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结果表明,磷钾养分缺乏、特别是缺钾和氮、钾比例失调,是限制锈水田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锈水田施用钾肥能促进水稻对钾的吸收,抑制对铁的摄取,减轻铁的毒害。同时还可降低土壤溶液的还原强度,改善根际营养状况,提高植株K/N比。增产效果显著。锈水田施用磷肥和绿肥,也能适当改善土壤的养分状况,绿肥还能降低土壤亚铁的浓度,减轻铁毒,因此,均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2.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2)
关于潜育性水稻土改良的研究,国内及我省各单位已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开沟排水、改变耕作制度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有益的成果。但目前关于土壤还原程度、土壤中还原性物质的增减与养分供应强度的关系,以及潜育化作用对土壤肥力特性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资料尚较少。本试验拟从这方面进行初步探讨。在潜育性水稻土上栽培双季稻,通过对还原物体系进行动态研究,观察其变化规律,了解其还原程度,探求合适的指标,为潜育性水稻土的改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4.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3)
目的和方法一般认为,潜育性水稻土的主要特点之一,是还原程度强,含障害物多,对早稻的生长和发育有很大影响。本试验比较潜育性水稻土和非潜育性水稻土对早稻生长和发育为害的程度,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在潜育性水稻土上,防止早稻受害是否可能。试图通过合理施肥,改 相似文献
5.
6.
青夹泥是我省第四纪红土母质上发育的水稻上,这种土壤乡分布在地势较低,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丘陵冲垅洼地。由于土壤长期渍水,水温泥温低,虽有机质可积累,但土壤粘化,土壤分散,通透性能差,青泥层厚,还原有毒物质多,氮、磷、钾有效养分含量较低,对水稻生育障碍极大,常年水稻亩产只有三、四百斤。为了改良这种潜育性水稻土,我们从1982年起,在长沙省朗木梨乡龙华村石子塘队的秧田垅,选择了历年低产的八丘青夹泥田,在施肥改土试验取得显著效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开沟改土的定位试验,现将1982-1985年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去年我们对潜育性水稻土肥力特性的研究结果说明:潜育性水稻土还原程度大,土壤释放养分少;结果是水稻产量低。在此基础上,今年又进一步探讨,潜育性水稻土怎样影响水稻植株吸收养分及其后果,通过合理施肥能否提高潜育性水稻土水稻植株吸收养分的能力,促进正常的代谢作用,从而获得高产,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潜育性水稻土的改良,历来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开沟排水为主的工程措施,另一种足以改变耕作制为主的生物措施。但当田间环境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不许可时,如合理施肥可以改良潜育性水稻土,则采用这个措施是合宜的。 相似文献
8.
9.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4)
潜育性水稻土是我国南方的一种主要低产水稻土,据我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已开展县的不完全统计,全省潜育性水稻土占稻田面积的40%左右,一般比非潜育稻田每亩减产100—200斤,严重受害的减产50%以上,对水稻大面积平衡增产障碍极大。本试验是以我省分布较广、面积占稻田的60%左右的三种成土母质(湖积物,第四纪红土,石灰岩)上发育的几种不同潜育程度的水稻土为研究对象,研究潜育化作用对于土壤供肥性状及对水稻吸收利用养分的影响,以便为因地制宜改良不同类型潜育性水稻土提供某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蒋健容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2)
潜育性水稻土,主要是受积聚水和易分解性有机物的影响,使土壤长期处于还原状态下而形成的。土壤有机质和氧化铁都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变化,有机质含量与水分状况密切相关,氧化铁则受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分状况以及PH等制约。显然,潜育化过程与有机质及氧化铁的含量变化有关。过去,不少土壤工作者对于土壤有机质及氧化铁虽进行过许多研究工作,但针对潜育性水稻土的研究还比较少。为此,我们于1983-1984年采集省内几种不同母质上发育的潜育性水稻土和非潜育性水稻土样品,测定它们的有机质和几种形态的氧化铁含量,就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江西红壤性水稻土肥力特性及其管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江西红壤性水稻土为202.8827万hm2。其肥力特征:1.土壤三要素营养不平衡,中低产田占70.00%;2.缺硼钼少硅硫锌,影响土壤养分平衡;3.灌溉水能提供稍多Ca、Mg,少量S、Si、K、N,以补充土壤养分不足;4.耕层浅薄,障碍因素较多。管理:1.深耕培肥,增加土壤有机质;2.坚持有机无机肥配合,提高稻田肥力;3.合理施肥,协调养分平衡;4.开沟排水、搞好稻田沟系建设;5.水旱轮作、改革耕作制度。 相似文献
12.
刘瑞堂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1)
为了研究潜育性稻田合理施肥的增产效果,1982年我们在长沙县朗木梨区龙华村进行了田间试验,1983年和1984年,我们在继续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的同时,又在朗木梨区龙华村和金托村进行了大面积试验示范工作。龙华村七组、三组和四组以及金托大垅,历年来水稻僵苗严重,产量很低。为了防治水稻僵苗,当地曾采用不少措施,但收效甚微。试验示范稻田成土母质是第四纪红色粘土。水稻僵苗一般都发生在潜育性稻田。这些潜育性稻田,由于土质粘重,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水冷泥温低,虽然有机质和全氮含量 相似文献
13.
14.
本试验于1987~1989年在寻甸县北亚热带地区的草甸型水稻土上进行,得到下列结果:水稻土缺乏有效氮和有效磷,具有足够的有效钾和有机质,测定了施肥公式中的主要参数:定产公式中的参数,稻谷(含稻草)吸收的养分数量,化肥利用率,肥料的养分含量以及土壤有机质的当季矿化率,把这些参数的测定值代入公式,即可得到在水稻集约栽培条件下,每亩主要肥料的推荐施肥量是:尿素12~17kg(含N6~8kg),普钙24~33kg(含P2O5 4~6kg),硫酸钾0kg,厩肥0.8T。 相似文献
15.
我院土壤教研室进行了潜育性水稻土成因模拟试验,我们配合这一试验进行了土壤微生物区系分析和土壤酶活性的测定。生物活性与环境因子是紧密相关的。本文试图通过系统分析土壤微生物区系与土壤酶活性,综合分析潜育性稻田形成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6.
潜育性水稻土是湖南主要低产田,占稻田面积40%左右,一般比非潜育性水稻土每亩减产100-300斤,严重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近几年,我省组织了对潜育性水稻土成因与改良的研究。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都是综合评价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我们配合研究了潜育性水稻土的微生物特性和酶活性。 相似文献
17.
18.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3)
潜育性稻田是我省主要的低产田之一,约占稻田面积的40%左右,一般比非潜育性稻田每亩约减产100-200斤,严重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改良潜育性稻田,提高共产量是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各种农业技术措施对于潜育性稻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同内外已做了很多研究,但对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目前还报道得很少。本试验研究了施肥、开沟排水改良潜育性稻田的土壤和根表微生物的数量、土壤酶的活性和呼吸强度。试图查明改良潜育性稻田对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并探索是否可用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作为衡量改良措施优越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潜育性水稻土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地下水位过高,形成土壤孔隙为水分饱和、通透性不良、土温低、土壤僵性增强、还原性有毒物质增多等等不良的特性。本文仅对形成水稻土潜育化密切相关的某些七壤物理特性及其改良措施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