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前4个月,收获机械行业并没有再现2009年同期的繁荣景象,市场的冷清出乎许多人的意料。统计数据显示,有收获机行业风向标之称的小麦联合收获机截至4月底实销量仅8000台左右,另外全喂入水稻收获机销量也只有2000台左右.而去年同期小麦联合收获机实销量已经达到了3.5万台.全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实销量1.35万台,两种产品实际销量同比分别下降75%和80%,下降幅度之大,令人震惊,一些企业人士陷入恐慌和迷茫之中。今年收获机市场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2.
《农业机械》2013,(4):48
2012年市场最火的产品有3种,第一种是履带式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据说全年销售能够达到8万台;第二种是玉米联合收获机,不包括两行机型,全年销售接近5万台;第三种是高速插秧机,在行业下滑的情况下,销量超过2万台。尽管行业年报还没有最终出来,但在水稻收获、玉米收获和水稻种植这3项农机化难点领域,在2012年得到了实质性的进展。过去我们统计农机化水平,是3大  相似文献   

3.
行业数据     
《农业机械》2013,(8):13-14
业内人士认为,2013年的收获机械市场全年增幅将收窄。收获机械需求总量预计约85万台,其中谷物联合收获机20万台,玉米联合收获机9万台。小麦机或将出现反弹,玉米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水稻机可能出现小幅下滑。其中,玉米机市场受补贴政策倾斜影响,市场有望爆发性增长,而且需  相似文献   

4.
2009年市场强劲2009年,我国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市场在各种利好因素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强力拉动下,呈现出火暴增长的态势。数据显示,玉米联合收获机械成为各种农业机械增幅最大的品种,各类玉米联合收获机械销售总量突破3万台,达3.34万台,比2008年增长178.4%。  相似文献   

5.
2011年在国家巨额农机补贴资金的强力拉动下,农机市场整体需求仍旧延续着放量增长的势头,玉米收获机产品也继续保持着供需两旺的发展势头,尤其是自走式玉米专用收获机产品,2011年需求出现暴发,如果不包括两行玉米专用机,预计全年销售突破1.5万台,在与背负机、两用机的竞争中实现了"完胜",再次证明了专用机良好的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7月26日,枣庄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玉米收获秸秆还田机械化工作的意见》,对今年及今后几年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工作作了部署。通知提出,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全市每年发展玉米联合收获机300~400台,力争用3~4年的时间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到2015年全市玉米收获机保有量突破4000台;玉米机收秸秆还田率达到85%以上。其中今年全市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突破3000台,  相似文献   

7.
2007年大规模麦收工作于5月中旬开始从南到北陆续展开,预计“三夏”期间共投入小麦联合收割机达40万台,全年小麦机收水平将超过80%;南方的水稻跨区机收将于7月初开始,水稻收获机将比2006年增加5万台左右,机收水平有望突破40%。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兴万家农机专业合作社自2006年11月成立以来,走出了一条‘兴农机、富万家”的合作发展之路。到2009年底,合作社入社社员发展到46户,拥有大型拖拉机10台,水稻联合收获机3台,水稻插秧机7台,小麦联合收割机2台,玉米联合收获机1台,各种配套机具100余台,拥有一个农机维修站,固定资产300余万元,农机经营总收入180万元。  相似文献   

9.
柳琪 《当代农机》2009,(9):32-33
2009年夏收工作已经结束.据统计,今年夏收期间,全国共投入小麦联合收获机44万台,其中参加跨区作业的有28万台,小麦机收率达到84%,3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据农业部历年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2008年,全国大部分省市适宜联合收获机收的面积变化不大,而最近4年小麦联合收获机保有量分别达到33万台、35万台、44万台、47.5万台,在机收面积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小麦收获机的保有量剧增,参加跨区作业的机手普遍反应今年的小麦联合收获机太多了.  相似文献   

10.
背负式玉米联合收获机,以其收获作业后拖拉机可从事其他作业,购机价格便宜的特点逐步得到推广应用。然而该机型存在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操纵不便、效率太低问题仍然需要加以改进。问题的原因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是前轮负荷过重,由于玉米摘穗台悬挂在拖拉机的前方,其重量载荷几乎全部加在拖拉机前轮上,致使拖拉机的行走和转弯性能下降,操纵性和安全性受到很大影响,因而使得背负式玉米联合收获机的作业行走速度和作业效率受到一定的限制。据调查,二行玉米联合收获机摘穗台重量一般在800-900kg之间,三行玉米联合收获机摘穗台重量约1100kg,…  相似文献   

