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亚种间杂交稻籽粒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用Richards方程W=A(1+Be-kt)-1N描述了4个亚种间杂交稻及品种间杂交稻汕优63的籽粒灌浆过程。结果表明,亚种间杂交稻一般较汕优63的灌浆期短,灌浆速率低,但组合间差异很大,威优413的各项灌浆参数均接近于汕优63,充实度也接近于汕优63;协优413的灌浆速率低,特别是中后期,且后期短;汕优413的起始生长势较汕优63高,中期灌浆速率高,但灌浆期短,特别是中期短;赣化7号的起始生长势低,灌浆期长,但灌浆速率低。协优413上部枝梗充实度较汕优63低的主要原因是其起始生长势低,灌浆速率低,而中下部枝梗的主要原因是灌浆期短。 相似文献
3.
亚种间杂交稻的源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比较了亚种间杂交稻与汕优63的源库关系差异,分析了源库关系对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亚种间杂交稻较汕优63的库容量大,抽穗期单位叶面积负担的库容量多;(2)亚种间杂交稻的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数较汕优63少,但每穗粒数多、且分布在二次枝梗上的籽粒的比例大;抽穗期上部3片叶的面积总叶面积的比例小;(3)剪叶和疏花对结实率的影响亚种间杂交稻较汕优63大。 相似文献
4.
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研究 总被引:48,自引:6,他引:48
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研究周开达1汪旭东1李仕贵1李平1黎汉云1黄国寿1刘太清2沈茂松2(1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温江611130;2重庆市作物研究所TheStudyonHeavyPanicleTypeofInter-subspecificHybrid... 相似文献
5.
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育种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亚种间强大的杂种优势是大幅度提高杂交稻产量的主要技术途径,两系法有利于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通过籼粳米质性状的互补,可以筛选到适合于不同口味类型的优良组合。通过建立两用不育系育性转换的“植株温度监控体系”和配以“以水调温”的保障技术,完善两系法杂交稻安全制种技术。应加强株型和生理育种,探索开拓数字化株型筛选技术;通过某些简单生理指标的快速鉴定,筛选具有强生理功能的组合,使其具有广泛生态适应性,并可部分替代多年多点生态适应性试验,缩短鉴定年限和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6.
亚种间杂交稻干物质积累较高,且主要表现在结实期。但亚种间杂交稻的物质运转率、茎鞘物质的输出率与转换率低,成熟期茎鞘中可用性醣(可溶性醣与淀粉)的残留率高。与籼型三系杂交稻汕优63相比,亚种间杂交稻剑叶的光合产物( ̄14C)分配到穗部的较少,滞留在茎鞘中的较多。亚种间杂交稻物质运转率低与籽粒中特别是灌浆初期籽粒中的ATP酶活性低、IAA的含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7.
8.
研究表明,1.亚种间杂交稻与汕优63比较,在产量形成上有如下特点:一是分蘖力弱;二是抽穗前的干物质生产量多,而抽穗后的干物质生产量少;三是库容量大,但叶面积系数不高,高效叶面积率低,抽穗期单位叶面积负担的库容量高;四是每穗粒数多,结实率低,秧数少。2.亚种间杂交稻高产组合选配的主要指标有:分蘖力强、干物质生产能力强、库容量和叶面积均大,但库容量/叶面积比较低。3.亚种间杂交稻高产栽培的对策是增加穗数,减少粒数,在保持较高的库容量的情况下,尽可能扩大叶面积,增加干物质生产量,抽穗后加强田间管理,防止早衰。 相似文献
9.
亚种间杂交稻籽粒灌浆特性及其生理的研究 总被引:52,自引:5,他引:52
以具代表性的两亚种间杂交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其籽粒灌浆特征及其一些生理机制,结果表明:亚杂组合强、弱势粒的灌浆特征为明显的异步灌浆型。强势粒开始灌浆和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早,弱势粒在开花后相当长时间内生长处于停滞状态,待强势粒生长速率下降到十分微弱时才开始灌浆。弱势粒的起始生长势、灌浆速率和生长终值量等均小于强势粒;强势粒和籽粒充实度好的亚杂组合,籽粒中的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多,可溶性糖的含量少,弱势粒和充实度差的组合,结果则相反;灌浆初期籽粒中的ATP含量和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强势粒大于弱势粒,籽粒充实度好的组合大于籽粒充实度差的组合。对亚杂组合籽粒充实不良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11.
