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余双 《上海茶叶》2006,(1):23-23
早在古代,就有神农(约在公元前2737年)尝百草以疗疾,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的故事。东汉(公元25—225年)《神农本草》云:“茶叶味苦寒,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劳。”《神农食经》亦云:“茶叶利小便,去痰热,止渴,令人少睡。”华陀《食论》讲:“苦茶久食,可以益思。”《本草纲目》说:“茶叶味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日本“茶祖”荣西禅师所著《吃茶养生记》中说:“茶养生之仙药也,延龄之妙术也。”  相似文献   

2.
化用典故出新意 唐代诗人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简称《七碗茶歌》)、和高僧从谂禅师的“吃茶去”典故,分别代表了中国茶诗与茶禅的高峰,至令无人超越。  相似文献   

3.
木华 《上海茶叶》2009,(4):30-31
茶在闽南和台湾人“开门七件事”中,被摆在首位,人们习称茶叶为“茶米”。戏称“黑米”。把“茶”与“米”相提并论,近乎“宁可一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的地位,“至于嗜茶者则遍及全省”(《台湾风物志》)。  相似文献   

4.
陈珲 《上海茶叶》2005,(3):15-16
一、跨湖桥遗址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茶树种籽”(一)证明世界上有茶树至少在八千年以上 这颗极其珍贵而难得的世界上最早“茶树种籽”,出土于2001年发掘的跨湖桥遗址T0510探方的第7层中,由于一直未引起考古人员的重视,只当作一般出土种实对待,故消息没有传开。直到2005年4月13日,我在翻阅新购之《跨湖桥》时,在《跨湖桥遗址出土的植物种实》彩版页上突然看到一颗茶籽的图片及“茶Camellia sinensis”字样,  相似文献   

5.
试述茶区坚持经济建设发挥效益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史料记载,公元764年,唐代“茶神”陆羽搭舟沿舜江(现名曹娥江)经东山上剡溪考察,在他撰写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叶科学名著《茶经》中,就提到包括舜江二岸的越州茶,并明确指出,浙江会稽郡的越州茶乃茶中上品。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多次在故乡考察茶叶生产,也经常语重心长地提到:“上虞的凤鸣茶、舜井水,要好好开发利用”。先哲们把越州茶列为上品,是具有科学依据的,上虞茶区属绍兴平水珠茶产区中心地带,历经销售国内外贸易市场,群众品后,众口皆碑,颇得好评,誉满全球。  相似文献   

6.
我国早在秦汉《神农本草》已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之说,唐《本草拾遗》记载“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本草纲目》述茶“苦、甘、微寒、无毒”。一般认为,甘味多补而苦味多泻。可见茶是攻补兼备的良药,而茶一味能归经遍及五脏,反映茶具有广泛的防治祛病作用。  相似文献   

7.
日本是中国茶文化通过“海上茶路”东传的最早国家,宁波则是这条“海上茶路”的主要窗口,唐、宋时代很多日本高僧、遗唐使都是从明州(宁波)进出中国的。今年4月24日,30多位专家、学者汇聚第三届宁波国际茶文化节,专题研讨宁波“海上茶路”。由宁波茶文化促进会主编的“宁波‘海上茶路’国际论坛”论文集《宁波:海上茶路起航地》,7月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该书汇集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顾问杨招棣、日本茶道协会会长仓泽行洋、日本中国茶文化评论家工藤佳治等海内外专家、学者的15篇论文。  相似文献   

8.
展华 《上海茶叶》2009,(4):29-30
“生在山巾,一色相同?泡在水里,有绿有红:”这是流传于民间的一道生动有趣的茶谜.谜,是古今盛行不衰的传统文化:茶,是中国人的“同饮”,也是一味传统的中药。早在秦汉时的《神农本草》中就有“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事,  相似文献   

9.
Market Research.com的部门、市场调研出版商Packaged Facts发表的一篇新的报告《美国茶叶和即饮茶市场》(The U.S.Market for Tea and Ready-to-Drink Tea)指出,绿茶、白茶甚至红茶(red tea)等精品茶深受美国消费者的喜爱,他们倾向于更具异国情调的混合茶,并推动了茶市值达到了68亿美元。Packaged Facts预计,到2010年,茶市值将达到1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0.
《上海茶叶》2006,(4):29-29
由越南驻华使馆和越南茶叶协会主办的越南茶叶专题研讨会于9月27日在上海国际展览中心举办。这是2006年茶与咖啡世界杯展览会框架内的一项活动。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CHEVIET”(越南茶)-越南的精华,会上将全面介绍2005年越南的茶叶生产和出口情况,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并希望通过本次活动推广“CHEVIET”(越南茶)这一国家茶叶品牌。  相似文献   

