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在混流干燥机中,因穿过粮层的气流沿通气盒纵向分布不均匀常导致干燥不均匀。为了改善气流分布的均匀性,出现了多种变截面通气盒,但对其作用一直存有争议。该文通过实验研究了混流干燥机内粮层气流沿通气盒纵向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证实变截面通气盒对改善粮层气流分布均匀性的作用不明显。提出了变开孔率通气盒的型式和设计计算方法,它以增加3~4mm水柱气流阻力为代价,可使粮层气流分布达到均匀一致。 相似文献
2.
循环式粮食干燥机的智能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有效地控制干燥机的温度、水分等因素,提高干燥效率,针对国内干燥机控制系统存在的不足,设计出基于单片机和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技术的一体化控制系统,采用了温度、水分、仓位等多个传感器来检测有关信息,进行干燥机的智能控制。该系统可完成温度传感器的设定,水分传感器的校准和修正,干燥机15项运行参数的设置,能进行水分、温度和故障的自动检测与报警,燃烧机的自动控制等。也可实时将测量的谷物水分值传送给计算机,便于多台干燥机的集中监控,及进行统计分析。该系统经实践检验,实现了干燥机正常可靠的各项操作和多种干燥作业,达到了高效干燥的智能化控制,且系统易于扩展,谷物品质好。 相似文献
3.
4.
连续流动式粮食干燥机的仿人智能控制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经验模型的经典控制方法和现代控制方法不适合应用于多变量、大滞后和非线性粮食干燥过程。为提高粮食干燥的产品品质,根据连续流动式粮食干燥机的工况特点,研制了一种用于连续流动式干燥机的仿人智能控制器。该控制器包括运行控制级和参数校正级,可对出粮水分进行控制。应用MATLAB对连续干燥机的仿真试验表明,该控制器在超调量、上升时间和调节时间等指标都比常规PID控制有明显改善,对纯滞后时间的变化适应能力强,为干燥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粮食干燥机水分在线检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潮粮干燥是东北、华北地区秋粮入库前必不可少的加工环节,由于样品流动性、水分分散性等因素的影响,干燥过程中的粮食水分快速、在线、准确检测一直是影响干燥质量的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根据粮食干燥机的工况特点,提出并研制了一种基于多路水分传感器实时观测信息融合的粮食干燥机水分在线检测系统,介绍了系统的工作原理、硬件构成和软件设计,给出了信息融合算法。系统以单片机80C196KC为信息处理核心,采用大屏幕中文液晶显示。实际运行表明,系统具有信号传输距离远、测量准确、运行可靠、智能化程度高等特点,能够满足粮食干燥机水分在线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小型全天候太阳能干燥机的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凉果传统自然日晒干燥中存在的干燥过程耗时长,占地面积大、受天气控制和环境条件影响等问题,根据凉果的特性和干燥要求,设计研制了小型全天候太阳能干燥机。设备由集热器、干燥室和鼓风机等主要部分组成,具有集热、贮能和辅助加热等功能,可实现强制对流干燥、自然对流干燥和温室干燥等干燥模式。以干湿梅作为样品进行了干燥机的干燥性能试验,对干燥机集热器和干燥室的工作效率进行了计算、对干燥过程中的物料及能量进行了衡算,测定计算的设备干燥总效率为63.40%,达到较高水平。对于干湿梅的干制试验结果显示,设备的强制对流干燥模式的干燥速率平均达9.99 g/(100 g/h-1),较自然日晒干燥的提高了201.2%,干燥时间为12 h,较自然日晒干燥的缩短了76%,干制产品的糖、酸损失也较自然日晒干燥的略小。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循环式谷物干燥机干燥过程的模拟计算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论述了利用薄层干燥方程理论建立的可模拟循环式谷物干燥机的干燥模型。用此模型可以计算出干燥水稻所需的干燥时间、能耗、缓苏程度系数,以及干燥过程中谷物水分变化和排气温、湿度的变化。经实际验证,所建模型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相符,可用于分析此类干燥机的工作情况,为研发和改进此类干燥设备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通过模型计算,选择适当的风温和风量,可较好地兼顾干燥时间和能量消耗的需求;模型计算表明干燥初期使用较低的风温,以后逐步升温的变温干燥可节约能量,提高稻谷品质;适当增大干燥段的容量可较大幅度降低干燥时间和能耗。 相似文献
12.
13.
该文针对中国现行粮食储藏安全体系存在的粮食产后损失大,技术装备落后的局面,以吉林省为例,通过数据和图表分析了,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储藏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发展粮食产地干燥技术与装备的必要性。从目前与产地粮食干燥储藏相关的国家政策和中国现行的粮食产地干燥技术方面出发,指出中国已初步具有在不同地域推行产地干燥的条件,建议利用10a左右的时间,开展以“村村有干燥机、户户有储粮仓”为目标的“农村干燥机普及工程”,形成对国有粮库的有力补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高效低损的国家粮食安全储藏体系。 相似文献
14.
