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秦川牛是我国五大地方良种黄牛之一,它以体格高大,毛色紫红,役用能力强,产肉性能好,遗传性稳定,适应性良好而闻名于国内外。我区白开展黄牛改良工作以来,始终以秦川牛为主要父奉改良山地黄牛,引进辜川种公牛及其玲冻精液颗粒,坚持本交与人工授精相结合,截至1990年底,全区累计引进辜川牛250多头,各种牛改良配种累计1371万头(次),其中秦川牛配种改良占95%以上。秦川牛改良面覆盖全区7县(市)。1990年底,辜川牛种公牛存栏60头,改良配种点120个,其中秦川牛奉交点60个,冷配点60个。  相似文献   

2.
秦川牛是我国著名地方良种黄牛 ,我县从 2 0世纪 5 0年代开始引进秦川种公牛改良当地黄牛 ,2 0世纪 70年代末推广牛的冷配技术 ,引进秦川种公牛冷冻精液颗粒、细管 ,坚持本交与人工授精相结合。全县累计引进秦川牛 670 0多头 ,改良配种 9.0 1万头 ,产改良牛 6.5 8万头。秦川牛的引进 ,丰富了我县黄牛遗传基因库 ,优化了牛群整体结构 ,改良效果明显 ,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我区黄牛改良工作从1976年开始,先后引进了西门塔尔、夏洛来和秦川等品种的冷冻精液,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对本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已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但由于没有处理好方向与对策、改良与利用的关系,致使改良步伐缓慢,限制了黄牛对人的贡献。为了探索向乳肉兼用发展的改良方向,尽快确定适应我区自然条件、生长发育快、经济效益高的杂交组合。在地区畜牧局、站领导的重视支持下,1987年由西北农业大学引进了丹麦红牛的冷冻精液,选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黄牛改良工作在全国普遍展开。陕西省自1985年开始全面开展黄牛改良以来,主要采用了黑白花、丹麦红牛将秦川牛向乳用方向改良,还采用了兼用的西门塔尔或肉乳兼用短角牛将秦川牛向以肉用为主的肉乳兼用方向发展。目前,已获得了各种杂交后代。一些乳用改良牛已开始投入生产. 陕西省富平县位于渭北旱源,曾是秦川牛的良种产区之一,1987年该县引进丹麦红牛冷冻精液改良本县秦川牛,目前已获得各代改良牛3125  相似文献   

5.
我区的黄牛属山地黄牛,体格小,生产性能低。为了克服这种现象,提高养牛生产效益,1976年进行了黄牛改良试验示范,特别是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黄牛役用用途大大减少,为了寻求黄牛生产的根本出路,在改良试验示范的基础上,通过宣传启发,加强领导,狠抓改良措施,开展大面积的改良工作,先后引进了秦川牛、短角、海福特、夏洛来、利  相似文献   

6.
麟游县从1980年开始,引进秦川牛对当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采取冻配与秦川牛本交相结合的方法,持之以恒,从未间断。2000年开始,引进利木赞、西门塔尔、黑白花奶牛的冻精及细管,对改良牛进行配套杂交试验。为了掌握该县黄牛肉改效果,2009年在县科委的大力支持下,该站立项对利木赞改良效果进行测定,现将测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黄陵黄牛属蒙古牛类型,具有体小灵活,结构紧凑,爬坡性能好,适应性强,耐粗饲等特点,是当地人民长期饲养的地方品种。但是,黄陵黄牛在体型外貌、生产性能等诸方面还存在许多缺点,需进行改良。我县的黄牛改良工作,最早从1954年引进秦川黄牛开始,起初主要用本交配种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8.
我区黄牛改良工作从1976年开始,经过试验、示范、推广,十年来,改良配种复盖面已普及到全区七县230个乡,累计改良配种7.8万头,产活改良牛5.1万头。全区人工授精受胎率由1976年的平均29.1%提高到1986年的75.48%,出现了一些受胎率在90%以上的配种网点。改良牛在牛群中的比例增加,牛的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据测定:杂交  相似文献   

9.
蒙城县西门塔尔牛改良效果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基本概况位于淮北平原的蒙城县国土面积2091km2,耕地230万hm2,总人口115.5万,其中农业人口103.7万,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自1986年县委、县政府便立足县情,引导农民积极引进西门塔尔牛冻精改良本地黄牛(蒙城县1976年开始引进秦川牛改良,至1986年,90%的本地黄牛为秦川牛杂交后  相似文献   

