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介绍种子磁化处理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并以玉米种子为例,通过田间试验对比研究种子磁化处理对玉米生长情况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证明了该项技术具有良好的促生增产效果,显示出其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磁化处理 ,具有促进作物增产的作用。这是 2 0世纪 90年代俄罗斯发明的一种农业新技术。试验结果表明 ,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种子经磁化处理与不经磁化处理 ,在同等条件下 ,其出苗、长势、产量均表现出明显优势。经过优化设计 ,河北省农机化所开发出了ZC -Ⅱ型种子磁化机 ,通过磁化技术达到增产、减少污染和生产绿色食品的目的。经该机处理的玉米种子 ,苗全苗壮 ,根系发达 ,长势良好 ,一般增产 10 %。种子磁化可增产@顿矛  相似文献   

3.
种子磁化技术是,在播种前,利用特定的永久磁场对农作物种子进行磁化处理,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及幼苗素质,获得增产增收。此项技术由中科院长春物理所研制开发,1991年,吉林省引进试验,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现根据1995年在镇赉县对玉米进行试验的情况,来分析种子磁化技术的增产机理。  相似文献   

4.
种子磁化处理是目前在全俄罗斯推广的非传统的使农作物增产的新技术。该技术是利用磁化仪,在播种前对农作物种子进行磁化处理,使作物早熟、高产,一般可增产10%~48%。并且处理方法简便易行,一台仪器可同时处理百吨以上的种子。为了找出磁化处理的最佳方法,2003年春我们用磁化器对小白菜种子进行了3种不同的磁化处理,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种子磁化处理是目前在全俄罗斯推广的非传统的使农作物增产的新技术.该技术是利用磁化仪,在播种前对农作物种子进行磁化处理,使作物早熟、高产,一般可增产10%~48%.并且处理方法简便易行,一台仪器可同时处理百吨以上的种子.为了找出磁化处理的最佳方法,2003年春我们用磁化器对小白菜种子进行了3种不同的磁化处理,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磁场对种子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部分种子经磁化改性后能够提高产量。设计一种磁场强度和磁化时间均可调节的永磁种子磁化机,阐述该机的整体结构与工作原理,详细说明各关键部件的设计方案。该机适合于对各类种子进行批量化磁化改性处理。  相似文献   

7.
种子磁化处理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种子处理新技术,可用于玉米、大豆、高粱、小麦、花生、豆角、白菜等作物的种子处理。通过在开原市庆云镇高家窝棚村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播种前对玉米种子进行磁化处理后,其出苗及生长状况均优于未磁化田;从产量对比看,磁化田玉米产量比未磁化田玉米产量高,平均增产374.8kg/hm^2;从百粒质量对比看,磁化田平均百粒质量比未磁化田增加0.3g。  相似文献   

8.
种子磁化处理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种子处理新技术,可用于玉米、大豆、高粱、小麦、花生、豆角、白菜等作物的种子处理。通过在开原市庆云镇高家窝棚村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播种前对玉米种子进行磁化处理后,其出苗及生长状况均优于未磁化田;从产量对比看,磁化田玉米产量比未磁化田玉米产量高,平均增产374.8kg/hm^2;从百粒质量对比看,磁化田平均百粒质量比未磁化田增加0.3g。  相似文献   