15.
速度矩分布规律的参数化描述及对混流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为提升设计水平、改进混流泵叶片速度矩分布规律的给定,该文通过理论分析,对速度矩分布规律进行参数化表述,选取无量纲速度矩沿流线分布曲线的相对系数a0与速度矩分布曲线在叶片出口处的导数值P作为速度矩分布参数。基于混流泵叶轮正反问题迭代法设计平台,给定不同速度矩分布参数组合设计了一系列混流泵叶轮。基于SIMPLEC算法,通过求解N-S方程和RNGk-ε湍流模型方程,对混流泵叶轮内部三维湍流流场进行了模拟,获得了相对速度与压力分布,并预估了水力效率。研究表明,速度矩分布参数直接影响着叶片包角与出口边位置,进而影响到叶轮内部相对速度与压力的分布以及流动的稳定性。合理选择速度矩分布参数,有利于增强叶片对于流体运动的控制能力,改善叶轮内部压力分布,使叶轮具有更为优越的水力特性。该文提出的速度矩分布规律参数化方法,为混流泵叶轮设计过程中速度矩分布规律的给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泵段处噪声特性的演变规律对混流泵启动过程中的稳定性监测有重要意义。为探究不同启动方式下混流泵噪声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该研究采用声振测试系统采集了混流泵在线性和非线性启动(指数函数启动)方式下的噪声、主轴振动和压力脉动数据。然后,基于声学信号处理方法对采集到的噪声信号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相干性分析研究了启动过程中叶轮出口压力脉动、主轴振动与泵段处噪声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启动方式下的高幅值声压均出现在启动后期,且凹指数函数启动方式下高幅值噪声区域出现的时间最短、冲击噪声相对最小,表明该启动方式有利于避免启动过程中剧烈的机械碰撞和冲击。噪声的共振峰分析结果表明,凹指数函数启动方式导致混流泵启动失稳的概率相对最小;不同启动方式下的噪声A计权声压级最高值均出现在中心频率250 Hz处,线性启动方式的总有效声压级最小,但与线性启动相比,凹指数函数启动方式能降低启动过程中的中频段声压级和部分低频段声压级;叶轮出口压力脉动是影响混流泵启动过程中噪声主声压级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轴振动只影响极低频段处的噪声。研究成果对混流泵启动稳定性的改善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混流泵启动瞬态过程规律,建立了混流泵启动过程瞬态外特性和压力脉动测量系统,探究不同启动时间和不同流量下瞬态压力脉动的时频特性。通过变频器设置启动时间,分别采用LWGY-250型涡轮流量计和MPM480型压力传感器进行瞬态流量和瞬态压力测量,并基于小波变换对启动过程的非平稳压力脉动信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启动过程中,随着泵转速增加,流量和扬程曲线均可近似分为缓慢上升、快速上升而后缓慢趋于稳定3个阶段,且每个阶段完成时间均与启动时间长短呈正相关。启动结束时刻,由角加速度与低工况运行共同引起的压力冲击现象与流量大小和启动时间有关。流量一定时,启动时间越短,压力冲击越显著;启动时间一定时,流量越大,进口压力冲击越小甚至消失,而叶轮中部与出口的压力冲击愈加明显;1 s启动且稳定工况为1.2倍设计流量时,叶轮中部与出口的最大冲击压力值分别可达37和28 kPa。对于快速启动,流量对启动过程瞬态压力变化无影响,在启动结束后流量对压力变化影响开始显现,当压力趋于平稳时,2种不同流量下叶轮中部的压力差约为30 kPa;对于慢速启动,流量对启动特性的影响在启动过程便有明显体现,在启动结束时刻,叶轮中部和出口的压力峰值均下降15 kPa。启动过程中,叶轮主频为叶频及其倍频,其变化趋势与转速变化一致。快速启动条件下,在启动结束时刻主频压力幅值存在由压力冲击造成的极大值。研究成果可为揭示瞬态运行特性及优化、设计瞬态工作水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混流泵水力诱导的机组振动是混流泵运行失稳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研究混流泵水力激振诱导的机组振动情况,基于本特利408数据采集系统,测量获得了空载和负载工况下混流泵泵体和泵体基座不同位置处的振动信号,通过希尔伯特-黄变换对原始振动信号进行经验筛分分解,获得了不同模函数分量的频谱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相比空载运行,混流泵负载工况运行时水力诱导的机组振动明显加剧,但在不同方向上,水力激振引起的振动各不相同。X方向上2个工况下的振动频谱分布基本相似,而在Y方向、Z方向和混流泵底座上,负载工况下波形的频带分布变窄,能量分布较为集中,且Z方向的原始振幅要明显大于Y方向,约为Y方向原始振幅的2倍。混流泵负载工况运行时,低频振动占据主要振动能量分布,使得不同模函数分量的主频向低频方向移动,水力诱导混流泵机组的振动以中低频振动为主。该研究可为有效降低或防止混流泵水力诱导的机组振动恶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