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河北农村传统文化资源产业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农村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资源。在分析河北农村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将农村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农村文化产业优势,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经济价值,推进河北农村文化产业科学发展、实现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经济强省跨越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运贵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3):252-254,270
随着农村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安徽农村文化产业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还存在发展不平衡、文化产品品位不高、文化资源利用不充分、文化市场发育不良等问题。尽管如此,安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也很明显:安徽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良好的农村文化发展基础和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因此,发展安徽农村文化产业就必须从政策措施、整体布局、公共文化设施综合利用、文化经纪人与经济合作组织、科技开发等方面通盘筹划,才能走出一条适合安徽省情的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实质是农村文化资源不断转化为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国农村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文明的沉淀,富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以及独特的艺术思维观念,它是传统文明的活化石,同时又是现代精神文明的源泉。山东拥有丰富多样的民间文艺和民俗文化资源,文化形态多样,分布区域广泛,具有良好的区域文化基础。如何将农村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农村文化产业的优势,无疑是山东省农村文化产业科学发展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2):128-129
鉴于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愈来愈突显出来,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逐渐提上了新的日程。面对着我国农村建设进程之中文化资源发展的现状以及富有当地特色的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趋势。通过探究农村文化产业视角下的经济发展规律,对于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阐述了我国农村文化产业的主要特征,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文化产业经济发展状况,并提出了基于农村文化产业的经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共同富裕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随着当今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战略的推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逐渐成为热门话题。通过分析农村文化消费市场发育水平低、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形式单一、产业科技含量不高、农村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匮乏、农村文化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等农村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加快发展农村地区的经济,加强农村文化产业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利用新媒体技术提升农村文化产品的表现力,使文化产业的发展与乡村文化资源开发相结合,发挥资本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等实践路径。通过对农村文化产业长远发展的推动来满足广大农村地区人民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要,以实现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对于天津市文化产业整体发展的意义,介绍了天津市的农村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总结了天津市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现实障碍:政府组织不力、人才缺乏、市场不健全等。最后提出当前天津市具有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有利条件,政府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市场支持,天津市的农村旅游文化产业、农村文艺表演产业和农村工艺品产业等将会蓬勃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SPSS软件,通过对甘肃农村居民收入与文化消费发展现状和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指出了影响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因素,在发挥资源优势、规避劣势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甘肃农村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发展地域特色农村文化产业 提高乡土文化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顺应文化经济的趋势,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对促进农村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调整和改变农村的经济格局、产业结构,增加农民的物质收入意义重大。要积极发掘和利用好丰富的区域民间文化资源,促进农村文化产业的强势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湘西具有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为其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可持续性的资源支持,如何将民族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已成为现代湘西人共同思考的热点问题。本文阐述了湘西民族传统文化信息资源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分析了湘西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优势以及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大湘西传统文化信息资源转化为文化创意产业应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卫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978-11980
在分析农村文化社会价值的基础上,分别从农村文化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品牌、资源与保障,以及动力、活力与实力2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农村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共建关系与结构特征,提出了在生态文明思路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1.
开发农村文化资源,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旨在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战略选择。PPP模式能够解决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问题,同时带动人才、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聚集。通过对PPP模式应用于农村文化产业进行剖析,希望对助力乡村振兴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培育农村文化消费力对落实"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农村文化消费力不高已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为消费不高、水平低下、有效供给不足等三个方面。原因在于农民文化消费观念落后、政府提供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足、文化资源在城乡之间的配置缺乏均等性和农村文化市场发展滞后、品味不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以培育农村文化消费力为着眼点,激发农民的文化消费热情,将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建立统筹城乡的文化发展体制机制、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培养农村本土的文化人才、培育并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  相似文献   

13.
姚黎明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0):195-197
近年来,六安市文化产业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文化产业发展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文化产业意识不强;文化体制改革滞后;文化产业缺乏拳头产品;文化市场普遍发育不良.在此基础上提出整合六安市文化资源,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科学规划定位,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深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打造文化品牌,增强文化产业发展优势;扩大投资渠道,开拓文化产业发展途径;用好专门人才,培育文化产业发展主体等.  相似文献   

14.
巴琳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858-1860
从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视角观察河北省农村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经济价值,认为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五千年文化的主要承载地是农村。因此推动农村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融合,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经济显著增长,从而促进城乡一体化,对保证整个和谐社会主义大家庭平安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农村文化建设应当顺从其发展规律,走农民参与管理和认同的途径。即促使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创新发展农村文化产品与特色服务;拉动地方农业旅游业,提高农业产品附加值;健全和完善农村经济发展体系和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文化产业市场存在的问题,使农村文化产业朝着健康、有序、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完成我国城市化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成县生态文化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分析了生态文化资源发展优势及条件,提出了培育生态文化产业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课题的形式对廊坊文化及文化产业在环首都经济圈经济产业带中的功能定位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廊坊文化的资源、特征、优势,及本土文化产业在环首都经济圈中的作用,提出了加快廊坊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文化产业与沙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主要在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转变沙产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和发展路径,形成新的业态、增长极和动力源,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并有利于发展异地消费型产业,有利于区域的文化资源向产业资源和品牌资源转化。根据产业优势、文化优势和发展方向分析,内蒙古恩格贝生态示范区文化产业与沙产业融合发展的定位,应是休闲沙产业、创意沙产业和其他关联产业。在文化产业与沙产业的融合发展中,创意和科技提供动力,地方政府提供服务。文化产业与沙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路径包括:在研发、设计中融合发展,在品牌管理中融合发展,在园区建设中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村文化产业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吉林省要准确把握农村文化产业结构的特点,针对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索出发展吉林省农村文化产业的有效对策,使农村文化产业成为东北经济新的增长点,真正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9.
总结梳理了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相关理论,分析和研究了河南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了河南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与短板所在,提出了有利于河南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实现“文化乐民、文化富民”需要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积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在文化事业建设中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要积极开展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发展农村民办文化;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要转变观念、树立农村文化产业意识,要着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要鼓励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