11.
《上海茶叶》2007,(1):47-47
英山县盛产茶,茶叶产量位居湖北省第一,评为“中国名茶(绿茶)之乡”、“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示范县”。英山茶叶以其条索紧细、毫峰显露、香高味醇、汤青叶绿的品质特色,获专家一致好评和消费者的喜爱。英山茶叶已形成5大系列40多个品种,其中“天堂云雾”、“英山龙井”、“英山银毫”等1O多个品种更为名优精品。  相似文献   

12.
1200多年前,陆羽写下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以此为中国茶文化打下了坚实而完整的基础。“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从此,大江南北、五湖四海的茶人为继承和发扬中华茶文化奋斗了千百年。  相似文献   

13.
天台山产茶早在秦朝桐柏一带就有以茶治病的传说,而有文字记载最早则在三国吴赤乌元年(238)道士葛玄“植茶之圃已上华顶”,距今已有1768年,这也是有文字记载浙江最早产茶之地,至唐宋时期,天台山云雾茶已是“遍山皆有”,茶树种植遍布全县各地。唐陆羽《茶经》、宋《赤城志》均有记载。  相似文献   

14.
加快现代农业进程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先荣 《湖北植保》2012,(3):66-I0001
“十二五”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国务院2012年1月13日印发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加快现代农业进程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上海茶叶》2006,(1):30-30
据智利《信使报》2005年11月2日报道,根据世界权威调查机构的排行,2004年智利人均消费茶600克,在全世界排名第九(《上海茶业》主编说明,国际茶叶委员会统计的智利人均消费茶870克,在全世界排名第26名,人均消费茶超过1000克的有17个国家和地区),甚至超过美国(注:美国是330克),是阿根廷的两倍,秘鲁和玻利维亚的三倍。智利年销售茶六七千万美元,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智利对绿茶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16.
海葆 《上海茶叶》2005,(2):41-42
茶艺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承,茶的冲泡技艺和品茗艺术相结合的艺术。邬梦兆《茶人雅韵》茶诗一百首有《茶艺》词(调寄《忆江南》)云:“茶艺美,百炼夺天工。技巧沏成香满座,艺高品就韵无穷。乐趣在茗中。”形象生动的描写了茶艺的情趣,技巧百炼,艺高夺天工的品茗乐趣。茶艺之美,美在“技巧”、“艺高”、“百炼”才能“夺天工”;美在“香满座”、品之“韵无穷”,乐趣尽在佳茗中!  相似文献   

17.
钱梁先生(1917~1993年),著名的茶业专家、学者和高级工程师。1935年,在“当代茶圣”之誉的我国现代茶业奠基人吴觉农先生推荐下,开始从事茶业工作。此后数十年如一日,献身茶叶事业。抗战时期,对制茶、审评、检验、贸易等方面均颇有建树,先后发表茶叶产制、贸易论著百余篇,并译作《制茶工艺》等书,出色地与前苏联专家谈判并签定了第一个茶叶贸易合同。  相似文献   

18.
无锡毫茶产于江苏省无锡市,1973年立项创制,历时6年创制成功,确立了包括适用品种、加工工艺、品质风格等在内的系列技术,相继获得了省、市重大科技成果奖及“优质名茶”称号;1986年被商业部定为“全国名茶”之一;1989年在西安农牧渔业部优质农产品评比会上,又荣获“全国名茶”称号;并多次荣获江苏省茶叶学会组织的《陆羽杯》名优茶评比特等奖,中国茶叶学会组织的《中茶杯》名优茶评比金奖等。  相似文献   

19.
在去年9月27日举行的国内第一部全景式反映中国茶叶概况的大型电视系列片《茶旅天下》开机仪式在浙江省新昌县大市聚镇浙江省茶树良种繁育示范场举行。一些专家围绕“弘扬茶文化、促进茶旅游、发展茶经济”这个主题谈了各自的看法。新昌以《茶旅天下》开机为契机,带动整个新昌茶业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20.
煮饭茶之恋     
茶与生活原本就是息息相关的,在《诗经》中便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记载,从古至今,茶与健康,茶与医疗,茶与礼仪.茶与文化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于是,小小的茶叶将人类从蛮荒的远古推向文明的现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