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迅猛发展,粮食亩产、总产量都呈大幅度提高状态.2005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己达9600亿斤。但在高产的背后,粮食损失也触目惊心。据有关资料统计,广大农户在收获、运输、储藏、加工到销售和消费各环节损失率达18.2%,正规粮食仓储企业粮食损失率,据保守估算至少也在2‰,如果加上中小粮食经营企业,2‰的比率远远不够。即使按保守估算2‰的损失率计算,2005年我国粮食损失量也达到近20亿斤,如果再加上中小粮食经营企业和农户高出这个损失率那部分,损失量要高达几百亿斤。粮食损失主要来自于抛撤、污染、破碎、霉变、陈化以及病虫鼠雀等有害生物危害,而粮食破碎存在于收购、烘干、入库、发放各环节。粮食仓储企业如何加强管理、减少损失.不但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发展,而且事关国计民生。  相似文献   

2.
《新农业》2011,(1):12-12
国务院办公厅2010年11月30日转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部《关于加快转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把东北地区建设成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基地、全国重要的畜禽水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亿吨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  相似文献   

3.
目前世界各国把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都作为自己财政支持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农民增收和粮食生产安全已成为农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在新形势下国家财政支持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本丈通过对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粮食安全与国家财政支持分析和国际比较,正确定位我国财政支持应以增加农民收八和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为目标,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4.
经济新常态下发展粮食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要有总体思路和目标,主要任务是培育壮大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多元主体协同发展,促进全产业链发展,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发展粮食循环经济,积极发展新业态,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大力促进主食产业化,统筹利用粮食仓储设施资源,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加快推动粮食科技创新突破,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完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健全粮食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相关措施是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健全金融保险支持政策,落实用地用电等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5.
《浙江现代农业》2006,(1):19-24,45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我省粮食逐渐由过去的主产区转变为了主销区.产需缺口不断扩大,粮价几度涨跌起伏,极大影响了种粮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对我省粮食地区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试图通过考察绍兴、金华两市粮食生产微观承载主体广大种粮农户尤其是种粮大户的形成发展历程,及其认知和意愿,分析种粮大户形成发展的动力与阻力,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和有关部门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粮食仓储是粮食流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粮食"存得好"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粮食流通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受到国际宏观经济疲软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粮食需求出现了阶段性过剩。加之受仓储设施布局不合理等因素影响,现有粮食仓容总体紧张,部分地区严重不足,储粮安全形势趋于紧张,破解粮食仓容不足问题已迫在眉睫。为此,本文在系统分析了我国粮食仓储设施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我国仓储设施存在仓容总量不足,地区布局不合理、配套设施和技术水平落后等问题。最后,对解决粮食仓容缺口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近期增加仓容建设力度,把过剩的产量暂时"储存"起来;加大粮食主产区产地加工的支持,促进粮食产地加工转化;打通"北粮南运"物流通道。从长远来看,要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畅通粮食产销衔接渠道,依靠市场自主调节的力量,扭转价格倒挂困局。  相似文献   

7.
粮食产区发展肉牛养殖是循环农业的重要实践,采取工厂式集约化发展方式或依托农户家庭养殖方式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重要选择,结合吉林省“秸秆变肉”工程实践深入剖析了这一问题。研究认为,粮食产区大力发展农户肉牛养殖是充分利用农牧业废弃物资源、促进乡村振兴、构建生态文明的重要路径。鉴于农户家庭肉牛养殖存在的问题,未来应该在标准化圈舍建设、现代技术应用、龙头企业带动等方面进行强化与支持,使之既能够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又能够顺利对接大市场,成为粮食产区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新政     
《新农业》2013,(8):13
国家支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政策措施公布农业部网站公布了"2013年国家支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包括农民直接补贴、农机补贴、农资补贴等38项政策,涉及国家支持农业的方方面面。中央财政5亿元补助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中央财政将投资5亿元在14个省区开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重点扶持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马铃薯贮藏窖、  相似文献   

