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项目,对陕西宁强县域内独花兰野生种群和生境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按照国家中药资源普查技术方案,根据全县的植被类型选择调查样地,在抽取的样地中进行野外样方调查。并结合线路调查,对县域内可能存在野生独花兰种群的分布地点进行考察。发现宁强县野生独花兰种群有4个,共计20株,生长在落叶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研究表明野生独花兰分布区域狭小,种群个数急剧减少。建议禁止人为干扰,加强保护措施,同时积极开展人工抚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独花兰为我国兰科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基于文献调研,本文分析了独花兰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现状,针对独花兰的分布区域、群落特征、繁育特征、组织培养育苗技术及遗传与变异五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独花兰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安徽农业科学》2020,(1):126-127
[目的]研究英山县珍稀濒危植物独花兰的种群现状。[方法]采用邻接格子法和直接计数法对英山县独花兰的种群数量及分布格局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该种目前在英山县的资源总量为168株。采用方差/均值比率法对草盘镇桃花冲村独花兰小种群的分布格局类型进行分析,表明该种群分布格局类型为集群分布。[结论]该研究可为英山县独花兰的保护、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调查发现鸡公山自然保护区有14处独花兰野外分布,对各个分布区的群落、立地条件等进行调查,筛选出独花兰在保护区的最适生长环境;对独花兰物候及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可知,独花兰营养生长期约8个月,开花率63.2%,结实率5.6%;并对独花兰濒危原因进行初步分析,为独花兰的保护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虎头兰与共生的菌根真菌间的相互作用,应用细胞化学的方法定位研究了虎头兰菌根中入侵的菌丝被消化过程的酸性磷酸酶(AcPase)活性变化,结果表明:AcPase反应出现在虎头兰菌根皮层细胞的细胞壁和膜系统上.在菌根真菌侵入虎头兰根部细胞,入侵菌丝被溶酶体包围并消解,直到被消解成空腔或彻底解体,最后溶酶体也随之消失的过程中,虎头兰细胞内的细胞壁、胞间隙、细胞膜、胞间连丝等处AcPase的活性呈现由高到低,最后完全消失的变化;在溶酶体和菌丝细胞上AcPase的活性则表现出由低到高,然后又逐渐降低直至完全消失.被菌丝侵入的虎头兰细胞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细胞壁严重扭曲变形,线粒体、叶绿体及大量小液泡等细胞器消失,细胞核变形逐渐降解直至消失;溶酶体大量出现并包围和消解菌丝细胞,菌丝细胞被彻底消化,溶酶体消失;细胞内又重新出现线粒体、液泡、更新核等细胞器,更新核还可不断的进行有丝分裂.   相似文献   

6.
3 株菌根真菌对海南钻喙兰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菌根真菌对海南钻喙兰(Rhynchostylis gigantea)无菌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研究共生培养90 d后3株菌根真菌对组培苗的鲜重、根数、叶数、叶绿素、蛋白质、核酸、光合特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根真菌W01和W02对植株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其中W02显著提高植株的鲜重增长量,W01显著提高了植株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与核酸含量,S01对植株有致病性;海南钻喙兰的光合途径含有CAM途径,为兼性CAM植物,接种W01处理的植株其叶绿素a+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并提升了植株的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7.
独蒜兰共生菌根真菌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兰科植物菌根真菌单菌丝团分离方法,对独蒜兰盛花期和盛叶期菌根真菌进行了分离培养,结果发现根形成早期、根伸长区和近根尖成熟区、外皮层细胞中以生长快、气生菌丝发达的印Epulorhiza属菌根真菌为主,成熟根、近根基部成熟区、皮层中部及内皮层细胞中以生长慢、气生菌丝不发达的Epulorhiza属菌根真菌为主.生长快、气生菌丝发达的Epulorhiza属菌根真菌对寄主的侵染力强,对菌根的形成及独蒜兰的生长发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生长慢、气生菌丝不发达的菌根真菌对寄主的侵染力弱,对菌根的维持起重要作用;这两类Epulorhiza属菌根真菌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菌根的形成和维持,这为组培苗的菌根化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温室花盆中播种白桦 (B .platyphyllaSuk .)种子获得白桦幼苗 ,并对幼苗接种外生菌根真菌进行菌根合成试验。所用的外生菌根真菌有 :灵芝 (GanodermalucidumKarst)、铆钉菇 (Gomphidiusviscidus)、厚环乳牛肝菌(Suillusgrevillei)、褐环乳牛肝菌 (S .luteus)、彩色豆马勃 (Pisolithustinctorius)、美味牛肝菌 (Boletusedulis)、赭丝膜菌 (Cortinariusrussus)、土生空团菌 (Cenococcumgeophilum)。接种两个月后 ,在灵芝、铆钉菇、厚环乳牛肝菌、褐环乳牛肝菌、彩色马勃和美味牛肝菌接种的白桦幼苗上观察到了外生菌根 ,而赭丝膜菌和土生空团菌接种的白桦幼苗上未形成外生菌根。进一步对形成的外生菌根做组织切片观察 ,在细根皮层细胞间均形成明显的哈蒂氏网 ,证实了6种外生菌根真菌与白桦幼苗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9.
