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芙蓉鲤鲫(原名芙蓉鲫)是由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用散鳞镜鲤为母本,兴国红鲤为父本进行品种间杂交,得到杂交子代芙蓉鲤,再以芙蓉鲤为母本,红鲫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得到的新型杂交鲫鱼。1.形态特征芙蓉鲤鲫具有鲤鲫杂交种的典型特  相似文献   

2.
开展鱼类杂交研究,充分利用于一代的杂交优势.对改良鱼类经济性状,提高养殖产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关于鲤鲫鱼之间的杂交,已有不少研究报道。国外学者曾开展银鲫X家鲤、鲤X源五郎鲫、源五郎鲫X鲤、色鲤X源五郎鲫等杂交研究阵骏琅,1988」。国内学者曾作过红鲫X湘江野鲤【刘笛,1993]等杂交研究。自1989年起,在前几年探索性试验的基础上,开展了以白鲫为毋本.散窥镜鲤为父本的杂交制种研究,六年来已成功繁殖出杂交子一代(取名为兴淮鲫)龟兹6373万尾。养殖试验和大面积生产性示范推广结果表明,兴淮鲫杂交优势显著,具有生长快…  相似文献   

3.
开展鱼类杂交研究,充分利用于一代的杂交优势.对改良鱼类经济性状,提高养殖产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关于鲤鲫鱼之间的杂交,已有不少研究报道。国外学者曾开展银鲫X家鲤、鲤X源五郎鲫、源五郎鲫X鲤、色鲤X源五郎鲫等杂交研究阵骏琅,1988」。国内学者曾作过红鲫X湘江野鲤【刘笛,1993]等杂交研究。自1989年起,在前几年探索性试验的基础上,开展了以白鲫为毋本.散窥镜鲤为父本的杂交制种研究,六年来已成功繁殖出杂交子一代(取名为兴淮鲫)龟兹6373万尾。养殖试验和大面积生产性示范推广结果表明,兴淮鲫杂交优势显著,具有生长快…  相似文献   

4.
鲤鲫杂交回交子代的染色体数目及倍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HA和秋水仙素体内注射,制备鲤鲫杂交回交子代鱼(鲤鲫杂交♀×鲤鱼♂)的染色体,结果表明:鲤鲫杂交回交子代染色体组由150条染色体组成,按着丝粒位置染色体组型可分为4组,每个染色体小组均由3条同源染色体组成。鲤鲫杂交回交子代鱼的染色体数目为3n=150 条,染色体臂数NF=234,核型公式为:3n=60m 24sm 36st 30t。鲤鲫杂交回交子代的DNA相对含量是二倍体鲤鲫杂交肾细胞DNA相对含量的1.54倍,与细胞染色体试验结果一致,说明该鱼是以三倍体细胞为主的回交种。  相似文献   

5.
通过细胞遗传学方法对转基因鲤鲫杂交(F1)回交三倍体子代鱼进行了红细胞及其核大小的测量和DNA含量的测定,结果为:采用血涂片法测量鲤鲫杂交回交子代红细胞面积和体积分别是二倍体红鲫鱼的1.43倍和1.57倍,接近三倍体的理论预期值1.5倍;通过流式细胞仪对鲤鲫杂交子代细胞和二倍体细胞进行相对DNA含量测定,结果为:在所测的12尾鱼中,有9尾鲤鲫杂交回交子代鱼的DNA含量是对照鱼的1.5倍。占总鱼数的75%,在2~3倍体之间非常接近三倍体(非整倍三倍体)的鱼有3尾,占总鱼数的25%,本结果与其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用紫外线灭活红鲫Carassius auratusvar. red精子,诱导建鲤Cyprinus carpiovar. jian进行人工雌核发育,共获得241尾雌核发育子一代鱼。经形态特征初步分类后,取10尾进行RAPD分析,以鉴别雌核发育鱼。用筛选的10种随机引物,均可扩增出建鲤和红鲫的特征条带。扩增结果发现:部分子一代仅出现建鲤特征条带,未发现红鲫特征条带,为雌核发育鱼;部分子一代既有建鲤特征条带,也出现红鲫特征条带,为鲤、鲫杂交鱼。本试验结果表明,采用RAPD技术可高效、准确地鉴别出异源精子诱导的雌核发育鱼。  相似文献   

