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小蚕共育具有省叶省工省成本高产量的优点,在我省推广以耒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对普及科学养蚕技术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蚕桑生产实行双包责任制的情况下,小蚕共育更是千家万户蚕农夺得蚕茧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目前我省小蚕共育的组形织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集体共育,一种是联户共育。集体共育是以乡或村为单位,利用集体公房或专门建造的小蚕共育室,由乡或村集体组织,将本乡(村)的全部找大部分蚕户的蚕种集中在一起,共同饲育至三令起蚕或四令起蚕,再发到各户饲养。这种共育是我省各地目前推广的主要形式。联户共育则是一种由群众自愿联合实行小蚕集中饲育,大蚕分户喂养的组织形式,共育设备(包括蚕室、蚕具、桑园)自己解决,推选具  相似文献   

2.
任丽华 《四川蚕业》2003,31(3):25-26
俗话说 :“养好小蚕七成收”。这充分说明了小茧共育的重要性。目前丝绸行业形势不太好、蚕茧价格低、收益低 ,很多蚕农不愿参加小蚕共育 ,先进技术的贯彻困难 ,加之当前农村的青壮年外出务工 ,养蚕又面临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所以省劳力、省成本、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小蚕共育、省力化蚕台育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小蚕共育与小蚕分户饲养的对比调查结果(见表 1 )进行分析。表 1 小蚕共育与小蚕分户饲养成本对比镇别村别组别姓名饲养品种饲养张数共育或分户饲养饲养成本 (单位元 )消毒及添食药物 桑叶 人工 升温材料 其它 成本…  相似文献   

3.
根据江安镇周庄村小蚕联户共育实践经验,总结了小蚕联户共育技术措施,以期为蚕农提供技术参考。按照"共育养小蚕,十天眠三眠"的目标要求,在共育之前把好消毒关,共育过程中控制好温湿度,做到良桑饱蚕,超前做好扩座和匀座工作,达到省工、省料、省桑叶,蚕好、茧优、产量高。  相似文献   

4.
<正> 自1980年我区试点推广小蚕专业化共育以来,经过几年的实践,已为群众公认,是一项省时、省工、省投资,提高单产和蚕茧质量的一项先进养蚕技术。同时还解决了千家万户养小蚕的种种实际困难,是适应农村生产责任制改革后的一种好的养蚕型式。小蚕专业化共育,为小蚕饲养商品化提供了依据,是养蚕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普及、推广小蚕专业化共育和积极发展专业户共育,同时将小蚕专业化共育  相似文献   

5.
正"养好小蚕七成收",小蚕集中标准化共育省叶、省工、省投资,技术、设备、劳力高效利用,蚕茧优质、高产,是养蚕技术推广的核心环节。绵阳天虹丝绸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在涪城区推进小蚕共育标准化建设,为推行标准化共育技术,提高蚕茧质量,打造精品蚕茧生产基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主要经验是:1创新经营机制建立了"公司+共育户+农户"经营机制。共育户不但要为农民共育小蚕,还要指导辖区的  相似文献   

6.
<正> 根据小蚕生理特点,在不同共育形式和规模之中,将一定数量的小蚕进行专业化饲养和管理,严格按技术操作规程饲养到2龄或3龄,分售给农户饲养。实施稚蚕专业化共育有利于推行养蚕新技术、新成果,可以防止蚕病发生,做到蚕作安全,保证蚕儿生长健壮,蚕头数足,壮蚕(大蚕)好养。可以做到省工、省桑叶、省投资,降低养蚕成本,获得质优、单产高、茧质优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与经济效益高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小蚕共育是由有技术、善经营,热心于蚕桑生产的单位或农户,建造专用蚕房、设备及桑园,从补催青、收蚁开始对小蚕进行一定规模的规范饲养,直到3龄出售给蚕农.这种小蚕共育不仅符合小蚕生长发育要求,而且经我县多年实践证明,它省劳力,省桑叶,省投资,蚕体壮,产量高,茧质优,效益好,可缓解养蚕用工与大田农忙用工的矛盾,是提高蚕茧产量、质量、效益的关键性措施.  相似文献   

8.
小蚕电器化共育是一项新型的小蚕共育技术,主要采用家蚕饲育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操作方便,安全节能环保,占用面积小,值得大量推广使用。1小蚕电器化共育的优点可以避免煤炭加温造成人蚕中毒的现象,能有效解决烧坑加温无湿、温度掌握不准的难题。省工、省本,温、湿度自动调节,增  相似文献   

9.
《江苏蚕业》2017,(1):37-38
小蚕专业化共育是适应现代蚕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需要的小蚕共育组织形式,是一项省时、省工、省本,提高养蚕张产和蚕茧质量的一项先进养蚕技术。小蚕专业化共育为小蚕饲养商品化提供了科学依据,指明了发展方向,是推进桑蚕专业化生产、提高蚕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蔡卫中 《蚕桑通报》1994,25(3):59-60,51
影响共育质量的主要因素及对策江苏省通州市兴仁区多指站蔡卫中小蚕专业共育是保证养好小蚕的有效措施,多年的实践证明,它具有省工、省叶、省成本的特点,有利于消毒、管理等技术指导,有利于提高单产、提高茧质。小蚕共育的好环最终会影响蚕茧质量,“养好小蚕一半收”...  相似文献   