研究表明,亚种间杂交稻与汕优63比较,不仅秕粒率高,而且空粒率也高;不同部位籽粒的空、秕粒率均是二次枝梗大于一次梗,下部大于上部,但这种部位间的差异,空粒率一般很小,而秕粒率则很大;亚种间杂交稻的二次枝梗秕粒率高于汕优63,而一次枝梗秕粒甚至较汕优63低(除协优413外)。剪叶和疏花对空粒率的影响很小,对秕粒率的影响很大。此外,本文还探讨了提高亚种间杂交稻结实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茎粗,单茎重,叶面积3个因子对亚种间杂交稻赣化7号与品种间杂交稻汕优63的大穗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增加茎粗和单茎重能显著地促进大穗形成,增加上部叶片面积也对大穗形成有利;②赣化7号形成大穗的能力较汕优63强,且对环境的敏感性较汕优63弱;③增加物质供应对赣化7号的颖花发育和大穗形成较汕优63更为重要;④赣化7号增加颖花数主要应促进颖花分化,汕优63增加颖花数应以促进颖花分化为主,兼顾防止颖花退化 相似文献
13.
14.
以26个籼型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设施氮量、齐穗期疏花、剪叶处理,研究了施氮水平对杂交中稻整精米率的影响与组合间库源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施氮水平下整精米率的差值(低氮-高氮)分别与低氮和高氮下各组合相应的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原因在于,中小穗型组合在低氮条件下的叶粒比已经较高,籽粒灌浆速率较快,导致籽粒充实度差而整精米率不高;当施氮水平提高后,叶粒比和灌浆速率进一步提高,籽粒容重进一步下降,因而整精米率下降。大穗型组合在低氮条件下,不足以维持籽粒正常灌浆,籽粒容重和整精米率下降;当提高施氮水平后,叶粒比有一定程度提高,库源矛盾有所缓解,籽粒容重也相应提高以致整精米率增加。预测出在4.5叶左右按26.64 cm×19.98 cm规格、每穴栽双株和本田施纯氮150kg/hm2的栽培条件下,当群体平均着粒数≥194粒的杂交组合,整精米率比低氮水平有提高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探索干物质转化率低的原因,探求生物学产量潜力与籽粒产量潜力的协调机制,该研究以1个父本(R292),3个母本(Y58S、培矮64S、83S),3个亚种间杂交组合(Y58S/292、培矮64S/292、83S/292)和对照(岳优9113)为材料,探讨母本与组合光合产物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材料各个时期的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的变化呈动态趋势,可溶性糖含量以黄熟期最低,淀粉含量以黄熟期较高;母本性状与组合性状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4个部位中,均以茎秆穗颈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茎鞘和剑叶相对较低.该研究为亚种间杂交稻生物学优势与产量平衡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26个籼型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设施氮量、齐穗期疏花、剪叶处理,研究了施氮水平对杂交中稻整精米率的影响与组合间库源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施氮水平下整精米率的差值(低氮-高氮)分别与低氮和高氮下各组合相应的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原因在于,中小穗型组合在低氮条件下的叶粒比已经较高,籽粒灌浆速率较快,导致籽粒充实度差而整精米率不高;当施氮水平提高后,叶粒比和灌浆速率进一步提高,籽粒容重进一步下降,因而整精米率下降。大穗型组合在低氮条件下,不足以维持籽粒正常灌浆,籽粒容重和整精米率下降;当提高施氮水平后,叶粒比有一定程度提高,库源矛盾有所缓解,籽粒容重也相应提高以致整精米率增加。预测出在4.5叶左右按26.64 cm×19.98 cm规格、每穴栽双株和本田施纯氮150 kg/hm2的栽培条件下,当群体平均着粒数≥194粒的杂交组合,整精米率比低氮水平有提高趋势。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新组合K优40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推广杂交水稻新组合K优40。[方法]对K优40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阐述。[结果]K优40是不育系K17A和恢复系R40配组育成的三系中籼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株型适宜、分蘖力强、耐肥抗倒、长势旺盛、抽穗整齐、熟相好等特性,已于2000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结论]该组合适宜重庆市和四川省海拔800 m以下稻瘟病非常发区作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18.
重穗型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超高产生理特性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探明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的重穗、超高产与生理特性的关系。【方法】以重穗型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轻穗型常规晚粳稻秀水63和中穗型籼型杂交晚稻汕优63为试验材料,进行组合(品种)间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源、流、库"等生理特性的对比考查与测定,研究和探讨甬优6号超高产的生理特性。【结果】重穗型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突出的生理特性是:①"源足",表现为叶面积指数大、叶片功能期较长、叶绿素含量多、叶片光合速率高、比叶重和粒叶比较大;②"流畅",为齐穗期单株茎鞘物质向成熟期的穗部输出量大、输出率和转换率高;③"库大",为单位面积总颖花量和有效颖花量多、库容量大、穗重5g以上;④"根强",为次生根发达、根量大、根活力强、根冠比值高,为地上部生长健壮抗倒、活熟到老并实现超高产提供根本保障。【结论】从重穗型的甬优6号优良生理特性得到启示:为实现籼粳杂交稻的超高产目标,育种者在选择亲本,尤其是筛选F1代时,应着重鉴别亲本、新组合物质生产过程中"源、流、库"的协调性,以及根冠比值的适宜大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