10.
为了加快养牛业快速发展,提高黄牛改良步伐,延安市、县各级政府从90年代开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先后引进利木赞、红安格斯、秦川牛等进行杂交改良本地黄牛,取得了较好的改良效果和经济、社会效益.为此,笔者以延安市志丹县为主,对周边5个县区18个乡镇的改良效果予以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 基本概况蒙城县位于淮北平原 ,国土面积 2 0 91公顷 ,耕地 2 30万公顷 ,辖 2 5个乡镇、5 73个村民委员会 ,总人口 115 .5万 ,其中农业人口 10 3.7万。主要农作物为小麦、大麦、玉米、水稻、甘薯、大豆、花生、芝麻、油菜籽、棉花等 ,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自1986年县委、县政府便立足县情 ,一边引导农民搞好家庭种植业 ,一边积极引进西门塔尔牛冻精改良本地黄牛 (我县 1976年开始引进秦川牛改良 ,至 1986年 ,90 %的本地黄牛为秦川牛杂交后代 ) ,鼓励农民大力发展以黄牛为主的畜牧业。至2 0 0 1年底全县存栏黄牛 36 .3万头 ,其中西杂牛 2 6 .…  相似文献   

12.
宜川的牛属小型蒙古系黄牛,体小力薄,(表1),生产性能较差,尤其产肉、产乳性能更差。该县自五十年代后期开始引进秦川牛改良本地黄牛,到七十年代后期引种数量不断增加,加快了改良步伐,至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3.
白城地区黄牛改良工作自1958年开始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历史了。改良较早的通榆县已经进入横交育种阶段,肉乳兼用草原红牛新品种已初具雏型,育成在望。1975年引进海福特、安格斯、西门答尔肉用短角等国外肉牛品种,应用精液冷冻新技术,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开展黄牛改良工作。粉碎“四人帮”之后,肉牛外贸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变当地黄牛体格小、役力差、生产性能低的状况,促进农民养牛效益的提高,我县从1977年开始示范推广牛的冷配技术,结合引进秦川牛,开展黄牛品种改良。到1986年底,累计改良配种(冷配、秦配合计)32,520头,产犊2万余头,出栏改良牛1.5万头,群众收入750万元,现存栏改良牛5,000多头。目前除饲养好的改良牛在市场  相似文献   

15.
黄牛改良是当前养牛业的根本出路,只有改良才能促进发展,提高商品率,增加经济效益,为人类提供更多的肉类和奶类。我区1979年开始在白水县云台乡试点,引进西门塔尔、夏洛来、短角、利木赞、秦川牛的冷冻精液颗粒配种160多头,  相似文献   

16.
本省黄牛改良工作,早在五十年代就引用荷兰牛、爱尔夏、短角、拉脱维亚等外国品种和秦川牛、南阳牛、广丰牛等国内良种牛来改良。到六十年代初期,曾引进西门塔尔公牛,在瑞安县进行改良试点、发现了黄西杂种牛的优势。随着我省冻精技术的推广采用黑白花和西门塔尔公牛的精液,冷配母牛二万六千一百六十八头,已培育犊牛一万六千二百四十二头,其中西门塔尔改良牛四千另十头,扩大了黄牛的改良面。  相似文献   

17.
秦川牛是我国优良的役肉兼用黄牛,居全国黄牛之冠,以体躯高大、役用能力强、肉用性能好、遗传性稳定著称。建国以来,全国大部分省市(区)均有引种,对改良各地黄牛发挥了重要作用。1983年,陕西省家畜改良站开始饲养秦川种公牛,生产不同剂型的冻精供应各地,加速了黄牛改良步伐。秦川牛鲜精的品质直接  相似文献   

18.
秦川、淮北及秦淮F_1黄牛体尺体重回归分析焦平林(安徽省蒙城县农牧渔业局,233500)秦川牛原产渭河流域,属我国优秀的肉役兼用型黄牛品种.近年来许多省区都引进了秦川公牛或冻精改良本地黄牛,仅安徽淮北地区目前秦川杂交牛存栏比重就达30%以上。为了解秦?..  相似文献   

19.
喀什地区德系西门塔尔牛与本地杂种牛的杂交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良种化程度低是制约我区奶牛、肉牛产业发展的瓶颈。20世纪80年代我区开始采用牛人工授精技术改良地方品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这些改良后代的生产性能与国内外优良品种相比差距明显。为进一步增强我区奶牛、肉牛的良种化进程,促进养牛业持续健康发展,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引进适合我区黄牛改良的优良品种,加快黄牛改良步伐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1985年春,我省的周至、兰田和秦都区等地已开始引进丹麦红公牛精液对当地的黄牛(包括秦川牛)进行杂交改良.为了全面鉴定杂交改良效果,于1987年5—11月份在咸阳市秦都区畜改站测定了杂种公牛的生长发育、体型变化规律、采食行为及饲料利用能力以及产肉性能、肉的品质等(详见本刊以后各期).同时还进行了饲料日粮的消化试验.其目的在于比较丹秦杂种牛与秦川牛在饲料主要营养成份消化率方面的差别,并为制定杂种牛及秦川牛肥育期的营养标准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