以兰科孑遗植物双蕊兰(Diplandrorchis sinica)菌根为材料,通过分离、纯化、培养其菌根真菌,根据正交试验设计原理,利用正交试验方法筛选温度、碳源、氮源和培养基p H等培养条件建立双蕊兰菌根真菌培养体系。结果表明,双蕊兰菌根真菌菌落白色或浅黄色,呈均匀辐射状向外生长;生长面有稀松或较丰富的气生菌丝,带有透明液滴。通过对菌落生长速率的测定与分析,4种因素的最佳综合水平为:碳源为半乳糖,浓度为2%;氮源为硝酸铵,浓度为0.5%;p H为6;温度为25℃。菌落生长速率随着天数的递增而以较快的速度下降,第7天之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
四川桉树外生菌根真菌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鉴定 ,已查明在四川与桉树共生的外生菌根真菌共 17种 ,隶属 9科 11属 ,其中钟形斑褶菇为国内外在桉树林中首次报道 ;通过不同生态区域固定标准地详细调查揭示了外生菌根真菌的分布随树龄、温度、湿度及土壤条件变化的规律 ,并认为四川桉树人工林下出现的彩色豆马勃 ,紫晶腊蘑 ,大孢硬皮马勃 ,光硬皮马勃属于森林菌根菌演替序列中的早期外生菌根菌 ,与晚期菌根菌相比 ,它们拥有对环境更强大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独兰花的组织培养方法.[方法]以独兰花假鳞茎为外植体,以1/2MS +0.5 mg/L 6-BA +0.05 mg/L NAA为芽诱导培养基,以1/2MS+ 1.5 mg/L 6-BA+ 0.05 mg/L NAA为生根培养基,研究外植体的芽诱导和生根情况.[结果]外植体消毒的最佳方式为75%酒精30 s+0.2% HgCl 6~7 min;试验外植体的污染率、诱导率、死亡率、成活率、生根率分别为14.3%、57.1%、28.6%、50.0%、33.9%.[结论]该研究为独花兰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地生兰组织培养存在移栽无菌苗成活率低、生长缓慢、开花迟缓、花小甚至不开花等问题,这些与缺少共生的菌根真菌有关。用分离自云南保山、大理等地野生春兰菌根中的内生真菌19个菌株接种春兰组培幼苗,经4.5个月的共生培养,兰苗叶色正常,根系生长良好。测定植物生长量,从长势有明显提高的接菌苗进行重分离及菌根的显微结构观察,确定春兰菌根的形成,并筛选出春兰的有效共生菌根真菌为CLB111,CLB113和MLX102。通过接种处理后春兰苗的鲜重增长率分别为70.6%、70.2%、68.6%,而不接菌的对照仅为45.6%,与对照差异达0.01极显著水平。结果表明这3个菌株均为春兰的菌根真菌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枝叶凋萎病对其根围菌根的生长及侵染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之健康杨梅的须根和菌根,发生枝叶凋萎病的杨梅其根部须根受到严重破坏,内部菌根菌丝多数崩解,根围土壤内的菌根孢子多数破裂、内容物泄露,病树根围分离到的饱满孢子与从健康杨梅树根围分离到的孢子相比其侵染西瓜和三叶草的能力大大下降,具体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北美蓝云杉引种成活率并促进其幼苗生长,于2007年进行了适宜菌种的筛选和菌根化育苗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1)普通裂褶菌和Pt菌剂为较适宜的菌种。2)接种Pt菌剂后,不同种源间的平均苗高差异不显著,不同接种时间的平均苗高差异极显著。3)不同种源的适宜Pt菌剂接种量不同。1号和3号种源施用1 g/株的菌剂,2号和4号种源施用0.5 g/株的菌剂促进生长的效果最好,2个月后1~4号种源幼苗的平均苗高分别为3.31、3.90、3.84和3.54 cm。4)在幼苗移植时接种Pt菌剂不仅可以提高移植成活率,还有助于保持观赏性状。接种Pt菌剂后移植成活率均达85%以上,其中4号种源移植成活率最高,为92.86%;与对照相比,接种Pt菌剂后1级苗增多,其中3号种源的1级苗率最高,为56.67%。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MF)对玉米生长与镉(Cd)吸收、土壤团粒组成、壤中流Cd浓度和Cd淋溶流失的影响,本研究以云南兰坪铅锌矿周边Cd污染农田土壤为基质,玉米为宿主植物,设置接种和不接种AMF处理,开展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接种AMF(CK)相比,接种AMF显著增加玉米生物量,降低植株Cd含量与吸收量。接种AMF显著增加0~40 cm土层总球囊霉素相关蛋白(T-GRSP)和易提取球囊霉素相关蛋白(EE-GRSP)的含量,导致粒径(R)>0.2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增加55%,R<0.25 mm团聚体含量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降低26%~43%。接种AMF导致0~30 cm土层壤中流Cd浓度下降14%~22%,Cd淋溶流失量降低29%。相关分析发现:R>0.85 mm的团聚体含量与T-GRS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25 mm的团聚体含量与壤中流Cd浓度、Cd淋溶流失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有效态Cd含量与壤中流Cd浓度、Cd淋溶流失量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与CK相比,接种AMF不仅能增加土壤球囊霉素相关蛋白和大团聚体的含量,而且有助于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与壤中流Cd浓度,减少Cd的淋溶流失,AMF对土壤Cd淋溶流失效应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Biodiversity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colonization