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东兴桂、西江桂及清化桂(Cinnamomum cassia)3个优良肉桂种源的1年生苗木为研究材料,研究了5种不同浓度的(0、2.5、5、7.5、10 g/kg)Na Cl处理对各种源肉桂幼苗的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并用隶属函数法对其耐盐性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不同种源,不同处理间,大部分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随着Na Cl胁迫程度的增加,3个肉桂种源的苗高、地径净生长量,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a+b含量均下降,叶绿素a/b与相对电导率呈上升趋势,保护酶SOD、P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先上升后下降,丙二醛(MDA)也呈现相似的趋势。以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各种源耐盐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清化桂、西江桂、东兴桂。  相似文献   

2.
不同品种肉桂叶表型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清化桂(Cinnamomum cassia var.macrophyll)和西江桂(Cinnamomum cassia)的11个家系为研究对象,分析10个叶表型性状的变异状况,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对11个家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清化桂家系的叶全长、叶片长、叶宽、叶子鲜重、叶面积的平均值显著大于西江桂家系。不同品种家系间的变异系数差异程度不同,范围在13.29%~22.41%之间,其中,西江-6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小,仅为13.29%,而西江-5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2.41%。主成分分析中,前三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90.979%,说明这三个主成分概括了10个性状指标的主要信息。其中,叶柄长/叶全长的载荷量最大,其次是叶片长和叶全长,是区分肉桂不同品种最主要的叶片性状。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1个家系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清化桂家系,一类是西江桂家系,表明清化桂和西江桂是2个遗传距离较远的种。  相似文献   

3.
肉桂(Cinnamomum cassia)是在我国南亚热带地区的一个重要的名优经济树种。针对国内现有栽培的肉桂品种单一、桂皮薄、培育大桂(桂板)所需时间较长、桂油含量较低、抗性较差和经营效益低等问题,引种越南清化肉桂(C.cassia B1.forma macrophylla),开展栽培和加工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越南清化肉桂是适于我国南亚热带作为板桂培育的优良品种,可在适宜立地种植。  相似文献   

4.
以9年生的西江桂(Cinnamomum cassia)和清化桂(Cinnamomum cassia var.macrophyll)人工林木材为研究对象,对其微观结构、木材纤维形态特征和组织比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西江桂木材的的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腔径、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腔径比分别为894.00μm、24.63μm、16.67μm、7.97μm、36.30、0.48、0.68;清化桂木材的的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腔径、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腔径比分别为953.67μm、22.37μm、14.40μm、7.97μm、42.65、0.55、0.64。西江桂的木材导管、轴向薄壁组织、木射线、木纤维比量分别为9%、13%、10%、68%;清化桂木材的导管、轴向薄壁组织、木射线、木纤维比量分别为10%、20%、10%、60%。西江桂和清化桂木材的微观构造极为相似;但木材纤维特征中纤维长度、腔径、长宽比、纤维宽度、轴向薄壁组织比量、木纤维比量差异均显著或极显著,其他特征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我国桂油生产的情况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樟科树种肉桂(Cinnamomum cassia)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两省(区),特别集中在西江流域一带,故又有“西江桂”之称。桂油就是用肉桂的枝叶蒸馏而得,为我国传统出口商品之一。据调查,全国桂油年产量在200t 左右。近几年,国内每吨桂油价格在8—14万元之间。因此,综合利用肉桂资源,发展桂油生产,对繁荣山区经济,增加产地人民的收入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西南喀斯特白云岩石漠化地区的适生造林树种盐肤木、栾树秋季的光合生理特性,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试仪于9月下旬对盐肤木、栾树叶片的光合参数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盐肤木的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曲线仅有1个峰值,光补偿点(LCP)为5μmol/(m~2·s),光饱和点(LSP)为818μmol/(m~2·s)。栾树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出现一大一小2个峰值,光饱和点(LSP)为475μmol/(m~2·s),光补偿点(LCP)为30μmol/(m~2·s)。气孔导度(Gs)在实验过程中是对栾树和盐肤木净光合速率(Pn)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盐肤木的净光合速率(Pn)大于栾树的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LSP)大于栾树,光补偿点(LCP)低于栾树,2种树木均有明显"午休"现象。在9月,盐肤木光合情况优于栾树。  相似文献   

