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芝麻枯萎病是芝麻的主要病害之一。普遍发生于我国河南、湖北、安徽、河北、江西等主要芝麻产区,一般发病率10%~20%,严重时达30%,可减产30%,使芝麻的品质显著下降。所以,防治枯萎病是关系到芝麻增产增收的关键。1症状芝麻枯萎病从苗期到成株期都可发生。苗期发病出现猝倒或枯死  相似文献   

2.
枯萎病是芝麻的主要病害之一。普遍发生于我国河南、湖北、安徽、河北、江西等主要芝麻产区,一般发病率10%~20%,严重时达30%,可减产30%,使芝麻的品质显著下降。所以,防治枯萎病是关系到芝麻增产增收的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2020,(7)
正芝麻枯萎病,又名半边黄、黄死病,是芝麻的主要真菌性病害之一,在我国芝麻主要产区发生较重,其他地区也有零星发生。一般发病率为10%~20%,严重时可达30%以上,可减产30%,致使种子不成熟、籽粒瘦瘪,并在收获前炸落,对产量影响大。1.发病症状芝麻枯萎病是一种维管束病害,  相似文献   

4.
1芝麻的主要病害与防治 1.1芝麻枯萎病 1.1.1分布与危害。此病是一种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真菌性病害,俗称“半边黄”或“黄死病”,安徽、河南、湖北等芝麻主产区均有发生,一般发病率为5%-10%,严重者达30%以上。苗期发病造成缺苗,后期发病致使植株过早落叶、枯死,种子发育不良、炸蒴落粒。对产量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淮北芝麻枯萎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北平原是我国芝麻主产区 ,常年芝麻种植面积 2 0万hm2 左右 ,占全国芝麻生产面积的1 /5 ,对发展我国芝麻商品生产颇为重要。由于该区域在芝麻生育期间温度高、雨水多、田间湿度大 ,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芝麻病害种类繁多 ,发生频繁 ,是造成芝麻产量长期低而不稳的主要原因。芝麻枯萎病是芝麻的主要病害之一 ,发生普遍 ,危害较重 ,一般发病率为 1 0 %~ 2 0 % ,严重时达30 %以上 ,产量损失 2 0 %~ 30 % ,甚至绝收 ,是芝麻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1 症状芝麻整个生育期间均可感染枯萎病。苗期症状似猝倒病。成株期则表现出典型的维管束型的萎蔫…  相似文献   

