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地景观是天、地、人、神、物相互交融的景观,对古镇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武功古镇农耕大地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在挖掘古镇人文历史底蕴的基础上,着眼于黄土高原上的视角分析,立足于人类最佳居住模式,紧扣"农耕文化"主题,从软质绿化生态和硬质人文景观两方面构筑古镇大地景观,力求从文化景观与生态绿化两方面自然融合,以充分认识大地景观规划对古镇旅游开发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传统农耕文化是我国乡村文化的根与魂,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传统农耕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存在的传承基础有待夯实、传承意识有待提升、传承机制有待健全等实践难点,要应用好传承载体、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农民文化素养,探索有效形式、建立长效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3.
居住地产体验区是地产商精心打造的体现项目品质的中心,其展现了地产商的品牌实力,体现了工程的施工品质。本文从地形要素、水体要素、植物要素、道路铺装和户外构建等5类主体要素方面对居住地产体验区景观构成要素进行分析,结合实景体验区图片,分析和阐述这些要素的重要作用和设计要求,以期为地产体验区景观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9):280-281
农耕文化,既反映了农耕生产的全过程,同时还折射出与农耕生产密切相关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精神文化。云南民族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各民族在长期适应客观自然和社会历史环境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农耕文化,在这传统农耕文化中包含了各民族团结合作、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坚忍不拔的精神,这些传统伦理道德文化是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吕岩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23,32(4):129-133,140
中华传统农耕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运用大历史观审视中华传统农耕文化,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农耕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基,契合中国封建社会"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农耕文化的包容性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海纳百川。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中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并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现阶段,传承农耕文化,对于增强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水族的传统农耕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孕育于百越母体中的水族稻作农业文明,在水族迁居黔桂边境之后,通过适时的文化调适,不但延续了原先“火耕水耨”的文化传统,更创造了“畲山为田”的梯田开发模式,劳动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体现了历史上他们与百越民族(骆越)的渊源关系,对历史的共同追忆,使人们打破了时空界线,形成了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7.
8.
随着中国城市化、现代文明的飞速发展,农耕文化离我们越来越远,农村逐渐成为遥远的记忆,人们开始追求归园田居的生活方式,以农村自然环境为背景而建立的农耕文化园成为人们农村旅游的一大去处.溯源农耕文化,探究农耕文化主要类型的利用和农耕文化园的功能,探索农耕文化园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嘉绒藏族是一支以从事农业为主的藏族亚群体,因嘉绒藏区自古以来是多民族聚居之地,族源的复杂、文化的多元使其农耕文化悠久而神秘.本文通过对嘉绒藏区农业开发始源进行推测,总结历史上嘉绒藏区的农耕文化特点,进而总结提炼传统农耕文化中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对南宁市的公园、广场和展览馆等园林绿地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城市雕塑、景观小品、节庆吉祥物、建筑设计与装饰、硬质铺装、实物展示、植物造景等7种壮族文化景观的营造方式,并应用于广西凭祥市卡凤小学特色化建设规划设计的具体案例之中.方案针对卡凤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明确校园文化定位、壮族文化景观营造和特色校园文化策划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甘肃大地在漫长的农业发展进程中,不仅仅是生产方式和生产力的提高,还有衍生的优秀传统文化逐渐由模糊到清晰,由轻浅到厚重的发展轨迹,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方面的和谐上。探析甘肃传统农耕文化和谐性旨在找到甘肃文化可以持续发展和创新的动力,为乡村振兴服务。  相似文献   

12.
《农业考古》2021,(4):241-247
中华农耕文化孕育于中国传统农业之中,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探讨了中国早期主要哲学流派对农业生产实践的认识,从新的视角探究传统农耕文化对这些哲学流派主要思想观点的影响,提出传统农业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实践基础,传统农学思想中的"天人关系"不仅是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也是中国传统哲学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中国传统哲学之精华,至今仍对当代农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秦明一  张超 《吉林农业》2014,(20):64-65
本文通过对涪陵地域性文化景观要素的特征进行分析,运用艺术处理手法分别对其进行了景观符号的创作,其目的是将景观符号进行重组、排列、加工,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新方法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丹  潘春芳  王晓珍 《甘肃农业》2005,(12):123-124
本文对农耕文化与农耕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区分,分析了农耕文化旅游资源的定义、内涵和特点,在此基础上,对乡村旅游中农耕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以农业经济发展为主的贵州侗族聚落环境的生态特征、聚落土地的生态属性的剖析和阐述,从土地斑块的生态景观出发,分析农田斑块、宅地斑块和山林斑块在聚落环境中的生态表现,并进一步从聚落形态、宅田林的生态布局,以及建筑中的生态体现等方面,深入阐述侗族聚落具体的生态营造方法,为侗族聚落生态可持续性景观的发展奠定一定的指导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传统农耕文化是国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实施中华传统农耕文化教育,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完善农业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农林院校在实施传统农耕文化教育的实践中,应以构建完善的学科课程体系为主,以浓郁的校园农耕文化氛围为辅,突出继承传统为现代服务的教学理念,注重多样丰富的教学内容并突出地域特色,采取线上线下授课、第二课堂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与形式。  相似文献   

17.
18.
段渊古  赵菲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543-543,546
以杨凌后稷"教稼园"的设计为例,分析如何把握景观设计与农耕文化之间的关系,探讨其设计理论与方法之间紧密结合,体现现代休闲主题公园人性化理念,把休闲、科普、参与、娱乐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9.
卢鹏 《农业考古》2013,(1):275-278
哈尼族是我国西南历史悠久的山地民族,至今仍以传统稻作为生.千百年来,他们按一定程序耕作梯田,并遵照传统进行水稻的播种与管理.作为农耕民族,哈尼族将农作物丰歉归功于神灵,因此依循节令举行各种农耕祭祀活动,以此祈求谷物丰收.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以叙述地中海气候及其相应的植物为开端,从当地农作物的品种、作物栽培和加工技术等方面论述地中海农耕文化的衍变历史,揭示出发生在地中海地区的若干次农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同时通过将之与世界其它主要几个农耕文化相比较印证,希望对亚洲和非洲如何更快地发展自身农业的问题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