7.
比较研究了幼龄和成龄锯叶竹节树净光合速率对光强的响应特性及主要生理和环境因子的日变化进程。结果表明,成龄树的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光饱和光合速率(Pmax)和表观量子效率(AQY)分别为836、6.18、9.52和0.047μmol.m-2.s-1;幼树的LSP、LCP、Pmax和AQY分别为359、2.79、5.05和0.036μmol.m-2.s-1。成龄树的Pmax和LSP较高,LCP较低,对强光和弱光的适应性均较强;幼树的Pmax、LSP、LCP和AQY均较低,对弱光的适应性强,但较低的光合能力和量子效率延长了锯叶竹节树的幼龄期。幼树和成龄树的环境最大光强均低于其LSP,其净光合速率日进程也均为单峰曲线,没有明显的"午休"现象;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趋势也均基本与Pn一致。在迁地保护时,应选择较为荫蔽的环境定植。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闽楠幼林光合特性,采用Li-6400(Li-Cor,美国)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3年生闽楠幼树光合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闽楠Pn、Tr、Ci、Gs、WUE日进程分别呈"双峰型"、"单峰型"、"倒S型"、"双峰型"、"倒Z型"曲线,其日均值分别为2.33μmol/(m~2·s)、1.23μmol/(m~2·s)、259.45μmol/mol、0.029mmol/(m~2·s)、2.43μmol/mmol;出现了"光合午休"现象,可能是由非气孔因素导致;闽楠幼苗LCP较低,为36.07μmol/(m~2·s),LSP较高,为1 434.58为μmol/(m~2·s),对光的利用范围相对较广,属于耐荫植物但又能忍受一定的光强;光响应下Pmax值为4.98μmol/(m~2·s),CO2响应下为10.01μmol/(m~2·s),均较小,说明闽楠光合潜力较低,是生长缓慢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以引种的彩叶树种北美枫香、娜塔栎、彩岑槭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3个彩叶树种光合作用相关参数的光响应,绘制相应的光响应曲线,并对曲线特性进行了分析。在低光强条件下,各树种净光合速率Pn差异较小,随光强增大各树种表现出较大差异。3个彩叶树种的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的光响应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低光强范围内迅速上升,随着光强增大呈缓慢上升或下降趋势。3个树种的胞间CO_2浓度Ci总体先急速下降后趋于平稳,水分利用效率WUE随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3个树种的光补偿点LCP范围为10. 233~16. 631μmol·m~(-2)·s~(-1),光饱和点LSP范围为791. 339~1 099. 601μmol·m~(-2)·s~(-1),均属于阳性植物;娜塔栎的LSP、LCP及最大净光合速率均相对较高,利用强光的能力更强;北美枫香的LCP、LSP及最大净光合速率均相对较低,对弱光的利用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0.
采用ISSR标记技术研究11个肉桂(Cinnamomum cassia)家系之间的亲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用12条ISSR引物对11份肉桂供试材料检测出条带154条,其中多态性条带80条,比例为51.95%;11份肉桂家系供试材料的等位基因平均数Na为1.519 5,有效等位基因Ne为1.360 4,基因多样性指数即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204 6,Shannon信息指数I为0.299 9。聚类分析显示,11份供试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在0.130 7~0.354 8之间,说明其遗传亲缘关系相对较近,在遗传距离为0.249 5处可较明显将11份供试材料分为6个类群;在遗传距离0.292 0处分为2个类群,种间各自聚类显著,可区分清化桂和西江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