6.
一、主要病害发生特点 芝麻主要病害有芝麻茎点枯病、芝麻枯萎病、芝麻青枯病、芝麻疫病等.  相似文献   

7.
芝麻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芝麻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出口商品,也是我区的主要经济作物,随着经济价值的不断提高,全国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芝麻的生育期只有短短的85天,但整个生育期处在高温多雨的季节,承受着多种病害的侵袭。如芝麻枯萎病、芝麻茎点枯病等,是造成芝麻产量长期低而不稳的主要原因。为广大农民朋友增产增收,我们经过几年的努力,对芝麻病害的发生和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山西省芝麻病虫害发生规律、提高芝麻产量和经济效益,以当地主栽芝麻品种汾芝2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建立病虫害系统观察圃进行调查,研究芝麻病虫害发生规律,同时开展芝麻高产高效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芝麻苗期基本没有病害发生,盛花期是病害发生较为严重的时期,这一时期主要病害有枯萎病、茎点枯病和叶斑病;芝麻苗期虫害主要为小地老虎和甜菜夜蛾,而棉铃虫和蚜虫主要在初花期和盛花期对芝麻进行危害;采用高产高效绿色防控技术,对芝麻枯萎病、茎点枯病、叶斑病、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8.6%、65.6%、73.2%、85.7%,对小地老虎、蚜虫、甜菜夜蛾、棉铃虫等虫害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7.8%、95.0%、100%、100%。示范区与对照区相比,产量增加了33.6%,经济效益提高了54.8%。综上,采用芝麻高产高效绿色防控技术,不仅显著提高了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减少了芝麻受自然灾害的影响、降低了种植风险,而且显著提高了芝麻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随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芝麻种植面积在我地逐年加大,芝麻病害也相继发生.近几年我地芝麻上发生的病害主要有芝麻疫病、芝麻立枯病、芝麻枯萎病、芝麻茎点枯病和芝麻叶斑病.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建立芝麻病害观察圃,多年调查芝麻主要病害发生时期、发生普遍率和严重度,探索芝麻主要病害芝麻枯萎病和茎点枯病在本地区不同品种的发生规律,为指导本地芝麻生产服务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芝麻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芝麻枯萎病是芝麻的主要病害之一。湖北、江西、河南、安徽、河北等省芝麻产区都有发生,以湖北、河南、安徽发生较为严重。近年来,在我省漯河、驻马店、南阳等地市发生普遍,危害较重,一般发病率为10—20%,严重时达30%,产量损失2—3成。当前病区范围仍在扩展中,是芝麻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自1988年起,我们对该病害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芝麻病害主要有疫病、茎点枯病、枯萎病,其对芝麻的产量与品质影响严重,如防治不及时,轻者可减产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通过试验研究表明:7月上旬是芝麻病害防治的最佳时期,防治时期越晚效果越差。应用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20%噻菌铜悬浮剂、56%氧化亚铜可湿性粉剂防治芝麻疫病;应用25%使百克乳油、25%施保克乳油防治芝麻茎点枯病;应用枯芽孢杆菌、2%宁南霉素防治芝麻枯萎病,其防治效果好,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3.
枯萎病是瓜类和茄果类蔬菜的重要病害,此病主要为害番茄、黄瓜、西瓜、苦瓜、冬瓜、甜椒、茄子以及豆类等多种蔬菜。近年来为害呈逐渐加重趋势。据调查,枯萎病一般发病率为5%~25%。导致减产10%~30%,给蔬菜生产带来较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4.
芝麻病虫草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芝麻主要病害及防治1.1芝麻枯萎病1.1.1分布与危害。此病是一种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真菌性病害,俗称半边黄或黄死病,安徽、河南、湖北等芝麻主产区均有发生。一般发病率为5%~10%,严重者达30%以上。苗期发病造成缺苗,后期发病致使植株过早落叶、枯死,种子发育不良、炸蒴落粒,对产量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芝麻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出口商品,也是主要经济作物。芝麻的生育期只有短短的85天,但整个生育期处在高温多雨的季节,承受着多种病害的侵袭。如芝麻茎点枯病、芝麻枯萎病等,造成了芝麻产量不稳定,为了广大农民朋友增产增收,我们经过几年的努力,对芝麻病害的发生和防治技术进行了  相似文献   

16.
为快速、高效地分离芝麻枯萎病病原菌,对该病原菌的分离及纯化方法进行了改进研究。结果表明,与新鲜病株病原菌分离方法相比,利用干燥后的病株更容易分离到芝麻枯萎病病原菌,无杂菌污染病原菌株系的分离率为92.7%,比常规分离方法(73.5%)高出19.2个百分点;孢子悬浮液方法可以替代显微镜检方法用于芝麻枯萎病病原菌的单孢分离工作,该方法简便易行,菌株纯合度高。研究认为,采用干燥病株分离病原菌、采用孢子悬浮液方法进行单孢分离是获得高质量芝麻枯萎病病原菌的重要优化技术途径,尤其适合于大量芝麻枯萎病株的病原菌分离及纯化工作。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介绍了河南芝麻主产区的主要病害茎点枯病、枯萎病、叶斑病、叶枯病、青枯病、病毒病的病原种类、危害及防治,为提高芝麻产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毕桂霞 《现代农业》2011,(12):25-25
芝麻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油料作物,芝麻油是植物油类中的上品,其富含油酸和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以及芝麻素、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是其他油料作物所不能比的。芝麻也是主要经济作物,随着经济价值的不断提高,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芝麻的生育期在辽西110天左右,但整个生育期承受着多种病害的侵袭,如芝麻枯萎病、芝麻茎点枯病等,是  相似文献   

19.
刘丽 《现代农业》2011,(12):7-7
芝麻是人类重要的油料作物,我国芝麻生产,占世界栽培面积的13.5%。芝麻主要分为白芝麻、黑芝麻两种。白芝麻作为榨油用种。中国的小磨麻油,被视为烹调油的珍品。一、选用良种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籽粒纯白、出油率高、商品性好的单秆品种如锦白1号,锦黑2号。二、合理轮作换茬"芝麻忌重茬",芝麻几个主要病害如苗期"枯萎病"、中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介绍了河南芝麻主产区的主要病害茎点枯病、枯萎病、叶斑病、叶枯病、青枯病、病毒病的病原种类、危害及防治,为提高芝麻产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