9.
10.种子磁化技术经过磁化处理后的种子,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具有发芽率高、出苗快、根系发达、有效分蘖率高、植株粗大、抗倒伏、抗病害和抗旱涝能力强等优势。据试验表明,采用种子磁化技术可使小麦平均增产10%~12%,玉米增产12%~15%,大豆增产18%,花生增产22%~25%,而处理1kg种子只多花0.10元。11.小麦精少量播种技术小麦精少量播种技术是将传统的“大肥、大水、大播量、大群体”栽培技术改为“足肥、足水、小播量、适宜群体”机械化种植技术,即在地力和肥水条件较好的基础上,利用机械播种,并控…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生态农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促使生态农业的经营得以顺利进行,应广泛结合先进的农业环保技术。比如,种子磁化处理技术、臭氧杀菌技术等主要的农业环保技术。鉴于此,本文从应用种子磁化处理技术、应用防病促生技术以及应用电子杀虫技术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希望为农业环保技术在生态农业发展中的应用提供可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膜上调亏灌溉对制种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膜上不同水分亏缺灌溉对制种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制种玉米在抽穗—灌浆期适度水分亏缺灌溉有利于提高籽粒产量,并能满足制种玉米对水分的需求。膜上适度调亏灌溉有利于增产,提高水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适宜玉米生长及病虫害防治的种衣剂配方,选取6种种衣剂,设置5种处理组合,通过田间试验,评价各种种衣剂配方防病虫及助长、增产效果。结果表明,高巧300 mL+顶苗新100 mL+立克秀100 mL+普绿通375 g的助长、增产效果最明显,达到18.5%;防效较好,对地下害虫、蚜虫、褐斑病的防效分别达85.94%、95.09%、77.06%。   相似文献   

13.
种子玉米生物力学特性与脱粒性能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3种类型(硬粒型、半马齿型、马齿型)种子玉米生物力学特性测定分析和挤搓式种子玉米脱粒试验,研究了种子玉米籽粒剪切与压缩特性、籽粒果柄断裂特性、玉米芯弯曲与压缩特性与种子玉米脱粒性能的关系。试验结果分析表明:种子玉米籽粒破碎率受籽粒最小破碎力影响较大,未脱净率受种子玉米籽粒果柄最小断裂力的影响较大,籽粒含杂率受玉米芯最小破裂力与最小断裂力的影响较为复杂;挤搓式脱粒原理适用于种子玉米脱粒。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不同商品有机肥与化肥不同配比对制种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干物质及产量的影响,在河西绿洲开展了制种玉米大田试验研究。试验设1个对照和6个处理,分别为CK(当地常规施肥)、T1(商品有机肥“星硕”2 500 kg/hm2+化肥减量20%)、T2(商品有机肥“星硕”2 500 kg/hm2+化肥减量40%)、T3(商品有机肥“丝路盛丰”2 500 kg/hm2+化肥减量20%)、T4(商品有机肥“丝路盛丰”2 500 kg/hm2+化肥减量40%)、T5(商品有机肥“三生元”2 500 kg/hm2+化肥减量20%)和T6(商品有机肥“三生元”2 500 kg/hm2+化肥减量40%)。结果表明,商品有机肥2 500 kg/hm2的情形下化肥减量20%处理可促进制种玉米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成熟期T1处理株高、茎粗、叶面积、干物质较CK分别显著增加4.38%、10.86%、10.85%、10.01%;T3、T5处理干物质较CK分别增加3.09%、3.53%;T1、T3处理玉米籽粒产量较CK显著增加11.25%、9.28%。因此,施用商品有机肥2 500 kg/hm2的情形下化肥减量20%的处理更有益于制种玉米的生长发育,可作为河西绿洲制种玉米培育中可行的有机肥配施方式。   相似文献   