7.
正芙蓉鲤鲫是由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筛选出的新型鲤鲫杂交种,芙蓉鲤鲫作为国家水产新品种,与普通鲤鲫杂交鱼相比,生长速度快20%,产量提高23%;养殖性状优良,耐低氧、耐操作、耐运输、耐肥水,食性杂,适应温度能力强,适宜生长环境p H值为7~9,最佳生长水温为24℃~28℃;商品成鱼市场认可度高,肉质口感好、肉多刺少、营养丰富。现将芙蓉鲤鲫稻田  相似文献   

8.
远缘鲫及其亲本耗氧率和窒息点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测定了远缘鲫的耗氧率、远缘鲫及其亲本白鲫(♀)、兴国红鲤(♂)的窒息点,体重186g±36.81g的远缘鲫在水温26~28℃下,平均耗氧率为123.25mg/(kg·h),窒息点为0.32mg/L。与文献资料比较,表明远缘鲫的耗氧率较低,窒息点稍高于亲本和其他鲤鲫养殖品种、鲤鲫杂交品种的窒息点,但仍低于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的窒息点。  相似文献   

9.
芙蓉鲤鲫     
<正>品种登记号GS-02-001-2009亲本来源芙蓉鲤×红鲫选育单位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特征特性该品种是在8%~10%选择压力下,以连续选育3代的散鳞镜鲤为母本、兴国红鲤为父本进行鲤鱼品种间杂交,获得杂交子代芙蓉鲤,再以芙蓉鲤为母本、以在8%~10%选择压力  相似文献   

10.
利用RAPD和微卫星标记技术,对芙蓉鲫及其原始亲本(红鲫、芙蓉鲤、散鳞镜鲤、兴国红鲤)5个群体的遗传关系进行研究。利用20条随机引物进行RAPD分析,其中12条在5个群体中均能扩增出特异条带。统计分析显示:芙蓉鲫与红鲫、芙蓉鲤、散鳞镜鲤、兴国红鲤的遗传相似性分别为0.8757、0.7478、0.7419、0.7449,遗传距离分别为0.1327、0.2906、0.2985、0.2944。在进行微卫星标记分析时,所扩增的29对微卫星引物中共有13对在5个群体中均能扩增出特异条带。统计分析显示,芙蓉鲫与红鲫、芙蓉鲤、散鳞镜鲤、兴国红鲤的遗传相似性分别为0.8717、0.7434、0.6680、0.7552,遗传距离分别为0.1374、0.2965、0.4034、0.2808。两种分析结果均表明,芙蓉鲫的遗传结构更接近于父本红鲫,与外祖父兴国红鲤的遗传相似性比与外祖母散鳞镜鲤的遗传相似性要大,其遗传结构更偏向于具红色体征的原始亲本。  相似文献   

11.
在养殖管理相同的条件下,将赣昌鲫与湘云鲫夏花鱼种分别混养在草鱼+鳙鱼鱼种培育池中。试验结果显示:赣昌鲫与湘云鲫的平均存活率分别为88.75%、92.92%,赣昌鲫的群体生长速度较湘云鲫的群体生长速度快10.37%,个体增长速度快14.28%。  相似文献   

