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双因子交叉分组(2×2)试验设计方案,考察精料的蛋白质水平与能量浓度对成体大熊猫日粮消化率影响的显著性。结果表明:精料的蛋白质水平对粗蛋白和粗脂肪的消化率均产生了极显著影响(P<0·01,正相关),精料的能量浓度对粗蛋白的消化率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负相关);二因素对其他各项消化率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此外,对粗蛋白消化率而言,二因素互作效应显著(P<0·05);各试验期之间消化率多重比较结果显示,精料配方4(CP20·61%×GE18·08MJ·kg-1)为优选配方。本研究说明:精料的蛋白质水平及能量浓度对成体大熊猫日粮消化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成体大熊猫倾向于高蛋白、低能量的精料。  相似文献   

2.
用全收粪法研究了圈养大熊猫对雷竹笋营养成分的表观肖化率.结果表明:1)4只大熊猫对粗蛋白、粗脂肪的平均表观消化率分别为89.44%±1.67%和76.22%±8.67%;对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半纤维素的平均表观消化率分别为21.88% +7.43%、l1.78%±5.69%和30.79%±7.46%.大熊猫对各种矿物元素的表观消化率中,Cu元素的平均表观消化率最低,为19.05%±11.07%;P元素表观消化率最高,为66.98%±6.24%.2)成年大熊猫与亚成年大熊猫粗蛋白的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亚成体大熊猫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成体大熊猫(P<0.01);雌性亚成体大熊猫对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半纤维素以及矿物元素P、Ca、Mg、Cu、Zn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3只大熊猫(P<0.05).这些结果对于拓展浙西地区优质的大熊猫食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全收粪法研究了圈养大熊猫对乌哺鸡竹笋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研究表明:(1)大熊猫对乌哺鸡竹笋中粗蛋白、粗脂肪的平均表观消化率分别为85.64%±3.08%、77.55%±5.56%。不论成体还是亚成体,雄性个体对粗蛋白的消化率都高于雌性个体;此外,雄性亚成体蜀琳对粗脂肪的消化效率显著高于其它3只大熊猫(P<0.05)。(2)大熊猫蜀琳、科琳和安安对半纤维素、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平均表观消化率分别为11.72%±5.60%、8.53%±2.76%、4.69%±2.51%,说明大熊猫具有一定的纤维素消化利用能力;不过老龄成体大熊猫吉吉几乎不能消化半纤维素、NDF、ADF。(3)大熊猫对乌哺鸡竹笋中常量矿质元素的平均表观消化率由高至低依次为P、Ca、Na、K、Mg,即70.23%±9.25%、66.42%±8.84%、47.74%±17.69%、45.65%±17.63%、43.04%±11.39%;相应地,对微量矿质元素的消化效率依次为Zn、Cu、Mn、Fe,即45.07%±12.12%、36.80%±15.20%、32.85%±15.53%、23.81%±12.32%。老龄大熊猫吉吉对P和K的消化效率显著高于其它3只大熊猫(P<0.05),但是对于Ca的消化率却最低(P<0.05);此外,2只亚成体对Cu的消化利用率均低于成体大熊猫。上述结果将为评价、筛选优质大熊猫主食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熊猫日粮中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外源激素对油桐光合作用日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给油桐栽培生理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在对油桐喷施不同外源激素后,对油桐净光合速率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了油桐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情况,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净光合速率与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激素处理下油桐净光合速率在9:00和16:00出现峰值,并在14:00出现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其中赤霉素200 mg/L能够明显增强油桐的净光合速率。赤霉素、脱落酸均有弱化光合"午休"的作用,赤霉素的作用要强于脱落酸。6-BA使得油桐光合"午休"从14:00提前到11:00。  相似文献   

6.
以亚硫酸盐蔗渣浆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底物浓度、外源添加物种类和浓度对纤维素酶解工艺的影响以及PEG6000强化酶解效率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素酶用量15 FPIU/g(以绝干纤维素计,下同)、β-葡萄糖苷酶用量30 CBU/g,纤维素质量浓度80 g/L条件下水解48 h,葡萄糖质量浓度达72.51 g/L,葡萄糖得率、纤维素酶解得率和总糖得率达81.58%、86.79%和84.23%。PEG6000可有效强化酶解,添加量为2 g/L时,水解48 h葡萄糖质量浓度可升至78.54 g/L,葡萄糖得率、纤维素酶解得率和总糖得率达88.36%、95.02%和92.54%。添加2 g/L的PEG6000使纤维素酶Celluclast1.5 L滤纸酶活力提高到原酶活力的117.33%;同时50℃,pH值4.8,保温48 h,残余酶活力同比增加38.99%。  相似文献   