11.
"养好小蚕一半收",小蚕饲育是养蚕的关键。小蚕叠式蚕框育因其具有省工、省叶等优点,目前在我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掌握小蚕叠式蚕框育的十日三眠日眠控制技术,可提高小蚕共育的质量,增加种桑养蚕效益,推动我区小蚕共育向商品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仕亚  赵义 《四川蚕业》2003,31(3):39-40
“养好小蚕一半收” ,而小蚕共育是养好小蚕的先决条件。搞好小蚕共育不仅有利于蚕儿生长发育 ,同时能够省工、省本、省叶。但是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变更 ,小蚕饲养模式由过去的集中共育过渡到今天的小蚕分户饲养。由于分散经营 ,户与户之间差距大 ,技术指导困难 ,养蚕设施跟不上 ,消毒防病不彻底 ,不加温补湿 ,不精选良桑 ,饲养粗放 ,从而导致小蚕发育不齐 ,发病率高 ,严重影响我县蚕桑生产。为了适应新形势 ,认真贯彻县丝绸公司提出的创建蚕桑专业村的号召 ,在 2 0 0 2年春 ,在经过前几年试点摸索的基础上 ,在姚集镇青年村全面推广小蚕联…  相似文献   

13.
《四川蚕业》2017,(3):57-58
2015年我公司与四川省农科院蚕研所合作,从该所引进了CYS12-40A型小蚕共育环境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具有共育整齐度高、劳动强度低、控制准确、费用低的特点,连续使用3年,共育小蚕18批次,合计2000张,达到了投资省、操作方便、节省人工、共育蚕质量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稚蚕人工饲料育具有省力省工、操作简便的特点,尤其是可以提高共育安全系数,杜绝因桑叶污染造成的共育事故,减少小蚕在共育室感染蚕病的机会,有利于保证小蚕健康无病。整个共育过程受外界气候环境影响小,从而有利于蚕茧优质高产。目前,在浙江蚕桑产业滑坡、劳动力紧张的情况下,小蚕共育是蚕桑发展的必然趋势。稚蚕人工饲料育不仅是蚕桑省力化技术的重要措施之一,而且是小蚕共育取得成功的关键技术。摄食性反映了蚁蚕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勉县小蚕共育技术推广的成效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利军 《北方蚕业》2012,33(1):57-58
<正>小蚕共育是根据小蚕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将一定数量的小蚕进行集中饲养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以保证小蚕发育整齐,体质强健,为大蚕饲育打好基础的一种科学饲育模式。它具有"三省"、"三高",即省人工、省桑叶、省投资、养蚕单产高、蚕茧质量高、养蚕的经济效益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胡大武 《四川蚕业》2013,41(3):38-39
<正>小蚕共育是根据小蚕生理特点对环境的要求,采用适度规模集中饲养,是适应当前农业生产的一种科学养蚕组织形式,具有"三省"、"三高"特点,即省人工、省桑叶、省投资,养蚕单产高、蚕茧质量高、养蚕经济效益高的特点。要提高小蚕共育质量,必须抓好以下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7.
<正> 近年来江苏省随着蚕桑生产责任制的推行,小蚕共育的组织形式发生了很大改变。即由过去的集体共育转变为各种规模的专业小蚕共育(饲养小蚕到四龄饷食后发售小蚕)及专业户、重点户兼行小蚕共育等形式,为农村分户养蚕解决了小蚕饲养的困难,并对蚕作安全起到明显的保证作用。为了适应小蚕共育新形势的需要,我们就小蚕饲育技术标准化问题,进  相似文献   

18.
针对2017年春季那坡县出现部分小蚕发育延迟、眠起不齐、弱小蚕和病蚕较多等共育欠佳的现象,进行调查分析和模拟试验。结果显示,因春期早晚温度较低,自然温度共育的或均出现小蚕发育延长、眠起不齐等现象;温度在24~28℃的,发育正常,眠起整齐。湿度为85%~95%共育点,发蚕到大蚕养殖户饲养至3~4龄时,部分农户的蚕开始发生僵病,发病率较高,个别严重的甚至无蚕上蔟;而湿度控制在70%~80%共育点,大蚕期僵病发病率明显降低,发病时间也延迟到5龄中后期。针对共育调查和模拟试验结果,分析了小蚕共育欠佳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为百色乃至全区其他蚕区春期小蚕共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根据我省蚕桑生产的特点和科学技术发展基础条件,参照先进地区技术改造的经验,实现养蚕现代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先搞小蚕饲育专业化、大蚕饲育简易化和实现桑园(树)剪伐机械化;第二步,逐步分阶段实现栽桑养蚕全过程的机械化。因此,提出以下八个方面的设想。 一、小蚕共育标准化。小蚕共育系一个多、快、好、省的组织形式。近年来大力推广小蚕地坑共育和炕房共育,一般提高单产10%以上。但是,发展还不平衡,饲育量也小,跟不上蚕桑发展需要,我们还应进一步向高级方向发展,作到小蚕共育室标准化、电气化、温湿度自控化,每日给桑间隔时间尽量延长,给桑次数减少到二至三次,逐步由目前以队为共育单位转向以大队和公社为单位发展,规模适当扩大,一个共育室应能  相似文献   

20.
<正>小蚕共育全防干专用打孔薄膜(发明专利号:ZL201621003167.4)由南京柯林表面处理材料销售有限公司采用全新食品级包装原材料生产,产品尺寸为82cm×110cm,在小蚕共育中可重复多次消毒再使用,具有保湿、保鲜、节约劳动时间、节约生产成本、操作简单等优点,不需要提前揭开透气。多年来,我公司生产的小蚕共育全防干专用打孔薄膜已销往江苏、浙江、四川、云南、广西等省,深受有关蚕业专家的高度赞誉和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