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封山育林是多快好省地恢复和发展森林资源的有效办法。我省从1949~1986年通过封山育林增加有林地面积350余万公顷,是同期更新造林成林面积的3.5倍。照此推算十年间封山育林可成林96万公顷,再加上造林绿化成林的92.6万公顷,增加森林面积可达188.6公顷,可大大突破十年绿化的目标。如果不抓封山育林,完成十年绿化任务将是相当困难的。  相似文献   

2.
封山育林是恢复和发展森林资源,改善生态失调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封山育林具有省工、省力、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封山育林能够因林因地制宜划出一定范围,采取短期或长期的封山、改造、育林,把有希望恢复成林的地方围封起来,用林学措施,将原来残破的、低价值林分以及散生林木、灌木,在人为的保护下,使之迅速成林。  相似文献   

3.
封山育林对于人们来说并不生疏。封山育林的成效,也是人所共知的。人们一提到封山育林,就可以顺口说出不少“飞籽成林”的实例。从历史上看,封山育林的遗迹很多。其中有依靠宗教神力而封育成林的,如周至县楼观台的橡林,华山、南五台、太白山的天然林,耀县药五山的柏树林,留坝  相似文献   

4.
封山育林是林业生产上一个名词术语。长期以来,对封山育林的概念,按照理论的解释和人们对这个名词的应用和理解,均有不同的见解,内容也不统一。一说:封山育林是通过人为的保护,利用天然的力量来恢复荒山森林的办法;一说:封山育林是利用天然有利条件和林木自生能力,加以人工促进措施培育森林的一种办法;一说:封山育林是使荒山自然成林和保持水土的有效方法;一说:封山育林是造林绿化的补助措施,也是防止乱砍滥伐的有力措施。有的对水土流失的山地封山恢复植被,再进行人工造林也称之为封山育林。有的把人工营造的幼林列为封山育林对象。总之,众说粉纭,莫衷一是。仔细思考,过去对封山育林这个名词的解释,各有特点,有合理的部分,也有局限性和片面性,甚至有不确切、不相  相似文献   

5.
封山育林是把有成林希望和可能继续生长成林的树种,分步骤、分阶段进行封禁和培育,逐渐恢复、繁衍,成为优良的天然次生林和森林后备资源,投资省、见效快、效果显著,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秦皇岛地区自建国以来,在积极造林的同时,大力封山育林,使森林植被迅速得到恢复。在全市有林面积21万hm~2中.封育成林面积7.3万hm~2.占全市有林面积的34.7%.封山育林借助  相似文献   

7.
<正> 随着人们对森林认识的深化、营林技术的提高以及经营管理工作的加强,对什么是“封山育林”应给予一个更加准确和完整的定义。笔者认为“所谓封山育林,就是禁止人们对森林植被的继续破坏,对尚存林木和天然更新能力加以保护,使之得到一定的恢复。同时,针对森林植被的恢复状况,采取适宜的人为促进或改造措施,使其迅速成林并符合人们的培养目的”。这一定义,既反映出封山育林是以物  相似文献   

8.
封山育林是恢复和发展森林资源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几年,我们在山区调查中,发现一些实行封山育林、进行天然更新、逐渐恢复森林资源的好典型,为恢复和发展老林区的森林资源揭示了一条有效途径.厂河公社梅河大队,七十年代初期由于修高关水库,6000余亩马尾松中、成林被砍之一空.通过近十年的封山育林以后,恢恢了4000余亩马尾松幼林,蓄积量达7000余M~3.杨集公社国旗大队,六十年代由于过量砍伐,4000余亩松林被砍光,七十年代初起,这个大队实行采育结合和封山育林的方针,进行天然更新,恢复了3000余亩.但是,并非所有的砍伐迹  相似文献   

9.
东沟小流域全封闭封山育林15年,累计人工植苗造林550hm^2,天然更新幼树郁闭成林60hm^2,灌木丛恢复成林40hm^2,人工造林郁闭成林176hm^2,林地面积比封育增加39.9%,荒山荒地植被盖度增森林覆盖率由封前的47.0%增长为71.8%。  相似文献   