7.
大熊猫生态旅游是一种独特的生态旅游方式,近年来发展迅速。本文结合生态旅游的知识阐述了大熊猫生态旅游的定义、特点以及开发现状,分析了大熊猫生态旅游对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产生的不良影响,并提出了科学开发大熊猫生态旅游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森林采伐对平武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0 0 1年 6月— 2 0 0 2年 5月间 ,采用系统样地方法 ,对四川平武王朗自然保护区和黄羊熊猫观测站采伐和未采伐基地中大熊猫活动区域和非活动区域植被群落结构变化进行调查。结果表明 :未采伐区大熊猫活动区域的物种数、物种丰富度、竹子更新能力、竹子密度、最大胸径的平均值均高于未采伐的大熊猫非活动区域 ;采伐区大熊猫活动区域的物种丰富度、物种优势度、物种多样性、单株竹生物量、竹子密度、样地平均竹子盖度、均高度、平均胸径、最大胸径的平均值均高于采伐后大熊猫非活动区域。森林采伐导致大熊猫栖息地物种丰富度、物种优势度、物种多样性、竹子密度、样地平均竹子盖度等因子下降 ,对大熊猫的适应性程度及生境质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地震对野生大熊猫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熊猫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地震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对大熊猫的影响得到保护、管理和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3年的芦山地震发生后,科研人员结合3S技术与野外调查等研究手段,从不同角度开展了大量地震对大熊猫影响研究工作.本文针对地震灾害对大熊猫生境的破坏与生境恢复过程,大熊猫行为响应与适应模式特征,及地震对大熊猫保护区周边社区的影响等研究进行综述,并对下一步需开展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2015年5月~6月,对成都动物园的6只圈养小熊猫(其中3只为野外救护小熊猫)进行日粮表观消化率的研究。预试验7 d,正式试验7 d,分析成都动物园圈养小熊猫对日粮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及不同人工圈养年限之间小熊猫对日粮营养成分表观消化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本试验小熊猫对日粮营养成分中的干物质、粗脂肪、粗蛋白、粗灰分、粗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61.16%、82.28%、76.6%、15.91%、13.39%,其中粗灰分和粗纤维的表观消化率相对较低。试验组中,圈养2 a~3 a的野外救护小熊猫在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粗灰分的消化率都明显高于其它组;圈养1 a以下的野外救护小熊猫,在粗脂肪、粗纤维的消化率却明显低于它两组,日均采食量也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圈养5 a以上的小熊猫,对各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处于居中的状态。同时,拥有较大运动场的试验组小熊猫各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明显高于无运动场的试验组。本试验结果可知,成都动物园小熊猫的日粮搭配基本满足了小熊猫维持生命活动的所需能量,但日粮中竹叶和竹笋应搭配饲养;圈养小熊猫应配备足够大的运动场;小熊猫从野外到人工圈养在日粮配比上应有一个过渡期,在过渡期中应增加竹叶、苹果的供应量。  相似文献   

11.
大熊猫栖息地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大熊猫栖息地评价研究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大熊猫栖息地评价的考察指标和研究方法,探讨了非生物因子、生物因子以及干扰因子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以及栖息地破碎化特征。野外调查误差大、评价指标的局限性等是目前大熊猫栖息地评价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用目前较流行的已被证明比较优良的无线电遥测、GIS与遥感成像等先进技术,并融合景观生态学理论,从较大尺度空间来研究大熊猫的栖息地评价,应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大熊猫常食竹类的"双效"作用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收集整理大量有关大熊猫保护生物学、饲料及疾病等方面研究资料,阐述竹子对大熊猫的营养功能,并以研究报道的试验材料为依据,提出了新的学术见解:竹子在给大熊猫提供营养及能量的同时,又对大熊猫消化器宫与消化机能产生损伤性负效应,为避免或减轻这种负效应,提出了对异地保护圈养大熊猫推广使用竹粉配合饲料,对野生大熊猫在竹子开花枯萎期,定点投放竹粉配合饲料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3.
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自然教育是大熊猫国家公园主体功能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教育建设科学有序和可持续发展,剖析了自然教育的意义和国家公园开展自然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由运营管理、场地设施、产品服务和组织保障为构建要素的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体系,并结合新冠疫情影响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开展自然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四川茂县土地岭大熊猫走廊带昆虫考察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走廊带昆虫基本情况,从而为栖息地恢复提供建议和监测本底,于2005年7月对走廊带昆虫进行了调查采集。调查共采集昆虫标本817号,隶属于16目66科,共288种。以鳞翅目和鞘翅目种类和数量最多,为优势类群,其次是半翅目、直翅目和膜翅目,5目昆虫占种总数的91.2%,个体数量的90.12%。结果表明,走廊带昆虫种类丰富,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00—2001年甘肃省第3次大熊猫调查资料,利用SPSS和SAS软件,对甘肃省大熊猫栖息地生境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大熊猫主要栖息在以缺苞箭竹为优势的下木种群森林群落中,其垂直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海拔1600~2800m处,水平分布在文县和迭部一带;竹类种群的特性、地理环境和森林群落的完整性是大熊猫栖息生存的3个主要综合要素;甘肃省大熊猫的生境特征基本稳定,但该区竹类种群的正态性分布和人为干扰强度是构成其生境不稳定的重要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景观生态学的斑块理论,根据土地岭区域前后两期森林分布信息和大量的野生动植物以及社会经济信息,详细分析了土地岭区域建立大熊猫栖息地走廊带的植被分布格局、斑块结构、廊道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土地岭区域植被符合大熊猫栖息地建设条件。残余班块分布连续,占据区域森林植被的主体,有利于廊道栖息地恢复。引进斑块面积大,质量差,是廊道栖息地建设的主要改造类型。在众多的社区活动影响中,采笋的负面影响最大,最值得重点关注。基于一些主要因素的分析,作者提出了在土地岭建立大熊猫栖息地走廊带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7.
峨眉山竹类资源丰富,但是不同种竹子的笋期各不相同。本研究通过对大熊猫饲喂峨眉山8个不同种竹笋,观察其取食情况。结果表明:每年4至10月共有5种大熊猫喜食的竹笋出笋,为大熊猫异地保护提供了重要的食物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