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建设和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占用大量的非农用地。在我国目前的土地所有制度下,国有建设用地数量有限。因此,征用农地并将其转变为国有建设用地,成为现时各地普遍采取的方式。本文针对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的补偿安置问题进行了研究,对现行的各种安置方式进行了分析,然后综合各种方式,对经济发展的不同区域提出了一些设想和看法。 相似文献
2.
3.
4.
5.
针对在推进农村城市化、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失地农民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文从多方面分析原因,结合现在政府政策和滨城区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实例,从补偿标准、建立保障机制和集体资产管理、自主创业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文章纵览了学术界对于失地农民安置措施的研究,从安置现状、失地农民被安置措施不足等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建立民主决策制度和征用回转制度等七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失地农民补偿安置的理论依据为指导,对杭州市补偿安置失地农民的实践探索进行实证研究.提出通过货币化征地补偿与参与发展的入股方式相结合,遵循市场的自有交易原则,在资源配置、组合和利益分配中允许合约的自由选择,才能最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实现市场效率和保障公平分配,从而促进农村地区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西安失地农民就业意愿不够强烈,就业转移和安置情况不容乐观。农民素质阻碍了再就业,就业意识与市场要求差距较大,安置形式单一,就业情况严峻。要建立失地农民就业机制,保障就业经费,引导劳动密集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就业信息服务和技能培训,拓展安置就业渠道,抓好自主创业工作。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目前中国存在的一次性货币补偿安置、重新择业补偿安置、农业生产补偿安置、入股分红安置、异地移民安置和“征地保障”安置方式等六种补偿安置方式,分析了不同补偿安置方式的利弊和适用的条件,最后指出以后的补偿安置不是采用单一的方式,而是根据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失地农民的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10.
当前农村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改变着我国土地上千百年来未曾动摇过的生产方式,也剥离出了一时间手足无措的被改变了生产方式的农民。从而一个新的社会群体也随之迅速扩大,即失地农民。这部分人的问题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目前也成为摆在我国政府面前必须抓紧解决的事情。该文在分析影响失地农民再就业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介绍了当前政府征地后对失地农民的主要安置方式,并提出了实行就业安置方式解决失地农民生存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从泉港区土地征用的基本情况出发,分析了泉港区失地农民失地安置权益流失的表现及其原因,最后提出了构建失地农民失地安置权益保障机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的新农村建设政策中,“三农问题”被提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然而在现实中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却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失地农民已经成为中国最弱势、最缺乏保障、最边缘化的群体,成为了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巨大的不稳定因素,如何解决和处理好失地农民安置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分析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3.
14.
根据铜川市坡头开发区建设意向,对规划设计范围内村庄分布及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国家政策和相关安置项目的实施情况,针对区域内失地农民安置提出"农民有利、政府有益、建设有地"的安置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上海郊区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闵行区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导致数以万计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农民一旦失去土地,立即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人群,生活陷入困境,成为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笔者就上海市闵行区对当前失地农民安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通过对重庆市北碚区100户失地农民的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在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利益保障存在补偿水平较低、补偿方式单一、失地农民就业困难、征地后生活水平降低等主要问题。产生上述问题,主要是因为政府行政职能错位、征地补偿标准不科学、农民缺乏土地产权意识等原因。故必须提高征地补偿标准、解决失地劳力的就业问题、规范分配行为,以期最终解决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