10.
《森林法》规定:“必须封山育林的地方,由当地人民政府组织封山育林”,我们一定要按国家法律规定办事,把封山育林作为加速绿化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切实抓紧、抓落实、抓出成效来。封山育林是一项投工少,见效快,成效高的营林措施。实践证明,一般疏林地、采伐迹地、灌丛封上五至六年便能自然成林,成材时间可以比重新造林大大提前,成本也大大降低。而且不破坏水土资源,又可避免树种单一化。只要加强管护,及时间伐,封育结合,同样可以成林成材。这是迅速发展林业生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一、什么叫封山育林封山育林是在有条件的山区,定期封山,限制垦荒、放牧、打柴,利用森林天然更新的能力恢复森林,同时在封山区域开展育林活动,促其早日成林叫封山育林。二、封山育林的好处封山育林是劳动人民培育森林资源的传统方法,早在春秋时期已有“封山”之说。曾被日本人誉为“中国式的造林法”。林业部刘广运副部长在“全国封山育林会议”上指出:“封山育林是扩大森林面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森林资源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加快绿化祖国的一项战略措施,也是当前我国林业建设中的一项重大改革”,所谓改革,就是把封山育林由过去当作管护森林的措施,现在改为造林三大方法之一。各地的  相似文献   

12.
我县多低山丘陵。建国初期仅有残林5.5万亩。三十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由于采取了造林与封山育林并举的营林措施,使林业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现有林地达32万多亩,森林覆盖率由解放初期的4%,提高到现在的16.7%。 回顾以往林业发展过程,深刻认识到,封山育林是加速绿化荒山,抢救阔叶树资源的重要途径,值得总结和推广。 我县封山育林是从五十年代初开始的。当时采取“公私山林一律保护”,村、乡、区均建立护林组织,制订护林公约,开展群众性的“清明封山,霜降开山”的封山育林工作,封育面积一度达到10万亩左右。到现在经封山培育成林的仍有4.5万多亩。这说明封山育林还是成功的。 一、封山育林迅速恢复了以阔叶树为主的森林植被  相似文献   

13.
东沟小流域全封闭封山育林15年,累计人工植苗造林550 hm 2,天然更新幼树郁闭成林60 hm 2,灌木丛恢复成林40 hm 2,人工造林郁闭成林176 hm2 ,林地面积比封育前增加399% ,荒山荒地植被盖度增加20% ~30% ,森林覆盖率由封育前的470% 增长为718% 。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封山育林的重要作用1.封山育林是加速国土绿化,增加森林资源的重要途径。从历史上看封山育林一直是我国培养森林资源的传统方法。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利用“禁山会”和乡规民约进行封山育林。建国以后,我国的封山育林更是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据统计,建国以来我国封山育林成林面积已达1200万ha(合18000万亩),占全国现有森林面积的10%,  相似文献   

15.
司绍兵 《绿色科技》2019,(17):177-178
为了探索不同地理区域封山育林工程的组织实施情况以及后期成效,对封山育林工程实施前后进行了调查对比,得出了封山育林是安徽沿江丘陵地带培育森林的一种有效方式。只要选择适宜的山场,抓好落实和后期管理,将能起到成本小、成林快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封山育林,是利用树木的天然下种和萌芽萌蘖能力,有计划有步骤地,把疏林、散生母树、老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灌木林,以及有恢复植被可能的荒山荒地等,通过禁封和培育,逐渐繁衍成为森林、灌木林和草地植被的一种造林育林方法。它是加速森林资源培育,扩大植被覆盖面积的重要手段之一。封山育林,较人工造林有以下优点:一是不须整地、打塘、播种,用工少,成本低,见效快。特别是云南。水热条件好,一般封育3~5年,或8~10年,便可恢复成林。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翔实的数据对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三种不同造林方式的保存状况和成林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结论,人工造林成林效果最佳,其次是封山育林,最后是飞播造林。  相似文献   

18.
片石砂土地区封山育林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片石砂土地区从1984年起至1994年止,共封山育林1.10万hm^2现已基本成林,原来绿化难度大的近0.67万hm^2荒山。成为多树种,多层次的立体结构混交林。封山育林成本低,效益好,对恢复植被,涵养水源、防治病虫害等都有较大的效果,它是解决农村能源紧缺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并能减少地表径流,减轻水旱灾害,保障农业丰收。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扎鲁特旗旗委、政府组织技术力量在封山育林领域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封山育林技术措施,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截至目前,全旗封山育林总面积达580多万亩,封育平均成林率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次生林改造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次生林改造是在封山育林的基础上加以培育管理,达到速生丰产,增加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目的。天然次生林是原始林通过采伐或多次破坏后,自然恢复起来的森林,多为幼壮林,较不稳定,组成较杂,阔叶树种常占优势。次生林改造最好是顺植被演替规律,利用自然资源、自然力进行人工培育,从疏林阶段起步,开展封山育林,使其加速成林成材。利用树种资源和植被基础,用较少的投资较快地形成生态稳定的森林,获得数量较多、品质较好的林木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