25日,甘州区农业农村局接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甘州区C镇X村一社布鲁氏菌病爆发疫情的通报》,C镇X村一社居民马XXX一家4个小孩先后被确诊为布鲁氏菌病阳性,怀疑是通过养殖羊只而感染。区农业农村局立即成立调查小组,赴C镇X村一社进行畜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病调查。调查小组通过询问马XXX有关情况,实地查看养殖场区,对马XXX及关联的本社其他10户养羊场户进行了畜间流行病学调查,对饲养671只羊只全部进行布鲁氏菌病血清学监测。通过调查发现,畜主马XXX和本社其他3户阳性检出户养殖方式都属于自繁自养加交易市场收购育肥方式,可能从交易市场收购了阳性羊只进行混群饲养。从本次羊布鲁氏菌病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理表明,动物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大调入动物的监管力度,并加强对活畜的管理;动物疫控部门加强动物疫病监测,尤其是人畜共患病的监测;饲养户做好养殖环节和交易环节的管理工作,加强个人防护工作,防止感染人畜共患病,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7.
2021年5月,湖南省长沙市发生一起人布鲁氏菌病疫情,确诊病例有共同暴露史,均接触或食用同一养殖场的羊胎衣。为确定疫情源头,防止疫情蔓延,消除疫情传播风险,通过现场走访询问、实验室检测等方式,对人确诊病例的共同暴露养殖场开展了畜间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该养殖场饲养的山羊为外地调入且未经检疫,调入后出现疑似布鲁氏菌病症状并死亡;经实验室检测,存栏山羊的布鲁氏菌抗体阳性率为89.66%;相关人员普遍缺乏布病认知,防范意识不足,存在徒手接触羊流产物等情况,以及有食用羊胎衣的习俗。调查认为,养殖户外购未经检疫的羊是本次疫情的源头,相关人员布病防护意识低,对布病缺乏认知,导致感染。疫情确诊后,当地兽医主管部门按规定对存栏羊群进行全部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对栏舍进行全面彻底清洗消毒,依法查处违规调运等行为,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本次疫情警示,需要严格落实动物检疫和调运监管制度,做好监测预警,深化健康教育,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逐步净化消灭布病。 相似文献
8.
2021年5月1日,绵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南充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南充市某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患者将其饲养的山羊贩卖给绵阳市盐亭县富驿镇某村民。为及时评估布病传入及传播风险,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绵阳市和盐亭县两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采取实地查看、走访座谈、实验室检测等方式开展了畜间布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经检测,该羊场布病阳性率为43.75%;经调查,从外地购入风险羊只是导致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母羊到外配种导致一定传播扩散风险。本次疫情提示:应加大布病监测力度,强化检疫和调运监管,加强兽医基层体系建设,促进布病防控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9.
采集菏泽地区6个奶牛场的奶牛血清665份,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和ELISA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布病在这些奶牛场普遍存在,感染率高低不同,且三种方法检测奶牛血清的阳性率不同,建议将三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用于奶牛布鲁菌病的检疫和监测。 相似文献
10.
针对海南省东方市下属的感城镇某山羊养殖户户主发生布鲁氏菌病的情况,对感城镇和板桥镇的山羊养殖户的羊群进行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在养殖场进行抽样检测的方式来确定羊群中布鲁氏菌病的携带率。应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两种方法进行检测。通过对30户养殖户中所有1,623只山羊进行抽检,共检测620只山羊,检测出阳性羊只101只,总计阳性率达到16.29%,表明在本地农村小规模养殖羊群中的布鲁氏菌病的携带率非常高,通过消毒并对病羊进行了无害化处理,以期为广大山羊养殖场提供一些警示,在养殖过程中要预防山羊布鲁氏菌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2021年6月,广西某县一羊场检出布鲁氏菌阳性,怀疑当地暴发了羊布鲁氏菌病疫情。为确定病因,控制疫情,减少损失,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采用现场访谈、实地调查、问卷调查、采样检测等方式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发现:此次疫情涉及该县2个乡镇3个行政村10个养殖场户;这10个阳性场户间有流行病学关联,存在混牧、公羊共用和销售调运羊只等情况。调查认为,违规引种而引进感染动物,不按规定对调入动物实施隔离饲养,养殖户生物安全意识差,是本次布鲁氏菌病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本次疫情警示,相关防疫部门应加强防疫知识及相关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养殖场户的生物安全意识和依法落实防疫主体责任意识,加强隔离饲养,避免混牧和公羊共用,依法规范引种、调运动物等行为。 相似文献
12.
13.
14.
对重庆市某县首次输入性羊布鲁氏菌病进行疫情调查和血清学诊断监测,对此次疫情进行风险评估,并针对该县提出布鲁氏菌病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解羊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状况,为该地区提供控制畜间布鲁氏菌病的参考。[方法]采用问卷和血清学监测的方式,在全市范围进行了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羊群布鲁氏菌病平均阳性率为3.71%,最高阳性率达7.94%;养殖规模越大阳性率越低;母羊阳性率高于公羊。[结论]大同市羊布鲁氏菌病流行面较广,感染比较严重,尤其是散养羊群和母羊,建议采取“免、检、杀、消”等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云南省昆明市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预判流行趋势,评估疫情发生风险,2017—2019年,根据昆明市家畜布鲁氏菌病监测计划,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14个县区54 470个场次的420 635份未免疫羊血清样品进行抗体检测,并对不同年份、不同养殖方式、不同县区、不同季节的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3 年来共检出阳性血清样品5 489份、阳性场次1 367个,总个体阳性率为1.31%,总群体阳性率为2.51%;2017—2019年,个体阳性率从1.91%下降至0.73%,群体阳性率从3.32%下降至0.84%;规模养殖场个体阳性率和群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散养户(P<0.05);羊布鲁氏菌病流行呈散发态势,区域不均衡性明显,在奶山羊较集中的县区以及养殖分散区流行较为严重(P<0.05);第一季度的个体阳性率和群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P<0.05)。结果表明,昆明市羊布鲁氏菌病流行逐步得到有效控制,但仍须加强高风险季节、高风险地区以及规模场的监测和净化工作。本调查为昆明市羊布鲁氏菌病的预警预防提供了参考数据,也为昆明市羊布鲁氏菌病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2021年6月,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一村民被诊断为布鲁氏菌病。为查明畜间疫情情况,及时控制疫情,通过现场走访、实地采样、实验室检测等方式开展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发现,该村共有羊养殖户4户,调查时共计存栏120只。对该村的4户养殖户以及1户流行病学关联养殖场户采集血清进行检测,结果均发现布鲁氏菌病阳性。对村养羊户主及密切接触者采集血清20人份进行布鲁氏菌抗体检测,结果9人确诊为阳性。病原分离鉴定发现,分离菌株为羊种布鲁氏菌3型。经与布鲁氏菌MLVA国际数据库的菌株信息比对发现,该菌株的MLVA8、MLVA11基因型为我国北方地区和中亚地区羊种布鲁氏菌常见基因型,而该菌的MLVA16基因型在数据库中没有匹配的菌株信息,说明该基因型为新发现的基因型。调查表明,此起疫情病原由外地传入的可能性较大,并有在本地定殖趋势,人畜再次感染风险较大。因此,海南省需加强动物检疫监管,采取多项防控措施,开展综合防控,消除人畜间布鲁氏菌病疫情,保障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公共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8.
2020-2022年分别从松溪县祖墩乡11个村6个商品羊养殖场、15个农村散养户共采集血清300份,进行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结果统计分析,为进一步制定家畜布鲁氏菌病防治策略提供基础数据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