15.
玉米种子的机械损伤对其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种子质量是决定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目前,由于我国没有生产专用种子玉米脱粒机,玉米种子的脱粒只能采用打击原理设计的普通脱粒机,对玉米籽粒伤害较大,从而影响了种子在田间的出苗率以及植株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为此,针对不同部位有机械损伤的玉米种子对其发芽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进而为新型低损伤玉米种子脱粒机的研制提供作用部位与作用方向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番茄‘新红49号’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梯度的外源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和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R)对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5×10-5 μmol/L的MeJA处理对种子的萌发最佳,5×10-6 μmol/L的MeJA对根长有促进作用,但抑制芽的生长;1×10-5 μmol/L的BR处理下种子萌发率最高,且此浓度显著促进根和芽生长;激素混合处理中,MeJA浓度为5×10-4 μmol/L和BR为1×10-5 μmol/L处理对种子萌发促进效果最为明显,且5×10-4 μmol/L MeJA和1×10-5 μmol/L BR对根和芽长具有促进作用。研究可知,单激素处理对种子萌发和根长、芽长促进效果优于双激素处理,因此,适当浓度的MeJA和BR对番茄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玉米种子抗压特性及裂纹生成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降低玉米种子脱粒过程中的机械损伤,掌握玉米种子抗压特性及其裂纹生成规律,在LDS微机控制电子拉压试验机上,对不同品种的玉米种子进行了静态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最大破裂力随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同一品种在相同含水率下,平放时最大破裂力最大,立放时最小,侧放时居中;同一放置方式时,不同品种玉米种子承载压力的能力不同;不同放置方式时,不同受压面生成裂纹的形状、部位和规律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为降低振动对指夹式排种器排种性能的影响,设计了一种具有辅助夹持结构的玉米指夹式排种器,阐述了指夹式排种器工作原理,并对辅助夹持的指夹和种盘等各关键构件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建立了指夹夹持动力学模型。运用RecruDyn软件建立排种器虚拟样机模型,基于玉米籽粒特性在EDEM软件中构建玉米籽粒颗粒,通过EDEM-RecurDyn耦合仿真模拟了振动条件下排种器充种、携种及排种过程,分析对指夹式排种器排种性能影响的主要因素。最后结合台架试验,选取排种器作业速度、振动幅值和振动频率为试验因素,以排种器合格指数和漏播指数为试验指标进行排种性能试验验证。研究表明,指夹打开28.65°夹持玉米籽粒时,符合指夹式排种器在振动条件下的运动过程,耦合仿真分析结果与指夹式排种器实际运动过程基本一致,夹持过程中指夹和种盘共同配合下能够有效降低振动对排种器夹持性能的影响,满足设计要求;当作业速度为3.8km/h、振动幅值为5mm、振动频率为32.52Hz时,排种器合格指数和漏播指数分别为91.0%、6.68%,排种器台架验证试验得出该参数组合下排种器排种合格指数为和漏播指数分别为90.0%、7.1%,与理论优化值非常接近,证明辅助夹持结构在排种作业中可以保持较好的稳定性,使得排种器具有良好的排种效果,满足精密播种作业要求,为玉米精密播种装置的改进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新疆杂交玉米制种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是我国主要的制种玉米生产基地之一,对该地区制种玉米生产的播种、去雄、收获、父本切除等关键环节机械化现状和全程机械化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新疆制种玉米播种基本实现机械化;去雄机械化依靠进口机具有所突破,但国产技术尚不成熟;没有专用玉米种子收获机械,采用大田玉米收获机械,果穗带皮收获。随着农村土地流转进程加快,劳动力老龄化现象加剧,制种玉米生产关键环节的机械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种子玉米在剥皮过程中存在大量的籽粒破碎、脱落等损失问题,严重影响种子玉米的单产与经济效益。因此,本研究采用理论分析、离散元仿真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究种子玉米果穗与剥皮机构的互作机理,确定剥皮机构的最优工作参数组合以优化种子玉米剥皮过程。首先,对种子玉米果穗在剥皮机构中的受力及运动进行了理论分析,探究了在剥皮过程中剥皮机构-种子玉米的相互作用关系,并确定了影响剥皮性能的主要因素。其次,基于DEM建立种子玉米果穗-剥皮机构相互作用仿真模型,通过对玉米果穗籽粒损伤及脱落分析,确定了剥皮辊转速、剥皮辊倾角和摆杆摆幅的较优工作范围。最后,根据Box-Behnken设计方法,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通过方差分析和响应面分析,筛选出种子玉米剥皮机构的最佳工作参数组合:剥皮辊转速为300r/min,剥皮辊倾角为10°,摆杆摆动幅度为5°,此时苞叶剥离率为94.13%,籽粒脱落率为1.564%,籽粒破碎率为1.292%。试验获得的剥皮装置的最优工作参数组合,明显提高了种子玉米的剥皮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