and spore density was investigated in 20 desert plants (dominant or common species)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locations of Mu Us Sandy Land of China. We observed three mycorrhizal types including Arum-type, Paris-type, and an intermediate type among the plants. Another type of potentially beneficial fungi associated with roots of all species was also observed, namely, dark septate endophytic fungi (DSEF). Of the 20 sample plants examined, all species were coinfected by the two target fungi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 colonization of Salix psammophila and DSEF colonization of Periploca sepium were as low as 4%). Based on this investigation, we speculated that the DSEF are ubiquitous in desert ecosystems and can co-occur with AMF in desert plants, functioning much like mycorrhizal fungi. Further studies will be required to elucidate interactional mechanisms with AMF and the mechanisms operating in desert ecosystem.  相似文献   

17.
从北京、武汉、南京、重庆、昆明五个梅园和野梅主要分布区的云南嵩明、四川木里、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以及北京林业大学的梅圃中分别于春、夏、秋、冬四季,采集梅花根际土壤300份。以梅花根际土壤和蛭石体积为1∶1混合作为栽培基质,种植三叶草,培养4个月后,应用染色镜检法测定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三叶草根系的状况。结果表明:所有梅花根际土壤栽培三叶草都有丛枝菌根侵染;野生梅花根际土壤栽培三叶草的丛枝菌根侵染率高于人工梅园;四季的梅花根际土壤栽培三叶草丛枝菌根侵染在季节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菌根真菌处理下板栗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积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菌根真菌处理后的板栗为主要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菌根真菌处理对板栗生长过程中营养元素以及重金属元素吸收的影响。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和凯氏定氮仪测定不同元素含量,结果表明菌根真菌处理可以有效提高板栗根部对磷、钾、氮、镁、钠、铁、锌、铜、锰、镍、硒等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吸收能力,并能够吸附土壤中铅、砷、铬等有害重金属,阻碍其向地上部的运输。这为在板栗生产中接种高效菌根真菌生产绿色、有机果品提供重要依据,对板栗育苗的生产也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土壤重金属污染威胁人类健康和整个生态系统,而高效、低耗、安全的生物修复技术显示出了极大的应用潜力,特别是利用植物-微生物共生体增强生物修复效应的应用。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土壤生态系统中的有益微生物,能与90%以上的陆生高等植物形成共生体。研究发现,AM真菌能够增强宿主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胁迫的耐受性。当前,利用AM真菌开展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已经引起环境学家和生态学家的广泛关注。基于此,围绕AM真菌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作用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从物理性防御体系的形成、对植物生理代谢的调控、生化拮抗物质的产生、基因表达的调控等角度探究AM真菌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的作用机理,以期为利用AM真菌开展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并对本领域未来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兰科植物拥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以及药用价值,广泛分布于陆地系统中。干旱是限制兰科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菌根真菌与兰科植物共生可以增强兰科植物的抗旱性,促进兰科植物的生长发育。本文对兰科菌根真菌增强兰科植物抗旱性的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干旱条件下大规模栽培珍惜药用兰科植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