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痘疮病 1.症状 发病初期,病鱼体表出现许多白色小点,上面覆盖一层白色块状粘液。随着病情的发展,白色斑点的数量不断增加,同时斑点的区域不断扩大,致使病灶部位的表皮逐渐增厚,形成石蜡状的增生物,形状好似痘疮,因此称之为“痘疮病”。痘疮增长到一定程度会自然脱落,接着又会在原患部再次出现新的痘疮,最终使鱼消瘦而死。  相似文献   

2.
<正>1.痘疮病1.1发病症状:病鱼早期体表有乳白色小斑点,病情加剧此斑点蔓延至全身。患部表皮存有乳白色的石蜡状增生物,当增生物长大后即自行脱落,不久又长出新增生物,轻则影响生长,重则至鱼死亡。病源:由疱疹病毒引起。流行病学:主要危害一龄以上鲤,秋委多发,不易导致死鱼,主要影响生长。1.2防治技术:采用氰霉素水溶液浸洗,连用3天。2.烂鳃病2.1发病症状:离群独游,少食,体色发黑,特别是头部  相似文献   

3.
正1.痘疮病1.1发病症状:病鱼早期体表有乳白色小斑点,病情加剧此斑点蔓延至全身。患部表皮存有乳白色的石蜡状增生物,当增生物长大后即自行脱落,不久又长出新增生物,轻则影响生长,重则至鱼死亡。病源:由疱疹病毒引起。流行病学:主要危害一龄以上鲤,秋委多发,不易导致死鱼,主要影响生长。1.2防治技术:采用氰霉素水溶液浸洗,连用3天。2.烂鳃病2.1发病症状:离群独游,少食,体色发黑,特别是头部  相似文献   

4.
<正>一、痘疮病:症状:病鱼早期体表有乳白色小斑点,病情加剧此斑点蔓延至全身。患部表皮存有乳白色的石蜡状增生物,当增生物长大后即自行脱落,不久又长出新增生物,轻则影响生长,重则至鱼死亡。病源:由疱疹病毒引起。流行病学:主要危害一龄以上鲤,秋委多发,不易导致死鱼,主要影响生长。防治:1鱼池彻底消毒,鱼种入池前严格消毒。2采用氰霉素水溶液浸洗,连用3天。二、烂鳃病(俗称乌头瘟):症状:离群独游,少食,体色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淡水养殖病害的种类越来越多,爆发的频率越来越快,给淡水养殖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使许多养殖企业和个人丧失信心。现将主要病害的预防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痘疮病1.1发病症状:病鱼早期体表有乳白色小斑点,病情加剧此斑点蔓延至全身。患部表皮存有乳白色的石蜡状增生物,当增生物长大后即自行脱落,不久又长出新增生物,轻则影响生长,重则至鱼死亡。病源:由疱疹病毒引起。流行病学:主要危害一龄以上鲤,秋委多发,不易导致死鱼,主要影  相似文献   

6.
韭菜灰霉病又称白色斑点病.主要危害叶片。其症状有两种:①在叶正面产生灰褐色至白色小斑点,扩大后呈菱形或椭圆形,常汇合成大斑.直至半叶以至全叶枯焦。②由收割的刀口向下腐烂,病斑乌绿色,有褐色轮纹,多呈半圆形或“V”字形.病部向下延伸2厘米-3厘米。病叶组织黄褐色。在潮湿环境下病部密生灰褐色绒毛状霉。其综合防治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1痘疮病症状:病鱼早期体表有乳白色小斑点,病情加剧此斑点蔓延至全身。患部表皮存有乳白色的石蜡状增生物,当增生物长大后即自行脱落,不久又长出新增生物,轻则影响生长,重则至鱼死亡。病源:由疱疹病毒引起。流行病学:主要危害一龄以上鲤,秋委多发,不易导致死鱼,主要影响生长。防治:(1)鱼池彻底消毒,鱼种入池前严格消毒。(2)采用氰霉素水溶液浸洗,连用3天。2烂鳃病(俗称乌头瘟)症状:离群独游,少食,体色发黑,特别是头部乌黑。鳃  相似文献   

8.
<正>1痘疮病症状:病鱼早期体表有乳白色小斑点,病情加剧此斑点蔓延至全身。患部表皮存有乳白色的石蜡状增生物,当增生物长大后即自行脱落,不久又长出新增生物,轻则影响生长,重则至鱼死亡。病源:由疱疹病毒引起。流行病学:主要危害一龄以上鲤,秋委多发,不易导致死鱼,主要影响生长。防治:(1)鱼池彻底消毒,鱼种入池前严格消毒。(2)采用氰霉素水溶液浸洗,连用3天。2烂鳃病(俗称乌头瘟)症状:离群独游,少食,体色发黑,特别是头部乌黑。鳃  相似文献   

9.
《农村科技开发》2005,(9):24-25
叶片染病初呈半透明,边缘不清晰的淡黄绿色油浸状斑点,后扩展成黄色至褐色多角形斑,病斑大小因品种或发病条件而异。湿度大时,病斑愈合,背面产生白色霉层,病斑最后变褐,叶片干枯。  相似文献   

10.
韭菜灰霉病又称白色斑点病,是冬春保护地韭菜的主要病害。主要在叶正面或背面生成灰褐或白色小斑点,由叶尖向下发展,斑点扩大后呈菱形或椭圆形,逐渐连片,直到叶尖端5-6厘米全部枯干。  相似文献   