9.
《北京农业》2011,(1):28-28
国务院2010年12月3日发布《关于加快转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表示要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提升东北地区粮食生产能力。到2015年,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亿吨以上。并适时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推出东北优势农产品期货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刘宝艳 《现代农业》2006,(12):166-167
一、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1.食主产区公益性基础设施更新改造难 主要包括中小型水利设施、生态林建设、粮食生产基地、县乡道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农业基础设施大部分老化失修,急需更新改造。大凡粮食主产区,都是产粮大市,工业弱市.财政穷市。自己没有能力投入,需国家和省支持资金3.5亿元.加强改善农业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1.
杨姣  郭军旗 《河南农业》2008,(17):34-34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粮食生产,把粮食安全放到战略高度来抓,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粮食生产的惠农政策,如何将适度的农业规模经营与发展粮食生产有机结合起来,保证适度规模经营的种粮农户获得可靠的经济收入,既推动农业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又保证国家粮食生产安全,是我国当前所面临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涛 《中国农资》2011,(15):20-20
吉林云天化是由云南云天化国际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吉林升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兴建的国有控股企业,在吉林省长岭县征地80万平方米,建设百万吨复混肥生产基地、百万吨粮食仓储贸易基地、现代物流中心三大项目。年产复混肥100万吨,粮食仓储物滇100万吨,铁路物流运输每年吞吐600万吨。  相似文献   

13.
2011年,中国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为从农户角度反映粮食生产“八连增”情况,课题组对吉林、河南、湖南3个主产省进行了农户调查.研究发现,27.5%农户实现了粮食产量“八连增”,其中吉林一半以上农户实现“八连增”,粮食生产形势最好,湖南居中,河南最差.“八连增”农户单产水平、种粮效益均高于非“八连增”农户,这得益于良好的耕地条件、相对充足的水资源及灌溉条件、较高的劳动力素质、良种应用、机械化水平提高、科学施肥、充足的农业资本、更广的信息渠道等多方面的共同支撑.自然灾害(干旱、风灾、洪涝)和病虫害是造成粮食减产的最主要原因.非“八连增”农户期望政府改善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八连增”农户则期望推广良种和适用高产技术、加强农民培训、实施高产创建等项目.因此,应建立粮食生产长效机制以保障粮食生产,继续加强农业政策对粮食生产支持力度,强化继续教育及生产培训提高种粮劳动力素质,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减灾能力,提高科技投入充分发挥科技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08—2009粮食年度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公主岭市支行累计发放贷款30.42亿元,支持企业收购粮食191万吨,其中:向中央储备粮公主岭直属库发放国家临储粮贷款25.79亿元,支持该库收购国家临储粮玉米160万吨;向粮食购销企业发放粮食收购贷款4.63亿元,支持购销企业收购玉米31万吨。受国家临储粮出库压力影响,粮食购销企业自行收购玉米销售形式极为严峻。  相似文献   

15.
政法前瞻     
《农家致富》2007,(4):49-49
“一号文件”聚焦现代农业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关注的焦点放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一号文件”提出,今年.各级政府要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国家财政新增加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放:要努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优化品种,提高品质,大力抓好农田水利建设。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和促进经济增长。“十一五”期间要解决1.6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加快户户通电工程建设;采取优惠财税措施。支持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粮食储藏是粮食流通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粮食仓储技术对粮食的数量和质量影响极大。目前,我国农村粮食仓储管理面临着管理粗放,条件简陋,人员素质低,科技含量缺乏等情况。对此,进一步改善储粮条件,建设绿色环保科学储粮体系,确保粮食储藏安全和品质安全,势在必行。一、粮食仓储管理工作现状1.对科学保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一是脱离粮食企业现有客观条件谈科学保粮,片面地把科学保粮理解成应用计算机测控、准低温冷藏等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17.
刘帅 《安徽农业科学》2013,(24):10186-10187
基于公共物品理论,对粮食主产区农户参与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类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阐述了影响农户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因素,如家庭收入、家庭劳动人口数、决策者个人特征和耕地面积等.针对粮食主产区农户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农业发展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关乎国家粮食安全 ,是财政支持的重中之重。在对粮食主产区农业实行财政支持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进行探讨的基础上 ,全面剖析了现阶段财政支持粮食主产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商品粮基地的建设与发展--以吉林省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吉林省是最早实施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省份之一。在20多年的建设中,吉林省商品粮基地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商品粮,为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发展中遇到了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在农业发展的新时期,应从强化商品粮基地的粮食供给能力、增强商品粮基地的区域经济整体功能、实施商品粮基地重点支持政策、加快商品粮基地的流通设施建设等方面推进商品粮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本报讯山东省将支持符合条件的多元主体参与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粮食产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山东是农业大省,常年粮食播种面积1亿亩以上,同时也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产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据了解,山东省将支持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参与承担政策性粮食收储业务,探索龙头企业参与地方粮食储备机制,并规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购置仓储、烘干设备,可按规定享受农机具购置补贴。同时,山东省还提出用好粮食仓储设施资源,统筹利用粮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