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安吴珂 《农村.农业.农民》2023,(11):58-60
传统农耕文化是我国乡村文化的根与魂,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传统农耕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存在的传承基础有待夯实、传承意识有待提升、传承机制有待健全等实践难点,要应用好传承载体、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农民文化素养,探索有效形式、建立长效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3.
4.
5.
吕岩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23,32(4):129-133,140
中华传统农耕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运用大历史观审视中华传统农耕文化,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农耕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基,契合中国封建社会"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农耕文化的包容性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海纳百川。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中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并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现阶段,传承农耕文化,对于增强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7.
8.
随着中国城市化、现代文明的飞速发展,农耕文化离我们越来越远,农村逐渐成为遥远的记忆,人们开始追求归园田居的生活方式,以农村自然环境为背景而建立的农耕文化园成为人们农村旅游的一大去处.溯源农耕文化,探究农耕文化主要类型的利用和农耕文化园的功能,探索农耕文化园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嘉绒藏族是一支以从事农业为主的藏族亚群体,因嘉绒藏区自古以来是多民族聚居之地,族源的复杂、文化的多元使其农耕文化悠久而神秘.本文通过对嘉绒藏区农业开发始源进行推测,总结历史上嘉绒藏区的农耕文化特点,进而总结提炼传统农耕文化中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10.
11.
郭晓雯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0,32(4):58-60
甘肃大地在漫长的农业发展进程中,不仅仅是生产方式和生产力的提高,还有衍生的优秀传统文化逐渐由模糊到清晰,由轻浅到厚重的发展轨迹,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方面的和谐上。探析甘肃传统农耕文化和谐性旨在找到甘肃文化可以持续发展和创新的动力,为乡村振兴服务。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通过对涪陵地域性文化景观要素的特征进行分析,运用艺术处理手法分别对其进行了景观符号的创作,其目的是将景观符号进行重组、排列、加工,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新方法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15.
龚敏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16,28(5)
本文通过对以农业经济发展为主的贵州侗族聚落环境的生态特征、聚落土地的生态属性的剖析和阐述,从土地斑块的生态景观出发,分析农田斑块、宅地斑块和山林斑块在聚落环境中的生态表现,并进一步从聚落形态、宅田林的生态布局,以及建筑中的生态体现等方面,深入阐述侗族聚落具体的生态营造方法,为侗族聚落生态可持续性景观的发展奠定一定的指导基础。 相似文献
16.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9,(2):92-96
中华传统农耕文化是国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实施中华传统农耕文化教育,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完善农业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农林院校在实施传统农耕文化教育的实践中,应以构建完善的学科课程体系为主,以浓郁的校园农耕文化氛围为辅,突出继承传统为现代服务的教学理念,注重多样丰富的教学内容并突出地域特色,采取线上线下授课、第二课堂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与形式。 相似文献
17.
18.
农耕文化主题公园设计理论与方法——以杨凌后稷教稼园设计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杨凌后稷"教稼园"的设计为例,分析如何把握景观设计与农耕文化之间的关系,探讨其设计理论与方法之间紧密结合,体现现代休闲主题公园人性化理念,把休闲、科普、参与、娱乐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9.
哈尼族是我国西南历史悠久的山地民族,至今仍以传统稻作为生.千百年来,他们按一定程序耕作梯田,并遵照传统进行水稻的播种与管理.作为农耕民族,哈尼族将农作物丰歉归功于神灵,因此依循节令举行各种农耕祭祀活动,以此祈求谷物丰收.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以叙述地中海气候及其相应的植物为开端,从当地农作物的品种、作物栽培和加工技术等方面论述地中海农耕文化的衍变历史,揭示出发生在地中海地区的若干次农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同时通过将之与世界其它主要几个农耕文化相比较印证,希望对亚洲和非洲如何更快地发展自身农业的问题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