11.
黄瓜黑腥病是影响黄瓜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大棚和温室黄瓜最易感病。叶片染病初期产生污绿色圆形斑点,几天后斑点破裂穿孔,孔的边缘不整齐并有黄色晕圈。瓜蔓和叶柄形成中间凹陷的疮痂状病斑,病斑上常生有黑色霉层。瓜条染病后,病部流出乳白色或淡黄色胶状物,后形成暗绿色凹陷病斑。病斑上也带有黑色霉层,感病瓜条生长缓慢畸形。  相似文献   

12.
1.细菌性穿孔病病原细菌在枝条皮层组织越冬,以皮孔、叶痕附近为多。气温升高后,在桃开花期病菌开始繁殖并形成病斑,用肉眼可见“春天溃疡”,溃疡表面病原细菌溢出,并散布开来。从气孔侵入叶片,最初出现黄白色至白色圆形小斑点,呈多角形,后来病斑变为浅褐色,并逐渐发展成紫褐色  相似文献   

13.
1.白粉病 危害症状:叶正反面产生白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后来连成片.布满白色霉层.霉斑边缘不整齐.后成灰白色.有时病斑产生许多小黑点.叶片逐渐变黄.发脆,干枯而不落。发病条件:发病适温16~24℃,75%以下湿度。高湿不利于孢子萌发,植株长势弱或徒长.枝叶过密,光照不足,通风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前,流行较广、危害较大并比较常见的鱼病已有几十种。这些鱼病中,常有一些症状相似而病原体不同的病症,必须加以正确诊断。现将相似鱼病症状的识别及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白皮病、打粉病、小瓜虫病、微孢子虫病和痘疮病   相似处:病鱼体表都有白点。   不同处: 1.白皮病。病原体是白皮假单孢菌。白点出现于背鳍基部或尾柄处,病情从白点处扩大,最终背鳍至臂鳍为界的整个后部皮肤呈白色。 2.打粉病。病原体是嗜酸性卵甲藻。背鳍、尾鳍及背部先后出现白点,但随病情加剧白点数量增多,最终白点遍及全身,使整个体表似…  相似文献   

15.
一、症状韭菜灰霉病主要危害叶片。病菌从伤口侵入,发病初期,首先从部分叶片的叶尖开始出现白色或灰白色斑点,随着病害加重,病斑由叶尖逐渐向下发展,病斑形状呈棱形或椭圆形。发病后期,随着病斑增加和扩展,病斑相互融合形成斑块,使中上部叶片大片枯死,严重时会造成半叶或全叶枯  相似文献   

16.
寄生性鱼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鱼波豆虫病1.症状当虫体大量侵袭鱼的皮肤和鳃时,用肉眼仔细观察,可辨认出有暗淡的小斑点,皮肤上形成一层蓝灰色的黏液。被感染的鳃小片上皮坏死、脱落,使鳃器官丧失正常的生理功能,导致病鱼呼吸困难。同时被该虫破坏的地方,往往被细菌或水霉感染形成溃疡。病鱼食欲不振,反应迟钝,鱼体消瘦,发病后在2—3天内出现大批死亡。2.发病规律适宜飘游鱼波虫大量繁殖的水温为12—20℃,流行期为冬末  相似文献   

17.
一、芋疫病1.症状识别芋疫病主要为害叶片和叶柄。初病时,叶面初生黄褐色圆形斑点,以后各斑点渐渐扩大融合成不规则的黄褐色轮纹大斑,边缘有墨绿色的水渍状环,湿度大时斑点表面有白色薄粉层,病斑中央的组织坏死成裂孔,严重时仅残留叶脉。叶柄受害产生不规则褐色病斑,病斑周围组织褪黄,病斑扩展,  相似文献   

18.
解明 《农村科技》2008,(8):36-36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主要危害番茄叶、茎、花、叶柄和果实。叶片染病,产生深褐色至黑色不规则斑点,直径2-4毫米,斑点周围有或无黄色晕圈。叶柄和茎秆症状与叶部症状相似,产生黑色斑点,但病斑周围无黄色晕圈。病斑易连成斑块,严重时可使一段茎部变黑。危害花蕾时,在萼片上形成许多黑点,连片时,使萼片干枯,不能正常开花。幼嫩果实初期的小斑点稍隆起,  相似文献   

19.
石刁柏斑点病是国内石刁柏的一种新病害。主要侵害茎、枝和拟叶,形成斑点症状,引起石刁柏落叶枯枝和早衰。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单生或丛生,圆筒状;分生孢子单生,卵形至长方圆形,呈砖隔状。经鉴定,该病原菌为匍柄孢霉(Stemphylium botryosum Wallr.)。研究结果表明,8月下旬至10月是石刁柏斑点病的盛发期,秋季温暖多雨会加速病害扩展。化学防治,以80%大富丹可湿性粉剂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一、小瓜虫病 1.病原:多子小瓜虫. 2.症状:当虫体大量寄生时,肉眼可见病鱼的体表、鳍条和鳃上,布满白色小点状囊泡,因而该病又称白点病.严重感染时,由于虫体侵入鱼的皮肤和鳃的表皮组织,引起宿主的病灶部位组织增长,并分泌大量的粘液,形成一层白色薄膜覆盖于病灶表面.同时鳍条病灶部位遭受破坏出现腐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