12.
为评估不同种养密度和投喂频率对鱼菜共生系统中鲫鱼生长及品质的影响,建立温室基质栽培式鱼菜共生系统(鲫鱼+生菜),设置种植密度分别为28(A1)、42(A2)、56(A3)株·m-2;养殖密度分别为8(B1)、10(B2)、12(B3)kg·m-3;饲料投喂频率分别为1(C1)、2(C2)、3(C3)次·d-1,以明确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杂交起源的合方鲫品系和新型同源二倍体类鲫(NCRC)品系、实验红鲫品系及野生鲫群体的遗传特征,揭示杂交鲫群体与野生鲫群体的种质资源现状,为开展鲫育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个杂交品系(合方鲫和NCRC)、1个实验室养殖品系(实验红鲫)和3个野生鲫群体(分别采自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长沙市长沙县和常德市)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扩增6个鲫群体的线粒体COI基因和D-loop区序列,使用DnaSP 6.12分析群体遗传多样性,利用MEGA 7.0.26计算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运用TCS Network算法绘制单倍型网络,再以Structure 2.3.4推测群体遗传结构;利用Arlequin 3.5.2.2计算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并以邻接法(NJ)、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推断法(BI)分别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通过Tajima’s D和Fu’s Fs中性检验结合核苷酸错配分布分析评估群体历史动态。【结果】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和D-loop区联合序列,从6个鲫群体中共鉴定出25个单倍型(Hap1~Hap25);且3个野生鲫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h,0.582~0.877)和核苷酸多样性(π,0.00227~0.00532)明显高于2个杂交品系和实验红鲫品系。构建的单倍型网络结构图和系统发育进化树均显示,合方鲫品系可形成独立分支,且与日本白鲫聚在一起。同时,合方鲫品系与其他群体间的遗传距离(0.0539~0.0628)和遗传分化系数(FST,0.95147~0.98331)均较大,其次为NCRC品系和实验红鲫品系,说明养殖群体与野生鲫群体间已产生明显的遗传分化。在Structure聚类分析的基础上进行AMOVA分析,结果表明可将6个鲫群体划分为合方鲫品系、NCRC品系、实验红鲫品系和野生鲫群体共4组,且组间遗传变异占绝大部分(90.14%)。从群体历史动态检验结果来看,6个鲫群体在近期历史上保持相对稳定,未曾经历过明显的群体扩张。【结论】合方鲫品系、NCRC品系及实验红鲫品系3个养殖群体与3个野生鲫群体间已产生明显的遗传分化,且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多样性降低等问题。因此,在后续的鲫育种工作中应适当扩大繁育亲本数量,避免近亲繁殖和瓶颈效应,注重保护养殖群体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精子膜蛋白在异精雌核发育银鲫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雄性银鲫的新鲜精液进行分级抽提得到精子的不同组份,包括精浆、精头的膜、鞭毛和脱膜精头等,在荷包红鲤和雌性银鲫杂交时加入其中的可溶性精头膜蛋白组分,研究精子膜蛋白在雌核发育银鲫异源受精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加入同源精子膜蛋白后的雌核发育银鲫异源受精卵的孵化率比对照组低很多,并且在子代培育过程中,发现了生长速度快、表型和父本相似、基因型基本和父本基因型相同的特殊子代。在某种程度上表明:精子膜蛋白可能是雌核发育银鲫卵子进行雄核发育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雄性银鲫的新鲜精液进行分级抽提得到精子的不同组份,包括精浆、精头的膜、鞭毛和脱膜精头等,在荷包红鲤和雌性银鲫杂交时加入其中的可溶性精头膜蛋白组分,研究精子膜蛋白在雌核发育银鲫异源受精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加入同源精子膜蛋白后的雌核发育银鲫异源受精卵的孵化率比对照组低很多,并且在子代培育过程中,发现了生长速度快、表型和父本相似、基因型基本和父本基因型相同的特殊子代。在某种程度上表明:精子膜蛋白可能是雌核发育银鲫卵子进行雄核发育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通过繁殖实践和组织学切片,研究了一龄金鱼的性成熟及生殖力情况。结果表明,繁殖季节的一龄金鱼性腺已发育成熟,雌性个体中卵巢已发育到了第Ⅳ期,主要由Ⅳ时相卵母细胞组成,雄性个体精巢已发育到第Ⅴ期,精细小管中已布满成熟的精子;在自然和人工环境下,一龄金鱼能自行产卵受精并产生存活后代,证明一龄金鱼能够达到性成熟,在此2种条件下并都能够自行繁殖后代。另外,对金鱼产生的单倍体卵子的质量和直径分别与红鲫产生的单倍体卵子及四倍体鲫鲤产生的二倍体卵子的质量和直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卵子的质量及直径与卵子的倍性存在正向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对比湖北省洪湖地区各种大宗鱼类健康高效养殖模式,结果表明,池塘主养青鱼效益最佳,但对池塘条件及养殖区投入有所要求;池塘主养鲫鱼投产比优异,草鱼主养投入成本最低,养殖面积也较大,但投产比较低。综合分析3种大宗鱼类健康高效池塘养殖模式,环境条件、产品质量均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用PCR法克隆测定了4个品种金鱼(草金、文种、龙种和蛋种)、6个不同水域鲫与银鲫的m tDNA控制区部分序列,并对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测得的金鱼与鲫的序列长度均为471 bp,银鲫为472bp;在所用样品中共检测到10种单倍型,金鱼4品种间序列无差异,共享1种单倍型;11尾鲫(来自6个不同水域)呈现8种单倍型,4尾银鲫(来自2个不同水域)共享1种单倍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金鱼隶属于鲫的一支,银鲫呈独立的另一支。对金鱼与不同地域鲫的遗传距离测定结果表明:金鱼与嘉兴南湖的鲫亲缘关系最近(遗传距离D=0.00426),其次为盐城射阳湖鲫(D=0.00534)、淮河鲫(D=0.00641)、鄱阳湖鲫(D=0.00749),再次为黄河下游鲫(D=0.01073),与闽江鲫亲缘关系较远(D=0.01291)。据此推测,金鱼起源于长江流域的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