11.
1999年,中农博远从乌克兰赫尔松康拜因公司引进了玉米联合收获机技术,十几年的积淀,让富路这个品牌在中原等地的市场声名远播。2010年,中农博远一家就占了3行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绝大部分的销量,而其生产的4YZ-3型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更是以功能先进、性能稳定、作业效果好而位居国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多次被国家科技部等部门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先后多次入选中国机械工业质量协会等部门组织评选的名优新机电产品目录。本文介绍的,并不是满载荣誉的4YZ-3,而是公司针对较小地块和较小行距玉米种植区收获作业需要,研发生产出小行距4行玉米收获机4YZ-4A。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上半年按需求规律,联合收获机又将迎来一次需求高峰期。据统计,上半年小麦联合收获机销售3.5万台,同比增长40%,全喂入水稻机销量1.3万台,同比增长15%,玉米专用收获机近2000台,与同期水平相当,从小麦机和全喂入水稻机销量情况看,今年上半年联合收获机市场需求得到了恢复性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微山县玉米联合收获机多为国丰、玉丰牌2行或3行背负式,配套动力为45~60kW拖拉机。2006年,全县36台加上外地来微山跨区作业的14台玉米联合收获机,共完成玉米机收面积666.7hm2,作业价格750~1050元/hm2,机手共创收60余万元。在本地收获前,全县先后有27台玉米联合收获机到邹城、滕州、薛  相似文献   

14.
2009年三秋期间,北京顺义的1台3行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实现玉米收获147hm2,突破了单机收获133hm2大关,赢得了顺义区玉米机收冠军。  相似文献   

15.
庞洪贤笑了。在今年自走式小麦联合收获机销量一片下滑之声中,老庞的公司所经销的春雨牌收获机销量却大幅上扬。从2005年开始经营山东金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亿公司)生产的春雨牌收获机开始,老庞的销售量连年快速递增。2006年销售40多台,而今年截止目前却在市场惨淡的情况下销售了100多台。连金亿公司的市场销售人员都感觉老庞的本领有点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16.
麻林 《当代农机》2010,(6):33-35
2010年1月-4月,国内农机行业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市场低迷期,没有再现2009年同期的繁荣景象,市场的冷清出乎许多人的意料.从终端市场统计回来的资料分析,截止4月底,大中轮拖国内行业实际销售约5200台,同比下降50%以上,社会库存与实销比约4:1;有收获机行业风向标之称的小麦联合收获机实销量仅有8000台左右;另外全喂入水稻收获机销量也只有2000台左右,而2009年同期小麦联合收获机销量已经达到了35000台,全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销售量13500台,两种产品实销量同比分别下降75%、80%,主销产品社会实销量下降幅度之大,令人震惊.面对急转直下的市场销售现状,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深入探究,寻找问题根源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机市场连续多年保持稳健的发展趋势。专家预测,"十二五"期间,在惠农政策支撑下,预计拖拉机、联合收获机市场销量将达到150万台和50万台。1我国农机市场得到稳健发展中国农机市场在惠农政策的拉动下,自2004年以来一直  相似文献   

18.
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较快,2011年末,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43.5万kW。拖拉机保有量13493台,配套机具37499台(件);机具配套比1:2.8。联合收获机169台,其中,玉米收获机150台,水稻收获机17台,大豆收获机2台。2011年,仅90马力以上拖拉机就增加了86台,免耕播种机增加了156台。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提高了农机作业水平。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 ,我国联合收获机产销量迅速增加 ,提高了小麦机收水平 ,改善了劳动条件 ,增加了农民收入 ,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 ,联合收获机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还存在不少问题 ,农民投诉较多。 1999年农业部质量办公室安排我站对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市场进行质量普查和跟踪检查 ,下面是在河北省普查的基本情况和分析。一、普查概况河北省是农业大省 ,小麦种植面积 2 73.3万hm2 。 1998年联合收割机保有量 32 0 4 1台 ,年销售量约为 80 0 0台 ,针对河北省的具体情况 ,我们确定了销量较大的 7个单位为普查对象。从 1999年 4月 6…  相似文献   

20.
据统计,国内大中轮拖年需求量约30万台,产能超过了55万台;小麦联合收获机年需求量3万台,产能超过7万台;全半喂入收割机需求3.5万台,产能超过了5.5万台;就连尚在培育期的玉米联合收获机产能也已超过了10万台。农机产能过剩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真实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